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十八条好汉分别是谁?

第一名李元霸,兵器:擂鼓瓮金锤,800斤,死于雷击;

第二名宇文成都,兵器:凤翅镏金镗,320斤,死于李元霸之手;

第三名裴元庆,兵器:八卦梅花亮银锤,300斤,被尚师徒设计炸死;

第四名雄阔海,兵器:板斧,160斤,死于扬州演武场千斤闸下;

第五名伍云召,兵器:丈八蛇矛,160斤,死于高丽大将左雄没尾驹的尾巴袭击;

第六名伍天锡,兵器:半轮月混天镋,200斤,死于李元霸之手;

第七名罗成,兵器:丈八滚云枪,240斤,死于苏定方乱箭之下;

第八名杨林,兵器:水火囚龙棒,300斤,死于罗成枪下;

第九名魏文通,兵器:青龙刀,120斤,死于瓦岗寨王伯当之手;

第十名尚师徒,兵器:提炉枪,120斤,自杀;

第十一名新文理,兵器:铁方槊,200斤,死于秦琼之手;

第十二名定彦平,兵器:双枪,110斤,死于杨林之手;

第十三名韩擒虎,兵器:大刀,100斤,老死;

第十四名丘瑞,兵器:水铁钢鞭,110斤死于尚师徒之手;

第十五名梁世泰,兵器:镔铁大锤,160斤,死于伍天锡之手;

第十六名秦琼,兵器:熟铜双锏,128斤,老死。

第十七名尉迟恭,兵器:雌雄双鞭,81斤,自杀;

第十八名单雄信,兵器:金钉枣阳槊,88斤,死于尉迟恭之手。

个别数据有争议,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隋唐时期,十八条好汉分别是谁?

“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说法,最早源自于《说唐演义全传》,简称《说唐》。

关于隋唐系列的演义小说,目前最盛行的大概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如莲居士的《说唐》,一个是陈荫荣的《兴唐传》,还有一个是评书《隋唐演义》。

为什么说“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说法源自于《说唐》呢?

因为《兴唐传》里面是“四猛、四绝、九老、十六杰”,《隋唐演义》里面的说法是“四猛、四绝、十三杰”,而只有《说唐》里面才是“隋唐十八条好汉”。

可惜的是,在《说唐》里面,十八条好汉明确指出的只有十三位,分别是:

第一位: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位:天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位: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位: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位: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位: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位: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位:靠山王杨林;

第九位: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位: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位: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六位:兵马大元帅秦琼;

第十八位:赤发灵官单雄信。

余下的第十二条好汉,第十三条好汉,第十四条好汉,第十五条好汉,第十七条好汉,这五位具体是谁,书中并没有明文交待。

正因为有了五位好汉的缺席,《说唐》这部书才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

大名鼎鼎的“隋唐十八条好汉”岂能残缺不全?

于是乎,广大迷友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开始对“隋唐十八条好汉”进行大补充。

大家也不管是《说唐》、《兴唐》,还是《隋唐》,凡是只要认为合适的人选,都可以上榜。

由于各自的认知不同,故此“隋唐十八条好汉”的版本很多。

当然了,原有的十三人不能变,只能把不全的那五位给添上。

以下便是呼声最高的四个版本。

版本一:

第十二位: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位:金刀殿帅左天成;

第十四位: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位: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七位:皂袍大将尉迟恭。

版本二:

第十二位: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位:平南王韩擒虎;

第十四位:昌平王邱瑞;

第十五位:白衣神射王伯当;

第十七位:皂袍大将尉迟恭。

版本三: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昌平王邱瑞;

第十四条:平南王韩擒虎;

第十五条:美髯公王君可;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版本四: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银面韦陀秦用;

第十四条: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五条:大刀苏烈苏定方;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认可的是第一个版本。

下面咱们就对这“隋唐十八条好汉”做个简单的介绍。第一位:西府赵王李元霸

李元霸,唐国公李渊的四儿子,隋炀帝杨广御口亲封的“赵王”。

别看这位李四公子长得面黄肌瘦,形同病鬼,却是天赋异禀,力大无穷。

他胯下一匹万里烟云罩,掌中一对擂鼓瓮金锤,横扫天下,盖世无双,那是当之无愧的隋唐第一条好汉。

他锤震四平山,直杀的是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十八国的百万联军一听到“李元霸”三个字,只吓得闻风丧胆,望影而逃。

他锤震紫金山,硬逼着十八路反王一个个递上降书顺表。要是有哪个敢不听话,他上去一锤就结果你的性命!

