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去哪里了?

从总理到罪犯。

泰国政局就像东南亚的天气一样变幻莫测,谁也没有想到民意支持率那么高的英拉会被赶下台,更没有想到她会突然从总理的宝座跌落,成为罪犯,而且差点成为阶下囚。

2014年5月,担任泰国总理不到三年的英拉因大米收购计划造成财政亏空而受到法院的渎职和贪腐指控被迫下台。那么,导致英拉下台的因素到底什么呢?

成也“大米”,败也“大米”。

英拉的哥哥他信也曾担任泰国的总理,2006年被军方发动政变赶下台,他信从此流亡国外。

但他信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一直想卷土重来,“报仇”雪耻。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五年后,泰国又迎来了下一届大选,他信支持妹妹英拉向总理宝座发起冲刺。

在大选中,英拉继承了哥哥的竞选策略,把提高泰国低收入阶层人民的收入,帮助农民脱贫作为竞选口号,赢得了泰国基层人民的大力支持,终于如愿击败对手获得大选胜利。2011年,英拉如愿担任泰国总理。

许下的承诺是欠下的债,英拉当选总理了也不是高枕无忧,要向选民兑现竞选承诺,要不然老百姓可不依。于是英拉的“大米计划”正式启动。

根据这一计划,政府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每吨450美元的价格从稻农手中收购稻米。这一价格不仅远高于上一届政府的收购价,甚至比全球市价都高出50%,泰国农村的广大农民高兴得手舞足蹈,奔走相告。

英拉为什么敢有这样的举措,高价收购赔钱了怎么办?英拉疯了吗?

英拉不是疯子,人家当总理之前是开公司做房地产生意的,不是孤注一掷碰运气的赌徒。英拉这样做是深思熟虑的,绝对不是拍脑袋决定。

泰国当时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控制了全球30%的大米出口市场。英拉打算是这样的,政府先高价从稻农手中把稻米收购上来,然后把收购的稻米都囤积起来不卖,这样一来,全球稻米市场的稻米就会供不应求,价格就会直线上扬。到时候泰国再出手把囤积的大米卖掉。狠赚一笔。

应该说,这思路没毛病吧?

可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很骨感。

由于越南、印度等国的大米产量不错,全球米价并没有因为泰国大米供应量减少而受影响,均价在570美元左右。而泰国政府当时从农民手中收购的价格加上大米脱粒、运费、储藏和损耗,每吨成本在830美元。

这样一来,英拉的好买卖变成了赔本买卖,英拉的大米计划执行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泰国造成至少80亿美元的亏损。

这下反对派不答应了,他们趁机发难要求追究英拉的责任。2015年,军方支持的宪法法庭弹劾英拉在稻米收购工作中放任他人贪腐,并造成国家财政亏空,违反了刑法和反贪污法,禁止她继续从政,并对她发起刑事诉讼。

2017年9月,泰国最高法院就前总理英拉"大米渎职案"宣判,法官宣告英拉罪名成立获刑5年,但是在判决之前,英拉已离开泰国本土。

英拉到底去哪儿了?

英拉刚消失的时候。观察家综合各媒体报道分析,英拉很有可能逃到迪拜去了。但诡异的是,当时泰国警方声称并未发现其离境记录,他们猜测她可能是经过泰国的象岛逃往到周边国家,暂未确认其具体位置。

英拉失踪后,泰国政府高调表态,哪怕是英拉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英拉抓回来绳之以法,并且声称已经对英拉发出通缉令,向世界各国发出协查通报。后来泰国政府发言人又说他们已经和国际刑警组织接触,以便对英拉发出红色通缉令。

但令人不解的是,世界上好多国家的消息人士都说泰国政府并没有发出所谓的协查通报,通缉令更是子虚乌有,反倒是英拉的身影经常出现于各国媒体中。昨天有人说在英国超市看见英拉买菜了,今天又有人说英拉在迪拜的室内滑雪场滑雪了。又过一段时间,记者拍到她在香港出席女儿婚礼。

2019年1月,英拉和哥哥他信还到祖籍广东梅州祭祖;每次都是有图有真相。如果泰国政府想抓英拉,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英拉作为 一个犯罪的前总理,为什么就安然无恙呢?

