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究竟有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

《红楼梦》这样一座高峰,无论是结构上、内容上,还是主题上,至今没有任何作品超越。它打动人心的地方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俗世人生的情态。

其结构:

上部每九回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第五回是中心。第一个九回为太极,是所有故事的总纲领;第二个九回作两仪,分阴、阳两件大事,一为可卿之死,一为元春之荣;三、四、五、六个九回分别写春夏秋冬四季发生的事,恰好是四象;第七个九回乃乾卦第七爻象,叫做群龙无首。

下部每六回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第一回是总括,交代本单元主题。比如第一个六回用“五美吟”为二尤作传,2+3=5,所以整个单元写了尤二姐、尤三姐一柔一刚两位女子的悲惨命运。或如第二个六回,写桃花诗,写柳絮词,都在为贾府的灭亡造势。这样的大家族,先从内部抄检起来,可以说是异兆悲音,乱世将近。

其内容:

表面写风花雪月、女怨男痴,家族富贵、老婆舌头;背面写白骨骷髅、国恨家仇,明清易代、民族大义。写景状物无不尽形尽像,刻鬼画人全都惟妙惟肖。写情则有“情极之毒”,写恨则有“魇魔之法”;写富贵则“团花簇锦”,写贫穷则“布衣芥豆”;写花鸟如“娇蕊新莺”,写山石则“崚嶒峥嵘”。

“风月宝鉴”正面是美人,反面是骷髅;它又是此书的名字,采用汉语一词多义的特点,“风月”二字既可以指表面的男欢女爱,又可以指背面的“清风”与“明月”争斗的故事。“清风”象征满清,书中的“青”“清(浑)”“风(扇)”等,都与满清有关;“明月”象征明朝,书中的“茗”“月”“朱”“红”“胭脂”等,都与明朝有关。

其主题:

以家喻国,化虚为实,用“宝玉”写皇权,用“美人”写君王,用“香草”托美政,用“恶虫”刺胡虏。开篇便云“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把偌大一个“家国情怀”敷衍成一段离合悲欢的老婆舌头。贾府是大明江山的风俗画卷,也是封建帝王府的缩影,其中上演的是一段朱氏王朝的自我毁灭史,也是历代封建家天下逃不出的轮回圈。

神仙虽好,却吞噬了万千骨肉同胞的累累白骨,因此史书上说“明实亡于嘉靖(贾敬)”,而小说则云“箕裘颓堕皆从敬”;宝钗虽冷,却从骨子里带来一股热毒,一家人来京城“游览上国风光”,还得靠吃“花花世界”做成的“冷香丸”才能克制,这是明朝的外耗;探春虽敏,却生不逢时,她能持家监国,又说“一个大家族,必定从内部自杀自灭起来,才会灭亡的”,因此她在小说里才有个亲弟弟叫“家患(贾环)”。

因而,《红楼梦》的作者具菩萨心肠,秉刀斧之笔,批阅增删,润饰装潢,将一颗“无才补天”的心,化作“杜鹃啼血”的泪,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敷衍出一段风月故事来,给世人留下一面宝鉴作参考。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究竟有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

《红楼梦》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人看,在喜欢的人眼中《红楼梦》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从十五六岁开始看红楼梦,到底什么让我一直坚持着把《红楼梦》当作枕边书呢?

一 故事美好

红楼梦以宝黛感情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主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变迁。宝黛都是仙子下凡,而下凡的根由竟然是还泪。

中国不缺才子佳人的话本,他们动不动一见钟情,一眼动凡心。只需一面就跟人家爱到死去活来。这些故事被曹公借老太太的嘴巴狠狠批评了一番。宝黛以还泪的名义下凡历劫,两人从青竹马两小无猜到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的过程,记录得非常详细。这是一部活的古代恋爱史,比起那些只看一眼就要死要活的不知要高明多少。

二 内容丰富

红楼梦重点描写的是古代贵族日常。他们的衣食住行、一餐一饭描写的精致详细。全书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着鲜活细节的古代贵族生活百科全书。

书中涉及建筑、服饰、美食、美器、园林、书画、医药、诗词等各方面知识,涉及贵族、官场、下等仆役、僧侣道士、戏子等各行各业,全景式展现了古人生活的点滴。这么多内容这么多细节,总有一部分你会喜欢。

三 人物鲜活

全书人物四五百人,三教九流差不多写尽了,贾府人物最为鲜活。立体的人物让人爱恨交夹。因此,红迷很容易分派系。比如关于宝玉、黛玉和宝钗、关于袭人和晴雯,甚至凤姐、王夫人等等,每个人物都有会泾渭分明的两派,或挺或拍各有依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因为每个人物的描写都是鲜活的,没人将人脸谱化。

宝钗稳重大方,却因有些心机惹得不少读者不快;黛玉柔弱忍人受怜,却因爱哭小性又令一些人不喜;凤姐狠毒厉害,可也是一个有手段的女强人,这么牛的人在婚姻中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者不由得让人同情。因此才会有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说法。