难怪有人说,李渊之所以能夺取天下,全凭他的两个儿子:文靠李世民,武靠李元霸。

由于李元霸太厉害,凡间无人能是他的对手,最后他是老天给收走的。

话说他锤震紫金山之后,夺取了金镶玉玺,心里高兴极了。哪知在回去的路上,忽然天降大雨,雷声不断。

李元霸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打雷。他惊恐之余,举锤骂天,结果被一记闷雷给劈死了。

第二位: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隋朝丞相宇文化及之子,隋文帝杨坚御口亲封的“天宝大将”,官拜“镇国将军”之职。

他胯下一匹赤炭火龙驹,掌中一条凤翅鎏金镗,李元霸未出世之前,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

直到后来出了个李元霸,成了他一生的痛。

他是大隋朝的镇国大将军,是隋文帝杨坚御口亲封的天宝大将。后来他爹宇文化及谋反,他自然也得跟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宇文成都所惧怕者,仅李元霸一人而已,除此之外,他再无敌手。

想当初四平山下一场大战,他一个人独战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六条好汉伍天锡。以一敌三,不仅毫不畏惧,反而越战越勇。

他虽然曾先后两次败给了第三条好汉裴元庆,但每次都是有原因的。要论真实本领,裴元庆也得逊他半筹。

但是,宇文成都风光半世,最终还是死在了李元霸的手里。

第三位:银锤太保裴元庆

裴元庆,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的三儿子,相貌俊俏,性如烈火,年纪虽幼,却是骁勇异常。

他胯下一匹一字墨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一身本领和宇文成都在伯仲之间。

他跟着父亲讨伐瓦岗山之时,由于遭了奸人的陷害,最终投靠了瓦岗寨。

大战四平山之时,十八路反王的上千员战将,没有一个敢和李元霸交手的。唯有裴元庆,抡捶就打,硬是接了李元霸三锤。就连李元霸也称赞他是一条好汉。

他曾两次和宇文成都交手,每一次都把宇文成都打得落荒而逃,虽然每一次都事出有因,但毕竟是胜了。故此才有了“银锤两战鎏金镗,三杰反打第二杰”之说。

可惜的是,在瓦岗军伐五关的时候,裴元庆中了虹霓关总兵“八马将军”新文礼的计,让新文礼引入了庆坠山烈火阵,被活生生烧死在里面。

第四位:紫面天王雄阔海

雄阔海,本是金顶太行山的总辖大寨主,因不服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的名望,曾到长安城卖过弓,从而结识了秦琼等人。

后来,他投靠了十八路反王之一的相州白御王高谈圣。

他胯下一匹落日黄风兽,掌中一条降龙伏虎熟铜棍,有万夫不当之勇。大战四平山之时,曾和伍云召、伍天锡合力大战过宇文成都。

扬州城夺魁大会上,他为了救天下群雄脱困,力举千斤闸。

由于他劳累过度,最终导致体力不支,惨死在千斤闸之下。

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就凭这一点,雄阔海就不愧是一条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第五位: 南阳侯伍云召

伍云召,开隋九老之首的忠孝王伍建章之子。

他面如紫玉,相貌俊朗,胯下一匹照夜玉狮子,掌中一条素白九曲亮银枪,杀伐果敢,勇冠三军。

他本是坐镇南阳关的南阳侯,因父亲被杨广所害,一怒之下起兵反隋。

南阳关下一场大战,他在平南王韩擒虎的暗中相助之下,怀抱幼子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走。

之后,他投靠了十八路反王之一的河北风鸣王李子通,任兵马大元帅之职。

扬州城夺魁大会上,伍云召先是三枪挑死了突厥国第一猛将铁木金,接着开始大战高丽国的大将左雄。

本来以左雄的本领,如何能是伍云召的对手?