其实谁都明白,对英拉的有关贪腐渎职指控有点牵强,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权力斗争。所以只要英拉不再从政,泰国政府不想斩尽杀绝。今年春天,英拉也在推特上宣布退出政坛,让泰国政府吃了一颗定心丸。

再说了,英拉虽然被定罪,但不是死罪,如果真把英拉引渡回国,对泰国政府来说就是没事找事。

英拉虽然下台,但因为她当总理时和哥哥他信一样在泰国实行的是“劫富济贫”的经济政策,泰国底层人民确实得到了不少实惠;而且英拉为什么获罪下台的,还不是为了让泰国农民受益吗?泰国底层人民怎么会忘记呢?所以说英拉在泰国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如果泰国政府把英拉引渡回国,泰国这几年销声匿迹的红衫军又该“死灰复燃”,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肯定会把泰国弄得鸡犬不宁;这是泰国巴育政府最担心的。

他们把英拉引渡回国,无异于“引狼入室”、引火烧身,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其实,英拉出走后,很快就获得了英国为期十年的长期居留签证。只要每次居留时间不超过半年,英拉就可以自由出入英国,泰国政府对此怎么会一无所知呢?可见泰国巴育政府的态度没有改变,只要英拉不试图回国,不对泰国政府指手画脚,大家就相安无事。

英拉今年春天宣布退出政坛后,同时高调宣布出任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董事长,正好是对这种推断的最好佐证。

英拉去哪里了?

英拉现在是塞尔维亚籍公民,担任中国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人在全世界飞,是个国际人,只是不能回到出生地泰国,那里有对她的逮捕令;泰国政府也不会在国际上对她怎么样,除非执政者是个傻瓜,否则装聋作哑是最优的选择。

作为曾经的泰国总理,怎么会这样呢?这与泰国奇葩的政治有关,因为泰国有王室、军方、民主派三个不能惹的势力;也与世界那勾心斗角的局势有关,因为泰国在南亚是个样板,地处中央,牵一发而动全身。

英拉的身世

英拉1967年6月21日出生于泰国清迈府,是第四代泰国华裔,全名叫英拉·西那瓦,汉语名字叫丘英乐;他哥哥也当过泰国总理,叫他信,中文名字叫丘达新。丘姓的始祖是姜子牙,据传周朝建立以后,姜子牙被封在营丘(今天的山东潍坊一带),其三子改姓为“丘”镇守营丘,后来为了避讳孔丘,改为“邱”,实际这两个姓是一家。英拉的祖上是从中国来到泰国,她母亲是中国广东人。

英拉的爷爷叫丘昌,到他这一代,从中国到泰国已是的第三代,按泰国法律,第三代外国人可以申请泰国的姓氏,英拉的爷爷选择“西那瓦”为姓,翻译过来是“但行好事,谨守本分”的意思。这时英拉家族在泰国已经发展的很有名气,主要是服装制造方面,他们是泰国王室的高档服饰的供应商,好比以前中国拿到“宫廷供奉”的商家。

英拉的父亲是泰国自由党领袖,曾两任国会议员,共有九个孩子,英拉是老幺,最小的一个,他信是老二。他信在泰国抓住电脑化的潮流,创办了西那瓦电脑服务与投资公司,成为泰国首富。

当总理前的英拉

想想也知道,富贵人家最小的女儿,长得漂亮有聪明乖巧,当然是家里的宝贝明珠。从小到大,英拉接受了最好的教育,1988年,21岁的英拉在清迈大学毕业后,又前往美国留学,回国后就直接加入西那瓦家族旗下的企业,成了泰国商界的风云人物,柔弱美丽的女强人。经过多年的磨练,2002年,35岁的英拉成为泰国最大移动运营商AIS的首席执行官,这也是他们家族企业。英拉被泰国媒体誉为“魅力十足、事业成功”的年轻女性。

他信当选泰国总理后,西那瓦家族将在AIS的股权卖给了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英拉改任西那瓦家族另一企业SC地产公司的执行总裁,在他信被政变下台出国后,泰国舆论对西那瓦家族非常不友善,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英拉领导的公司股票市值上涨101%,充分说明英拉是个头脑清晰、能干敢干的强人,而不是外界所说的花瓶。英拉的丈夫是商界精英阿努索,两人有一个儿子。不过他们没有结婚,只是事实婚姻。

英拉怎么当上泰国总理的

英拉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自在富商不当,要干这个如坐针毡的泰国总理的活呢?实际上她真的不愿干,自己多次说:不想当总理,只想安静地认真经商。不过英拉总是为他哥哥他信抱不平,所以她与政治纠缠不清。

