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

我很好奇,课余就查了一下,很多观点都认为四川盆地在战略上对整个中国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国家的危机时期。可是四川在政治地位上比不过北方,在经济地位上比不过南方,相比于沿海地带人文底蕴也没有那么深厚(虽然近几年文化输出能力逐渐变强),为什么四川盆地会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盆地就是中国的战略要地,完全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四川盆地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4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地貌上看,四川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面积26万多平方千米。四川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易守难攻。

四川盆地为什么是战略备份区呢?除了地势,就一定要知道“三线建设”的历史了。“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

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四川军工主要有,成都的战斗机(歼20),绵阳的两弹核武,风洞,高能激光,西昌的反卫星武器,德阳的重工,广元的核武燃料,乐山的核武配套工厂和二炮导弹,川西深山里里若干绝密单位等。

四川又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气候发明,四川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有着勤劳、善良的底蕴,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善于享受安逸生活的爱好。他们爱吃、善吃,而劳作之余又喜欢喝喝茶、摆摆龙门阵、打打麻将、在闲散中安逸地度日;另外,他们不仅有爱吃麻辣的奢好,有着随和、随性的性格,而危难、关键时刻更有着血战到底的特性与血性。

看看川人历史上四次守土卫国的历史吧,它们分别是:一、抗击金军入侵,二、抗击蒙元军入侵,三、抗击清军入侵。四、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四川军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物尽其用、人尽其血,为抗战献出了数以百万记的生命,为全国人口牺牲之最。

所以只要四川还在,中国是不怕任何外来入侵的。四川就是中国的后方,是中国的战略备份区。

为什么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

1964年开始,新中国制定了一项大计划:三线建设。

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决定,当时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为了减少国家风险,也为了促进内地的发展,做出了此计划。

而四川是大三线建设中的最重要省份。

后来,就有了“四川为战略备份区”的概念。

四川哪里突出?为何被如此看重?

(说四川是大后方,而把重庆放一边,那就是耍流氓。接下来的介绍里,提到的“四川”以四川、重庆不分家时为准,就是“大四川”。)

一、四川成为战略备份区的两大重要原因

1、地理位置是成为“战略备份区”的最重要原因

四川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是岷山和大巴山,东边是巫山、雪峰山,南边是大娄山、金沙江、云贵高原,这属于易守难攻型的省份。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四川地处西南,远离北方,在古代少了游牧民族的直接侵扰。同时也远离东南沿海,少了近代鬼子们的坚船利炮的攻击。

从北而来,道路艰难,因此有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词,来犯之敌进攻不易。从东而来,长江是最主要的航道,于是,长江沿岸才可以设置很多关卡,阻止敌人的进攻。从西过来,丘陵和连绵的山脉,让来犯之敌行路困难,而且也让自己有着充分的准备时间。从南而来,云贵高原、金沙江等都是一道道屏障。

而四川东部的皱褶山脉,也能对东来的敌人攻势,形成一次次的缓冲。

只要把握住几个方向的关口,四川的安全性就会显著提高。

可以这么说,如果华夏民族遭到严重的战火危机,四川绝对是个出众的大后方。

有人会说,什么年代了,武器如此先进,哪里有绝对安全的区域?此话没错,如果都是不要命的打,那么,确实没有安全的大后方。

但是,那些超级武器谁敢直接用?是不想活了,还是想让人类完蛋?至于一般的导弹,要想摧毁四川,那得多少颗啊!况且,四川的防空洞数量相当不少。

君不见,一个阿富汗的塔利班,凭借山脉的帮助,都能让美国无功而返,何况四川呢?

在这个还需要陆军的时代,地面战争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存在。

所以说,大四川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可以担任战略大后方,可以担任根据地的作用,否则,战火纷飞的年代,蒋介石何以将重庆作为陪都?