但左雄的战马“没尾驹”十分古怪。这匹马看似没有尾巴,实则一条尾巴又粗又长,坚硬如铁。

伍云召不明所以,结果被“没尾驹”的尾巴击中了头颅。

可叹那么大的伍云召,当场丧命。

第六位:双镗无敌伍天锡

伍天锡,忠孝王伍建章的侄儿,伍云召的堂弟。

此人胯下一匹赤血红云兽,掌中一对半月混金镗,打起仗来势如疯虎,悍勇绝伦。

他是陀螺寨的总辖大寨主,是反隋的三十六道烟尘之一,没有正式投靠过别人。

他和伍云召、雄阔海的关系最好,三人号称“海云天三人组”。

扬州城夺魁大会之时,他受靠山王杨林所邀请,奉命镇守天昌关。

只因他不明就里,打死了李元霸的马前开路将梁师泰,惹怒了李元霸。李元霸为了给梁师泰报仇,最终将他活生生撕成了两半。

第七位: 神枪少保罗成

罗成,字公然,北平王罗艺罗燕超之子,由于相貌极其俊美,有“隋唐第一美男子”之称。

他胯下一匹追风小白龙,掌中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枪法精绝,神鬼莫测。

不仅如此,他还熟读兵书战册,通晓各路阵法。

大破一字长蛇阵,大破四门铜旗阵,都是由他坐镇指挥的,瓦岗众将无不心服口服。

岗山散将之后,他加入了李唐的阵营。

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日锁五龙”更是名扬天下!

这么说吧,罗成绝对是一位智勇兼备、文武双全的人才。

但是,纵然罗成如此优秀,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心太狠、手太毒。

由于罗成太狠太毒,最终也没有落下好下场。

后汉王刘黑闼起兵反唐之时,罗成跟随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去平叛。

结果他遭到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陷害,马踏淤泥河,被乱箭穿身而死。

第八位:靠山王杨林

杨林,字虎臣,开隋九老之一。

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弟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爵位是“铁肩靠山王”,职位是“天下都诏讨兵马大元帅”。

别看老头子上了年纪,但人老精神不老,凭着胯下一匹独角青鬃兽,掌中一对水火囚龙棒,照样是骁勇善战,雄风不减当年。

杨林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为了大隋朝的江山,那真是呕心沥血、万死不辞,绝对称得上是大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无奈的是,大厦将倾,一木难支,戎马一生的杨林最终还是死在了罗成的枪下。

第九位:花刀大帅魏文通

魏文通,潼关总兵,靠山王杨林的心腹爱将之一。

他胯下一匹九点桃花兽,掌中一口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有“大隋第一口大刀”之称。

当初秦琼闯潼关的时候,曾跟魏文通交过手。结果秦二爷是九战九败,九败九逃。

那段故事就叫“九战魏文通”。

那一次,要不是关键时刻有王伯当的神射相救,秦琼非死在魏文通的刀下不可。

杨林一打瓦岗山的时候,魏文通任前部正印先锋官,虽然战败了瓦岗寨很多上将,但最终还是死在了王伯当的神箭之下。

第十位:四宝大将尚师徒

尚师徒,虎牢关的总兵,靠山王杨林的心腹爱将之一。

他之所以号称四宝大将,就是因为他有四宝傍身。

第一宝:马鸣盔。

又叫夜明盔。头盔之上镶有一颗鸡蛋大的夜明珠,夜晚行军,亮如白昼,别说道路照的见,就连虫蚁之物也能看的清清楚楚。相当于现在的探照灯。

第二宝:七星甲。

又叫唐猊铠。据说是用一种罕见的动物皮所制,不仅刀枪难入,而且这铠甲上还有七个鱼鳞一样的铜片,一遇危险,铜片就自动竖起。相当于现在的警报器。

第三宝:提炉枪。

全名叫做八宝吸水提炉枪,又名虎头阴风矛。这条枪重达一百二十斤,锋利无比,而且枪杆上还拴有一个铜砣,关键时刻顺手一甩,这铜砣能当暗器使用。最令人称奇的是这枪杆的末端有一个小孔,只要将枪头插入水中,小孔内就有水流喷出。相当于现在的抽水泵。

第四宝:呼雷豹。

一说虎类豹。这也是尚师徒四件宝贝中最心爱的一件。这匹马不仅是日行千里不黑,夜走八百不明,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特异功能,只要它一嘶鸣,别的马当时就吓得瘫软在地。这可太厉害了,马上作战,战马至关重要,还没动手,你的战马先瘫软了,这仗还怎么打?

