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苏联战场后果会如何?

如果当年在苏德战争期间,也就是苏联被德国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日本举全国之力进攻苏联的话。我认为苏联很悬、不是一般的悬,而是非常悬。

很多人说二战的时候,日本根本不是苏联军队的对手。其实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绝对化了,日军在二战中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这一点也可以从太平洋战争中感觉到,二战时美军应该是武器装备、火力水平最高的军队了。可是日本依然和美军在太平洋上血拼了三年多。

我们来看看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战:冲绳战役。

这一战美、日双方激战了96天,其中惨烈的“白刃战”就打了82天。此战中美军有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还有13艘航母。美军阵亡、受伤和非战斗减员总共达到了75000人。可见日本军队的战斗力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日俄战争以日本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近代一直到二战结束为止,日本和苏联(沙俄)总共打了几次大的战争,战绩是一胜两负。第一次日、俄战争那就不用说了,双方在东北展开了血战,最终是日本取得了完全胜利并顺势控制了东北。

诺门坎战役

我们来说说1939年5月开始的诺门坎战役,交战双方的主力依然是日本VS苏联。这场战役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力达到了15万人以上(苏联十万人、日本6万人左右),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这场战役虽然是日本提出的停战要求,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

我们来看看这场战争的双方损失情况:苏军真正死亡人数约9700人,另外约16000人受伤;日本方面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

总之一句话,这场战争打到后来双方都不想打了而已,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是败了,但绝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惨败。

我们下面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1941年日本如果全力北上进攻苏联会怎么样呢?二是,日本当年为什么跑去进攻美国,而没有北上进攻苏联呢?

如果日本在1941年协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的话,苏联也许真的扛不住了

二战中,苏联最困难的时期应该是在1941年底的时候。这一时期苏联自己差点被德国给完全打崩溃了。我们先来看看,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到底有多惨吧: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集结了550万军队、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同时从三个方向对苏联发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

苏军在基辅战役中几十万人被俘

苏联在完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投入了战争,当然苏联自己在前期把自己也折腾惨了(集体化、大 清洗)。苏德战争一开始的时候,苏联军队完全是一溃千里、不堪一击的状态。

战争开始的短短18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空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往后的日子里,成批、成片、成建制的苏军被德军围歼,基辅战役中苏联被俘、被围歼人员就达到了70万人。

著名的红场阅兵时,德军已经有200万人兵临莫斯科城下了

1941年11月7日的时候,德国已经打到了离莫斯科只有20公里的地方。虽然这时候的苏联表现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还举行了著名的《红场阅兵》,可当时苏联统帅部心里也是没底的。莫斯科战役前,苏联人转移了100万车皮的物资,莫斯科城里的苏联高级领导们也随时准备撤离了。

窘迫的苏联士兵

以上就是1941年底前苏联的状态了,可谓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刻了。此时的日本国内也在进行着争论:到底是北上给苏联致命一击呢?还是南下太平洋去进攻美国呢?

当时日本国内著名的军事家石原莞尔主张日军应该以满洲为基地,全力北上攻打苏联,即便是日本打输了战争,美英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必然会帮助日本遏制苏联南下。如果日本此时采用了石原莞尔的建议,估计二战的历史又要改写了。

我为什么觉得在1941年底日本全力北上攻打苏联的话,苏联会扛不住呢?

1、大家都知道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导致:美国全面对日宣战。我们来看看美国消灭了多少日军:美国消灭了日本陆军精锐的60%以上、80%以上的空军和几乎全部的海军。

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几百万精锐的日军不跟美军打太平洋战争的话,都用来北上进攻苏联会是什么效果呢?

