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搭载233名乘客的航班紧急迫降一片玉米地,这个飞机怎么回机场呢?
俄罗斯客机为何迫降玉米地,降落在玉米地里客机该怎么办?怎么回机场?
近日一架载有233位乘客的俄罗斯乌拉尔航空公司客机(A321空客)由于受到飞鸟撞机在空中出现了故障,飞鸟撞入了客机发动机致使发动机起火停机,但很快客机两侧发动机都陷入了故障空中停机,客机失去动力的情况下,就会急速滑行下降,出现这样的紧急情况,可以想一想当时在客机上200多位乘客绝望恐惧的心情,飞机带着起火的发动机下降,机仓里的乘客也是一路尖叫。
幸运的是客机正副机长凭借着丰富驾驶经验和冷静的心情使客机迫降在还算松软的玉米地,最幸运的是客机上的233位乘客全部保全了性命,而且只有68人轻微伤检查无问题回家,7人在住院,其余人完好无缺,因此正副机长尤素波夫和穆尔津被俄罗斯总统府评为英雄机长,还记得咱们去年重庆的那位英雄机长,那可是飞机高空前挡玻璃破裂掉落,客机失压生死一瞬间,救了全机乘客,后面大大的奖励。
俄罗斯迫降在玉米地里的空客A321怎么才能运回机场呢?空客A321是中短程客机,就是个中型客机,空机重量在7万3千公斤左右。就是空客A321客机重73吨左右,所以用俄罗斯最历害的米26直升机也不能掉运回去,米26是世界载重量最大的直升机,曾经在2000米的高度掉起过56吨的物体,所以对于70多吨的空客A321无能为力。
本次迫降在玉米地里A321客机两侧发动机全报废,所以只能拆解用汽车运回去,两侧发动机报废,机腹在玉米地里摩擦也会损伤严重,机身撞击地面肯定很多地方就会变形。要修还不如买架新的,拆解运回后还不如放到博物馆,纪念此次事件。
欢迎关注。 点赞 评论
8月15日搭载233名乘客的航班紧急迫降一片玉米地,这个飞机怎么回机场呢?
以往,乘坐俄罗斯航班的乘客据说在下机的时候都要感谢机长的“不杀之恩”,而在8月15日早上发生的航空事故中,幸存的俄罗斯乌拉尔航空公司A321客机的233人(226名乘客与7名机组人员)则要感谢机长的救命之恩!
至于因事故迫降在玉米地的这架客机,受损严重,乌拉尔航空公司8月16日宣布报废,在事故调查结束后,接被切割成许多个部分,运离玉米地,送至专业的处理机构的场地“结束性命”。
8月15日早上,俄罗斯著名的航空公司乌拉尔航空公司的一架空客A321-211的中型客机(注册号:VQ-BOZ),即U6178航班,从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机场起飞不到1分钟,就撞上了一群在空中飞翔的海鸥,有海鸥被吸进A321客机的发动机,发动机损坏,失灵,其中一台发动机起火,燃烧。
这架A321客机已经无法急需飞行,为了挽救飞机上的233人(包含226名乘客与7名机组人员)的性命,必须马上迫降!机长达米尔·优素波夫当机立断,以机腹着地的方式实施迫降,将客机滑停在离机场不到3公里的一片玉米地,迫降非常成功,不仅保住了233人的性命(包括他本人),连玉米地也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污染。
拥有15.7年机龄的这架A321客机受损严重,发动机不仅已经损坏了,还脱落了,为了防止发生起火,爆炸,机场的消防人员即使赶到现场,给客机喷洒了泡沫。
空客A321客机是一款双发中短程客机,最大着陆重量为73.5吨,是无法用重型直升机空中吊运搬离玉米地的,只能用大型运输车辆将其拖运出玉米地,这对于俄罗斯来讲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
事故的第二天,即8月16日,该客机所属的乌拉尔航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表示,鉴于这架A321客机的受损程度比较严重,以及机龄比较大(15.7年),已经丧失了维修的价值,公司已经决定将其报废。
这样的话,该A321客机搬离玉米地的方式就显得简单了,就是在俄罗斯相关部门对飞行事故调查结束后,乌拉尔航空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将该客机进行拆解,就像切猪肉似的,切成一块一块的,随后用大卡车运输到专业处理机构的场地进行报废。乌拉尔航空公司则再花钱去向空客或波音购买新的飞机,补充运力的缺失。
8月15日搭载233名乘客的航班紧急迫降一片玉米地,这个飞机怎么回机场呢?