尚师徒本身能耐就大,再加上这套现代化的装备,真如同猛虎生翼一般,那是靠山王杨林手中的一张王牌。

瓦岗军攻打虎牢关之时,秦琼由于不是尚师徒的对手,曾被尚师徒追赶至红泥涧,结果累死了黄骠马,折断了虎头枪。

后来秦琼、徐茂公等人用计,盗走了尚师徒的呼雷豹,把他引出关外。

待他再返回去时,不仅虎牢关被攻破,母亲也自尽身亡。

尚师徒仰天长叹,在阵前把幼子尚山托付给秦琼,随即拔剑自刎。

第十一位:八马将军新文礼

新文礼,虹霓关总兵,靠山王杨林的心腹爱将之一。

他胯下一匹金睛白毛大骆驼,掌中一条四棱铁方槊,有“横推八马倒、倒拽九牛回”之神力,故此人称“八马将”。

他最露脸的一战,就是诱杀裴元庆。

那裴元庆多大的本领,结果却被他设计引进了庆坠山烈火阵,被熊熊大火烧死在里面。

当然了,他计杀裴元庆之后,也没有落下好下场。

裴元庆一死,彻底激怒了瓦岗群雄,大家群起而攻之,最终将新文礼给乱刃分尸了。

第十二位: 双枪大将定彦平

定彦平,开隋九老之一。

他胯下一匹银点花斑豹,掌中一对绿沉四尖枪,纵横疆场多年,罕遇敌手。

他的爵位是“定国公”,官拜“海州大元帅”之职。后来由于厌倦了官场生涯,辞官不做,告老还乡了。

靠山王杨林大摆一字长蛇阵的时候,连写三封书信,特意邀请他出来做阵胆。

定彦平推辞不过,只好二次出山。

哪知在半路之上,他受到了义子罗成的欺骗,导致大阵被破。

定彦平最终也被罗成给活活逼死了。

第十三位:金刀殿帅左天成

左天成,汜水关总兵,靠山王杨林的心腹爱将之一。

他胯下一匹映日虎头驹,掌中一口金背七星砍山刀,马快刀急,英勇过人,是隋文帝杨坚御口亲封的“金刀殿帅”。

瓦岗军攻打汜水关的时候,左天成凭着掌中一口大刀,一连战败了单雄信、王君可、王伯当、谢映登、尤俊达这瓦岗军的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不行,身为瓦岗军兵马大元帅的秦琼出马了。

结果秦琼也不行,他赖以成名的绝技“撒手锏”在人家左天成面前根本就玩儿不转。

扬州城夺魁大会上,左天成奉靠山王杨林之命,镇守千斤闸,结果却遇到了要力举千斤闸的雄阔海。

左天成再厉害也不是雄阔海的对手啊,三五个回合,死在了雄阔海之手。

第十四位:铁枪大将来护儿

来护儿,济南节度使唐壁的监军官,号称济南府第一猛将。

他胯下一匹丈二青鬃马,掌中一条浑铁无缨枪,力猛枪沉,十分悍勇。

“筷子令反山东”事件发生以后,秦琼的家人落到了来护儿的手里,其中就包括秦琼的傻兄弟“今世孟贲”罗士信。

由于来护儿不断地对罗士信加以折磨,终于惹怒了傻英雄。罗士信一怒之下,打死了来护儿,并且还得了他的大铁枪。

第十五位:铁锤大将梁师泰

梁师泰,他本是挂锤庄的庄主,后来被西府赵王李元霸降服,做了李元霸的开路先锋官。

他胯下一匹铁蹄黑旋风,掌中一对镔铁压油锤,双臂一晃,力有千斤,曾两锤打败过赤发灵官单雄信。

扬州城夺魁大会召开之际,梁师泰曾跟着李元霸前去参战。他作为李元霸马前开路将,自然是打头阵。

结果途经天昌关之时,遇到了双镗无敌伍天锡。

只因为伍天锡看梁师泰不顺眼,居然把梁师泰给打死了。

后来李元霸为什么要手撕伍天锡,就是为了给梁师泰报仇。

第十六位:兵马大元帅秦琼

秦琼,字叔宝,大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是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氏,侍母至孝,人称“孝母似专诸”,交友至诚,人称“交友赛孟尝”。

他胯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熟铜锏,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艺压一百单八县,名震山东半边天!”

