执行死刑之前能不能要求喝一斤白酒?
可以的,当初我枪决的时候就要求半斤二锅头,监狱长爽快答应了
执行死刑之前能不能要求喝一斤白酒?
嗦了一碗螺蛳粉,吃了一碗水饺,又喝了一瓶饮料之后,李成心满意足的摸了摸圆滚滚的肚皮起身走出了号房......死刑执行前喝酒禁止,啤酒也不行!这不是法律规定,这是特定行业的安全常识。借着罗某的案例聊聊死刑执行的“小规定”。
死刑是当下法律对于一个自然人最终极的惩罚了。但是法律有法律的温情。临走之前的一些小愿望经过审批后还是有机会满足的。毕竟在执行死刑之前,任何人的人格还是在的,而且是平等的。体面的接受该接受的惩罚是法律的基本要求。
很多人认为只要是被判死刑的人都是罪恶深重。这种观点没有错。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死刑犯让人同情。那是因为有些人的犯罪行为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残暴。但是法律既然规定最高可以判处死刑,那么就有道理隐含在内。
(死刑犯比较丰盛的最后一餐)
李成的故事:李成的幼年时期:
接受访谈的李成面对镜头时露出了少许的不自然,一只手使劲地扣弄着另外一只手的手指头。几乎所有的问答都是低着头回复的。这一副样子与他在未被关押前在社会上的样子截然相反......
李成出生在西北的一个小山沟里。从小父母离异,之后父亲外出打工。几年的时间没有回家一次。直接将李成丢给了爷爷奶奶。三年以后,奶奶也离世了。爷爷没有任何收入,也没有了办法,只能劝李成外出打工。这一年李成16岁。
李成来到最近的县城里,饭店服务员干了一年。解决了吃饭问题以后,李成也算对县城有所了解了。17岁的李成选择了辞职。之后的李成跟着另外一名辞职的服务员干起了电焊学徒工。
17岁的李成看不到某种职业的前途。但是李成觉得自己一直干服务员是没有出息的。自己的爷爷日渐老去,自己就没有能力给爷爷尽孝了。于是李成毅然的辞职跟着已经辞职的前同事做起来电焊工。因为正式的电焊工每月有好几千块钱的收入。李成需要钱。
拿着比服务员还低一些的工资,李成一干又是两年。李成耐心地等着自己的机会。那就是成为一名正式的电焊工。拿上几千块钱的工资。但是老板显然没有这么想。老板是打算将年轻的李成当做廉价劳动力来使唤的。
(电焊学徒的李成)
两年后,做完杂货后偷偷学清楚了电焊工的基本知识后,李成选择了再次辞职。之后李成找了一份电焊工的工作。因为李成的技术还是很粗糙的。所以李成并没有拿到几千块的工资。仅仅得到了每月1500块钱的工资。
即便是每月1500块钱,也是李成出来打工后的最高收入了。李成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日渐加紧了对于电焊工技术的学习。李成认定干这一行下去,就有希望。全然不顾电焊带给自己的各种职业伤害。
又是两年多过去了,李成每月已经能拿到接近三千块钱了。但是李成的爷爷等不了了。半年后,爷爷去世了。李成彻底成了孤家寡人。直到现在,李成的父母都没有联系过李成一次。李成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处理好了爷爷的后事。
(李成年少孤独的背影)
李成改变命运的决定:
背上收拾好的行囊,站在熟悉又破落的小院门前,深深叹了一口气。李成转身离开了。深思熟虑一晚上之后,李成做好了决定。那就是去大城市发展。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来到大城市后,举目无亲的李成只能是去人才市场举个牌子寻找一份电焊工的工作。但是大城市的竞争很激烈。连续两天下来,工作也没有找到。看看瘪瘪的钱包。李成打算再找一天工作。如果还是找不到,就会去饭店当服务员了。
第三天上午,蹲在人才市场门口等着雇主的时候,有些饿的李成靠着墙睡着了。睡梦中李成感觉有人在推自己。李成赶紧睁开眼,看到自己身前站着一个中年人,戴着一副眼睛,文质彬彬的。第一眼看上去就感觉很舒服。
李成赶紧揉揉眼睛问这个中年男人,是找电焊工么。中年男人点了点头。李成手撑地赶紧爬了起来,连声说,我可以我可以的。男人看了看李成点了点头。就这样,李成跟着男人上了车。一路穿梭,最终车子来到城外的一处房子前。
