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是什么意思?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打个比方,你们家是五口之家,你跟你媳妇,还有你父母,孩子。你跟你媳妇都有工作,你父母也还没退休,相当于你们家有4个钱包,每个月所得扣掉车贷,房贷,还有生活开支都有富余。
你媳妇可以去美容,修指甲,没事剁剁手。你可以买游戏装备,充个皮肤,跟朋友出去喝酒吹牛逼,生活还算圆满。
突然之间,你父母有一人得了重病,没法上班了。同时得有人辞职照顾,也就是说你们家突然间就少了两个钱包,收入锐减。
你的压力突然变大,你媳妇再没法买买了,你也没法买游戏装备,出去喝酒吹牛逼了,指不定还得出去兼职补贴家用。
说白了,内卷化就是外来的钱变少了,内部陷入激烈的变化,对于个人而言,你会发现自己出去找工作,跟你竞争的人太多了,人多职位少,工资就会下来,毕竟工资跟稀缺性有关。
对于家庭而言,就是收入减少了,得过上紧衣缩食的日子。
事实上,这几年世界明显陷入内卷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红利快用完,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没来,人类还没找到新的财富增长点,所以中美之间斗争加剧,世界其他地方战火重燃,就是这个背景。
毕竟每年的蛋糕就这么大,大佬都分完了,剩下没分到,就只能拿刀去抢别人的。
那普通人怎么应付内卷化,我提几点
1 充实自己
2 做好储蓄
3 不要借太多钱
4 尽量不要生病
码字不易,请赏个赞
内卷化是什么意思?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内卷化是这两年的网络热词,原来出自管理学,理论就先不说了,我用一个例子来回答题主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内卷化。
1.假设有一位外卖送餐员原本每送一单可以得到10元,外卖员每天送30单一天收入为300元。这样一个月下来能够拿到9000元的收入,收益不错且也不算很累。外卖员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2.突然有一天该区域又来了一位外卖员,他每单只收6元钱。于是,原来的那位外卖员也被动将单价下降到了6元,一天还想赚300元的话就得送50单了。工作量比原来上升了66%但收益其实一点也没变多。这是第一次内卷化产生的结果。
3.后来又来了一位外卖员使得这个区域出现了三位送餐人,单位送单价下降到了4元每单。原来的那位要赚到每天300元要送75单。不过,这时候他已经无法送那么多单子了。因为整个区域每天对外卖的需求量只有180单,三位外卖员每人平均送60单,一单4元,一天赚240元。第一位外卖员的工作量相比于刚开始增加了100%(原来30单),可收益还少了60元(原来300元一天)。这是第二次进一步内卷化导致的结果。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内卷化其实就是过渡竞争导致的边际收益下降。人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得到的收益不仅没有比原来多、反而可能还变少了。
在经济社会中,一定程度的竞争会使得社会效率提升、各行各业进步,但过度、无休止的竞争则会让整个体系属于低收益、低效率的状态。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内卷化对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上文提到过,内卷化的第一个影响是参与其中的人付出的多、收益却变少了。大家努力工作、学习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加高、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绝不是越努力结果越差。
内卷化却让人们的努力化为乌有。这里再举个职场里的例子。有一个人特别喜欢下班后工作让老板觉得他忙工作卖力。久而久之,其他人也开始效仿,明明能在8小时内做完的事情都放在下班后再完成。最终的结果是大家下班越来越晚,但也没有人获得升职加薪。对于公司来说也没有获得效率的提升,因为员工们加班不是由于干了更多的活而是在磨洋工拉长工作时间。这是内卷化对个人、公司造成的典型负面影响。
2.内卷化可能让一些行业或服务消失。
在上面的外卖例子中,消费者看上去短期内获得了划算,支付的送餐费从10元下降到了4元。但长期来看,由于送外卖又不赚钱又辛苦,终有一天外卖员全都不干了,这就导致那个区域无人送外卖了。虽然之后可能随着外卖价格的上升还会有人重新送外卖,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当中会有一段真空期使得没有人能享受送餐服务。
付出更多、过得更累不是竞争的本质,是内卷化的后果,内卷会使经济效率倒退、人们的获得感下降!因此,社会发展要尽量避免内卷。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财,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内卷化是什么意思?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内卷化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指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没有实质性的创新,而是停留在没有实质意义的内部消耗上,最终导致社会停滞不前。从概念看就知道会对我们工作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1、什么是内卷化?内卷化,简单一点讲就是进入一种”坍缩式循环”模式。这种循环模式,人们在习惯了一种生产方式后,没有去追求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反而转头追求内部低水平的精细化、复杂化,最后将自己塌缩在一个内部奇点上。
下面举几个案例:
- 文化领域:古代科举考试人们将学习古人的知识形成了内卷化,没有去研究知识如何形成生产力。反而深入去研究八股文的创作,文人们各个穷酸迂腐,整天满口知乎者也。对社会没有产生太大价值。孔乙己甚至要研究“茴香豆”的茴字的几种写法。就连现在的高考,也要时刻更新变化,不然也会陷入应试教育的内卷化。
