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火车站的“兰”是错别字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过来呢?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铁路尤其是中国高铁实现飞速发展,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说到中国铁路的发展,自然离不开铁路沿线的火车站。
一、写错字的火车站是兰州站
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火车站也在不断升级改造,越来越有特色。
当然,不论车站建筑怎么让人惊艳,最大的特色一般都会在建筑顶端凸显自己的地名,这样做一举两得:一是标明自己的地域特色;二是能让途径的旅人一眼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处。
在这些火车站中,有一处是特别让人惊讶的。它地处我国西南交通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星。没错,它就是兰州。
让人惊讶的是,兰州火车站的“兰州”两字皆是错字:“兰”字的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较短;“州”字的最后一竖带了个钩,让人看着非常别扭。
更让人困惑的是,这两个错字居然高挂66年没有改过来,为什么?
二、兰州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兰州,我们都知道,是甘肃省省会,简称“兰”。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
古时候这里就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之一。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
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向西延展,兰州的交通、经济、文化、教育和战略作用等更加凸显:
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 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科研教育中心,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三、“兰州”错字闹了大笑话?非也!
那么,在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会出现火车站名出错的谬误?这两个字真的是错字吗?我们且来看兰州火车站“兰州”两字的由来:
1、从汉字演变上来说,“兰”字的演绎来自于“蘭”,指香艸也,从艸闌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大力推行简化字,1964年发布《简化字总表》,一直到1986年重新发布时,还对其中个别字做出调整。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内,我国通行的简体字尚处于不断定型的过程中,“兰”字之哪横长哪横短,“州”字是否加个竖勾,在六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里还不作为最终的书写标准。
2、从汉字书写魅力上来说,这两个字出自甘肃天水籍著名书法家张邦彦先生。懂书法的人都知道,我国书法流派甚多,字体有别,且不同的书写者有着不同的魅力表达。
“兰州”这两个所谓的错字,就是张先生书写别具一格的地方,是书法中可以包容和认同的魅力。
3、从历史文化背景上来说,兰州是一座历史文明古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
为了凸显黄河的重要性和这个城市不一般的气势,书写者在写“兰州”两字时,特意拉长“兰”字的第一横,并给“州”字带上勾,将这两字立在楼顶,气势立即就出来了。
作为兰州来说,有以农耕文明为核心内涵的黄河文化,有以多民族共融而共生的民俗文化,有以丝绸之路为发端而摧生的以佛教为主体的丝绸之路文化。
如今的兰州,依靠古老的文化底蕴,催生了更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张力。这种张力也表现在对兰州站“错字”多年的坚持和包容性上。
另外,从生活习惯上来说,不论这两个字是否出错,其出现的背景怎样,它巍然立在那里66年,已经成为城市地标,成为兰州一大特色,很多人也早就看习惯了,真要换掉,恐怕还不习惯吧?
亲爱的朋友,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兰州火车站的“兰”是错别字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过来呢?
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很多人都长篇累牍分析过了,然后结论都是,这是书法大家写的,在书法角度看,不能算是错别字。
诚然,书法方面来说,汉字字体的变化多样,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大家约定俗成。草书抛开不说,毕竟草书写出来会让普通人太多看不懂。一般在公共场合使用的字体,即便是书法,也会选择大家都能够看懂的行书、行楷等。如果是更为规整的字体,使用在公共场合,就更要讲究个规范。
就兰州火车站上的兰州二字来看,笔画还是很规矩的,据说是书法家自己的字体。正是因为字写得规矩,兰字写成下面两横短,个人觉得就非常不妥了。
即便是书法,如果规整得如正字,使用在公共场合,在笔画上就应该严格规范。因为公共场合面向对象是所有群体,不是书法家对书法不懂的人,看到兰字就觉得是错别字。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规范字小学生等而言,他们看到兰州火车站的兰字,跟着写怎么说?算正确肯定不合适,算错误,小学生说兰州火车站就是这么挂的,大人名人写的就不算错别字 这是哪门子道理。
兰州火车站兰州两字,挂在博物馆展览馆个人收藏等都没有问题,艺术品嘛。挂在公共场合火车站作为地名,不仅有问题,而且显得不规范不规矩。
这么多年不换,只能呵呵了。如果是有连笔的行书什么的还好说,问题是一笔一划清清楚楚的“正儿八经”书写,只能让人民群众看笑话。非要扯书法,就和回字八法的孔乙己一样了。
普通人民群众毕竟是大多数,公共场合的东西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公共场合地名用书法,本来就不太严肃的事,就全国各地而言,都有这个恶习罢了。所以大家没法相互嘲笑。
兰州火车站的“兰”是错别字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过来呢?
