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诗句初读不解深意,后来却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突然震撼或打动了你?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重已过万重山。

相信大多数人和笔者一样,小学(有人甚至幼儿园)时就背会了这首诗,只是不解其意。后来也只是一直停留在“船好快”这个层面上,没有深究,感觉已经理解了。

偶然看李白的年谱,发现这首诗写于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途经三峡,感觉有点新意。继续查找资料,颠覆了几十年的认识,有些东西,绝对不是你先入为主的轻率了解。惟有深入学习,才能揭示庐山真面目而豁然开朗。

《早发白帝城》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忽得赦书,惊喜交集,立即放舟东下江陵 ,因此,这首诗也被称作《下江陵》。全诗抒发李白喜悦畅快的心情。

李白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并且自信满满。李璘一案,若不是郭子仪极力相救,李白几乎被杀。虽逃过一劫,但流放夜郎,意味着此生理想已成泡影,心如死灰。忽遇赦书,喜不自禁 ,诗情迸发,激情澎湃,快船快意,豪爽难遏。

三峡水恶,流急滩险。被贬时逆流而上,不仅觉得船重,心情更是滞重如山,有诗为证,“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今人逢喜事精神爽,顺流而下,船轻如无物,快速可想而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兴之所至,精妙绝伦,重获自由的快感 ,绝非一般的壮志豪情能比拟的。

草草得来终是浅,绝知世事仍需深。

寄言天下治学士,蜻蜓点水鬼打门。

有哪些诗句初读不解深意,后来却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突然震撼或打动了你?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有哪些诗句初读不解深意,后来却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突然震撼或打动了你?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后来才解其深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一开始读这首词的时候只觉得符合苏轼一贯风格,豁达乐观,笔力雄劲,很有朝气。仅此而已,如同仰望其他名篇是一样的感受,只是在心中觉得好,但是说不出好在何处。

直到我遇到人生中重大逆境,一度精神崩溃,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我才发现,很多事,不感同身受,是没有发言权的。

后来,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挣扎与努力后,我才终于发现想要走出困境必须要靠自己,靠自己强大的信念,才能缔造希望。

那个时候我才算终于明白这句词它背后的豁达与乐观,并不是表面上看那么简单,他凝聚了苏轼本人,在一生坎坷波折中,虽经历大风大浪却又苦练心智,最终不断总结出各种至理名言的一番辛酸与领悟。

我才明白,人要从困境中走出,就必须了解现实中的矛盾与自我的愿望之间的差距,并坦然接受生活中的遗憾与缺失,原谅自己与自己和解,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从而选择积极乐观的方式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相信必有出路,相信并有希望。

不要在意我们所经历的一些不好的遭遇,与其沉溺于痛苦中无法自拔,不如收拾行囊重新上路。给自己一个新征途,一份新希望。

有哪些诗句初读不解深意,后来却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突然震撼或打动了你?

辅人无苟,扶人无咎。

有哪些诗句初读不解深意,后来却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突然震撼或打动了你?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正如生活的磨难犹如这穿林打叶的狂风暴雨又如何?岂能阻我吟诗放歌前行。任你风雨肆虐,我自坦然面对。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又如何,我平生持节而行两袖清风心中坦荡,尽管是竹杖布鞋岂不胜你肥马轻裘?

料峭的寒风吹醒微醉的我,山头雨后的晚霞更加绚烂。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如今回首一切稀松平常何来风雨坎坷。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一种境界,只有经历过潮涨潮落的人才会有更深的感触,在范仲淹看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欧阳修看来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用在忧郁而快乐的闪电身上是经历过就是财富,不管结局如何,至少我经历过。

有哪些诗句初读不解深意,后来却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突然震撼或打动了你?

确实如此。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场景是触动人心扉的钥匙,某些诗句我们开始读时也仅作为诗句来读,但场景契合时就会有所触动,这也许是与诗词创作者的彼时彼景和我们个人积累都有相当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