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为何拼死只允99年?
在清朝末期,清政府因为腐败,而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一个国家的落后就注定要挨打,于是各国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虎视眈眈。为了自保,清政府签订了多项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就包括将香港租借给英国99年,据说,当时英国的要求是一百年整,这又是怎么回事?下面听听有书君的介绍。
为什么英国租借香港99年?
关于99年的来历,传说在当时一个国家如果将土地租借给别人100年,就表示默认将这块地的所有权永久的归属给对方。清政府为了挽回颜面,拼死只允99年。英国觉得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100年和99年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了避免麻烦,便答应了99年的租期。
那么,这99年真的是清政府拼死允来的吗?
有书君认为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并不大,当时的晚清早已弱不禁风,如果有那个能力,那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他们就该试图涅槃重生,也不至于沦陷,赔钱割地,签署各种不平等的条约了。
事实上,租借99年的“习惯”最早出现在《胶澳租界条约》。之所以定位99年,因为当时德国方面约定的是100年,而清政府的谈判官员,为了象征性的抵抗一下,便提议德国方面能有所让步。于是,德国想了想便让了一年,于是100年变成了99年。
英国知道以后,为了遏制法国在中国广东的势力,于是强迫清政府将新界租给英国,租期同样为99年。
虽然租期是99年,但按照当时清政府的势力,英国也好,德国也好,在他们看来99年和100年的差距不大,香港早晚都是他们碗里的肉,弱小的中国根本没有可能拿回去。
可谁曾想,新中国成立后,并不像当年的晚清那样软弱可欺,国家的强大,在外交上也有了底气,邓小平和铁娘子的谈判有理有据,刚柔并济,最终英国同意在1997年将香港归还给中国。
最后有书君认为,面对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并非是清政府允来的99年,而是英国为了遏制法国在中国广东的势力,强迫清政府将香港以99年为限租给英国的。
所以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话一点都不假,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哪个时代,都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面对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为何拼死只允99年?
回答:
这个问题,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香港是怎么分割出去的
二、有趣的99年
三、为什么拼死是99年
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失败就要承担失败的后果,随后就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这个条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割地,于是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那么香港是怎样一步步的被分割出去的呢?
第一、香港岛的割让。鸦片期间,1841年1月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皇帝闻讯曾强令清军收复,但是由于实力悬殊,始终不能收复。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后,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第二、九龙半岛的割让。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战败。10月24日,中英两国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第三、新界的租借。1898年,英国又强制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占九龙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周边200多个岛屿,也就是现在的新界地区,并规定租期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上述三个条约共割让了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共计1092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就是现在的整个香港地区。
有趣的99年99年这个数字很有趣!因为他离100年就差一年,看到网上有很多说法,当时国际上有个规定,一份土地割让超过100年就是可以规定为别国领土。
我查遍国际法,发现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也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一个领土想要独立或者归属为别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绝不是任何潜规则能够决定的。这首先是两个国家实力的博弈,其次是领土人民的选择。
其实有一个条约特别显眼,也是一个标志,那就是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在这个条约之前,无论是《南京条约》割让的香港岛、《北京条约》割让的九龙半岛、《瑷珲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马关条约》割让的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都是永久割让的。
但是从《胶澳租界条约》开始,清政府的政策变了,那就是不再割让,而是租借。也就是把青岛租借给德国99年,包括此后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也是租借新界给英国99年。
为什么拼死是99年由于政策变化了,而且对列强统一都是99年。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签订过程中,英国强烈要求100年,但是李鸿章死守99年。我想有两个原因:
第一,对列强保持一致性。如果这次租借英国100年,那么下一个国家可能是120年、150年,这个妥协的口子不能开。
第二,清政府的面子问题。看似只有一年,但是关系到清政府的面子和尊严,也关系到李鸿章本人的影响和地位,他也在乎这张老脸。所以说他也只能坚持不放。
面对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为何拼死只允99年?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清军大败,按照常理战败国应该割地赔款给战胜国,但是由于清王朝的祖训规定失寸土者是为大不孝,于是清廷统治阶级内部就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英国人的割地要求,哪怕多赔偿点银子也行。