2、四川地域不小,人口不少,面貌很好

作为战略备份区,面积不能太小,而且人口不能太少,否则支撑不起来。

现在的四川48.6万平方公里,超过德国面积,也超过日本面积,更超过英国面积。重庆面积有8.24万平方公里,两者加起来有56.8万平方公里,面积确实不小。

四川人口有多少呢?8300多万人口,重庆有3200多万人口,加起来有1.1亿多,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12位。

如此大的地域,加上如此多的人口,大四川作为战略备份区,没有问题,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虽然人口不少,更突出的是川人的精神面貌。

四川最近800多年的历史,就是川人对外不屈的历史,他们韧劲十足,他们大多很具民族大义。但平时,这些川人好吃、好喝、好耍,不是在喝茶,就是在打麻将。

蒙古军进攻时,川人积极抵抗,哪怕蒙古铁骑无双,川人也要奋力一搏。发生在1259年的战事,大多数川人都能说一说,因为蒙古大汗蒙哥命丧钓鱼城。之后,蒙古人撤退,再到后来,忽必烈不再走西线,从东边下手。在忽必烈灭了南宋后,钓鱼城依然没有突破还在坚持。

这就是川人的坚韧和不屈,但凡有一点机会,那就不放弃。

大清入关前后,张献忠军队、大清军队先后来到了四川,为了各自的统治,几番肆虐,几番屠杀,四川人口锐减。后来就有了“湖广填四川”。

而面对清朝的统治,1796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爆发的源头就是在四川达州。

近代军阀之间开战的时候,川人不愿自相残杀,因此出现了“白天枪口高抬,假装开战,晚上坐下喝酒”的场景。

抗战时期,川军出川,和外来的日本鬼子死拼、血拼。

在八年抗战期间,四川有302万青年上了战场,有64万人伤亡。可以这样说,当时,没五个抗日战士中就有一个是川军。这是全国参与抗战人数最多的省份。

不仅如此,抗战期间,四川出动了三百多万服工役的。而在全国供给的粮食中,四川贡献了三分之一。

于是,抗战前后,无论是国军领导李宗仁、何应钦等,还是解放军的一些领导,都发出了“感谢四川”的言论。

一寸山河一寸血,川军对于抗日战争有着绝对的贡献。

难道川人不怕死吗?也怕,但是在关键时刻,在民族大义面前,川人不惧生死,愿意前赴后继的抛头颅、洒热血。

川人的血性,川人的坚韧,川人的大局观,都是四川成为战略备份区最好的补充和支撑。

二、“三线建设”促进了四川的工业化发展,让“战略备份区”变得名副其实

四川,古代称之为“天府之国”,这里物产富饶,土地肥沃。

当年,秦统一六国之前,是占据了巴蜀,将其作为了重要的后勤资源供应基地,这对秦国统一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川盆地,就像一个大粮仓,在农耕时代,真是老牛逼了。

到了近代,抗日战争中,重庆成了陪都,国家的重要工商业企业,一些重要的生产企业,也被迁了过来。

可是,国民党时代的发展,是被动式的,并不是全面的。

1964年,国家领导人基于“老东北工业基地就在美日等帝国主义的炮火射程内”,又与老大哥苏联开始交恶,东北风险急剧放大,而同时,东南沿海的风险程度也很高,毕竟,周边第一岛链上的美国人做了各种布局,因此有了“三线建设”计划。

所谓的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和陕西省的全部,山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和豫西、鄂西、湘西、冀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

而这三线建设,又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指的就是要建立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从交通运输到邮电通信,从国防工业到基础工业,进行全面建设。

这大三线的建设,就是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备用战略根据地,是对中华民族留存火种的最后退路。

小三线,主要指的就是建立一批军事装备生产厂,以及为这些厂建立配套,为祖国的国防稳定给予支撑。

三线的建设,是个国家级的战略。

而三线建设中,西南是重重之重,四川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分了西南三线建设的核心。

从1964年到1979年,利用三个五年计划,三线建设卓有成效,整个建设涵盖了13个省、自治区,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

这样的投入,改变了我国各地域的工业结构,也初步改变了内地交通落后、工业薄弱、资源开发水平低的局面。

而在四川,这十几年时间,工业体系开始完善,全国38个重要工业部门,四川样样俱全。而且,在十几年间,四川建起了以攀枝花为代表的300多个大中型企业。

而在产业上,大四川各区域有所侧重,有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有以成都、德阳、绵阳为中心的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子行业、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等基地,还有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另外,还有川南盐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

总之,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国家投入很大,整体工业体系全面建立。

而随着工业体系的全面化,国防工业在四川的发展,“战略备份区”对四川更显得名副其实。

现在,一些当时建立的国防重点企业,一些军转民了,一些成为了高科技企业,还有一些重复建设、改制不易且技术落后的军工厂也被进行了国有资产的处理。

回到文章开头,四川成为战略备份区的两个最重要原因,一是地理特点,二是区域面积不小,人口不少。而三线建设计划的落实,工业的全面发展,让四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略备份区”。