2、1941年底的苏联已经被德国人打得差不多了,家底都给掏空了,如果再加上日本的致命一击的话,估计不死也难。

美国援助苏联的坦克正在吊装

3、苏联能够在后期绝地反击德国,美国人的援助是帮了大忙的。如果日本不空袭珍珠港,美国不参战的话,这些天量的援助也不会那么快地给苏联。有些人说苏联不要美国的物资也能战胜德国,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没有美国的大力援助,估计苏联和德国会形成僵持局面的。

我们来看看,美国二战时到底援助了苏联多少东西:

飞机: 14018架、 坦克,装甲车: 22800辆、各种运输车辆54万多辆、高炮 7944门、冲锋枪:108293挺……

另外还有各种军事物资:无烟火药130713吨、炸药32237吨、钢材:2589766吨、铝 26110吨、石油2622357吨、化学品 631017吨、各型舰艇:672艘……

到了战争后期的时候,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有很多已经完全超过了苏联自己的生产总量了。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苏联反攻德军是在1942年以后了,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开始援助苏联的时期。

4、苏联当时在远东地区的兵力只有区区八十万人,而且精锐部队都是在与德国的生死决战之中,很难抽调出来的。此时日本从远东发起对苏联的突然袭击的话,苏联是扛不住的。

总之一句话,如果日本在1941年苏联最困难的时候,放弃与美国的作战转而全力北上攻打苏联的话。我认为苏联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有全面失败的可能。

延伸阅读一下:为什么当年日本不去和德国夹击苏联,反而去空袭珍珠港与美国人开战呢?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起了空袭美军珍珠港之战,从而导致美国对日本全面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很多人说日本不去攻打苏联那是因为害怕苏联、因为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联打怕了,我觉得这基本是胡扯了。

诺门坎战役虽然表面上是日本战败了,可如果算损失的话,苏联人的损失可能会更大一点。二战时的日本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他们都敢去主动攻击美国,难道还不敢去夹击当时已经“半死不活”的苏联。

至今也还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地区,当年那就更加荒芜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日本为什么没有去夹击苏联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1、当时日本没有北上攻打苏联的必要,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当时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存在,即使占领了之后也解决不了物资供给问题。

日军之所以在东北和蒙古与苏联对峙,发生了诺门坎战役,原因在于日本害怕苏联南下。当时苏联正被德国打得惨不忍睹,已经不可能有实力南下打击日军了。

2、日本之所以要空袭珍珠港,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美国封锁了日本的原油进口,日本当时是极度缺乏石油的。话说回来,只有保证太平洋的畅通才能进口石油,打苏联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3、整个二战期间日本的大本营都有一个问题:海、陆之争。也就是到底优先发展海军,还是优先发展陆军的问题,当时海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的。于是乎,山本五十六就带领着日本联合舰队去空袭珍珠港了。

4、当时的德国其实并不需要日本人帮忙的,估计还有点害怕日本人出兵后赚取了利益。大家不要忘了,日本在空袭珍珠港之前,德国基本是吊着打苏联的。

总之一句话,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二战的结果早就已经注定了。不过我还是想说,日本如果在1941年和德国夹击苏联的话,苏联恐怕真的要说:“拜拜再见了”。因为那时候苏联被德国人吊打,美国援助的物资又没有到……

最后我想说,二战最大的转折点应该就是:日本空袭珍珠港了,因为美国这头战争“巨兽”被彻底的唤醒了,在这一刻,二战最后的结局也已经注定了。

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苏联战场后果会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就会完全不同。

很多人认为,苏军比日军强大得多,这是很大的误解。

比如在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坦克战并没有落下风,当时苏军还只有BT3/5/7坦克这类坦克,并不强于日军的95式。