房子是独栋别墅,房子周围一圈都是实心的砖墙,砖墙上是高耸的铁丝网,每隔几米安装了一个摄像头。不时的院子里传来一两声狗叫声。大白天的,都让李成感觉有些阴森森的。就在李成愣神的时候,车头前面的大铁门缓缓地打开了。
(别墅围墙上的摄像头)
进了大院以后,男人依旧和蔼地领着李成来到了别墅旁边的偏房前,再次打开偏房的大门后,一辆高大威猛的皮卡车展现在李成的面前。男人指着房间拐角处的电焊装备对李成说,你去看看,这电焊装备齐全不。
李成清点后对男人点了点头,男人就跟李成说了电焊的任务。原来,这个男人的车子油箱破了,需要焊接起来。因为是一次性的焊接任务。所以就找了一个临时工回来焊接。虽然李成没有什么经验,还是一个小伙子。但是李成还是看到了车子的油箱是被切割开来的,并不是自然地断开的状态。
受雇与人干活,李成没有多嘴问油箱的破损原因。焊接好了以后,男人用铁桶给汽车加了油。试着打着了汽车。一切正常。男人又趴在地上看了一会,没有漏油。之后就让李成离开了。这么简单的一次焊接,男人给了李成2000块钱。
李成激动得不得了,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临走之前特意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男人。男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记下了李成的号码。
之后李成顺利地找到了电焊工的工作。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李成再次给男人焊接了三次油箱,三辆不同的车子的油箱。一次报酬高于一次。最后一次给一辆越野车焊接油箱,李成得到了8000块钱!这可是李成接近两个月的工资啊。
更要命的是李成的好奇心!他好奇极了。为什么这个男人的油箱总是坏了,而且是被切割开来的。在又一次的焊接后,李成终究是太过于年轻了,好奇心太重了。问了男人油箱被切割开的原因。也就是这一次的好奇心,彻底地将李成拖了进去......
(好奇心强烈的李成)
李成痛快的选择:
男人在回答的李成的问题之前,习惯性和蔼的笑了笑。但是这次李成在男人相同的笑里感受了让自己颤抖的寒意!
男人第一次留李成一起吃饭。好奇心怂恿着李成几乎是瞬间答应了下来。浑然忘记了刚才感受到的寒意。第一次进入到了别墅的内部。奢华震惊了已经算是见到过世面的李成。喝水的茶杯是鎏金的。男人说是足金。银筷子,金碧辉煌的客厅。李成放佛进到了皇宫里一样。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房间内的一切......
而男人则是专注的观察着李成的表现,当李成看向他的时候,不时的和蔼的笑一笑。男人不厌其烦地回答着李成的每一个看似憨乎乎的问题。晚餐就李成跟男人两个人。漂亮的美女佣人不时地上着新鲜出炉的美味菜肴!
喝着不知名但却很高档的洋酒,吃着想都不敢想的美味。这一刻,李成的心里五味杂陈。心想:这才叫生活吧。饭后男人问了李成的情况。男人很满意。因为李成几乎就是孤家寡人一个。男人也跟李成作了自我介绍。
男人也姓李,叫李乐,48岁,在做外贸生意,很有钱。男人建议李成跟着自己干。李成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李成答应得这么爽快,男人脸上的笑容更和蔼了。看李成的目光就像看自己的儿子一样。李成也在这一刻,走上了不归路......
(李成踏上的不归路)
三年后的李成:
三年后,干电焊工手上被磨的老茧皮已然是褪去了。现在的李成娱乐休闲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酒吧,私人会所。动辄一晚上消费就是几万块!
一身上下的名牌衣服、手表,配合李成的年轻和颜值!不知道李成底细的人,还以为李成是富二代公子哥呢。但是李成有一个习惯依然没有改变,那就是喜欢嗦螺蛳粉,喜欢饺子,饭后来一瓶与自己身份浑然不符的汽水!
李乐有一家正规的外贸公司,做着合法的外贸生意。一年也赚不少钱。但是贩毒是李乐更赚钱的生意!运输毒品的时候,都是放在汽车的油箱里运输。加上关系打点得比较周全。几年下来,赚的钱数都数不过来!