- 农业生产:在我们进行农业生产时,在效率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就会开始内卷化。比如,给猪按摩、给猪听歌。给树上的果子塑造出字。这些都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创新,如果持续演化下去,就会走向内部塌缩。
-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同样存在内卷化,比如,手机生产中,不去提升用户体验。反而搞什么土豪金、搞什么镶嵌蓝宝石。这些都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创新,反而是走向内卷化的前奏。
- 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上,很多单位也出现内卷化的情况。比如:争相讨好领导都能研究出一套拍马屁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办公室喝茶都有十几道工序,这些其实都是在内部消耗,对企业发展没有丝毫意义。
以上内卷化案例其实都是人们为了体现自己的不同,在重复做一些低水平无意义的精细化。把一些原本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玩出了五花八门的花样。这种内耗是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沉沦行为,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圈里,是非常可怕的。
2、内卷化的影响知道了内卷化的意思,造成影响也就不言而喻。当人们乐此不疲地追求一些低水平无意义的内卷活动时,开始会忘记向外发展。都后来加入的人多了,甚至鄙视向外发展的人。这个时候,就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也就不断地向有限的内部塌缩,当塌缩到一定程度,社会会出现各种矛盾。比如发展停滞与人口增长的矛盾,生产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这些矛盾无法调和时,就有可能发生变革来改变这一切。变革包括社会变革、技术创新、文化运动等等形式。
3、普通人如何减少内卷化作为普通个人,我们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卷入到社会内卷化中。但是,我们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个认识主要包括:
- 每天保持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只要是对自己有进步的活动,都可以去做。
- 对内卷化活动,可以提出改进建议的,也可以向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 每年对自己要树立一个目标,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即可。
- 对于新鲜事物,要抱着开放的态度去认识。或许它就是下一个发展方向。
- 对于陈旧的事物,我们要抱着改进的态度去看问题,或许也能总结出新的方向。
总之,内卷化是一个封闭的塌缩循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或许不可避免。但是可以被发现,可以及早跳出这个循环。走上正确的创新发展的道路。
内卷化是什么意思?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内卷:二八定律变成一九定律;内卷:自媒体人痛苦
声明:如果你跟我一样是普通人,那我提醒你,心理素质不好的情况下,请不要往下看,看完之后做傻事,我一概不负责。
先简单说说什么是内卷。
内卷是一个社会学名词,来源于农民,话说农民家里突然增加了人口,但不管怎么努力,地还是这么多地,粮食还是这么多粮食。但是相反,如果不努力就会降产,就会被饿死。
后来。
学者把内卷概念全面引用到了社会学。
例子1:清北大学招1000个学生。第一年学习8小时考上了清北1000个名额。
第二年别人学习10小时,也挤进了清北1000个名额。
第三年又有人更精明,学习12个小时,也挤进了清北1000个名额。
然而,清北每年都只招1000个学生。
不同的是,第一年600分就进了,第二年却要610分,第三年却变成了620分。
这就是内卷,不管怎么努力,名额还是那个名额,但是压力却越来越大,只有更努力才能齐头并进,如果稍有怠慢,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但是名额还是那样的名额,蛋糕还是那块蛋糕。
例2:自媒体随便拍拍就月入过万。第一年,每个作者都分到了可观的流量,自媒体随便拍拍就月入过万。
第二年,流量开始向优质倾斜,自媒体升级了,需要学习更多视频技巧才能月入过万。
第三年,流量开始全面向优质倾斜,自媒体只剩下头部作者月入过万。
流量还是那个流量,但是流量分配变了。于是大家都内卷了,作者们感觉自己比以前更努力拍视频做视频了,技巧也更好了,却反而收入大不如前了。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努力,别人也努力。于是就有个别聪明的作者,比别人更努力两倍,三倍等等,于是他们还是分到了一些流量。于是那些粉丝比较多的普通作者,也奋发图强加倍再加倍的努力。后来大家都付出几倍的努力,却只保持了少量的收益。终于有一天大家都说出了同样的一番话:感觉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
这就是自媒体的内卷。
总结一下这两个例子:
说来说去。
就是大家都觉醒了,想进清北的人多了,于是开始激烈竞争。
自媒体能赚钱,大家都想赚,作者就多了,流量得按优分配了。
说来说去,就是蛋糕不够吃。
于是有经济学者提出,既然内卷的本质是不够吃,那就把蛋糕做大啊。
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是不是把蛋糕做大了,大家都有得吃,就不内卷了?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后来全世界都把蛋糕出大了。你猜发生了什么事?
