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首先,秦国丞相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了秦朝历史上的大功臣,可以说深得秦始皇信任,独揽大权的一位丞相,他秉承他的法学学说,借助秦始皇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和郡县制,打击宗室力量,他力主禁书令和禁私学,阻断了后来的挑战者,李斯一时间风头无两,这也膨胀了李斯的野心,所以他不会辅佐倾向于儒家的扶苏而是更喜欢一位在他的影响下不会有所作为的君主,这样才能巩固自身的地位,只要秦国不亡,他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与权利。

其次,反过来讲,扶苏上位,他们俩一个法家一个儒家,水火不相容,扶苏更愿意亲近蒙氏兄弟,所以扶苏登位蒙氏兄弟势必会取代他的位置,而丞相落马沦为客卿的后果也是李斯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李斯接受了赵高提议,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两个人可以说是同流合污,一拍即合。

最后,扶苏是不是李斯女婿还有待于考察,历史记录并不详细,秦朝的朝代背景下,即使有这层关系恐怕也是另一种操控人心的手段罢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是学术的不同,造成如此格局,因为,扶苏是儒家思想,李斯是法家思想,刚好赵高也是法家思想,胡亥是赵高的学生,当然是法家思想,而当时秦始皇治国,沿用了商鞅法家体系,所以,扶苏就显得格格不入,就连秦始皇也不太喜欢扶苏。

不过,我以为李斯不一定就不帮扶苏,也不是说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这一点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只是我想,李斯当时是秦王朝的左丞相,右丞相是冯去疾,以左丞相为大,李斯确实是实权在握,他支持谁,在秦王朝中,谁就势力大,并且作为秦始皇的老丞相,以李斯的学识与修养也明白扶苏与胡亥的高下优劣 ,应该懂得为国家着想,从这点想李斯也应该支持扶苏。

问题是,当秦始皇在沙丘去世后,从拟诏到用印,都在赵高手中,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即就是赵高没有篡秦的想法,胡亥继位,就凭皇帝是他的学生,他也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在这种情况下,赵高必定要拉李斯入水,肯定许李斯许多好处,只要支持他一起拥立胡亥,好处一定不少,但从官位来看可能性不大,李斯已经是左丞相,除秦始皇外,应该是最大的了,可以想到赵高一定还用了威胁的办法,不光威胁到李斯左丞相的官职,还可能威胁到李斯的生命!使李斯不得不支持赵高!

如果是李斯受赵高的威胁与控制,使他帮不了扶苏,那李斯肯定后悔死了,他应该早些时间扶持扶苏为太子,也就不至于关键时刻受制于赵高!

所以,李斯可能是根本不想帮扶苏,也可能是在秦始皇去世后,李斯受赵高制约,想帮扶苏也帮不了,最终历史事实是李斯帮赵高,一起逼死扶苏,扶胡亥继位!最终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