空军更是占了上风,日军战斗机从开始到最后,始终比苏军要强一截。

苏军完全是依靠兵力和火力的巨大优势,才击退了日军。

比如合围23师团2万日军的苏军,高达6万多人,火炮是日军3倍。

即便如此,苏军伤亡高达2万多人,日军只有1万多人。

要知道,当时日军正在陷入侵华战争泥潭,根本不敢集中主力和苏军拼。

而苏军当时并没有打仗,所以敢打敢拼。

如果日军将侵华日军120万和南下对付英法美的75万南方军,全部投入北上作战,那是非常可怕的。

面对着200多万日军,苏军就算再强,至少也要拿出200万以上的军队。

根据诺门罕战役苏军的表现,恐怕200万苏军还不够。

要知道,如果是一对一单挑,苏军拿200万不对自然小意思。

但当时德军正在西线把苏军打的一败涂地。

苏军将远东的很多精锐部队都掉到西线,这才获得了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

如果有二三百万军队被日军牵制,苏军尚且不是损失几百万部队而已,还要冒险两线作战。军队和物资要在长达1万多公里的国土来回运输,就算今天也是撑不住的。

那么,苏军就有可能出现顶不住,全军败退到西伯利亚的情况。

自然,苏军顶不住的是德军,日军恐怕最多只能占领远东或者外蒙古而已,不可能进入西伯利亚。

那么苏军未必会垮台,但想要独立反攻可就难了。

甚至只能靠盟军诺曼底登陆,占领柏林以后,苏军才能收复莫斯科了。

那么,冷战也就没有了,苏联不会是超级大国,因为他的很多加盟国必然在盟国扶持下独立了。

只是,日本会北上吗?

当然不会了。

就一句话:北上了,石油问题怎么解决?

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苏联战场后果会如何?

日军如果把全部兵力都投放到苏联,日军连现有那点战果都保不住,最后一定会打崩。实际上日军二战期间没有进入苏联,而是把数十万关东军都放在东北,恰恰是用来防备部署在远东的苏联军队啊。人家是单纯的想防御,连进攻的意思都没有。

苏联在远东这样一个相对不重要的战场,部署的军队从1941年70万人增加到1945年的174万人,炮从10080门增加到29000多门,坦克从3100辆增加到5200辆,飞机从4140架增加到5100架,日本人哪里有什么进入苏联战场的机会啊?敢打就是送菜。而日本巅峰时期也只有100万关东军(41年),分属15个师团,其中只有1个是机械化师团。而独立战车第1旅团是日军唯一的装甲部队。这还是巅峰期,其他大部分时间关东军仅有40万人。和苏联打拿头打?

实际上日军能在中国横行无阻的甲种师团(日方自己的说法是挽马师团),大概有28000人左右,一般能配备7000多匹马和100-150辆汽车。而苏联一个14000人的步兵师配的汽车就超过了这个数字。苏联一个步兵师马匹大概是3000多匹,不及日军一个师团数量,但人均马匹数量和日本比差的不大。所以从后勤能力和机动能力来讲,苏联一个最普通的步兵师都比日军甲种师团要强。这仗怎么打?实际上得益于强大后勤的支持,诺门罕战斗后期就已经出现苏军把关东军打崩的迹象,还好及时停战,不然持续下去最终关东军会吃大亏。

诺门罕战役中的日军

从以战养战的角度,日军和远东的苏联部队作战得不到任何好处。好赖不计伪满洲国还是给日本提供了大量初级工业品的,比如煤炭、钢铁,木材,然而如果日本不用重兵守护这片地区,那么伪满将变得和华北山东一样,被敌后抗日武装渗透的千疮百孔,根本无法保障最起码的占领地秩序维持,那些留守的少量日军生命安全都成问题。而且西伯利亚有什么呢?这边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城市,当时也没有开采石油。日本由于地质学上的认识偏差,坚持在辽河地区勘探油田(6000米深没实力开采),而更浅层的大庆油田反而发现不了,西伯利亚的油田怎么可能发现呢?所以进入苏联战场讨不到任何好处。

苏联展示缴获的日本9O式铁帽

如果把华北派遣军也投入苏联战场呢?华北派遣军巅峰时期有二十三个师团又十七个旅团,共计85万人,但这只是1939年的情况。如果全部进入苏联作战,那么相当于让国民政府直接把控制线推到长城以北,汪伪和华北汉奸自治政府都不存在。而共产党武装也会把华北、山东的敌后多达几十万的抗日武装直接涌入到东北,直接威胁伪满统治。到时候伪满的工农业产品还能不能正常生产和运输都是个问题了,而100多万军队在西伯利亚和远东作战,还能指望日本从本土运粮食过去?那估计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部队饿死事件就要在日本出现了。

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苏联战场后果会如何?