他原本是历城县的一个捕快,“筷子令反山东”之后,他和程咬金、徐茂公等人占据河南瓦岗山,成立大魔国,任兵马大元帅之职。

岗山散将之后,他和程咬金等人投靠到了李唐阵营。

由于秦琼能战善战,深受李世民重用,投唐以后,照样执掌兵权,照样任兵马大元帅。

他征战多年,为大唐朝立下不世之功,故此有“双锏撑起唐天下”之说。

第十七位:皂袍大将尉迟恭

尉迟恭,字敬德,大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原本是铁匠出身,后参军入伍,加入了定阳王刘武周的队伍。

刘武周反唐之时,拜宋金刚为元帅,任命尉迟恭为先锋官。

尉迟恭凭着胯下一匹嘶风乌骓马,掌中一条龟背驼龙枪,再加上他亲自打造的一条十三节水磨钢鞭,曾创下日抢三关,夜夺八寨的辉煌战绩。

后来秦琼出马,在美良川和他三鞭换两锏,尉迟恭被秦琼折服,归顺了大唐。

降唐以后,尉迟恭更加卖力,打起仗来勇猛直前,悍不畏死,深受李世民喜爱,故有“单鞭打出李江山”之说。

第十八位:赤发灵官单雄信

单通,字雄信,大隋朝九省绿林道的总瓢把子。

他赤发蓝面,相貌凶恶,但却英雄豪迈,义薄云天。

他胯下一匹风雷烈焰马,掌中一条金钉枣阳槊,每次作战,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群雄聚义瓦岗山之后,他为五虎上将之首。

后因西魏王李密的“金镶玉玺换萧妃”事件,最终导致了岗山散将。

岗山散将之后,单雄信因哥哥单雄忠之死,他誓死不保唐,于是便投靠了洛阳王王世充。

唐军攻打洛阳的时候,单二爷马踏唐营不幸被俘,因誓死不降,终被斩首。

隋唐时期,十八条好汉分别是谁?

隋唐类文学作品多而杂,极易混淆。尽管《说唐全传》《隋唐演义》《兴唐传》都有武将排名,但榜单设定称为“十八条好汉”的只有《说唐全传》,所以不应该在介绍十八好汉时牵扯到两部评书中的人物和内容,不然便是混搭胡说,误人子弟。

混淆的重灾区

在进入正文前,我们先来说一下关于“十八好汉”的混淆重灾区。

首先,十八条好汉的设定仅限于《说唐全传》,但是书中只明确交代了十三位,所有能够将榜单补齐的都是所属文章作者的自行分析,至于是否合理见仁见智。

其次,很多大家耳熟能详且武艺不俗的人物并没有在《说唐》中登场。比如罗士信、罗松(姜松)、秦用、来护儿、左天成、定延平、丁延平……凡是将这些人物排进十八好汉的都是误人子弟。

最后,虽然评书《隋唐演义》《兴唐传》都是以《说唐全传》为蓝本创作的,但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在很多设定上大相径庭。比如两部评书中罗家枪都是出自于三国姜维的姜家枪,罗艺也是凭借从岳父家学来的枪法出人头地。但是《说唐》中,罗艺是纯正的“官二代”,十几岁时父亲去世便继承了其爵位职务,镇守一方。而罗家枪也是家传枪法,和姜维没有半分关系。

第一条好汉——李元霸

金翅大鹏临凡,生得瘦小枯干,相貌如雷公一般,却有四象不过之力,捻铁如泥,使一对大锤重八百斤,师承得道成仙的紫阳真人。

三次一招击败宇文成都;三锤击退裴元庆;一招打裂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将虎口;一锤打断罗成长枪;在手下留情的情况下一锤将秦琼虎头枪打成弓形;一锤打跑梁师泰……