全国唯一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备受争议,很多人质疑这个字的正确与否,甚至心底暗暗嘲笑,堂堂兰州火车站,竟然会把“错别字”放在这么明显的地方。但“兰”真的是个错别字吗,外地人也许不知道,但咱们甘肃人大部分人都知道,“兰州站”这几个字是当时请的书法家张邦彦先生写的,他是甘肃天水籍的著名书法家,至今兰州站,进站口,出站口都是他的书作,他被称为是“简牍之父”。
兰州的“兰”写成上长下短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解放后,很多字体被规范为简体字,包括兰州的 “兰”,书法作品里面习惯用未规范之前的字体,横竖长短,甚至笔画顺序等等都与现在的简体字甚至繁体字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个"兰"字写成这样是另外一种书写方式,兰州车站写成这样,更能体现书法家的一种个人风格。
在书法界,对文字的形态要求并不严格,俗话说:草书三分赖,书法家张邦彦先生把“兰”字写成这样并不是写错,而是故意用他自己的风格写成如此书法体,我认为“兰”字写成这样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他只不过是一个书法家个人书写风格的体现,也并不是错别字,一个字在书法界有很多种写法,一个人和一个人的风格不同罢了,“兰”字写成这样,归结为张邦彦书法家的个人写法就对了。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开您的疑问,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兰州火车站的“兰”是错别字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过来呢?
不出意外的话,全国最有争议的火车站应该就是兰州火车站了,如果兰州火车站的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感觉,兰州火车站的兰。上面第一横是最长的,剩下两个稍微短一些。怎么看怎么不像兰字。所以,很多游客都会感觉这个字是不是写错了。也会有人问出像题主这样的问题。
但是兰州火车站的兰真的写错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既然是书法家来写的字,就算是技术不行,这么简单的一个字也不会有人看不出来不对啊,更何况这是一个大家呢。所以,这个字自然有他这样写的意思,所谓的说这个字写错了,只是对艺术字不了解而已~
在书法界有这样的一句话:草书三分赖,意思就是草书的字体没有一个准确的写法,一千个人写草书,可能就有一千个形态。所以,张邦彦先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肯定也加入了自己的习惯,才写出了这样的一个兰字。并不是错,只是形态不同而已。
所以,题主所说这样的一个错了66年的字为什么不改,还有人嘲笑?我只想说如果改了那才会被人嘲笑,毕竟这不是一个错字啊。
兰州火车站的“兰”是错别字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过来呢?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同时,独具特色的火车站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每个火车站,都有站名。站名的书写,往往不一而足,各具特色。
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火车站,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兰州火车站站名,总让人误以为是个错别字,其实内有深意。
兰州站的“兰”字是上面的那一横最长,下面两横很短,看起来就像是简体字的“兰”字倒着写,感觉像是“写错了。”
兰州站的题字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有“简牍之父”称谓的张邦彦所写。
张邦彦是甘肃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书艺传家,他写的字蕴含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个人特色。
兰州火车站的“兰”字给人一种写错了的错觉,故而,曾有人建议更正。
但自1952年兰州站开始使用至今已经过去66年了,期间还进行了多次火车站的改造工程。
到2014年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但这个所谓的“错别字”却从没有变过。
其实兰州站这个所谓的错别字,较真儿来说,应该算不上错字,而是包含了张邦彦的个人书法特点,和书法家对兰州这座城市的理解和期望。
在古人书法大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规的上短下长之类的,颜真卿书法更多的是上长中短下长,这都是书法家个人特色的体现。
“上长下短”貌似写错了的兰字,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即说张邦彦希望兰州的发展,与这个独特的字一样,别具特色,与众不同。
兰州火车站的“兰”是错别字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过来呢?
全国唯一写错字的火车站,66年不改正是兰州火车站。
火车站代表一坐城市的发展和历史,一般几乎不会见到哪个火车站写错站名的,唯独1952年10月投入使用兰州火车站的站名,总让人觉得是错别字,其实它另有深意。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