例子1:后来清北扩大了招生,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分数线还是只高不降,拼命学习的学生,依然更拼命。学生的压力依然只增不减。
也就是说,就算扩大招生,前辈积累的内卷并不会消失。
例子2:自媒体2020年的流量比往年翻了倍,但是作者们仍然内卷。不加倍努力,流量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蛋糕变大了,但是流量却不再回流。
解释一下:蛋糕做大,就是大力发展经济的意思。
在蛋糕做大之前,财富分配是二八定律。
在蛋糕做大之后,财富分配变成了一九定律。
例子3:有一个游戏里认识的土豪,出生农村,因拆迁变成土豪,后来经济高速发展,他利用拆迁款成为了楼主,整个小区住的人都是他的租客,但是这些租客里全是新时代的后浪。
而我这位游戏朋友就是一九定律里面的一,每天玩游戏,开跑车,啥也不干,他说准备再买三橦楼。
现实狠狠地打了经济学一记耳光,于是经济学被说成是伪科学,这个梗由此而来。
如果你被吓到了,那你很幸运。因为你看到了这里。我将在这里留下“内卷人生四法则”。第一条,承认自己的渺小,承认自己不是天选之人,承认自己只是内卷世界里的一枚棋子,承认这个世界是头部在主宰。
第二条,所以我们要谦卑地好好活着,不以物喜,因为那是内卷战场上得来的,每一件收获都承载着无数内卷的残酷;不以己悲,因为自己还活着,这是奇迹。
第三条,内卷世界纷繁,只专注一件事,专注一个技能,让自己成为尖子,为世界服务,才能活出自我。
第四条,如果有一天突破瓶颈成为了一九里的一,切记要感恩,切记要回馈世界,切记不要助恶,更不要做恶。
最后把农民的故事说完:后来不种粮食了,改种其它,卖了钱,再买粮食,终于可以养活全家了。可是孩子读书成本高了,房价涨了,曾经种粮食的时候还偶尔买点苹果吃吃,现在连苹果也不敢买了。
后来这个农民看到了我这篇文章,他告诉孩子,你这一辈子一定要只专研一个方向才能改变命运。可是后来他的孩子没能在内卷的战场中胜利,没有成为医生,也没有成为教授。只是他种了一辈子的柑桔,研究了一辈子,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之外,有一些漂亮的柑桔被他卖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续:如果努力》
内卷化是什么意思?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内卷化”可以简单的用供给和需求来做一个解释。
当整体需求不足发生,供给方为了争夺有效的需求,在供给方内部采取过度竞争的策略,结果就是“内卷”------供给方互相伤害,结果就是就是供给端整体利益受损。
具体到个人,“内卷化”就是劳动者为了吃到工作这个“蛋糕”,抢,要么自降身价,要么付出更多的劳动,在争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互相竞争伤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举一个例子:35岁现象。
如果一个单位有10个35岁的人,拿1万块钱的工资,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群25岁或者30岁的人想加入这个公司,如果他们只要求7000块的工资,而且能干之前35岁员工能干的活,那结果35岁的人被替代就成了必然的。
再举一个例子:加班现象。
假设一个单位,有10个人,本来大家按正常6点下班,都能拿到说好的工资。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想要通过工作表现,获取升职加薪的机会,他的策略是加班,如果9个人都不加班,他1个人加班,那他的策略是可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假设有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还有,也采取和他一样的策略,那加班的人又多了1个,好了,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想,自己不加班,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可能要被加班的人替代,于是他也加班,好了,这个时候有3个人加班了,如果这个时候,公司对这3个人表扬了一番,肯定他们的行为对公司有利,并表示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他们。
