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和尉迟恭谁比较厉害?

秦琼和尉迟恭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两位历史人物,每逢过年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把他们作为门神,一左一右贴在门上,消灾避邪。

那么这两个人相比,他们的历史地位谁更高呢?

第一种观点是秦琼的地位比尉迟恭高。这个印象主要来源于小说,评书或影视作品。在艺术作品里,秦琼是元帅,尉迟恭是先锋,不论从职务上,个人武功上还是历史影响上,秦琼都占有绝对优势,最典型的就是在文学作品里,秦琼和尉迟恭比举鼎,结果秦琼胜出。由于艺术作品的广为流传,秦琼地位高于尉迟恭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第二种尉迟恭地位高于秦琼。在正史记载中与文学作品中有很大不同,比如在唐朝凌烟阁24功臣排序里,尉迟恭排名第七,位列武将第二名,地位仅次于河间王李孝恭。而秦琼则在排名中垫底是最后一位。再有一个,秦琼在去世后追封为徐州都督,而尉迟恭死后,不仅追封为并州都督,而且还追赠司徒,可见地位明显高于秦琼。

除此之外 在门神的位置上也可以看出尉迟恭高于秦琼,古代是以左为尊,在唐代也是如此,门神左侧是尉迟恭,右侧是秦琼,左为上,左为大,门神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左右是有区分的,不是随意而为,所以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证作用。

综上所述,白脸秦叔宝的地位稍逊于黑脸尉迟敬德。

秦琼和尉迟恭谁比较厉害?

可以说伯仲不分,秦琼俄双剑無的呼呼生风近战所向无敌;尉迟恭的双鞭是力大无穷。

秦琼和尉迟恭谁比较厉害?

提起秦琼和尉迟恭来,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吧?

一个黄脸,一个黑脸,一个手持双锏,一个手握单鞭,一个骑着黄骠马,一个骑着乌云驹。多少年来,他俩一直以门神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下面我们就对这二人做个简单的介绍。先说秦琼

秦琼,字叔宝,大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爵位是二十四家国公爷之一的胡国公。

他是名门之后,将门虎子。父亲爹是南陈马鸣关的大帅秦懿懿子厚,祖父是南陈的太宰秦旭秦东鼎。

南陈被隋文帝杨坚平灭之后,父亲、祖父双双殉国,幼小的他跟着母亲逃到了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在太平街专诸巷定居了下了。

秦琼这个人为人正直,义薄云天,在山东定居了二十多年,闯出了好大的名头儿。

他胯下一匹黄骠透骨龙,掌中一对瓦面熟铜锏,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

他侍母至孝,交友至诚,故此又有“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的美誉。

他原本是历城县的一个捕快,由于见惯了官场的黑暗,对当今朝廷十分不满。因此,他暗中结交了很多肝胆相照、意气相投的朋友。

贾柳楼大结拜之后,他率领众人反出山东,和程咬金、徐茂公等人占据河南瓦岗山,成立大魔国。

程咬金任混世魔王大德天子,魏征任丞相,徐茂公任军师,而秦琼则担任兵马大元帅之职。余下众弟兄皆有官位。

在众弟兄齐心协力之下,数年之间,瓦岗山便变得兵强马壮,成了反隋联盟最大的势力。

后来,由于李密“金镶玉玺换萧妃”事件的发生,最终导致了岗山散将。

再后来,五骑投唐,秦琼、徐茂公等人加入了李唐阵营,保了李渊、李世民父子。

由于秦琼能征惯战,投唐以后,深受李世民的信赖,照样担任大元帅之职,照样执掌兵权。

他征战多年,为大唐朝立下不世之功,故此有“双锏撑起大唐天下”之说。

再说尉迟恭

尉迟恭,字敬德,大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爵位是二十四家国公爷之一的鄂国公。

他是山西朔州麻衣县人氏,本是铁匠出身,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后来参军入伍,加入了定阳王刘武周的队伍。

刘武周反唐之时,拜宋金刚为元帅,刘文静为军师,而尉迟恭则是前部正印先锋官。

这尉迟恭作战勇猛,势不可挡。他凭着胯下一匹乌云抱月驹,掌中一条十三节水磨钢鞭,曾创下日抢三关、夜夺八寨的辉煌战绩。几乎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甚至有些大唐官兵一听到他的名号,就吓得望风而逃。

李世民爱其勇猛,想收其为己用。然而尉迟恭对刘武周还挺忠心,放出话去:只要刘武周活在世上一天,我尉迟恭绝不降唐。

哪知他这句看似忠心耿耿的话,却害了刘武周的性命。

李世民心说,既然刘武周活着你不肯投降,那我就想办法让刘武周死了呗。于是乎,他派出小白猿侯君集去行刺,终于在一天夜晚割下了刘武周的脑袋。

刘武周死后,尉迟恭又提出来一个条件:想让我投降,除非你们唐营之中有能胜我之将。

此时唐营之中的武将虽多,但能胜过尉迟恭的几乎没有。满营众将之中,也只有秦琼能和尉迟恭一战。

于是,李世民派大帅秦琼出马,对战尉迟恭。

美良川一场大战,三鞭换两锏,尉迟恭输给了秦琼。他无话可说,归顺了大唐。

降唐以后,尉迟恭更加卖力,打起仗来勇猛直前,悍不畏死。

由于他功勋卓著,故有“单鞭打出李氏江山”之说。

对这二人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之后,咱们再来回答问题。

要问秦琼、尉迟恭谁更厉害,其实他俩的武力差不多,基本上也就在伯仲之间。

但是,要非较真儿的话,我认为秦琼更胜一筹。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排名

我们知道,在《说唐演义全传》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隋唐十八条好汉,分别是:

第一条: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条:天保将军宇文成都;

第三条: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条: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条: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条:靠山王杨林;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条: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条: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金刀殿帅左天成;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条: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六条:兵马大元帅秦琼;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第十八条:赤发灵官单雄信。

大家看到了没有,在这隋唐十八条好汉之中,秦琼名列第十六,而尉迟恭则名列第十七。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秦琼的武力在尉迟恭之上啊。

除了《说唐演义全传》,在评书《隋唐演义》之中,也有个武力排名,就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四猛是:

第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

第二猛: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三猛: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四猛:四宝大将尚师徒。

四绝是:

第一绝:罗松的枪法;

第二绝:程咬金的斧子;

第三绝:尚师徒的呼雷豹;

第四绝:侯君集的轻功。

十三杰是: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杰:南阳候伍云召;

第六杰:双镗大将伍天锡;

第七杰: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杰:靠山王杨林;

第九杰: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杰:金面韦陀秦用;

第十一杰:铁锤大将梁士泰;

第十二杰:武王杨芳杨义臣;

第十三杰并列两位:神拳太保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

大家看到了没有,在这隋唐十三杰之中,虽然秦琼和尉迟恭并列第十三,但秦琼为上,尉迟恭为下。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秦琼略微压着尉迟恭一头啊。

第二个原因:比武

想当初恩收尉迟恭的时候,秦琼和尉迟恭在美良川进行了一场大战。

那一战,两人打了一百多个回合,始终是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后来两人一商议,既然这么打分不出胜负,那就来一场君子战。

什么叫君子战?就是他用兵器打你,而你不能还手,只能用兵器硬接。反过来你打他也是如此,谁接不住谁就算输。

两人商量好了以后,尉迟恭先来。就见他举起掌中那条十三节水磨钢鞭,一连打了秦琼三鞭。秦琼横锏举过头顶,硬接了他三鞭。

尉迟恭打完之后,该秦琼了。就见秦叔宝抡动掌中一对瓦面金装熟铜锏,刚打了尉迟恭两锏,尉迟恭就有点儿架不住了。第三锏他不敢接了,于是拨马而走。

这就是著名的“三鞭换两锏”的故事!

关于“三鞭换两锏”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两人没有对打,而是比赛打石头。

两人找了两块大小差不多的岩石,看谁能用兵器将岩石击裂。

尉迟恭先来,他抡起自己的那条十三节水磨钢鞭,一连打了三鞭,岩石裂开。

尉迟恭打完,该秦琼了。

再看秦叔宝,高高举起自己的一对瓦面金装熟铜锏,双锏齐下,一下子就将岩石击裂。

打裂岩石,尉迟恭用了三鞭,而秦琼只用了两锏。

其实不管那种说法吧,都是秦琼略胜尉迟恭一筹。

综上所述,秦琼和尉迟恭多年来一直并驾齐驱,武力值基本相等。但是非要分个高低的话,秦琼略微比尉迟恭高着一点儿。

秦琼和尉迟恭谁比较厉害?

三鞭换两锏,打得尉迟恭吐血而逃,应该是秦琼更厉害!秦琼是兵马大元帅,而尉迟恭却是在秦琼手下做事。秦琼跟尉迟恭的身份对比,就好比林彪元帅vs粟裕大将。秦琼的名气就好比水泊梁山的宋江,好多人也都是奔着秦二哥去的。

秦琼和尉迟恭谁比较厉害?

尉迟恭,尉迟恭的敏捷强于秦琼。秦琼晚年回忆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这表明他是力战型选手,也有很好的技巧,但敏捷点比尉迟恭差得远。尉迟恭善于躲槊,能在和李元吉比武仲三次闪避,并将李元吉的马槊夺下。秦琼也能打赢李元吉,但没有这么潇洒,他要是打赢非得见血不可,所以那次比武秦琼就不敢上场。

秦琼和尉迟恭谁比较厉害?

秦琼,生前最大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从三品,加封冀国公,从一品,死后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号“壮”,陪葬昭陵。尉迟恭,生前最大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封鄂国公,从一品,死后追授司徒,并州都督,谥号 “忠武”,陪葬昭陵。比较上看,二位官职以尉迟恭官大,不过要知道的是秦琼比尉迟恭少活了二十年,而且秦琼是实权官职,而尉迟恭的开府仪同三司仅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官称。

再来看看二位的发家史,秦琼先后跟随隋军、瓦岗寨、王世充等,最后投奔秦王。尉迟恭的简历就清白了许多,早年加入隋军,后直接献城投降唐兵。在二者的武力值上,秦琼适合敢死队长的角色,作战勇猛,敢打硬仗,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提到李世民经常派遣秦琼阵前冲杀敌方大将,提振士气。尉迟恭则适合单挑,单挑战绩那是赫赫有名,关键单挑对象选的好,都是在第一时间保护了李世民。都说功高莫过救驾,罪极莫过谋反,尉迟恭端的是好运气,但是救驾确实实打实的功劳。两位在历史上还真有针锋相对的时候,此时的尉迟恭还是刘武周的手下,在一场重要的战事中,唐军失利。为此李世民派遣手下大将秦琼率领玄甲军伏击刚打胜仗返回老巢的尉迟恭,此战秦琼获胜。

秦琼,因其在小说演义里面露脸较多,为人仗义,武功高超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不世之功,救下李世民并奠定了李世民的皇位。经过几个方面的比较,二人几乎不相上下,但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实不忍兄弟自相残杀,而尉迟恭却对李世民忠心不二,保护李世民并亲手射杀李元吉。综上,秦琼,作战经验丰富,身手了得,且江湖习气中,讲情义。尉迟恭功夫高强,对李世民绝对忠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