8月15号在俄罗斯发生了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一架载有233人的A321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因为遭遇飞鸟撞击,导致引擎全部失灵,不得不被迫实施了紧急迫降,安全降落在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全部乘客个机组成员都安全获救。
众所周知,一般客机在起飞之后,一旦因故丧失全部动力的话,不管机组成员如何拯救,其结果往往都是机毁人亡的惨剧,很难有乘客在飞机空难中幸存。
原因就是普通客机在搭载乘客和燃油之后,其重量往往会超过数十吨甚至上百吨,一旦在没有降落条件的情况下强行着陆,其飞机机身则将会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冲击力而解体,飞机装载的燃油也会将飞机点成一个火炬。
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当感谢此次航班的机长,因为他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趁着冷静的实施了此次迫降,在失去全部动力的情况下,让飞机实现了安全迫降,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而对于这种经历了迫降的飞机,一般情况下则很难再重回蓝天,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飞机在强行降落之后,由于其机体受到的极大应力和冲击力,将会导致整个机身出现严重的形变,导致飞机的安全性能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在乘客安全为第一要素的航空领域,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将不会再启用这款飞机。
二是客机在进行制造的时候,其机体结构中的很多零部件,都是一体成型的超大型压铸件,一旦发生发生变形就只能报废,如果在为受损飞机单独制造机体结构部件的话,其检测成本和维修成本很有可能会超过重新购买一架整机。
因此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进行检测维修,还不如直接买一架新飞机来的方便,毕竟不管是谁,都不会愿意去坐一架已经“摔”过的事故机,这对于一家航空公司的形象,也会有较大的破坏。
事实也如人所料,该事故发生后,乌拉尔航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在8月16日宣布了此次事件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事故调查结束后,将该飞机拆解并报废,以次来维护航空公司的声誉,以及确保今后该公司飞机的飞行安全。
8月15日搭载233名乘客的航班紧急迫降一片玉米地,这个飞机怎么回机场呢?
8月15日,俄罗斯乌拉尔航空公司A-321客机在起飞后不久遭遇多只海鸥撞击,导致两台发动机均失灵,客机机长的尤素波夫和副机长穆尔津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操控飞机成功迫降,飞机上233名人员全部幸存了下来。
迫降成功的A-321客机
A-321客机是在起飞后不久遭遇海鸥撞击的,考虑到飞行高度、返航的难度,机长尤素波夫决定不返航而是寻找合适地点迫降,在经历一番思考之后,他选择了在一片玉米地迫降,在事后的发布会当中,他讲述了选择玉米地迫降的原因。尤素波夫的经验告诉他,飞机必须寻找空旷且有足够滑行距离的地区进行迫降,地面的硬度也不能过大,否则会碰撞引发爆炸或者失火,而且如果选择较软的地面,还可以不用打开支架,直接用机身接触地面,这样还会增加稳定性,以防飞机左右摇摆,撞伤乘客。下定决心后,他便配合副机长以及机组人员安置乘客,在紧急关头实施迫降,他的选择拯救了包括他在内的两百多人的性命,他因此也被称为“俄罗斯的英雄”,普京甚至都有可能亲自为他佩戴英雄勋章。
