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些妇女,丈夫死后不愿改嫁,为什么?
像农村改嫁的很多,不改嫁的也不少。
我小姨就没有改嫁,我姨夫因病去世十几年了,我小姨当时才30 多岁,有一个女儿。当时孩子才刚上小学。她周围邻居都说她守不住。结果,她还就坚持了。
她的想法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孩子,她怕孩子委屈,也是思想上还有些封建。觉得,以后再说吧。后来她就一直在食品城卸货(水果)工资不算低,但是很累。后来村里动迁,分了2套房子,日子过的也挺好。后来也有人给她说过媒,我姨还没说啥但我姨妹不同意....这孩子一点事不懂,说我姨找对象就走的远远的,不要回来,家里的东西也一样不能拿......我当时听说了都想一巴掌呼死她!她也不想想我姨把她养大容易吗,她以后结婚了,我姨一个人怎么办?哪怕她后来结婚了,也是啥道理不懂,跟婆婆处得也不好。真不知道这自私自利的性格是怎么来的。所以我姨也不能享她点福,还得跟着操心,贴补她。
所以不改嫁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孩子,有的是因为习惯了生活,有的人怕回娘家再受人指指点点。农村人,其实整天就这些闲事....我是觉得,能再遇到适合的人,改嫁也没啥不行的。
农村有些妇女,丈夫死后不愿改嫁,为什么?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改一下词,不是"不愿",而是"不能”,理由如此: 俗话说,女性在性欲方面是"三十似狼,四十象虎",这话听上去有点糙,但至少我们应该听明白,女性在这个年龄段是有这方面的需求的,农村的寡妇也是女人,当然不能例外。那她们中的一部分人为什么不愿嫁或不能嫁呢?我以为由如下原因造成:
一是子女问题,不妨先假设三个年龄期的农村女人:30岁40岁50岁。先说30岁的,这个年龄的女人成了寡妇,一般都有一至二个儿女,若想再嫁,男方必须有母子一同接收的心理准备和经济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当然,若爷爷奶奶有扶养孙子孙女的能力不在此限)。后说40岁的,这个年龄的寡妇一般孩子都在十六、七岁或已成年,用不了太长的时间或许都要谈婚论嫁,在这个时候自己重坐喜轿,不要说惹别人笑话、看不起,自已这个心理关也很难过去(觉得对不起孩子)。再说50岁的,这个年龄期的寡妇一般都有了自已的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孙女,按传统的习惯,若照顾就应照顾自己孩子的子女,若再嫁就将面临两难:照顾前夫的也就是自己儿女的小孩还是后夫的?
农村女人丧偶后不嫁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问题。农村女人不比城里妇女,城里妇女大都有一份固定工作,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但农村妇女除了生活在近郊的人有一份不太固定的工作外,大多农妇都是在地里刨食为生,经济独立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故若再嫁,有时难免会有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之感,且在此种情形下,有时还得不到亲生儿女的同情。这也使有些农妇在再嫁之路上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农村女人丧偶后不愿不能再嫁,原因有各种各样,好在别的朋友已经在评论区里作了各种各样的答复,故本人也就不必要多多絮叨了。
(我是顿河之水,渴望以文会各地之善良文友,渴望客观、善意之评论)
农村有些妇女,丈夫死后不愿改嫁,为什么?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农村女人对于自己的名声还是很看重的。但我们知道,假如一个女人的丈夫去世,她是没有义务一直守寡的,可是我们又经常会看到一些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并不改嫁,很多人就有了跟题主一样的疑惑,为什么呢?
黑嫂总结了两个原因供大家参考。
一、感情现代人提起来感情仿佛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动不动就嘲笑。但一个人,怎么会没有感情呢?我们养条狗,喂只兔子,时间久了还会有感情呢,何况是一个生活在一起的人?
感情这个东西确切来说,时间久了会变成亲情,会变成依赖,会变成习惯。比如两人都知道对方的习惯,也知道对方的脾气。一个突然去世了,另一个就会久久的走不出来。
为什么走不出来?她无法接受再去和一个另外的人生活,她没有勇气再去了解另外一个人,她无法忍受自己身边的男人换了人。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这个家的感情,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共同创造了一个家,男人去世,女人再嫁,那这个家就没有了,就消失了。对于一些怀旧和长情的人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她们不能也不想放弃这个家。
所以,有一些女人就一年年的耽搁了下去,最后一个人生活习惯后,索性就不再改嫁了。
二、条件不允许什么叫条件不允许呢?其实,在一个男人去世后,他老婆是完全可以再嫁的,没规定要必须守寡,那怎么还会说条件不允许呢?这并不是从法律层面上说的,而是从道德和亲情层面说的。
一些人的孩子已经大了,她们一旦再婚,孩子不但没有了父亲,还会没有母亲,虽然再嫁后也可以照顾孩子,但毕竟是不会再守在身边了,一些女人就会舍不得。
再有的就是孩子甚至已经到了该考高中,该娶媳妇的女人,她们再嫁就会考虑更多,比如会不会因此耽误孩子的学习?再嫁会不会影响自己孩子娶媳妇?