此外,四明山一战,初出茅庐的李元霸横扫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二百三十万联军,亏得秦叔宝倚仗对李家有恩往来照应,才使得众反王未伤根本,但是到了紫金山之战就没那么好运了。已经不做“混世魔王”好多年的程咬金摇身一变成了联军元帅,因受不了李元霸耀武扬威,大手一挥,下令一百八十五万大军围攻李元霸,结果被生生杀得只剩六十五万,十八路反王不得不跪献降表,乞放回国。

可以说《说唐》中的李元霸是碾压一切的存在,在历朝历代的战争小说中只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李存孝能够勉强与之相提并论,其他人就是加在一起怕也不够他一对锤打的。

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

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威风凛凛,犹如天神,皇上亲封的“无敌大将军”,使一杆镏金镋,前期二百斤,中期三百二十斤,后期四百斤。南阳之战大败伍云召;四明山之战与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将酣战一日取胜。败在其手下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所有反隋势力一度谈其色变,

不过自从李元霸出世,宇文成都就开始走霉运,前后三次败于其手。第一次被反震受伤,第二次被空手夺白刃,第三次更是被生擒过马,撕为两片。

第三条好汉——裴元庆

上界巡天都太保八臂哪吒临凡,使三百斤一对银锤,被宇文化及称作“从无敌手”。由于只有十二三岁,生得又矮小好看,骑得又是矮脚马“抓地虎”,所以经常被敌人轻视,当然了,所有轻视裴元庆的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就战绩来说,裴元庆不如宇文成都丰富,毕竟他和海云锡、罗成都没有交过手,击败的最强敌人便是靠山王杨林,而打得成都吐血昏迷则完全是捡了便宜。但是同样对战李元霸,裴元庆的表现则远远好过宇文成都,连接三锤后不敌败走,还因此被李元霸大加赞叹,毕竟在那个bug级的天下第一面前,还没有人能接一锤而不败。

第四条好汉——雄阔海

太行山大寨主,因驱虎过涧而得到伍云召的赏识,遂与其结为兄弟,可惜伍云召没等上奏保举雄阔海为官家中就出了变故,不过雄阔海却因此认准了这位义兄,为此不惜以身犯险,在四明山大战宇文成都。

与评书中使用熟铜棍不同,《说唐》中的雄阔海兵器为一对钢斧,重一百六十斤。如果放在其他小说中,这样的重量必然是天花板级的存在,但是在夸张无极限的《说唐》中,配上雄阔海天下第四的排位,以及万斤之力的形容,分量实在太轻了。

雄阔海最让人称道的其实不是武功,而是他的舍己为人。扬州大战,因江湖公干迟到的雄阔海在疾行一昼夜、水米未进的情况下为了助反王联军脱困,力托千斤闸,足足半日,终因力竭被压死在扬州城下。

第五条好汉——伍云召

面如紫玉,三缕长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使一杆一百六十斤重的梨花银枪,却叫做“丈八蛇矛”,另有一柄切金断玉的“青虹剑”,南阳大战时,伍云召枪挑剑砍,杀死隋军将领二十余人,颇有当年赵子龙血战长坂坡的风范。另外提一句,伍云召的师傅也是紫阳真人,也就是说他是李元霸的同门师兄,只不过两人似乎并不认识。

伍家被满门抄斩后,伍云召誓要报仇,自号“忠孝王”,连败前来征讨的韩擒虎、尚师徒,但是最终不敌宇文成都,两次被其十余合击败,另有一次死拼了二十回合。

四明山之战,伍云召联手义弟雄阔海、族弟伍天锡,大战宇文成都,虽然最终落败,但是为后来裴元庆锤震成都打下了基础。

扬州武举战前夕,伍云召曾痛打初出茅庐的尉迟恭,随后大战开启后,本是在场人物中武艺最高伍云召却被左雄没尾驹一丈多长的尾巴打碎头颅而死,让人嗟吁不已。

第六条好汉——伍天锡

伍天锡是伍云召的族弟,使二百多斤一杆混金镋,伯父是大隋朝尚书右仆射伍建章,但自身却做了山大王,不仅如此,其为人残暴,喜欢生吃人心,以致双眼赤红,简直是邓飞和燕顺的结合体。