但是此时的英国人想法却与清朝统治者不同。清朝统治者完全是因为国家颜面和祖宗之法而不愿意割地,而英国人则想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从而把中国当做英国的长期消费市场与原材料产地,所以赢得一块地盘作为跳板,无论是经济意义还是军事意义都十分重要,顺带着敲诈笔钱财作为建造新地盘的启动资金,因此,在中英谈判之际就产生了不小的分歧。由于英国人的一再坚持,再加上军舰开到了中国海域,清政府被迫答应了割地的条件。但是清政府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希望英国人挑选的租界地区要远离京城,清政府这么做完全是担心满清皇室的安全问题,其实英国人本来也就没有想着要伤害满清皇室,所以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而且他们挑选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还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岛上。
这个地方就是香港。说起香港和内地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朝,尽管香港长期归属内地,但是由于位置偏僻,所以几千年来发展的极为缓慢,直到英国人占领香港之前这里还只是个小荒岛,岛上仅居住着几千人。对于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清政府自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心疼,也更没有重视到香港岛的战略意义,但是毕竟是自家领土,所以在签约时还是比较慎重的,对外一直强调不是割让的,而是出于同情英国人没有海港停船,所以是暂时租借给英国人的,签约时间为99年。
尽管有了约期,但是英国人从未想过把香港归还中国,所谓的约期也是一个形式罢了,大不了时间到了再续签就是了,毕竟谁也想不到当年当年那个威风凛凛的日不落帝国会在百年内衰落。清政府之所以签99年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清政府制订了一个百年大计,相当于一个长期发展规划,也就是从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要励精图治,通过改革走向富强之路,达到比洋人还要厉害的地步,所以此时韬光养晦,先割让个小岛麻痹英国人。
这明显有些自欺欺人了,但不管咋说晚清时期确实也在改革中不断的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后来的清末新政,改革效果不咋样,反而还把清王朝给改没了,更没有了99年后收复香港的可能,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新中国完成了香港的收复工作。
面对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为何拼死只允99年?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个错误,一是“租借香港”,第二个是“拼死”,至于为什么说这两个地方是错误的,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第一处错误,正确应该说是“租借新界”,香港其实是由港岛、九龙和新界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但是在当时港岛和九龙早就已经属于英国了。而在1898年的时候,英国和清政府签订了协议,要把新界租借给英国99年,从那个时候开始香港才全部落入英国的手里。
而第二处错误就是当时清政府也没有拼死。其实清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一个朝代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朝就不断地出现割地赔款的情况。在明朝的时候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荷兰、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等国,但是到了清朝的手里却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所以“拼死”真的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这个标题所出现的两处错误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当时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吧。1898年,列强入侵清政府属于一个新的阶段,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以后,列强就一直攻打清政府,只要打赢了就让清政府进行割地赔款。不过后来列强也发现了这种行为只会引起民众更为激烈得反抗,最有代表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了。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列强就用相同的手段攻打太平天国,但是太平天国根本不妥协,后来列强没有办法,只能从攻打策略转为拉拢策略,然后开始支持太平天国和清政府之间的战争。
而对于精英们来说,这种割地赔款的行为简直就是耻辱。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列强也发生了改变,不再用“割地赔款”的说法,而是说“租借”。
名字改了,中国人的面子上也过得去了,所以大家都不再那么强烈反对清政府和列强的苟合了,虽然说面子上好看了一点,但是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按照当时的国力,被列强租借过去的地界是根本无法要回来的。
在1989年的时候,最开始租借中国地界的国家还不是英国,而是德国,当时德国的发展也很强,为了讨要一块“合法”的地盘,他把目标放在了山东,德国当时逼着清政府签了《胶澳租界条约》,根据条约上的条例,德国租界胶州湾的时间一共是99年。
不过在签订这个条约之前,清政府和德国之间也并不是没有交谈的,德国那时候是想要借一百年的,因为基本上一百年以后德国就能够成为租借一方了,但是当时清政府一直求情,希望可以少一年,而德国当时担心这块领地会被其他国抢过去就答应了。
其他国家看到德国这样都觉得挺不错的,不仅可以减少自身的损失,还能够得到中国的领土,所以也一直来租借地盘,这也是后来英国租借新界99年的原因之一。
在当时中英的实力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清政府压根不敢跟英国作对,别说当时的清政府,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敢跟英国作对,因为他们的实力非常强。所以面对英国的要求,清政府是一定不会反驳的,而英国也不在意具体的时间,因为对于英国来说,大不了时间到了再继续签订就好了。
到最后双方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而去签订的中国代表人物则是李鸿章。刚签订的新界,再加上之前的港岛和九龙,当时的香港已经全部沦落到了英国人的手里。不过幸好,香港到最后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个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面对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为何拼死只允99年?
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
面对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为何拼死只允99年?
因为要在97前回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