本来,这个在整体需求充足的情况下,不会成为问题,因为你不喜欢一个公司的文化,你不喜欢加班,你完全可以换一个工作。
但是现在不行了,整体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想换个工作没那么容易。选择的余地小了。
这个时候,不管你乐意不乐意,假设这份工资对你很重要,那么加班就成了你唯一合理的选择。
结果就是公司不用再给加班的人额外的奖励,因为大家都加班,加班成了标配。
供给端越充足的职业,内卷化化就会越严重,因为如果一个职位有10个候选者,那么你连提条件的资格都没有,你不干有人干,你要1万才干,马上会有个人跳出来说他只要9000。
在这样的情况你还会抱怨加班吗?你不得不承认,能拼到一个可以“加班”的机会也是一种幸福。
在举一个例子: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除了想增加就业以外,实际也算是应对内卷的一个方法,是对供给端的一种分流,让一部分供给端的人主动退出竞争,去开辟新的战场,寻找新的蛋糕。
但是这个策略的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地摊从业者的收入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不然他们还得回来。
内卷化的原因,除了不能细说的,有一个原因可以说说,就是中国人的价值目标太单一了。简单的说-----就是发财,如何更多的获得财富。
14亿人都在一个赛道上,尽管大家的竞争实力和能力不同,但是就算划分一下,把竞争实力和能力一样的人划到一个圈子里,那都是很多的人,而这些人因为目标全是一样的,所以他们都是天然的竞争者。
于是中国人的生活都差不多,从一个人有孩子开始: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个过程伴随着补习班,目的只有一个,在竞争中胜出,至少不能落下。最好能发财。
所以16-19岁考上大学,20--23岁考研或者工作,26-28岁买房,30岁之前争取把婚结了,30--35岁要努力成为经理或者总监,年薪要达到50万。45岁争取财物自由。而且在结婚后有了小孩,还是重复自己的这个过程,等到50岁,把孩子送进大学。到了60岁退休,有足够的退休金。
这大概就是所有1,2线人固定的一样的人生目标。所以你想想,在没有科技进步,没有生产力大幅提高,或者换句话说,没有蛋糕不断做大的前提下,你的人生有多少竞争者?想不卷,可能吗?
最后一个例子:李子柒现象
因为她偶然间选到了一条跳出内卷的赛道,内卷中的人都有一个向往,谁也不想总在高度竞争状态下持续的生活,所以他们需要安慰,而李子柒对他们来说就是安慰。
但是随着加入她的赛道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是后来者所能获得的利益必然是递减的,就好像直播行业经常出现的翻车现象,原因是什么呢?又内卷了呗。
说到底,做GUAN和进央企,大概还是目前避免被内卷的好的选择。
内卷化是什么意思?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说白了不就是多干活少挣钱嘛,非得用这种抽象的,深奥的,让人难以理解的拽词,然后再八面玲珑的去解释,不用问,还是那些大咖公知们的杰作,以此来避嫌自己高收入的争议,什么这个内卷化,那个内卷化,搞得神秘兮兮,直接说挖坑,利用优势占有更多劳动者资源不就行了,怕得罪人吧。
看起来是个中性词,实际上旁敲侧击的说明一些问题。
内卷化又怎样呢,该工作的还得工作,该加班的还得加班,该淘汰的还得淘汰。
所谓的内卷化,就是层层加码,看看那个滚轴,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吗,利益最大化吗。
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多少呢,非得说的这么谦虚,弄的跟文言文似的,这些年互联网新词层出不穷,刨到根上说的是一回事,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说不说都一样。
所以呀,你把内卷化理解成自私心态,自私行为,自私利益就行了,放在个人就是吃苦耐劳疯狂自虐,放在公司就是霸王条款不容抗拒,非得说的那么好听内卷化。
不去说自己紧吧自己,竞争激烈,难度加大,非要说内卷化,不说自己过得不舒服,非要说内卷化,文明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传统的思维表达也升级了,就为那俩钢镚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