就武艺而言,伍天锡曾在救援伍云召的路上与雄阔海发生摩擦,二人连斗半个月不分胜负,可以看做实力等同,这样一来就算伍云召的武艺与两个弟弟处于同一水平,但夹在中间还是多少有些不合适。

扬州之战,杨林请伍天锡镇守天昌关,伍天锡怀着刺王杀驾的心思答应了靠山王,将与伍云召同来的熟悉反王悉数放入。而为了取得杨林信任,打死了不认识并且面相不似良善之辈的梁师泰,结果惹怒了李元霸(梁师泰是李元霸征辟的开路将),将伍天锡撕为两片。

第七条好汉——罗成

上界白虎星官临凡,使一杆家传丈八滚云枪,重二百四十斤。七岁能打猛虎,十二岁大破番兵,威震边塞。大破铜旗阵后加入瓦岗,补了已故邱瑞空缺,为五虎大将之一。

北平府练武,与秦琼枪锏互换,只一锏将叔宝震退数丈远;长蛇阵与杨林交战十余合不分胜负,趁其分心将其刺伤;龙鳞山,与杨林战不三合,以独门“回马枪”将靠山王挑杀;唐郑交锋,三两枪击败尉迟恭;单雄信踹营,一合将其生擒;扬州武举战,连挑十八路反王麾下四十二将,一举夺魁……一生只有紫金山不敌李元霸这一败。当然了,这与他没和排名二到六位的战将交过手有关。

罗成生得俊俏,却极为阴狠,与秦琼传枪递锏藏私;投奔瓦岗时全然不考虑父亲处境;生擒单雄信并在刑场亲手将其一剑斩杀。以此种种,数不胜数。最终马陷淤泥河,乱箭穿身,应誓而亡。

第八条好汉——杨林

计都星临凡,早年使一杆长枪,后改用一对囚龙棒,一百五十斤一根。值得一提的是,《说唐》中的杨林是杨忠的弟弟,杨坚的叔叔,并非杨广的叔叔。

早年南征北讨,堪称天下无敌,曾一枪刺死秦琼之父秦彝。后期虽然年事已高,却威风不减当年,三两棒击退秦琼,与罗成战十余合杀得平手。不过四明山被武器重量一样的裴元庆一锤打断一根囚龙棒,可以看出和真正的上将相比有不小差距,而对战程咬金也远没有罗成从容。

杨林和雄阔海一样,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并不是武艺,雄阔海是“义”,杨林则是“忠”。或者说“忠”并不能很好地形容杨林,因为大隋的江山是他一手打下,杨坚能够篡周建隋也是倚仗杨林在军方的势力和威望,所以大隋之于杨林既是国家,又是孩子。孩子病了、学坏了,做父母的哪能狠心抛弃?于是靠山王殚精竭虑,欲扶大厦之将倾,救社稷于累卵。

可惜天意难违,最终老王爷为大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死在罗成的回马枪下。

第九条好汉——魏文通

潼关总兵,因赤面长须又使一杆大刀,故而号称“赛关爷”。群雄大反山东时,魏文通追击秦琼,前后九次将其击败,秦琼最多一次拼死也只挡住十五刀。在黄泥岗单雄信接应秦琼,也被魏文通三两下轻松击败。

武艺虽高,却有克星。追杀秦琼、单雄信时魏文通就被及时赶到的王伯当两箭将双手射穿;征讨瓦岗时,大军刚到就在追击秦琼时再遇王勇,结果被“一箭封喉”,呜呼哀哉!