这里要说到他信总理,他是2001年2月当选为泰国第23任总理的,他在总理位置上关心农业,对农民多有照顾,触及了军方和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信又是个大富翁,泰国首富,自己的生意众多,最后被军方以“贪污腐败”赶下台。想想可笑,他信最不缺的就是钱了,还要搞贪污腐败干啥。接着上台的是阿皮实,这是个在英国出生、完全在英国受教育的泰国人,有名的泰国民主派,什么角色大家应该能想象的到了。

看到阿皮实在把泰国搞得民怨沸腾,大街上到处都是游行示威的人潮,再想到流亡海外的哥哥不能回家,英拉尽管不想掺和进政治,但还是接受了他哥哥创建的政党——为泰党的邀请,代表为泰党参加竞选。英拉的政策实际上就是他哥哥政策的翻版,她连竞选口号是:他信思考,为泰党执行。英拉提出的政策是直接面向工农的:提高工资、保护大米价格、调降公司所得税

、“2020”泰国全面脱贫等等。2011年8月,英拉当选为泰国第28任总理兼任国防部长,这也是有史以来,泰国第一位女国防部长。

英拉怎么下台的

英拉上台是因为哥哥他信,下台也是因为哥哥他信。在总理任上,英拉干得很好。但她特别对农民重点照顾,用政治干预市场,为保证农民收益,政府出面收购大米,这触及许多大集团的利益,他们鼓动反对派闹事。但是反对派也不敢在这件事上用力过猛,因为农民的力量很大,他们支持他信的“红衫军”一直很有战斗力,真正让反对派抓住把柄的是英拉搞的“特赦案”。

2013年8月,为泰党议员提出特赦法案,得到英拉的强力支持,尽管这个“特赦案”主要内容是要特赦一些因不太严重的政治问题触犯法律的一般民众,但以民主党副党首素贴·特素班为首的反对派不这么理解,他们说这是英拉在给特赦哥哥他信做准备,这是家族腐败。反对派发动了上万名民众在曼谷集会,和政府对抗,要废除这个提案。为了缓和矛盾,英拉让步,答应反对派的要求,承诺不再推动该法案。

但是,反对派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这个“特赦案”,他们继续游行示威,要求英拉下台。这时包括军方在内的利益集团也发动起来,他们调查起英拉收购大米事件,说这里有巨大的腐败。2014年1月,泰国国家反腐败委员会称,有证据显示英拉作为总理在大米收购案上起码存在渎职行为,放任贪腐,给国家造成损失,给农民造成伤害。

真不知道买农民的米,保证了农民的收入,给农民造成了哪些伤害。2014年5月7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总理英拉滥用职权罪名成立,解除其总理职务。

英拉为什么离开泰国

其实英拉离开泰国是最好的选择。军方和反对党最后也不能把英拉怎么样,因为一方面他们不能真的把英拉弄进监狱,如果这样,那些农民“红衫军”立刻起来把他们撕了;但也不能不有所交待,毕竟他们鼓动了几万自由派,现在英拉下台了就没个说法,也不好交代。军方力量最大,他们闹了半天,如果没有说法,以后还怎么混。所以最希望英拉离开泰国的恐怕就是说话最狠的这些民主党和军方。

英拉如果不离开泰国,一来自己可能深陷长久不停的法律风波,不排除被判刑、进监狱,这在泰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二来可能造成泰国动荡不能平息。这是英拉和他哥哥不愿看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泰国作为一个小国,在南亚地缘政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国际几个大国重点争夺的对象。泰国局势看起来是利益集团之争,其实背后也有大国力量的博弈。在这种暗战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包括一些不好处理的人,常常出现意外,这在世界上屡见不鲜。

所以,英拉离开泰国,是各方都希望看到的结局。接任英拉的是泰国军方领导、陆军总司令巴育,他在发动政变,把英拉和她的政府成员控制在军营,但他却亲自下令,允许英拉离开位于曼谷的一座陆军军营。这明显是在放水。就这样,国家总理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偷偷”地坐民航飞机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2019年1月,英拉出任广东省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6月,塞尔维亚政府决定授予英拉公民身份,塞尔维亚的护照可以前往100多个国家,包括欧盟的大部分国家。英拉与哥哥他信对中国是有感情的,他们多次到访北京,也多次回广东梅州寻根祭祖。

英拉现在在哪里

英拉之所以在泰国待不下去,主要是太照顾农民利益和下层市民,触及了军方、精英分子的利益,而“特赦案”恐怕是王室不愿看见的东西,这是国王的特权;再加上她和哥哥他信一样,都是亲中国的,这让许多人不舒服,所以只好出走泰国。现在泰国又乱成一锅粥,农民们想起了英拉,包括风雨飘摇的王室也想起了当年这一对姐弟。他们姐弟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产业,迪拜、香港、伦敦、纽约······,他们想到哪里都可以,甚至不公开回泰国,都有可能。

英拉执政时间不是很长,如果她要偷着回泰国,我相信是可以的,但呆的时间不会很长。

因为美丽,所以短暂。应该说,是泰国不配拥有美丽的英拉

英拉去哪里了?