只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了,李乐有些力不从心了。李乐一直想找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因为贩毒很危险而且很辛苦。尤其是大量毒品交接运输的时候,心理压力超级大。压得李乐越来越喘不过来气。
好几次李乐想放弃,专做合规合法的外贸生意。但是李乐的销售网不答应。固定的大客户们准时地要货。再加上巨额的暴利。让李乐舍不得。吸收李成半年后,奢侈的生活已经让李成沉迷进去了。李乐也观察李成很久很久了,也很全面了,也觉得时机成熟了。
在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李乐跟李成摊牌了。李成几乎是秒回了。愿意跟着李乐干。因为眼下拥有的一切,李成一点放弃的勇气都没有了。即便是李乐说被抓了会枪毙。都没有阻拦住李成愿意干的决心!
因为这个钱来得太快了,利润太高了。再加上李乐打点好的关系网。几次顺利地跑完以后,就坐在家里数钱了。这种暴富的感觉李成根本抵挡不住。
(奢华和贪欲已经日渐毁了李成)
六年后被抓的李成:
六年后的一天下午,当初的别墅已经属于李成了。李成约了一帮非富即贵的朋友在别墅开趴!晚上十点,酒足饭饱的一群人直接就被警察包围了。而这群人里面,有李成四个毒品的大客户。一起被抓了。
看着李成交易时稳如老狗,果断干脆。其实也是第一次面对办案机关。心虚加手足无措。最终认定李成贩卖、运输毒品15公斤!所有李成的下线上线以及李乐等一干人全部被抓。此时此刻,李乐已经后悔的心肝疼!
最终判决结果:李乐、李成以及二人的上线均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根据办案单位的粗略统计,经手李乐、李成的毒品共计贩卖了给了上万人吸食。间接的毒害了上万个家庭!这几乎是间接的毁了上万个家庭。虽然吸毒者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提供毒品并以此获取暴利的李乐李成罪恶更加深重。
看似李乐、李成只是贩卖毒品获利,其实这些流入吸毒者的毒品,已经危害了吸毒者的身体健康,更是破坏了吸毒者背后的家庭,更是间接地破坏了国家社会稳定。这就是法律严打贩毒犯罪的根本原因。
(一网打尽的抓捕行动)
李成最后的请求:
在最高人民法院视频提讯了李成之后,李成已经感觉到了自己时日不多。六天以后,李成收到了中级人民法院最终的结果。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维持死刑判决。
听到最终判决结果的那一刻,李成有些恍惚,李成自己说,这不是害怕。而是在这一瞬间,李成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这时候李成才发觉自己还有很多遗憾。至于是什么遗憾,李成只是笑笑没有说。
已经好几年没有嗦螺蛳粉了,饺子也没有吃了,还有自己最喜欢的碳酸饮料。这就是李成跟管教说的最后的请求。家属会见李成没有提,也没有人会来看李成。这时候李成也知道自己本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有些事情一旦陷进去了,就是一条不归路,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了。只能是一条黑道走到底了......
(一碗水饺都已经成了奢望)
死刑执行的法律规定:最终看守所以及管教同意了李成的请求。李成没有要求喝点酒,即便是李成很想喝点酒。因为羁押以后,李成也逐渐熟悉了看守所的规定。知道即便是自己提了这个请求,也不会被满足。
执行死刑的程序规定:
首先,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其次,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然后,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他情况,确保被执行的人就是判决、裁定所确定的死刑罪犯,以防止错杀;还要询问罪犯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众或者其他有辱被执行人人格的行为。
最后,执行死刑完毕,应当由法医验明罪犯确实死亡后,在场书记员制作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包括执行死刑前后照片)及时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按照以上程序规定,并未提到死刑犯临执行前关于吃喝的的要求。这些都是关押死刑犯的看守所来视情决定。
(执行死刑的执行车)
执行前看守所以及其它单位的准备工作:通常执行死刑前,做为执行机关的中级人民法院会在执行前一天的下午或者傍晚临时通知看守所所属的公安机关以及看守所领导和驻看守所的武警部队。
然后看守所所属的公安机关会紧急做出应急安保方案,包括派出警力负责提押出所的安全戒护,当然了,武警也有武警的安全戒备。
