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火化后手指上戴的金戒指也化了吗?
我是殡葬从业人员,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在干实习火化师的时候,也确实遇到这种情况,就简单说说我的经历吧。
金融化的温度是1062℃,火化炉内温度最高的时候也能达到这个温度。所以,金戒指能融化成个疙瘩变形了。
但是我们在火化遗体的时候也会跟家属反复确认,遗体身上是否有其他贵重物品,比如金项链、金戒指、金牙等等。如果有,要不要提前摘下,否则出现任何情况与殡仪馆无关。
记得有一次,我跟师傅火化一具遗体,也跟家属强调了,遗体身上是否有贵重物品,家属说没有了,应该都提前摘下来了。结果火化结束,我在捡骨灰的时候,里面有个硬旮瘩,最后询问得知原来是逝者的心脏搭桥支架,家属也就没说什么了。问家属还要不要,家属直接说,要这玩意干啥,就直接丢进了垃圾桶。
所以说,手指上的金戒指,会融化变形,但不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建议家属还是提前摘下来逝者身上的贵重物品。同时火化师也应该及时与家属沟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人体火化后手指上戴的金戒指也化了吗?
首先告诉你,一般的火葬场在火化前,都有一项检查,就是检查尸体表面的附带物这些东西。如果是生病死亡的,一般家属在医院里面就会把身上的首饰什么的给取下拿走,然后让殡仪馆拖走,所以,这类尸体基本不会带有金戒指金项链这些的。很少的会有金牙的可能性,但是现在基本甚少了。
另外一种就是意外死亡的,送到殡仪馆。一般都会有法医来检查,检查过后,身上的所有物品都会作为物证存档的,所以,也不会有物品存在的。
所以,一般尸体上不会有金项链或者金戒指这些东西的存在。如果万一有所疏漏了,给带入火化间火化了,也不会将金子融化的,最多就会从尸体上剥离出来,形成一个个的金属块。
一般多数出来的都是一些医用的螺栓螺钉这类,还有就是金属片,弹片这类,基本都不大的。也会被烧的变形了。
人体火化后手指上戴的金戒指也化了吗?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人体和金戒指所需的温度和熔点。
现在人们建设的火化炉,像工业火化炉,制高温度高达870~980摄氏度。像这样的高温,就完全可以把动物界里、所有患上传染疾病的动物尸体烧成灰烬。
而人体火化炉,在火化人体过程中,可以调节温度。比如,燃烧纸棺和人体衣物及脂肪,最佳温度控制在400~500摄氏度;燃烧人体肌肉、脏器和血液,最佳温度控制在600摄氏度左右;燃烧骨骼,则把温度控制在800~900摄氐度。达到了这个温度,人体就全部化成灰烬,再也不能升温了。
由此来看,工业火化炉的温度接近于人体火化炉的温度。动物界里的所有动物的骨骼再坚硬,面对800~900摄氏度的高温,也只有变成灰灰。
提到金,就会想起炼金炉,真金不怕火来炼。炼金炉的最高温度是1800摄氏度。工业火化炉和人体火化炉,即便可以把温度调至1600~1800摄氏度;但是,动物和人体最坚硬的骨骼,也只能对付得了800~900摄氏度的高温,即可化成灰烬。
然而,金的熔点却高达1064.4度。炼金的时候,若超越了这个温度,金才能化成水,之后变成气。火化人体的时候也是这样,如果温度超越了800~900摄氏度,就没有了骨灰,而化成了一缕青烟。缘于此,火化人体和炼金的过程,是要靠专业人士来完成的。
通过对比,人体变成骨灰,只需800~900摄氏度的高温;而金的熔点,则需1064.4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因此,人体火化时,手指上的金戒指不会被火化。
所以,这枚金戒指相当的幸运,在阴间逛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活人的手里。
人体火化后手指上戴的金戒指也化了吗?
此题让我想起老母亲遗体在推进火化炉之前,火化工出于职业敏感,及时提醒我们,将逝者戴的金耳环取下,但我们有些不忍心,师傅就进一步善意地劝说,取下来作为怀念之物多好,于是我们只能照办。
听说,遗体胖的火化用时短,遗体瘦的火化用时长,尤其久病之骨瘦如柴的遗体火化用时更长,还听说,现在火化炉的内温可以调节控制,不管胖瘦高矮一般火化一个多小时,所以,人的遗体火化后变为骨灰,而手指戴的金戒指也被化变型,成为小金疙瘩也…
人体火化后手指上戴的金戒指也化了吗?