这些问题都压在她们身上,使她们想再嫁也需要通盘的去考虑。而考虑来考虑去,她们通常会牺牲自己的再嫁,来换取孩子更安心的生活。
总结:其实,现在跟以前已经不同的。以前女人再嫁总会被说很多闲话,现在已经没有人说了,一个女人,男人如果不在了,其生活中的困难根本无法想象,特别是农村的女人,不但从生理上,还有从心理上,都是种折磨。
农忙时,有些活是一个女人干不了的,干不了就要找人,找人还怕说闲话,就因为自己是个寡妇。所以,守寡女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我们应该理解,并且支持她们再嫁,一个男人,没有个女人是不完整的,而一个女人,没有个男人也同样。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农村有些妇女,丈夫死后不愿改嫁,为什么?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在我们这儿农村已很少见了,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原因造成的!如今人们普通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贪图享乐思想泛滥,加入倡导婚姻自由,且在这男多女少的农村,一但丈夫不幸过世,就有许多媒婆上门游说,女方也顶不住流言蜚语,也只好忍痛再嫁。
当然,现实农村中也存在有少量的女性丈夫去逝后,仍然坚持不嫁,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我们村就有一位4O岁女性,在丈夫去山西挖煤不幸离世后就坚持守家不嫁,其原因就是她老婆婆(丈夫的母亲)自她嫁进家门来就无微不至的关照她,比她亲生母亲待她还好。如今老婆婆70多岁了,身体有病需要她照料日常生活,她因为要感恩母爱,所以拒绝媒婆和单身男人的追求。
还有一位女性因丈夫患病不幸过世,留下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大孩子先天性痴呆,不能上学读书,只能带在身边干一些最简单的农活。因为丈夫的去逝,就有很多单身男人上门求婚,但一见到她大儿子的傻笑和家中的困难,许多男人都逃走了。从此以后,她不在相信男人,选择陪伴两个孩子过一生。
当然,以上两种情况都十分特殊,选择不二嫁也实属无奈!现实农村里,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女姓选择再婚,这也是生存的需要,我们应该尊重她们的选择。
农村有些妇女,丈夫死后不愿改嫁,为什么?
亲身经历:我爸爸去世的时候才40岁,我妈妈才43岁,那个时候我姐17岁,我15岁,我弟弟11岁,姐姐已经开始打工挣钱了,我爸爸去世的第三年我姥姥家就有人给我姥姥说让我妈妈改嫁,毕竟还年轻,人生才过一半,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太辛苦啦,不知道那个时候妈妈一直坚持着陪着我们姐弟三个。
直到我结婚的之后有了俺家儿子,和我一起上班的一个小姐姐说,你没爸爸了,你妈妈这些年咋过来啦,把你弟弟都供养到读大学了,又给你弟弟盖房子的,是啊!我妈妈这些年太辛苦啦,一个人又当妈又当爸的,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我爸爸去世的那几年还不流行打工,我妈妈就一个人种10几亩地,每年的庄稼都种的大丰收,隔壁的邻居老是夸赞妈妈,说你妈妈真能干,这些年风风雨雨的,一个女的太不容易啦!
小姐姐还说,我有个邻居,给你妈妈大小差不多,你妈妈这些年也不容易,也给他找个伴,让他有个商量是的人,这些年我也有过让妈妈找的想法,毕竟我们姐弟三个都大了,我和姐姐结婚了,也有自已一家了,我弟弟也考上大学了,房子也盖好了……当我这个想法当着我姐和我妈的面说了之后,我姐沉默不语,也是代表着支持,而我妈呢?当时眼里都含着泪,说,你妈妈这辈子都是这样的命,也从来没想过再找个,我把你们姐弟三个安排好,等你弟弟弟结了婚,有了孩子我给他照顾大,我还能健康,我就一个人好好的过完我人生中的每一天,我不想给你姐弟三个带来任何不好的负面影响,只有你姐弟三个好好的,这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是啊,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爱,为了我们好,他们牺牲了太多太多
农村有些妇女,丈夫死后不愿改嫁,为什么?
农村女人对于自己的名声还是很看重的。但我们知道,假如一个女人的丈夫去世,她是没有义务一直守寡的,可是我们又经常会看到一些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并不改嫁,很多人就有了跟题主一样的疑惑,为什么呢?
传统观念,在农村,丈夫死了就被称为“寡妇”,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即便是改嫁,也没有什么好的归宿,往往得不到尊重,在新的家庭成员中,总会自卑地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和老公共同奋斗的财产无法分割,丈夫死后,一般妻子肯定要继承财产,然而如果改嫁往往会让公公婆婆和亲戚们刁难,很多的利息无法平衡,不改嫁,就会始终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不会撕破这个脸。
有的夫妻,在老公有生之年,她们的婚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如胶似漆,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共同承担,从不面红耳赤;可谓是相濡之沫,至死不渝,天长地久,情比金坚!生前的各种情感寄予都铭刻心间,点点滴滴难以磨灭,永不褪去!记挂心间,老公生前的一举一动印在脑海里永挥不去!虽死犹存,从此心里就容不下他人。
有的女的认为重组家庭对自己子女有影响,宁可牺牲自己的青春也要让孩子过的舒心些,毕竟孩子已经失去了一位亲人,不能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承载太多的负担,有的女的怕找得是好吃懒做的男人,还不如不嫁,因此农村有些妇女,丈夫死后不愿改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