每个人物都有一段长长短短的故事,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令人深思的东西。这便是成功的人物塑造。

各层人物身上也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东西。比如凤姐和探春的理家之道,比如一些奴仆的职场之路、贾芸等贾家旁系小人物的生存之道,红楼是个社会,各阶层都能看到自己的故事。

四 语言美

红楼梦是白话小说,书中人物社会地位不同在语言上会文白结合,比如贾雨村、甄士隐、贾政等官场文人,说话就非常讲究。无论是刘姥姥这样的村妇还是元妃这样的贵族可谓千人千语,单看台词就能知道谁在说话。

除了完美的人物语言。书中出现了诗、词、曲、酒令、偈语等等文学形式,可以一睹中华传统文学的美好。

通过诗句感觉人物的思想和境界,感受人物的情趣。

红楼梦的妙处实在多。还是打开书慢慢感受吧。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究竟有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

《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更爱一次,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其中意”。

最痛的莫过于黛玉临死前的,“宝玉,宝玉,你好……”,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因为女主角逝去而彻底无望。林妹妹多少次小心眼,多少次默默流泪,最终是要把眼泪流干了。

就像《枉凝眉》,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而这俩人,相互引为唯一的知己,只是那时没有自由恋爱,尊奉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府究竟选谁做贾宝玉的妻子,黛玉还是宝钗,贾府的当权者,也就是祖母和父母,发现宝钗才更符合贤惠儿媳妇的标准,起码她会劝宝玉读圣贤书,而黛玉被宝玉引为知己,其中一点就是不会叫他去读这些圣贤书。

有缘千里来相会,奈何有缘却无份!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当然,所谓荒唐言,在《红楼梦》中看到,在别处能够寻觅到?辛酸泪,读者读之心酸者甚多,洒泪不为过也。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究竟有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里面有许多打动人心的地方。

最浪漫——宝黛共读西厢

宝黛共读西厢,这是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画家们最钟爱的素材。

大观园沁芳闸桥边,有一片桃花林,沁芳桥下的一股清流,融融泄泄。远远的桥上有一座凉亭,上面题着:“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桃林下散落着山石,供人休息。清风吹来,便有许多落花漫天飞舞。

在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春日里,一对俊男靓女坐在池塘边的桃花树下,一起读《会真记》。

他们沉浸在书里人物的爱恨情愁中,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精神鼓舞着他们,他们的爱情也在悄悄萌芽。此时,他们的精神是愉悦的、甜蜜的、幸福的。

最悲伤——黛玉葬花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在悄悄发展,可是很快便遭到了金玉良缘的冲击。

看到落红无数,黛玉满心伤感。在芒种节这天,黛玉扛着花锄,上面有一个绢囊,里面装满落花。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埋葬的是落花,也是自己对爱情的绝望。

每一个看见黛玉葬花,听见黛玉如泣如诉地念《葬花词》的时候,都禁不住泪水涟涟。

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最活泼——宝钗扑蝶

芒种节这天有两个最美丽的画面诞生。第一个是宝钗扑蝶。第二个是黛玉葬花。

平时一本正经,端庄秀丽的薛宝钗,竟然在看到两只蝴蝶后,童心泛滥,要扑蝴蝶来玩。宝钗蹑手蹑脚的,穿花度柳,一路追着蝴蝶。我们的宝姐姐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扑蝶,让我们看到了活泼的薛宝钗。此时的宝钗不再是被束缚的大家闺秀,俨然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儿。

最美丽——湘云醉卧芍药裀

湘云醉眠芍药裀,更是美得无以复加。

宝玉过生日,大家喝酒说酒令。湘云喝醉了,独自走进芍药裀,看到许多漂亮的落花,她拿出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酒劲上来,我醉欲眠,湘云便枕着花瓣,卧于石凳子上。很快便香梦沉酣。

四面芍药花飞了湘云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石凳周围也都是花瓣,湘云手中的扇子掉在地下,被落花埋了一半。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湘云打转。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道: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湘云醉卧,让我们看到了大观园幸福、快乐的生活。

薛蟠的酒令,笑声里的悲伤

冯紫英请客,宝玉提议说酒令。薛蟠的酒令叫人笑得喷饭。

薛蟠道:“我可要说了:女儿悲——”说了半日,不见说底下的。冯紫英笑道:“悲什么?快说来。”薛蟠登时急的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说道:“女儿悲——”又咳嗽了两声,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宝玉、冯紫英等人听了,都大笑起来。

薛蟠道:“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王八,怎么不伤心呢!”众人笑的弯腰,说道:“你说的很是,快说底下的。”薛蟠瞪了一瞪眼,又说道:“女儿愁——”说了这句,又不言语了。众人道:“怎么愁?”薛蟠道:“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薛蟠的酒令笑得众人肚子疼,可是大笑过后,不禁悲从中来。一个好好的女儿嫁了丈夫,本想好好过日子,可是丈夫却想当王八,逼着女儿出卖色相。女儿怎么会不悲伤呢?女儿嫁的不是丈夫是大马猴。岂不悲哀?

