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蕴含的哲理?

一、出自臧克家的《老黄牛》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白话译文

老牛辛勤的在一块块荒田中劳作,从东到西深耕细作。老牛自己清楚自己已到暮年,不需要别人鞭打催促他自己就会奋力向前。

诗人想赞美的是一种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拼搏向上的老黄牛精神。

二、 再细读“自知、夕阳短、自奋蹄”又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哲理。自知是一种人生智慧,所谓知人者明,自知者智。人们往太关注和了解外事外物,而被外物所牵引,不辩东西不知真伪。自知者参透人生本质,慧眼通达,贯通天地。知道人生本质,就能自我奋发、初心坚守。好多人受外物迷惑和困挠,忘记了自己来时的路和要去的方向。所以以认清人生本源、知道青春易逝时光苦短,也就会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我扬帆起航,奋发向上、孜孜追求、砥砺前行坚韧信念和信心”。

三、关于对牛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古代诗和现代诗的描写不知是因为牛太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扎根一线和基层。颂扬黄牛精神的诗歌少之又少。然歌颂梅兰竹菊、桃李海堂者众多,歌颂战马金戈、马到功成者居多。似乎大家不太原意让其登上大雅之堂。然牛之精神却为人间最忠诚、最勤奋、最无私之精神,虽其少,但至少被个别慧眼世人认同赞美!

3.1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

解析: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从不言“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可确无人关心其是否负重劳疾的病痛。即使这样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纵使它拖垮了病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这种一心为公自我牺性的精神何等高贵。

3.2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咏石牛》

解读:以石牛不惧风雨,坚韧不拔,无须套绳围栏,心中自有天地,内心自我追求的积极进取.

3.3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牧牛词》,解析作者以农户对牛态度,政府对农户态度。严荷繁重杂税不顾农户死活,同理为田耕产量农户又不管牛之饥饿。其实以牛寓情,关心和体谅一下这些任劳任怨不堪负重的人。

3.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解析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如何理解“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蕴含的哲理?

很多读者知道“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这两句诗,它出自著名诗人臧克家《老黄牛》这首诗中。

这两句诗描写了老牛,自知之明的生活态度。老牛把自己一生的勤奋,都贡献在了土地耕耘上了,明明知道自己老了,但也不退居二线,仍然很自觉地,勤奋在耕耘第一线。这两句诗,用老牛所思所想的实际行动,暗喻了类似于老牛,上了岁数的那些老人

单纯讲解这两句诗的意思,从字面上,读者都能读出来。但是,如果想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涵,尤其是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就要动一番脑子了。

老牛是一个鲜活的动物。他给人的印象,只知道默默无闻地干活,不像那些驴啊马地动不动发脾气,蹬蹄子,仰头“哞哞”叫,惹的主人拿起皮鞭子狠狠地抽打,以平息“战乱”。

老牛深得劳动人们的喜爱。喂饲料时,总是挑选些好的,鲜嫩地给老牛吃。有时候,老牛的主人会贴在老牛耳边,含情脉脉。

主人依依不舍的样子,往往使老牛产生误解。它仰天“哞哞”地鸣叫,流着泪,也许老牛有预感了。尤其是,当主人牵着老牛,卖给屠宰场时,老牛会跪在主人面前,用头和嘴拱主人的胸怀,眼里含着泪花,那恳求、依依不舍的样子的确令人感动。

老牛这一辈子就是耕地。它深深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总是很勤奋地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干好,从来不挑食,不要特殊待遇,始终默默无闻地劳作。

老牛明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为什么还要那样鞠躬尽瘁,站好最后一班岗呢?这与老牛的高尚思想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牛本性心眼好,曾经脾气犟过,这也是人们经常用牛来形容有犟脾气的人为“牛脾气”的原因。老牛年轻时特倔犟,上来那一阵子,主人就是用鞭子再怎么抽打,它或站着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任由主人用鞭子抽打。一旦主人对它态度好些了,它立刻就会站起来,继续劳动,拼力干活。

老牛的天性也许就是倔犟,在它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一段任性的纠结,最终还是认清了自己,端正了生活态度,明确了前进方向,脚踏实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老牛的奉献精神一直得到人们的赞扬,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谈起老牛性情,人们往往与人相联系,大多数人愿意与类似老牛这种性格的人交往,因为,老牛似的人能给人以安全感,根本用不着防范。

老牛脾气直,不会使奸耍滑,又有自觉付出的奉献精神。在老牛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美德,不得不令人敬佩。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老牛这一生的变化与举动,觉得老牛精神中,蕴含着不同凡响的哲理。