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一提起秦朝丞相李斯,就想到了“李斯三叹”。李斯从平民一直做到大秦丞相,在其一生旅程中,曾发过三次感叹:第一次是溷鼠之叹。在李斯年轻时,曾做过比较低级的小官吏。他经常去侧所,看到厕所的老鼠惊慌失措地啃吃着肮脏的东西,一旦看到人或狗进入时,就迅速地逃跑了;而一次他进入大粮仓时,看到那里的老鼠吃得又大又肥,见到人进来,依然不慌不忙,慢悠悠地离开。由此李斯感叹到:“一个人的生活好坏,就想老鼠一样,关键在于所处的环境的好坏,要想有好的环境,人就要努力奋斗。”于是他就求学投奔了荀子门下。第二次是李斯位极人臣之叹。李斯做了丞相,深得秦始皇的信任欣赏,据《史记》记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一次李斯过生日与儿子们在家宴饮,朝廷百官都来祝贺,门前车马不绝,一时风光无两。李斯却感叹说:“以前我听老师荀子说过,事物禁忌太过分。我李斯本是上蔡一布衣,现在却位极人臣,富贵之极。物极则衰,不知道将来我的归宿在哪里!”第三次是黄犬之叹。李斯为永保自己的名利富贵,不惜与宦官赵高私改秦始皇遗旨,改立胡亥为帝,逼死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不成想还没过两年,在朝廷的激烈权力斗争中,李斯就被赵高陷害,自己被判腰斩,并夷三族。临刑前,李斯对儿子们说:“我想和你们再牵着黄犬一起到上蔡东门猎兔,又怎么能够!”说罢父子抱头,泪如雨下。第一次感叹,李斯醉心富贵;第二次感叹,李斯虽感知物极必衰,却不能放下富贵;第三次感叹,他终于明白与家人过平淡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但为时已晚。由此可见,李斯一生追名逐利,太过自私,他是不配做大秦丞相的。作为一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负国家万民,当胸怀天下,以大义为重,以国家命运为重。很显然,李斯没有做到。他汲汲个人富贵,欲保永久,作为大秦丞相,迫于赵高的威逼利诱,与赵高狼狈为奸,丝毫不顾大秦命运,致使大秦仅二世而亡,李斯当为大秦罪人。最终他被腰斩并夷灭三族,也当是罪有应得了。

那么李斯为何不帮公子扶苏,而是屈服于赵高了呢?有人说扶苏学的是儒家,而李斯学的是法家,二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这就有点扯远了,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其实是儒家出身,他很多学说还是师承儒家的。他虽在一些政治主张上偏离了儒家,但大方向还是儒家的王道理论。李斯师承荀子,应该也学习了不少儒家思想,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他更倾向于法制而已。据说公子扶苏师承儒家,有仁爱之心。但扶苏只是个无实职的公子而已,与李斯的思想并没有发生过激烈的碰撞。如果二人有过大辩论的话,一些史料上应该有所记载。因此说二人所学不同,就猜测李斯不拥护公子扶苏,那是没道理的。公子扶苏上位,他可以用一些事实来改变他的思想嘛。其实李斯真正帮助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还是自己的私心在作怪。据《史记》记载:(赵高)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崐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从《史记》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李斯之所以帮赵高篡改遗诏,一个是公子扶苏与蒙恬深厚,扶苏当了皇帝,必定任命蒙恬为丞相,李斯怕失相位。二个是李斯极想永保自己及家庭的富贵,从李斯三叹中可见,李斯是很汲汲于名利富贵的,他虽感到了自己富贵已极,感到了荀子物极必衰的道理,但他却始终执迷不悟,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一物极必衰的哲理。他只一心贪图永保富贵,却忽视了应该怎样做好丞相,私心太重,因此才陷入了赵高的圈套。如果他真的理解作为丞相的重要性,还能和一个小小的中车府令去密谋篡改皇帝遗诏的事吗?如果他没私心,还能助赵高做出逼死公子扶苏和蒙恬的事吗?李斯才有余而德不足,私心太重,正因为这样,他做了大秦丞相,才造成了大秦的二世而亡,也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了悲剧。

至于公子扶苏是不是李斯的女婿的事,却是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的。《史记》上只记载了李斯的儿子们都娶了秦皇族的公主,李斯的女儿都嫁给了秦皇族的公子,但秦国皇族是有很多公子公主的,仅秦始皇就有二十多个儿女,李斯才有几个儿女,能配得过来吗?公子扶苏是李斯女婿的事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通过一些含糊的记载,是不能被证明的。更何况如果公子扶苏是李斯的女婿,他还能那样下死手帮赵高,逼死扶苏吗?那么贪图富贵的李斯,难道不懂得自己女婿当了皇帝意味着什么吗?这几天看了几集《大秦赋》电视剧,感到是不是有点儿太抬高李斯了,他其实不过就是个热衷于追逐名利富贵的人罢了。