薛蟠的酒令也暗示了自己的结局,他娶了夏金桂,结果夏金桂不仅是河东狮,处处辖制他,而且给他戴了绿帽子。薛蟠成为王八。

薛蟠的酒令听着让人笑掉大牙,仔细一琢磨,不仅令人悲伤难抑。

《红楼梦》里打动人心的地方不可胜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里面的人都有血有肉,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王夫人、薛宝钗等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真实的,他们的优点、缺点都是那么真实。

《红楼梦》里每个场景要么美得令人窒息,例如宝黛共读西厢、湘云醉卧芍药裀;要么痛得令人心疼,例如黛玉魂归离恨天;要么搞笑得令人笑得肚子疼,例如薛蟠的酒令。

结语:笑中带泪的欢乐

《红楼梦》里动人的画面,大多是悲伤的。即使有快乐的画面也是笑中带泪。

湘云醉卧,令人忍俊不禁。然而仔细想想,又令人笑中带泪。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在叔叔婶婶家长大,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贾府与姐妹们喝酒写诗。

贾宝玉的生日宴,是大观园里姐妹们最后一次欢乐的聚会。从此后,再也没有这么快乐的时光了。

贾府人一个接一个地死亡,死亡的阴影笼罩在贾府的上空。

贾府的老亲甄家被抄家,贾府面临着兔死狐悲的命运。

宫里的太监不断来贾府勒索,贾府捉襟见肘,日子越来越难过。贾母的八十大寿,都需要偷贾母的宝贝当银子来维持体面。如果没有贾母的体己救急,八十大寿就办不成了。

《红楼梦》没有写悲伤,可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没有写苦难,可是苦难遍地开花。

读完《红楼梦》掩卷沉思,有话,说不出;有情,道不出。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润杨阆苑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究竟有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

我十分遗憾地告诉大家。红楼梦最使人感动的情节,不在八十回中,而在其后。元春省亲,演了四出戏,脂批,通部之大过节大关键。注意,这通部二字。接着用了大过节大关键这六字。

一部小说,能否成功,主要在情节,诗词,知识,都属次要。

简单的说一个人,妙玉,脂批,他年瓜洲度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

劝惩,劝,甜言蜜语,惩。皮鞭棍棒,二者交替使用。屈从红颜,屈从了老鸨高压的青春少女,固能,所以能,不枯骨,没有被打死。这与第五回妙玉曲中,到头来,依旧风尘肮脏心事违这词句高度吻合。

其余宝钗,黛玉,袭人。原本石头记都有感人的情节,相比八七版电视和程高本,更凄婉。

这才是真正的大结局。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究竟有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

红楼梦打动人心的地方,试想了想,觉得基本有以下几点。

①紅楼梦作者对世事看得透,看完红楼梦基本对世事百态,人间悲凉,物极必反,冤冤相报,人情冷暖,因果报应……这一切事间的事都能明白,通过甄士隐的口道出了人世间的变与不变。

②环境写得好,一个仙境般的大观园,人间的太虚幻境,一个少爷哥与一群小姐丫鬟住在一起,天天在园子里吃喝玩乐,玩的还都是琴棋书画上档次的玩法,有人说男人之所以喜欢看红楼梦,就是把自己当成了贾宝玉。

③语言写的好,人物对话基本白话,北京式语言,亲切到问,就是骂人的话也是那么亲切。语言逻辑好,什么地位的人说什么地位的话,小人物不亢不卑,大人物除少数基本没有以势压人,说出的话都很体贴人,让人喜欢看。

④诗歌水平高,这一点就不用熬述了。

⑤故事情节环环相套,本人尤其感到有的情节就在现在或就有身边,如贾雨村判甄应怜的案子,贾瑞夜会王熙凤。身边的贾瑞还真不少。

⑥大家族的故事,写的豪华,吃穿住行,就是现代社会的富豪也很难达到贾家的东活水平,给人设计了一个生活标杆,一个难以达到的享受极限。

⑦大家族关系复杂,一般这种书难懂,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看一会儿就不知谁是谁了,而红楼梦一开场就让冷子兴交待清楚,让人往后读不再糊涂。

⑧只可惜作者没写完,后面是高鹗序写的,一部非常系统的小说,前后呼应,伏线千里,可写到贾家快该败落就没了,越没有人们还越想知道,都想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对后四十回的想象和追索也是非常打动读者的。

⑨因为是手抄本,版本有多有少,抄的内容又有不同,再加上脂批,探索原本也是打动读者的事。

总上红楼梦从形式到内容,从作者到故事发生地,写完的,没写完的,留存的,丢失的……都很打动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