你可以在新加坡、香港、梅州、长城、日本、印尼看到泰国前总理英拉的倩影,也可以在迪拜、英国、俄罗斯找到英拉的芳踪,唯独无法在祖国看到她的身影。自从2017年8月23日被迫离开泰国,流亡海外后,她就回不去泰国了,像一根美丽的浮萍在世界各地飘零着,纵然有哥哥他信及众多亲朋好友相伴,心底总是无法抹去潜藏的那一片乡愁,除非他信系的为泰党在未来夺回政权,她与哥哥他信才有机会重返泰国。

2011年7月,英拉在全国大选中轻松地击败了民主党主席、时任总理阿披实,并于次月的8日就任政府总理,在任上她延续了哥哥他信的惠民政策,大力振兴经济,使泰国重现繁荣的景象,短短的二年时间,她便成为泰国人民最受欢迎的政治家,其影响力与他信并驾齐驱。

英拉在政坛的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8月,她提出特赦他信的一份特赦法案的草案,触犯了泰国王室、军方等等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引爆了他们的怒火,遭致长达数月的暴力抗议,最后被以巴育上将为首的军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与他信被军方军事政变推翻如出一辙。

英拉尽管被赶下台,赋闲在家,但巴育军政府依旧如临大敌,每天都提心吊胆,担心英拉随时东山再起,夺回被武力剥夺的政权,因为巴育军政府发现,下台的英拉跟在总理任上时一样广受人民欢迎,根本没有出现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凉的情形,于是利用掌握公权力之便,大肆制定新的法律,包括修改了宪法,被泰国人民戏称为出台了一堆的“防英拉法律”,阻止英拉在政坛翻身,解散军政府,将他们赶回军营。

即便如此,巴育军政府还是不放心,还是寝食难安,只好使出撒手锏,给英拉弄了个“大米渎职案”,不仅禁止她五年内参政,还迫使她流亡海外,并对她进行缺席审判,判罚五年徒刑,断了英拉继续从政的后路,蛮横阻止英拉东山再起。

巴育军政府对英拉的忌惮于防范并没有因此减少半分,只要她保持着继续抗争的姿态,巴育军政府就吃不香,睡不着,就没胆开放大选,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与英拉耗着,煎熬着。2019年1月20日,英拉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她受够了从政的生活,决定彻底远离政治。巴育军政府获悉这个消息后如获至宝,悬在心头的巨石才算落地——最强劲的对手终于不玩政治了,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于是,军政府当机立断,快速开放全国大选。

他信、英拉应对3月24日举行的全国大选所祭出的王牌——提名乌汶叻长公主出任他信系政党泰爱国党的总理候选人,被泰王废黜后,已经无人可以现任总理、人民力量党总理候选人巴育上将争锋了,大选成了巴育的独角戏,至少未来的五年仍然是巴育的天下,英拉依旧背负着所谓的“大米渎职案”的罪名,既不能参政,也回不去泰国。

回不去祖国的英拉,就像一位行踪不定的女神,周游着世界,惬意、自由,混杂着淡淡的乡愁。

英拉去哪里了?

前泰国总理英拉,绝对算得上是“网红”人物。她有着美丽的外表和迷人的微笑,同时兼具显赫的家世和良好的教育。在2013年上半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中,英拉名列第31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的人气,以及世界对她执政泰国的认可。

但是,在短短一年后,如日中天的英拉却因“大米渎职案”被迫下野,而且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就连泰国政府,似乎都对她的去向一无所知。泰国最高法院还为此发出了对英拉的逮捕令。

(英拉旧照)

那么,一向口碑不错的英拉,为什么会下台?