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在关键时刻,他站错队、搭错车、认错主,最终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灭三族。众所周知,秦始皇巡游途中暴毙沙丘,临死前下诏让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做好继位登基的准备。可赵高游说并利诱李斯拥立胡亥为帝,合谋矫诏杀了扶苏。等胡亥登基后,他没能斗过阴谋家赵高,仅两年时间就被抄家问斩。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用在李斯身上真是太贴切了。

李斯剧照

扶苏真是李斯的女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目前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扶苏娶了李斯的女儿。《史记·李斯列传》只是说: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很多野史和现代的一些影视作品以这段话为依据,说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这是是站不住脚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我们试想一下:李斯身为左丞相,位列百官之首,既然秦始皇留下遗诏让扶苏继位,作为岳父大人的李斯为什么要干掉自己的女婿呢?干掉自己的女婿,就意味着让自己的女儿当寡妇。他有必要押上重注去调转枪口支持胡亥吗?自己女婿当皇帝不是更好吗?

李斯能坐上丞相的位置,就证明他不是一个毫无政治头脑的草包。赵高和胡亥的许诺,只是期货和愿景。而成为国丈大人,那是摆在眼前的现实利益。如果扶苏是李斯的女婿,那么李斯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不会去做这种蠢笨如猪的傻事。所以李斯和赵高矫诏杀掉扶苏,本身就证明了扶苏不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赵高胡亥剧照

既然扶苏不是李斯的女婿,那他与赵高合谋就不足为奇了。那么李斯为什么不遵循遗诏,要与赵高狼狈为奸呢?理由有三:

其一:李斯和扶苏政见不一,不是同路中人。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为人宽仁,刚直诚信,反对实行严刑峻法。因焚书坑儒之事,扶苏上书劝谏,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觉得扶苏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于是将他派往上郡,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而李斯奉行的是法家的治国思想,主张严苛刑罚,加强集权。李斯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 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于是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焚书的建议。所以说李斯是焚书的始作俑者,而扶苏恰恰因为焚书坑儒而受惩罚。所以说,李斯与扶苏在政见上分歧较大,这就是李斯不支持扶苏的主要原因。

李斯剧照

其二:赵高和胡亥已掌握先机,对李斯威逼利诱。赵高是秦始皇的贴身太监,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秦始皇暴毙时,只有赵高一个人在身边,皇帝符玺和遗诏都在赵高手上。可以说,赵高和胡亥已夺得先机,具备了篡改遗诏甚至发动政变的必要条件。不把李斯拉下水,赵高和胡亥照样可以篡改遗诏,只是风险系数高一点而已。如果拉拢李斯,则万无一失。赵高是个人精,在利诱李斯时直接击中李斯的痛点。赵高说:“如果扶苏继位的话,你比得过蒙恬吗?丞相之位你保得住吗?命保得住吗?如果胡亥继位,你不仅可以继续当丞相,还可以帮你除去政敌蒙恬。荣华富贵无穷无尽。”李斯分析盘算一番后,也就一起踏上了贼船。

其三:李斯低估了赵高的狼子野心和毒辣手段。李斯治国理政是一把好手,但他的斗争水平确实要差赵高很远。在这一点上,李斯对赵高有着严重的误判,更没想到胡亥是一个荒淫无道之人。赵高先是利用秦二世的信赖铲除政敌,然后利用胡亥的荒淫让胡亥不理朝政,一步一步将朝中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李斯,就是赵高专权路上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已将秦二世沦为傀儡的赵高要杀李斯自然轻而易举,赵高以李斯之子李由勾结陈胜吴广为由,将李斯定为谋反罪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灭三族。在整个过程中,李斯毫无还手之力。