此次迫降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虽然陆地迫降的难度不如水上迫降的难度高,但是能够在陆地上做到平稳迫降且机身不起火的客机并不多。2005年3月,俄罗斯一架安-24客机在距离俄罗斯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一座中转机场约五公里处因故障紧急迫降,飞机一侧机翼撞到地面,飞机起火,机上45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中,28人死亡。2019年5月,俄罗斯莫斯科机场一架客机起飞后十分钟出现故障,要求返航,飞机迫降过程中起落架断裂,机身起火,飞机损毁,13人死亡。
莫斯科机场航班迫降失败机身起火
迫降失败的客机一般都会在迫降过程与地面摩擦或者碰撞导致机身起火,客机基本报废,再无利用价值,最多就是挑完重要零件后,把剩下的卖废铁,但是迫降成功的客机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机身受损情况不太严重,另一方面机身具有纪念意义。
由于整个客机的重量较大,想要一次性运回是基本不可能的,肯定需要“肢解”。步骤大概是这样的,由评估人员对机身的各个零件进行耐受性评估,挑选耐受性高、寿命较长的零件拆解,回收利用,对客机的核心部件进行重要评估,特别是机头部分的零件,尤为重要,对于那些损毁的零件,一般会挑一些具有观赏性的送到纪念博物馆进行展览,最后剩余的空架子,可以回收利用到其他机动产品的制造上,虽然有些机身表面的金属磨损严重,不能再放置在客机上,但是对于其他机动产品,仍然是上品的金属,可以回收利用。
机长尤素波夫
想要整个A-321客机返回到机场运作是根本不可能的,A-321客机的使命已经完成,它被写入俄罗斯航空史,也将伴随着航空英雄尤素波夫载入俄罗斯的英雄史册。
尤素波夫41岁,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穆尔津23岁,仅有两年的驾龄,但是挺过了这场空难,他们都是堪比萨利机长的英雄。
8月15日搭载233名乘客的航班紧急迫降一片玉米地,这个飞机怎么回机场呢?
这是一个海鸥引起的惊天大案,是海鸥让大家死里逃生,也是海鸥成全了这个机长。
不知道海鸥跟这架飞机什么仇什么怨,一而再再而三撞击这架飞机,或者是它把飞机当成了妈妈,还是当成了情人,反复扑向飞机的怀抱。它这一误认不要紧,却把飞机上233名乘客吓晕了。
更怕的是机长,机长浑身是汗衣服湿透,不是热的,是吓的,紧张的。飞机失去平衡无法前进只能迫降,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不小心就是机毁人亡,自己一个人倒是没有啥,飞机上200多名乘客的身家性命都在自己手里攥着呢。
还是战斗民族厉害,这位俄罗斯客机的机长尤苏波夫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只见他一连串神操作,飞机竟然安全迫降在玉米地里,真是奇迹。机上的乘客化险为夷,死里逃生还免费体验了一场飞机上近距离看玉米的旅行。大家对神奇机长赞不绝口,纷纷称他是英雄,纷纷跟他合影。
可是人家机长尤苏波夫没有被胜利和赞誉冲昏头脑,小伙子腼腆地说,别喊我英雄,我不是英雄,英雄在电影里,我是个普通的飞行员,我只是做了一个飞行员应该做的。
再说我也是为了自己,飞机真出事了,我自己也不能活命。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你看,多么实在的小伙子。
要换了有些人,就该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关键时刻我想起了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教诲,老婆的鼓励和祖国的召唤。又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好素材,可惜了。就像我们的公交车司机,在路上遇到险情,排险是人的本能,不管车上有没有人,不管车上坐的是谁,可是在有些记者笔下,人的本能就成了可歌可泣的壮举。还有死了还紧握方向盘也是英雄事迹,谁开车的时候不是紧握方向盘,遇到险情更不会松手,这是动物本能,跟品德无关。
后来记者采访时,机长尤苏波夫详细回忆了事情的经过,他说,飞机起飞半小时不到,他感觉响声不对,他仔细观察,凭着经验断定一个引擎出了问题,机组人员决定返程,可是又遇到了海鸥,在做了所有的努力之后,飞机还是急速下降。
关于事故的原因和经过,报道说法不一, 可无论怎么说,飞机成功迫降了,机上200多名乘客安然无恙却是没有疑问的。这就是最值得庆幸的,生命无价,事故细节就不值得一提了。