此时的看守所也会紧急的制定看护工作计划,从接到通知到第二天早上这一段时间内,要保证绝对的安全。几乎是看守所全员取消休息。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
一大早,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以及执行官就会到达看守所,同时检察院也会派员到场全程监督。整个过程几方参与人员都是全程录音录像。
在法官执行官到来之前最后一顿早饭,就是李成实现自己请求的时候,这时候只要是符合规定的食物原则上都会同意的。但是鱼类、带有骨头的肉菜是不允许的,含有酒精成分的饮品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食物都有可能会影响第二天一大早地执行工作。
此时同不同意死刑犯吃什么,完全取决于死刑犯食用后是否影响其身体的健康安全,是否会影响次日的执行。这就是是否同意的原则。
正常的食物几乎都是可以的,在保证用火安全的前提下,抽烟也可以允许。酒精类饮品不行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长期被羁押过程中没有饮酒过,一旦突然饮酒可能会诱发身体疾病,直接影响次日的执行工作。
(借酒解忧是不可能的)
写在最后:一碗螺蛳粉,一顿水饺,一瓶碳酸饮料,一根香烟,一瓶酒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及的生活用品。但是一旦犯罪被羁押后,就成了奢望。几乎是不可能的。
原本很容易就实现的事情,一旦瞬间变得不可能的时候,心理落差是巨大的!会直接导致我们瞬间陷入自我否定,久而久之以后,被关押期间会陷入精神抑郁的状态。这就是失去自由带来的间接惩罚。
被关押后,冷静下来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愧疚,对很多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的遗憾,就像潮水一样蜂拥而至,每时每刻都在占据着自己的大脑。让人寝食难安,辗转反侧......
真正的自由是基于法律框架内的自由。这就是规则,这就是秩序,这就是法律。敬畏法律,珍惜自由......
全文结束,共计5400字。码字不易,请勿抄袭。我是法与生活手拉手,欢迎一起交流学习法律知识。珍惜自由,珍惜当下。感谢您的阅读评论转发。
(遵守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执行死刑之前能不能要求喝一斤白酒?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犯人可以提要求,但开口就要一斤酒,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看守所都禁酒,一个犯人还想买醉?说实话,门都没有。
死刑犯提要求吃东西,也是在执行前一天晚上,而不是在行刑前,这不是古装剧。
每天早上狱警上班,都会回看前一晚的牢房监控,大多数犯人就算给他送肯德基,他都吃不下去,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了。
执行之前,还处在服刑阶段,并不是说犯人想怎样就怎样,虽然第二天要执行,前一天可以提适当的要求。
而所谓的要求,看前一天的伙食就能知道个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度”了,最多给你加个荤菜,加几个鸡蛋,这就是所谓了送头饭。
先不说看守所禁酒,就算给你一斤酒,谁又能对接下来的事负责。
曾经有一个案例,马上就要执行了,前一天突发重大疾病,必须立即安排手术进行抢救。
有人可能会认为,一个将死之人,何必要救?救了也是白救,钱不是浪费了吗?
但,这就是法律,法律判定了你哪一天可以离开,那就必须坚持到那一天,早一分钟也不行,因为执行前的时间,犯人有活着的权利。
有极少数的案例,在执行前突发重大疾病,这种情况下是可以暂缓执行的,但何时恢复,需要看身体的状况。
当然,有些犯人想以此蒙混过关,也是行不通的,过度紧张和害怕,导致的身体异常反应,需要经过医生诊断,如果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话,还是会继续执行的。
综上所述:一般的要求可以视情况答应,而一斤白酒明显超过“度”这个指标了。
做什么都要一个“度”,哪怕是前一天的死刑犯。
你要求登月旅,你问行不行?
你要求给自己先来支麻药,行不行?
你想跟苍老师共进晚餐,行不行?
想找个替身,行不行?
告诉你吧,什么都不行,那还是安安稳稳吃最后一顿吧。
执行死刑之前能不能要求喝一斤白酒?
按理说应该可以的。因为是最后一个愿望。可现实是不允许的,因为喝一斤白酒有二种可能,一是酒精中毒,可能死于非命,逃脱了正义的惩罚;二是还有理智,但躯体不受控制,出现意外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在接受死刑的时候没有领罪的意识。所以大概率不会允许。
执行死刑之前能不能要求喝一斤白酒?