以后结果,日本倭寇帮中国取名字日本大东亚共荣,中国人就在自己领土帮日本倭寇挖矿,女人当做慰安妇,当时中俄两个国家倒下来,随便倒哪一个国家,中俄的人口全部改变 ,给你在矿洞认识结为夫妻也有 ,做日本奴隶有没有机会活还是一回事,还有大家去插队认识做夫妻 ,也没有机会在工厂互相认识做夫妻 ,还有大家去看电影互相认识,全部改写完 ,当时做汉奸也多 再有些做叛徒,要看清,中国人弱点容易被收买,有受贿、腐败、做保护伞、 也有些人喜欢做汉奸和叛徒 ,对外国佬一定要恭敬,哪一代人出现这些人 ,要铭记在心。记住 以前倒现在一样中俄两个国家,谁也不能倒,一定要友好国家 ,西方国家对中俄从来没有死心 。

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苏联战场后果会如何?

日本永远不可能将自己全部兵力用去攻打苏联,这是典型出力讨不着好处的事情。二战期间日本海军综合实力排世界第三,仅次于英美,然而提起陆军来就算了,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基本停留在西方国家的一战时期。对付一些实力较弱的邻国还行,像其他军事大国可不好啃,搞不好会被反碾压。好在也就日本士兵的战斗意志较高,又有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所以直接提高了其作战能力,但是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的差距可不是靠“万岁冲锋”就能弥补的,尤其是是像苏联这种玩大纵深战略的国家,一个冲锋本子是根本抵抗不住的。

看看苏德战场上双方的较量,从武器装备的性能和规模比较,日本陆军根本就不在同一等级层面。

从兵力投送方面来看,日本有这个能力将大部分军队投入到苏联战场,这得益于日本海军,如果论起玩海战,那么十个苏联海军绑一起也不是联合舰队的对手。怎奈苏联是有战略纵深的大领土国家,就算日本依靠强大的海空力量建立桥头堡稳固登陆港口,那么陆军绝对难以往纵深制造战果。接下来就是要考虑日本陆军在何时登陆苏联最佳了,从苏联角度出发过早过晚都不怕日本,那么最害怕的时候就是各种格勒战役期间,这个时候与德军打的最难最苦,此时日本在背后插刀绝对是苏联最不想看到的,但绝对不是致命的。

日本在二战期间动员兵力最高时可达900万,但是质量不行,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下滑严重,在这之前还算凑合,我们姑且算日本能集合300万军队在海军的支援下参与对苏作战,实际上会远远低于这个数。就个人感觉,苏联方面拿出50万部队防御应该足够了,而现实中苏联做的更加稳妥。

再来看看1941年12月苏联用于防守远东方面的军事力量,步兵师24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4个,航空兵师23个,此外还有11个步兵旅,7个坦克旅,4个航空兵旅。整个战略纵深共计15道筑垒防线,总兵力达到134.3万人,坦克2100多辆,飞机约3200架,各类火炮8700多门,抛去后来抽调的11个步兵师25万人,远东仍然还剩下110多万部队,而且坦克飞机数量没有减少。

再来看看关东军的兵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关东军的质量是整个日军中最好的,兵力大约在77万人左右,装备300辆坦克和552架作战飞机。我们姑且直接将关东军乘以4,再找补一点给它300万兵力加上1500辆坦克和2500架作战飞机,这样一来除了总兵力比苏军多外,武器装备上仍差一大截。尤其是日本坦克,这可不是在抗日战场上,几门小口径反坦克炮都是稀有品,而且弹药还不管饱。苏军步兵师除了装备各个口径反坦克炮外更有数不胜数的反坦克步枪,应付日军的脆皮坦克不会比打玩具难多少。再加上苏军成熟的坦克战术和步坦协同,搞不好都不用防御,一个冲锋能将日军赶海里去。

用大口径火炮打日本坦克都是浪费资源试想一下就算把这货当成固定防御炮塔用,也会让日军颇为头疼。

实际上与其被动防御,还不如主动出击,日军连像模像样的反坦克武器都少的可怜,不难想象他们将继续用“肉蛋”攻击与苏联坦克同归于尽。当然战场上的形势变化莫测,如果求稳,这个兵力和装备绝地能抵抗的了日军,而日本发疯似的与苏联硬杠,那么对其他国家来说这绝对算好消息。到1944年的时候,总共从远东抽调的兵力达到40多万,可见越往后越不把关东军放眼里。

二战末期,在日本本土运不出去的重型战车。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您的交流与观点,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苏联战场后果会如何?