最终,这架客机在机场附近的一片玉米地里安全降落,降落的时候,机上人员临危不乱,从容及时放下了应急的梯子,让乘客有序离开,并组织他们撤离到安全地带。当他们对飞机进行检查后,马上跟地面取得联系,完成这一切之后,机组人员开始跟家里通电话,向亲人报平安。机长尤苏波夫也随即给自己的妻子打电话告诉她飞机安全降落。
尤苏波夫的妻子告诉记者,"他打电话告诉我,"一切安好,乘客全部都安全",但得知发生的事情后,我还是吓坏了,大哭了起来。"
关于这场事故,俄罗斯的官方通报跟其它媒体的报道基本形同:
近日一架搭载了233位乘客的俄罗斯乌拉尔航空公司客机(A321空客)在高空中因为受到飞鸟撞机在空中出现了故障,飞鸟撞入了客机发动机防护网,致使发动机出现故障停机,可是不久后,另一侧发动机也停止工作,发动机不能工作,飞机就失去动力,飞机随着惯性急速下降,幸运的是机组人员和机上乘客安然无恙,仅仅有个别乘客有轻微擦伤。既然人都没事,那飞机怎么办?难道就让它充当稻草人,给农民伯伯看玉米吗?要知道一架空客A321价值一亿三千万美元呢。所以,一定要运走。
可是怎么才能运回机场呢?空客A321虽然只是中型客机,但飞机重量也有在7万3多公斤也就是70多吨,飞机机身高11米左右。宽4米左右,长将近40米,哪怕用最大的运输机也没法运回去。
而且这架飞机两边的发动机都已经报废,能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拆解后再由汽车运回去。空客飞机的产地在欧洲,维修费用和配件费用非常昂贵,维修下来跟买架新的差不了多少,所以这架飞机应该就是退役或被当做配件了,个人建议退役就不错,拼起来放在博物馆让青少年参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能卖门票增加点收入。
8月15日搭载233名乘客的航班紧急迫降一片玉米地,这个飞机怎么回机场呢?
首先说,这架客机上的所有乘客都是幸运的。是机长和机组人员的冷静和过硬的技术,再加上233名乘客的好运气,避免了一场惨烈的空难。相比233名乘客的生命,一架空客A321-200型客机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
据俄罗斯媒体8月15日报道,从莫斯科茹科夫斯基飞往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的乌拉尔航空178号航班,在机场起飞后不久遭遇飞鸟撞击发动机,导致飞机在30米高度失去动力,最终由于机组成员处置得当,迫降在距离机场2公里左右的玉米地,没有导致人员死亡,仅有75人轻伤和1人住院治疗。官方的说法是,这架搭载233名乘客的“空客A321-200型”客机当天早上从莫斯科一个机场起飞后不久,两个引擎遭飞鸟撞击而失灵,其中一个引擎起火。在机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客机实施紧急迫降,机腹着地安全滑停在机场附近的一片玉米地中,全部乘客和机组成员获救。
那么这架迫降在玉米地中的客机该如何处置呢?答案是肯定的,必须挪走。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架“空客A321-200型”客机,因为迫降过程中机腹着地,导致机体严重受损,已经失去修复的价值。乌拉尔航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8月16日宣布将报废该架飞机。
这样以来处理这架事故飞机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正常情况下,这架“空客A321-200型”客机在完成事故调查之后,将会被拆解运走。现在,除了空客公司之外,没有太多人关心这架飞机的下场。而对空客来说,在这么严重的事故中,空客飞机能够在机组人员的操控下在非正常环境中安全迫降,也是对空客空机质量的最好宣传。
在波音737系列飞机事故不断,全球限飞的大环境下,这次空客A321-200型客机的表现,真的可以让空中客车公司欢呼雀跃了。所以就这次俄罗斯民航事故而言,俄罗斯机长的英雄荣誉至高无上,最大的赢家是233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第二赢家当属欧洲空中客车公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