英拉1967出生在泰国清迈西那瓦望族,父亲是第三代华裔,母亲则是清迈王室后裔。哥哥他信是泰国第23任总理,姐夫颂猜也曾短暂出任过总理。

西那瓦家族除了在政界十分显赫外,在商界也是赫赫有名。在其历代家族的苦心经营下,到英拉这一代,生意已涉足通信、地产、影视传媒等领域。整个家族资产雄厚,富可敌国。

在这样优越环境中长大的英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在清迈本地上完小学、中学和大学后,获得了前往美国留学的机会,在肯塔基大学继续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1991年,回国后的英拉进入家族企业,先后出任通信公司、传媒公司、地产公司总裁或首席执行官。正当英拉在商界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11年5月,她被为泰党推选为参加总理竞选的候选人。就这样,英拉阴差阳错地走进了泰国的政坛。

当年8月,英拉成功当选为泰国第28任总理,也是该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性总理。

就任总理后,英拉充分利用泰国是“世界粮仓”的有利地位,高价从农民手中收购大米,进行囤积。她希望在米价上涨后再抛售,这样,既可以兑现竞选时给农民们许下的承诺,还可以让泰国从中大赚一笔。

但事与愿违,世界米价却一直萎靡不振,农民手中的白条也无法兑现。在反对党的推波助澜下,大批民众涌上街头,要求英拉下台的呼声日渐高涨。其后,反贪局介入调查英拉在大米收购案中的渎职行为。

2014年5月,英拉被解除了总理职务。

(英拉旧照)

那么,英拉下台后又去了哪里呢?在被严密监防的清下,她又是如何顺利离开泰国的呢?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17年8月,当“大米渎职案”开庭审理前,英拉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会直面命运的,会站到法庭上直至最后”。但其后事态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不但没有现身法庭,还玩起了失踪。

关于英拉的离奇消失,有多个版本。

有人说她逃到了迪拜,因为他信是迪拜的常客,和迪拜官方关系密切。但阿联酋政府心急火燎地出来澄清,英拉并没有在迪拜出现。

又有人猜测,英拉前往了英国,在英国寻求政治避难,因为西那瓦家族在英国有庞大的产业,英拉会在他信的帮助下,平安抵达英国。2018年5月,媒体报道,英拉已经获得了英国10年的长期居留签证,可以自由出入英国,但每次停留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2018年8月,英拉携哥哥他信和儿子一道现身北京昌平一家酒店,在酒店里挥毫泼墨,学写毛笔字,完全看不出流亡政客的状态,场面温馨自然。

2018年12月12日,人们又一次捕捉到了英拉的信息,汕头集装箱码头的董事长兼法人,变更成了英拉•西那瓦的英文名。由此,英拉的最终归属真相大白,她又投身商界,继续续写自己的商业传奇。

相比于英拉在哪儿,人们似乎更关心英拉是如何逃出泰国的。

(巴育旧照)

当初英拉失踪后,泰国政府曾致函老挝、缅甸、越南、阿联酋、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协助调查,但收到的消息都是“查无此人”。于是,关于英拉逃离泰国的方式,又演绎出许多版本。

其中有传言,英拉是通过柬埔寨出境,转机前往新加坡,最后落脚迪拜的,但柬埔寨随即否认了这种传言。也有人说,英拉是在泰国边境被他信用私人飞机直接接走的。

最为诡异的是,在泰国的出入境记录中,并没有查到英拉离境的任何蛛丝马迹。因此,有人提出了另一个观点,英拉是被泰国政府故意放走的,甚至将政府如何协助英拉逃走的细节,都叙述得清清楚楚。

说起来,这种说法并非毫无道理。如果英拉在国内接受审判,势必会引发英拉支持者的抗议,给泰国政坛带来混乱,不利于巴育的顺利上位。如果英拉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泰国,不但她本人能免除牢狱之灾,泰国政府也会少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这对英拉和泰国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何乐而不为呢?

但巴育随即对这种说法给予了严厉的驳斥,坚决否认和英拉有任何的交易,声称在英拉失踪问题上,政府确实存在失职行为。不过,在最高法院审判之前,英拉仍然是自由之身,政府没有任何权力随时限制她的自由。

究竟英拉是如何离开泰国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参考资料:《英拉经历》)

英拉去哪里了?