能啊,你要两斤也可以。
看守所肯定不能让死刑犯知道哪天上路,说不定搞出点极端的事情来。有简单粗暴的,就是当天早上突然哐当一开监室铁门,武警冲进来按住人,把手链脚链卸了,用麻绳扎住裤腿,这是怕大小便失禁,要拉也是拉到裤子里。
更多人性化一点,也就提前一天半天的通知,让一个或者几个刑期短表现好的陪着死刑犯,聊天呗,宽慰,说什么往往有枪下留人的事,说不定会有奇迹这些废话。
干净衣服一般是家属提前送来的,或者看守所给随便来一身。想吃什么,别过分的尽量满足,给买,给做。别嗷嗷喊,别自伤自残,一般都吃不下去。
所以你说多要酒,这不是什么问题,喝的晕晕乎乎的,大家都减少麻烦。问题是,人到那步,还能大吃大喝的那绝对是心理素质好的,就怕手哆嗦的端不稳酒杯。
执行死刑之前能不能要求喝一斤白酒?
执行死刑,因为法警的一句话让众人面色大变…
执行死刑的人员也好,被执行的罪犯也罢。
肯定地说,是不可能要求喝酒的。
再科普一下,执行死刑是由法警实施的。
我国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从1997年开始执行的。
1997年1月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法执行”。
1997年3月28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用注射方法执行的死刑,这是中国执行的第一例注射死刑。
基本上每年都会由市中院组织集中执行。数量汇总向上申请,药物和器材都是统一管理和发放的,并不是随意支取的。
参与过一次,简单说一下参与的过程以供大家参考。(法警视角)
首先行动过程是全程保密的,基本上就是领导先接到通知,开始组织参与人员,然后直接通知到个人。
通知的时候也不会透露是什么工作,服从命令听指挥就可以了。
第二天一早全副武装集合开会,这时就会告诉你是具体去执行什么任务了。
分工安排的话看领导个人习惯,基本上都是分得很细,工作落实到个人。不仅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只需要负责什么,还能在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第一时间补救。
准备好以后就集合去看守所提人。
那么视角来到看守所这里。
看守所的狱警会提前一天把被执行人员转移到一个单独的小屋里。
号里都是大通铺,我们这一般都是提到心理咨询室,打地铺。
狱警会和被执行人聊天,聊天的过程就是套话,看看他有什么想吃的还有什么想做的。
在这个过程一般不会提到死刑的事情,遇到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
会用“发监”(从看守所移交到监狱)来搪塞过去。
了解清楚被执行人的要求以后会尽量满足。
一般都是些吃的,香烟的话看条件,酒是不可能的。
大部分人应该都有喝醉过的经历,酒壮怂人胆和酒后乱性是真实存在的。
我和看守所的同志聊天时,听他们说起过。一般到这个时候被执行人员都会敏感地觉察到自己即将面临什么。
单独把他转移出来一方面是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是防止他自伤或者报复性地伤害其他人员。
这块儿好像有专门的拨款,资历有限,我并不是太清楚。
押解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看守所和法院的一个交接。
狱警解下被执行人员身上的脚镣和手铐,我们一般称呼“大镣”,脚镣和手铐之间用铁链连接在一起。
解开后法警用麻绳来束缚被执行人员的活动空间。
我参与的那次脚镣都打不开了,据说是因为太长时间没松动的缘故,所以被执行人是带着大镣和麻绳一起的。
临出发前会通过视频通话(专用的设施)让被执行人员和家属简单的通话,时间很短。
用“发监”来进行“掩饰”,所以被执行人员的家属认为是发监。
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画面,被执行人员前期很配合,面无表情很是淡定(现在想想应该是“六神无主”)。
直到看到视频里的家人就有点崩溃了,眼泪决堤。
被执行人员的亲人说:“你去到那里好好改造,以后重新做人。”
案件情况特殊,我不好多说。
但是那次被害人的亲人也去了,他们表示了谅解。
被执行人员就是哭然后不停地道歉说自己不孝,还要跪下磕头,这种情况我们会制止,怕他情绪激动伤到自己。
短暂的会面结束后,会给被执行人套上黑色的头套。
这个头套从这开始一直到“刑场”的过程中就不会再取下来了,一方面遮挡被执行人的面貌另一方面就是遮挡他的视线。