为什么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

首先一个国家从战略安全角度来说,一个安全的大后方,必须是不容易受到打击和被占领,才能保存完整的军工企业,和其它的工业系统,也就是说保存了实力,才有实力反击对手,四川作为一个内陆省,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有地理上的优势,有资源的优势,还有兵源上的优势,四川成了国家安全的战略基地,所以这就不奇怪了。

四川不灭中国就不会灭,有四川兵在,中国军人就在,中国军人就会血战到底。

为什么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

为什么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

一是地形、地势,四川是盆地,有天然屏障护卫,战略上相对安全,这根骨头不好啃。

二是地理、人口、富裕度,四川在中国大西南,人口比重较大,南宋达1000万,民国4000万,天府之国比较富裕,是兵、粮、税大户。

三是历史、传统,川人从不负国,唐朝避乱、南宋抗金(元)、明末抗清、民国抗日。。。

四是外敌入侵方向,历史上,中国的外患多在北方、海上,远离四川,四川是大后方,提供战略支持。

五是川人有为国征战的传统,从秦汉,到宋明,以至民国,巴蜀大地男儿在家当耙耳朵,出外就也汉子,大杀四方;特别是明朝以前的川人,比较有血性。

六是现代,三线建设的重点就在四川盆地,军事工业齐整,有完备的工业基础,自然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

七是网友说的,四川盆地是在西部以汉族为主的人口集中区域,这也是四川盆地成为中华大后方的一个原因!

四川盆地,永远是中国的脊梁骨,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后盾,国人最后的避难地!

为什么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

四川盆地能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在我看来原因有四个,第一是四川盆地的整体方位,第二是四川盆地的地貌特性,第三是四川盆地的土壤性质,第四是四川盆地的人口数量。

从整体方位上来看,四川盆地位于我国战略大后方,从海上侵犯而来的外来势力,想要进入到四川,必须跨越华东、华中多个省份,短时间内不可能进入到四川,这会给四川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抗日战争时期,重庆陪都就是最佳佐证。即便现代战争已经升级成了信息战、电子战,四川的反应时间也要多于其他地区,毕竟任何攻击类武器都有飞行时间,应对时间多10秒与少10秒差别巨大。

从地貌特性上来讲,虽然整个四川盆地内有大量丘陵、平行岭谷等地貌,实际意义上的平原只有成都平原,但就算这样的地形地貌也已经要比周边省份地貌要好太多,因为四川盆地内的平原地貌,比整个西南加起来还要多,再加上丘陵地区也可以种植粮食,所以整个西部后方没有比四川盆地更优势的地形,战略备份区设在四川盆地是必然。

从土壤性质上来讲,四川的紫色土是我国两大优势土壤带之一,另一个是东北黑土。建国初期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就是四川,因为建国初期我国根本没有化肥,耕地粮食收获很大程度上依靠自然肥力,所以当时四川粮食产量很长一段时间都位居国内榜首,这说明四川土壤性质拥有绝对优势,可以保障战略备份粮食供应。

最后一个四川人口数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建国初期四川才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且第一的位置四川保持了四十多年,即便后期三峡大坝修建时部分区域划给了重庆,四川人口总量仍然排名国内前五位。这代表着四川有充足的生产力,关键时刻可以有后备军,甚至可以利用人海战术。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为什么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可以说四川是国家的战略大后方,或者叫战略备分区。但是如果现在也这样说,就已经过时了,本人并不认同,虽然本人就是四川人。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军事战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代战争如果还有前方和后方之分,那就是扯蛋。现代战争的特点就是空、天、电、网一体化,很可能在战争初期,重点目标全面开花,直接由士兵冲锋陷阵、攻城掠地基本没戏。四川虽然地处内陆,然而从空、天视角看,一清二楚、无秘可保。从东、南、西、北任何方向,四川都在中、近程导弹的射程之内。一旦和越南、印度这样的国家发生冲突,四川都是首当其冲,更不用说美欧。所以,本人以为必须摒弃过时的陈旧思维,在战略上要有新思路、新对策,鸡蛋绝不可以放在一个蓝子里。否则,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是要吃大亏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