老牛精神不是天生的,它曾经任性过,不听从指挥过。它的主人也曾对它无可奈何,也许倔犟是它的天性。这个天性,它的主人是不喜欢的,主人喜欢它的力气,能帮助人耕地,减轻人的劳动强度。这一客观现实,告诉了老牛,使老牛有所觉悟,觉得自己应该保持和发扬自己默默无闻的的勤奋精神,不应该凸显自己那倔犟的脾气。人们在老牛身上一点看不出其倔犟脾气,老牛再也不是年轻时的犟牛了,而是很温顺、勤奋、有情有义的老牛了。

老牛的这个变化现象,其实就是一个哲学认识论。老牛有着顽强的精神力量,在“夕阳短”这个年龄段,“不须扬鞭自奋蹄”,积极配合主人的工作。为什么老牛会这样做呢?这与老牛长期与主人相处,产生了感情,从思想上认识到了自己的任性,给主人不愉快,给工作带来的损失。再想想平时主人对它的好,心里有说不出感激,再加上自己现在上岁数了,凭感觉,也活不多长时日了,它想从内心弥补自己年轻时所谓的过失。因而,它更加努力勤奋了。

也许有人会质疑,认为老牛怎么会有那么复杂的思维呢?根据有关科学依据,动物是有思维能力的,只是思维能力有大有小,不像人有抽象思维。人们常说的感觉,在动物身上最明显,其实这就是动物的一种思维来源的本能,尤其是牛一类的动物,它们的思维,除了不会抽象思维之外,其思维能力还是很强的

话归正传。老牛的这个认识过程,是它意志和力量的动力源泉。我们人与老牛一样,做任何事都有个认识过程,只有想通了,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产生相应的意志、毅力和力量,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反之,认识不清楚,想不通,怎么可能去完成任务呢?这个潜在的哲理性,在老牛身上,体现得再清楚不过了。

综上所述,“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是讲了老牛的一种自知之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老牛这种精神,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它一生不断认识、不断进取所获得的精神财富。

总而言之,老牛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对任何工作,要学会先接触、认识,不要无视、埋怨,这是我们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否则,就会在抱怨中失败。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加强哲学认识论的理解,要像老牛那样,不知疲倦地劳作,为人类做出拥有的贡献。

如何理解“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蕴含的哲理?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世人皆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其实,岂止我们人类知道时间的宝贵,别的动物也明白啊,“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

这句的妙处在于,通过一头老牛的生命自觉,知道“夕阳短”,而“自奋蹄”。假如,这是一头愚钝的动物,那是需要扬鞭才懂得动弹,不管是对应于一头牛,还是一个作为高等生物的人。

关于光阴的诗句,还有著名的《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就像滚滚东逝水,一去不回头。可是,现实又确实存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现象,诗人专门写的老牛,我觉得意在对比,或者稍起点激将法,你看,一头牛都还尚且懂得珍惜时间,作为人类,如果还虚度时光,你不觉得惭愧吗,那以后就不用说对牛弹琴了,就说对你弹琴了。

我们都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回答这个问题,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都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找到自己的人生努力方向,做出对国家对社会应有的贡献!

如何理解“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蕴含的哲理?

生命是有限的,光阴似金,劳作的老牛也明白这个,何况人呢?时光一去不复返,该奋斗的时候就要去奋斗,该上进的时候就要去上进,自觉地象一匹不用挥鞭的快马。认准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这一生,才不会留下太多的悲叹。

如何理解“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蕴含的哲理?

当老牛在耕地的时候,看到傍晚天快要黑了,尤其是要耕到地头的时候,自然明白到了下班的时候,所以不须扬鞭它也会努力奋蹄走到终点。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道理却很深厚。人生当奋进,一寸光阴一寸金,特别是少年时代,更应勤奋,珍惜宝贵的时间,不要怕吃苦流汗,等到老了再后悔,给自己留下遗憾。

如何理解“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蕴含的哲理?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啼。读着这名句,脑海就闪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想到臧克家的《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牛是有人性懂人事的,是人的好帮手,旧时耕田犁地少不了牛,牛有勤奋又任劳任怨不怕苦的精神,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可以比人,老牛更可比智者,夕阳喻暮年,老牛有智有情亦如人般,人也如牛,清楚自己到暮年时日无多,不需要人扬鞭抽打催促也会悉心尽力而为。这说明人生的一种态度,一种哲理:知人者明,自知者智,做人要学会珍惜,时间转瞬即逝,要知惜时惜命,人老如夕阳,有时不多了,要专心奋发,不受外物影响而牵引,要自立自主自信自强,严于律己。这也是在告诫年青人,人生不长要珍惜,要学会只争朝夕,不偷懒,不虚掷空耗光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