如果日军把全部兵力投入到苏联战场,死磕苏联,那苏联将面临双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苏联本身在远东地区的驻军就比较有限,日军如果再一次复制日俄战争时的奇迹,则苏联形势将变得非常严峻。而日军一旦失败,必将全军溃败。

一直以来轴心三国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同盟形势,德国立足欧洲所向披靡,意大利对非洲更感兴趣,日本则在战争最初一直纠结于北进还是南进。

在最初,因为陆军与海军向来关系不合,因此迟迟没能下定决心是北进还是南进。诺门坎战役和张鼓峰事件日军都以失败告终,日本军界里南进的呼声占据了上风,苏联可以说是长舒了口气,两线作战,东西夹攻是苏联最担心的事情。

二战爆发后,苏联在远东的兵力一直都非常有限,1941年6月,苏联在远东的兵力仅有70.3万人,炮10080门,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舰艇94艘。

诺门坎战役结束后,苏联担心日军积蓄力量卷土重来,遂不断往远东地区增兵,到1942年7月,总兵力已达144.6万人,炮11759门,坦克2589辆,飞机3178架,舰艇107艘。

日本如果坚持要把全部兵力投入到远东地区,估计等不到和德军会师在莫斯科城下就已经被消灭的光光了,苏军,是日军当时想碰又不能碰的硬骨头,日军硬扛苏军至少有三大不利因素摆在他们面前。

一:日军后方前线都将遭到重创,北进之路难度极大

在进攻苏联之前,日军已经将朝鲜吞并,中国的东三省,中原地区大部沦陷,日军的关东驻军加上中国方面派遣军,兵力接近200万。论兵力,日军对苏军有压倒性优势,装备虽然差点,但苏军在远东同样也好不到哪去。日军可以选择将全部兵力投入到苏联战场,却无法面对中国战场的绝地反击,还要预防韩国光复军在后方搞事情。日军攻打苏联,前线后方都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后勤补给、机场通勤,中国抗日力量对日军都是致命的打击。

二:远东地区的作战条件极为艰苦,日军作战优势大打折扣

西线的苏德战争德军最后为什么会失败?除了给养跟不上,德军还要面对苏联极其恶劣的冬季气候条件。数百万德军,在苏德战争中被冻死冻伤者不计其数。而远东地区,其气候条件比之苏德战争更加恶劣,冬季低温可达零下20到30度,这对于日军来说是个致命的威胁,而对于苏军来说,这种极端低温根本不算什么。厚厚的积雪还有可能使武器装备失去作用,同时也给日军的后勤给养带来巨大的压力。而苏军则没有这一方面的担忧,如此看来,日军进攻苏联远东地区,本身恶劣的天气条件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日军内部意见不统一,海军陆军长期互掐

全力进攻苏联,日本陆军将唱主角,更何况,苏联三大舰队中的太平洋舰队也绝不可轻视。南进的战略决策和北进的区别在于,南进是陆军、海军平分秋色,而北进,基本上就没有海军太多的事。在陆军、海军关系向来紧张的日本军界,陆军唱主角,这绝对是海军不愿意看到的,可想而知全力进行侵苏战争,日军自身的内耗会对战争造成多大的影响。

日本举全国兵力投入到侵苏战争,必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日军在苏军严阵以待之下,会逐渐的陷入战争泥潭,再加上后方中国、朝鲜对日军的制约掣肘,日军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地步,这将加速日军的覆灭。二战的格局将迅速改变,更何况,日本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奇缺,虽然远东地区石油储备丰富,但面对实力雄厚的苏军,南下攻打小国林立的东南亚国家也许是日军最明智的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