全程押解一直到法院押解专用的囚车上,这相当于法院和看守所完成了初步的交接。
在这全程只有负责人会开口说话同看守所的同志进行交涉和安抚被执行人员,我和其他同事按照要求是要保持沉默的。
尤其是不能与被执行人进行交流。
但是就在押解被执行人上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的一个同事平时就爱“过于表现”,我们调侃他的时候都称呼他为“二队长”。
我们费劲扒拉地把被执行人送上囚车,他就在一边看着。
这也没什么,因为他平时作风就这样。
但是就在我们固定座位他给关门的时候,他抑扬顿挫还带点鄙夷地说:“接下来要去干啥你也心里有数了,只要你全程配合,我们不会难为你,让你一路走好。”
慷慨激昂的声音在每个参与本次行动人员的耳边。
我当时只是觉得诧异,感慨他这表现得太不是时候。
突然感受到背后一凉,当即看向四面八方。
就见看守所的同志,满脸笑意都遮不住地嘲讽,显得是那么的意味深长。
检察院的同志满脸严肃和略带审视的目光,吓死个人。
公安的同志就很专业了,还是背对囚车警戒四周,就是肩膀有点抖动。
嗯,应该是累的,肯定不会笑,毕竟人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被执行人带着头套谁知道他什么表情。
再看我们法警队的队长,脸都绿了,也有人说这是满脸铁青…总而言之,想刀一个人眼神是藏不住的。
后果可想而知,大队长一声令下,让说话的那个同事赶紧滚蛋,退出行动,替补人员随即顶上。
警笛声呼啸,也不知道我们的“二队长”是怎么回的单位…
开始没提到,执行死刑的过程中公检法三方都会参与。
法院负责押解被执行人和执行死刑。
检察院派遣人员监督。
公安方面的话我不太清楚,应该是负责开路和执行场地的安保(特警中队),还有法医也是公安的同志吧。
车辆行驶中,被执行人中途说了一句“能把头套打开一点,让再我看看外面么”。
一种充斥着绝望的氛围在狭小的空间蔓延开来。
因为前车之鉴,全员沉默以对。
队长沉思片刻没有说话,只是冲我点点头用手势示意把头套向上提。
眼睛是不可能露出来的,露出点余光就够了。
一路风平浪静地抵达执行场地。
外围是特警布防,仔细询问和出示相关证件后,车辆才能驶入。
队长和其他人员先下车在车辆周围继续警戒,车辆内部的铁囚里是带着头套的被执行人和我们4名法警。
因为前面有其他法院的被执行人,所以要排队等候。
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时候外面的人给我们打开车门,我们才能押解我们负责的被执行人下车。
车门打开,押解下车,会有人员过来询问核对身份信息。这个时候被执行人的腿是软的,需要架着他,声音也是颤抖的。
没有人能做到直面死亡。
核对完成后有专门负责拍照的人员给被执行人拍照(大概率是遗照)。
接下来就是进入执行室内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毕竟现场是不允许我们进行拍照的。
解开被执行人的束缚,将其固定在注射床上。
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法警给连接好心率测量等仪器,再将与注射泵相连的针头扎进死刑犯的静脉血管,这与平时的静脉注射完全相同。
接下来,就是对注射泵进行适当调节,执行号令发出后,执行人员按一下注射泵上的注射键,药物开始注入死刑犯体内。很快,电脑显示屏上的脑电波从有规律的波动变成几条平行的直线,脑电波的前后变化被清晰地印在纸上。这将作为死刑报告的主要内容。
最后,将由法医根据心跳、呼吸等来确认罪犯死亡。
原先好像是人工注射,但是因为对执行法警的心里影响过大改成了机器注射。
现在注射死刑中,唯一采用人工操作的就是打“通道”,即静脉扎针的过程。开始注射只需摁一下“注射键”即可。其余均为电脑操作。
整个过程很快,指令下达,执行人员按下注射键,几秒钟被执行人就平静了,包括确认在内,感觉都没用一分钟…实际上也就是几分钟。
殡仪馆的同志在确认死亡后把被执行人装入袋子,抬上车。法警要继续跟着去火葬场,一直到被执行人火化完成,整个行动结束。
因为被执行人身上的镣铐解不开了,殡仪馆的同志还很贴心地向我们询问镣铐是否回收…
我们拒绝了。
行动结束,剩下的就是返程。
返程的车上队长会和我们聊天,说一些之前执行死刑的事情,算是开解我们一下。
潦草结尾,那次行动至今有三四个年头了,很多细节记得不是很清晰。
我也并没有再参与过,主要是给新来的同事参与的机会。
简单记录一下,希望大家对生命和死亡都要有敬畏之心。
做一个遵纪守法三观正直的良好公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