火化尸体时,能听见尸体发出“惨叫”甚至尸体突然坐起来,而且在骨灰里,还能发现一些金块,有些火化工,靠着这些金块,买车买房,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一个人无法躲避的自然定律,在以前实行土葬的时候,不少去世的人,生前的一些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都会带进棺材里,当成一个陪葬品。
自从一些专家提:土葬不仅会造成,大量可耕种土地流失,而且还会污染当地的土壤和空气环境,所以土葬被称为千年的陋习,从那以后全面取消,迎来全国火葬制度。
但是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人体在火化之后,身上佩戴的一些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会不会也被融化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火葬的过程
1、火化前的准备有些人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假死,如果将假死之人推进火化炉里,那么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每一个火葬场在火化遗体之前,必须要检查死亡证明,就是为了防止假死现象发生。
等火化证明办完以后,像10年前的火葬场,会用刀片划开遗体的肚皮, 这么做就是为了排气,防止遗体在火化炉里,因为温度过高,肚子发生爆炸。
所以他们要对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处理和破坏,处理的过程一般家属都不允许观看,以免家属无法接受,出现意外。
2、火化遗体的一些过程,包括让人无法接受的怪现象遗体处理完以后,需要浇上五公斤左右的柴油,当做助燃的燃料,将遗体放入铁盘上,然后推进火化炉里关上炉门,按下按钮的那一刻,温度会瞬间提升到200℃,而且最高温度能达到1000℃左右。
这个时候,遗体的毛发开始燃烧,皮肤表层因为高温灼烧下,水分快速的蒸发,皮肤开始快速的收缩,然后脂肪层在高温的环境下,不停地往外冒着脂肪油。
有的人说这些尸油,是用来做香水的,让不少女性感觉到恐慌。
这种说法就是一个谣言,所谓的尸油,到最后也会被烧成灰烬。
大概10分钟左右,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能听到遗体在火化炉里面发出惨叫,是不是里面的人还没有死?
打开火化炉门,将遗体翻面的时候,却发现遗体突然坐起来或者四肢抽搐,难道是突然复活所导致的?
这也是火葬场里,议论最多的两件事情。
①、关于遗体会发出惨叫声的解释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人还没有死,而是在高温环境下,因为热胀冷缩,当遗体肚子积攒大量热气的时候,直接会从嘴巴排出,在经过肺部,喉咙,声带,嘴巴排出去的时候,就相当于吹口哨一样,就会带来一些奇怪的声音,所以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
②、关于遗体四肢会动的解释
现在人去世之后,料理后事最多三天就要送到火葬场进行火化,但是遗体的全身肌肉,包括软组织,有大量的水分和一定的弹性,当遇到几百度,上千度的高温时,会快速的收缩,收缩的时候会直接带动软组织,所以遗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反应比较强的会坐起来, 反应比较弱的,就是四肢抽搐。
3、火化结束后,需要做的工作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完成了火化工作,烧出来的遗体并不是骨灰,而是一具完整的骨骼,再有火化工用铁锤一点点敲碎,装进骨灰盒,交给逝者的家属,就算完成了任务。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起手指上有金戒指,身上有金银首饰未被取下来,会不会被熔化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黄金的溶度在1064℃,刚好现在的火化炉最高温度能达到1000度左右,完全能够满足融化黄金的温度,这些融化的黄金会怎么处理呢?
现在有些逝者家属在火化之前,就将遗体身上的金银首饰全部拿了下来,就是为了防止在火化的过程中,这些金戒指首饰被损毁,万一被火化工拿去一小块金水,最起码损失几千块,毕竟现在黄金的价格每克在四五百元,随便拿上一克,也不会被发现。
但是有些家属,却不愿意将这些金首饰拿下来,要和老人的骨灰放在一起,没想到最后这种办法,却让某些火化工发了一笔横财。
这些被融化后的黄金,如果家属不知道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呢?在火葬场工作的大伯告诉,有些火葬场的火化工,主要就是靠着捡黄金,一年就能赚几万,如果工作比较忙的情况下,一天的收入就高达几千块钱。
虽然有些黄金首饰会被逝者家属拿下去,但是有些遗体在他的口腔里有几颗金牙,而这些精金牙都是实心的,每一个金牙都在几克。
像这种情况,家属一般会忘记,一旦火化之后,这种金牙会被融化成金水,火化工在处理骨头的时候,会直接将融化的金子,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就算家属想起金牙以后,也无法要回来,因为火化工通常会表示,黄金在炉子里面已经被融化,粘在骨头渣上,而且又是一两克的黄金,很难被找到,家属一般都不会计较。
而有些火化工靠着黄金买车买房,这种说法并不真实。
现在有些火葬场在火化之前会再三向家属确认有没有贵重物品?如果有,赶紧提前拿走。
就算有金牙在火化结束之后,能在骨头里发现一些金疙瘩,一般火化工都会将这些金疙瘩交给家属。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道德,而有些火化工为了利益 ,看到这些金疙瘩,会直接装进口袋里 ,或者在火化前,如果发现有金牙的话 ,他们会直接破坏遗体,翘出金牙 。
这也只是一小部分的情况,因为现在的火葬场内部,都有摄像头,没有人敢这么做,除非一些设备落后的地方。
写在最后:虽然真金不怕火炼,但是遇到1000度左右高温时,会直接融化成金疙瘩,而这些黄金正是死者生前最在意的一些装饰品。
基本上作为他的家人和子女,也会选择将这些黄金首饰放在棺材里,或者是骨灰盒里,一起下葬。
所以在火化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逝者家属可以提前将引起手指上的金戒指,拿起来,要不然火化之后,很难找到一些金疙瘩,造成一些麻烦和误会。
人体火化后手指上戴的金戒指也化了吗?
黄金的溶点是1064度,沸点是2807度,黄金的化学性非常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真金不怕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体火化后,黄金只会变形,不会消失,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有色金属除黃金之外都可以造假,唯有黄金不能造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