第十条好汉——尚师徒/新文礼

关于第十条好汉,书中存在bug。尚师徒出场时讲明他是天下第十,但是新文礼登场后又说魏文通死后他算第九,言外之意就是此前他是第十。

尚师徒人称“四宝将”,由于作战时常依靠宝马虎雷豹,所以武艺被低估,实际发起狠来实力相当强,能与伍云召战十余合,数合击败秦叔宝。最终被瓦岗围困,献出盔甲,将儿子托付给秦琼,横剑自刎。

新文礼比较倒霉,出场就遇上了裴元庆,被无悬念碾压。不过从后来独战瓦岗群雄不落下风看,新文礼的实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后传中的反派boss盖苏文要强得多,而盖苏文和薛仁贵可是同级别大将。

第十六条好汉——秦叔宝

上界左天篷大帅星临凡,原使八十三斤虎头枪,后改用尚师徒一百二十斤提颅枪,另有一对家传镀金熟铜锏,在江湖上颇有声誉。

虽然是主角,但在英雄遍地的隋唐世界,前期的秦琼无疑是悲催的,与李元霸、罗成、杨林、魏文通、尚师徒皆有交手,每一次都被吊打,巅峰期大概只有撒手锏打死华公义,苦战战平邱瑞这两个还算不错的战绩。

后期随着高手的陆续陨落,秦琼成了标志性的人物,可惜这时又患了痨病,实力下滑不少,使得尉迟恭和后起之秀伍登能够与之一较长短。

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

青龙星临凡,使一杆金钉枣阳槊,绿林总瓢把子,为人义薄云天。但是就武艺而言,单雄信上榜是本书的最大bug,通过战绩看,书中强过他的有二三十位。

在斗将中,单雄信基本没赢过,被裴元庆戏耍;被罗成痛打、生擒;被魏文通虐打;被尉迟恭虐打;被梁师泰虐打;被程咬金击败……就算他引以为傲的黄泥岗一战也不过是打死了几个隋军偏将、士卒,还被围困的冲突不出。最后踹营时,连作者都直言单雄信本事平常。

不过单雄信最突出的也不是武艺,而是他的人品和悲催命运,以及最后和瓦岗兄弟决裂,从而引发的青龙、白虎三世对立。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盖苏文、安禄山和对应的白虎薛仁贵、郭子仪武艺都十分接近,只有单雄信连罗成一招都接不住,简直不要太惨。

以上便是书中提到十八好汉中的十三位,至于十二到十五以及第十七都处于空缺状态。很多朋友试着补齐,但多数都是一顿乱混,把定延平和左天成都弄进来了。根据《说唐》中打斗描写看,如果不对已经指明的这十三人进行位置改动,榜单是补不齐的。比如曹延平的武艺明显强过杨林,但一到八已经没有空缺了。

隋唐时期,十八条好汉分别是谁?

1、李元霸

身怀巨力。一对400斤擂鼓瓮金锤威震四明山,横扫十八路反王。

2、宇文成都

双臂万斤之力,使凤翅镏金镗,御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

3、裴元庆

使一对300斤的八棱梅花亮银锤,能硬接李元霸三锤。

4、雄阔海

双臂伏虎,力敌万人。一条熟铜棍,天下无敌。

5、伍云召

挑死隋朝十二员大将、八九合打败尚师徒。

6、伍天锡

使一对短棒混金镗。四明山同伍云召雄阔海,和宇文成都大战一昼夜。

7、罗成

家传五钩神飞枪,神出鬼没,反王夺魁大会上摘得状元。

8、杨林

开隋九老之一,善使水火囚龙棍。

9、魏文通

因生的面如重枣、五柳长髯,善使一柄大刀,人称“赛关爷”。

10、尚师徒

战伍云召十余合、速胜秦琼、独战瓦岗二十多员好汉联手。

11、新文礼

使一条铁方槊,胯下金睛骆驼。

因有横推八马之力,故称“八马将”。

12、定彦平

擅使双枪,武功高强。

13、左天成

力敌西魏五虎将,接裴元庆一锤坠崖未死。

14.来护儿

山东兵马监军使,隋唐四猛之一。

15、梁师泰

隋唐八大锤之一。勇武过人,是李元霸的开路将军。

16、秦琼

隋唐第一仁义英雄,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7、尉迟恭

曾经日抢三关,夜夺八寨,飞马跃城楼。

18、单雄信

擅使金顶枣阳槊,南七北六绿林总瓢把子。

隋唐时期,十八条好汉分别是谁?

李元霸,宇文成督,裴元庆,武文阔,武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秦琼,尉迟恭,真想不起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