在巴育发动军事政变之后,英拉一直出逃在外,具体在哪里一直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英拉在出逃之后到过柬埔寨和新加坡。按照泰国目前的形势,英拉隐匿在新加坡的可能性最大。

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1.在新加坡能够更容易与国内他信势力联系

在巴育赶走英拉之后,就一直担任着泰国总理,随着泰国民众追求民主之声高涨,巴育也迫于压力不得不进行总理选举。这次参加总理大选投票的选民超过泰国人口的97%,意味着几乎是全民投票,泰党的支持率一直稳居第一,第一轮选举肯定能成功入选。虽然巴育控制了议会,但是泰党也不是没有机会。

既然泰党获胜有望,那么英拉肯定不会走远,她需要与他信势力讨论国内事宜,国内形势万变,她也需要及时商讨对策。如果有机会,她一定会第一时间回到泰国,而能让她最快返回泰国的路线就是她出逃的路线,所以英拉在新加坡的可能性很大。

2.新加坡不会引渡英拉

泰国在整个东南亚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是新加坡不会将其放在眼中,再加上新加坡的民主与开放,不会因为英拉的政治身份而对其加以限制,更不会掺和泰国的“家事”将英拉引渡给巴育政府,因为谁都不确定以后的泰国谁当家,这也是为什么英拉出塔的第一站就是新加坡。

3.在新加坡更容易与丈夫和儿子见面

众所周知,英拉虽然没有结婚,但是有自己的家庭,包括丈夫和孩子。他的丈夫在泰国商界有一定影响力,在英拉出逃之后选择留在泰国支持他信势力。为了能够与丈夫和孩子更好的联系,英拉不会跑太远,而新加坡正是泰国商人都青睐的“度假胜地”。

或许巴育已经知道英拉在什么地方,但是没有机会将其引渡回国,存在这种可能的只有是英拉隐匿在新加坡。不管英拉在什么地方,相信她总有一天能回国与丈夫和儿子团聚,夺回属于自己的辉煌。

英拉去哪里了?

其实她到底去哪了并不重要,关键是她现在不仅过的很安全,还活的很潇洒。作为一位被自己国家赶下台的领导者,和她有着同样处境的人却很少有她现在这样的境遇。一般被赶下台的领导者都是被自己的人民背弃,在本国失去权力,影响和地位。如果其行为对国家造成严重影响的,还要被追责。放谁在这种环境中也不会活的那么豁达。但是,她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之所以她能有现在的境遇,一方面是国家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她自己的原因。

她出生于1967年,纵观她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出其一直在向外透露着坚强的概念。她的哥哥是泰国前总理,在2006年被军方逼下台。由此可见,在这个国家并不是民众支持就可以长久坐稳头把交椅的,还要平衡来自各方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包括军方,反对派等等。英拉兄妹的经历至少告诉我们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他们国家领导者的位置上,做事除讲究对错外,还要学着谨慎。

接回上文,为什么说她的人生轨迹能让人看到坚强呢?早些年,在她还没有当上总理的时候,她是从商的。她有着一副高学历,有清迈大学和肯塔基州立大学的学位。之后学成回国,在1991-2002年这段时间内,她从家族公司的经理,做到总经理。在她成为首席执行官的那一年,她才35岁。但此时的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共同的赞誉,国内媒体称呼这位面容秀丽的年轻女企业家“魅力十足”。在事业达到顶峰后,她也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大的挑战。

2005年,还在总理任上的哥哥被指控贪污,并克扣军费。随后局势愈演愈烈,加上反对派在大选时对民众的鼓动,造成2006年大选成为历史上弃权率最高的大选。同年4月,他信接受国王的建议,选择辞职。哥哥的不利处境直接影响了家族声誉,也给她管理的公司带来不利影响。面对这种处境,她没有选择躲避没有退让,而是用心经营公司。最终,她用公司股票市值上涨超100%的成绩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这种逆境中坚持的劲头,为她后来从政打下了良好基础。

后来的事情各位就比较熟悉了,2011年中旬,她开始涉足政界。在竞选总理时,她一直把自己同哥哥绑定在一起,连竞选口号里都有哥哥的名字。很明显,她是打算接过哥哥的担子在政治这条路上走下去。在她上台后,推行提高底层民众待遇政策,如降低公司税收,提高大学生起步工资,加大社会服务的投资。并且她还用她商人的直觉策划了大米收购计划。只可惜这个精明的商人这次打错了算盘。大米计划的破产使得泰政府赔了80亿美元。此事后来也成为她下台的导火索。

之后她的经历和她哥哥十分相似,被赶下台甚至还被审判。但下台后她早已不在乎那些了,现在的她反倒无事一身轻。手中有英国的居留许可,并且泰国待不下去,还可以回到祖籍广东。回应标题,现在我们说不清她到底在哪,之前泰国方面倒是有声音说她在迪拜。就现在来看,上面这几个地区她都有可能去,而且泰国政府也不可能去这个国家找她。对于他们来说,把她赶下台,目的就达到了。不过问题是英拉的人生轨迹现在已经平稳了,那泰国,什么时候时候能平稳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