赵高剧照

结语: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李斯为了私利与赵高同流合污,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耻辱,最终让自己付出了身死族灭的惨痛代价。秦二世登基不久,就荒淫无道惹得天怒人怨。陈胜吴广高举义旗,天下随之风云变幻,不到三年大秦帝国便轰然而塌。赵高恶贯满盈,最后也被子婴诛杀。真是应了这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

李斯的成功靠了谁?秦始皇。

而李斯惨死,起源就是“秦始皇病死在巡游途中”。因为在这里,李斯走出了人生最错误的一步棋,和赵高同流合污支持胡亥上位,之后不久被赵高送入了监狱,并打上了造反的烙印,最后被五马分尸腰斩,从此生死道消。

问题是,李斯是个智者啊,为什么选择支持胡亥,而不是扶苏呢?此事要从一场突变说起,那就是“沙丘之变”。

1、沙丘之变中李斯支持了胡亥的原因。

(李斯剧照)

秦始皇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巡游当中溘然长逝,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不久,江山会换了人。

公元前210年冬季,秦始皇出游,此时他仅仅49岁,如果是现在,49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是谁也无法保证意外什么时候发生。

在巡游途中,秦始皇病了,到达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时,秦始皇病已经非常严重了。知道自己大限已近,秦始皇让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了遗诏给扶苏,内容是: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

这话什么意思?老子不行了,扶苏你给我把葬礼办了,这意思很明白,让扶苏即位。

但是,此时出了个大大的BUG,因为秦始皇病越发的重了,赵高私藏诏书没有让人发出去。于是,一个惊天的阴谋开始酝酿。

秦始皇很快死了,而陪同秦始皇的人中,有他的小儿子胡亥,还有左丞相李斯等人。

如果按照秦始皇的想法走,让扶苏上位,赵高的锦绣前程就毁了。只有胡亥上位,赵高的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毕竟,赵高是胡亥最亲近的人,相当于胡亥的老师。

让胡亥上位,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说服李斯,二是做假诏书。

关键就是如何说服李斯?事关大局,赵高找到了李斯,这就有了下面一段精彩的对话。

《史记》: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崐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啥意思?

赵高找到胡亥说道:“皇上给扶苏的诏书和符印玉玺,都在胡亥那里。谁来当太子,其实就是我两说了算。”李斯说道:“怎么能说这种亡国的话!”

赵高问道:“你的能力、谋略、功劳、吃苦耐劳、以及扶苏的信任,哪一点可以和蒙恬比呢?”李斯低下了头说道:“都不如蒙恬。”

赵高乘热打铁说道:“既然都不如蒙恬,那么扶苏上位后,你会去哪里呢?胡亥挺仁厚的,可以为储君,希望你好好想想。”

李斯想到自己因为改革得罪了很多人,想到扶苏并不欣赏自己,于是在最后选择了和赵高同流合污,并且和赵高一起制作了伪诏书,以秦始皇的名义让扶苏自尽。

扶苏是个老实人,看到诏书后竟然真地自尽了,这就成就了胡亥,也成就了赵高。

通过上面的表述不难得出李斯支持胡亥的最重要原因:如果扶苏上位,他会失势,他心有不甘。

赵高正是抓住了李斯虚荣的心理,成就了阴谋。

不过,据说也有威胁和逼迫的成分,这一点多来自传说,未见正史当中。

李斯的女婿是扶苏?假的。

关于扶苏娶了谁的女儿,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这是一个假得不能再假的消息,为什么如此说呢?

1、任何史书都没有记载。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在秦始皇去世的时候已经31岁了,这个年龄结了婚是一定的,因为人家啥都不缺。

但扶苏娶了谁,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在李斯的相关资料中,只提到李斯的女儿们嫁给了秦国的公子们。

《史记》记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但是,秦国的公子多了去了,光是秦始皇就有十来个儿子,何况其他同族之人?

因此,说李斯是扶苏的岳丈,有点太牵强。

2、如果李斯是扶苏丈人,怎么会支持胡亥?

赵高拉拢李斯的理由就是:扶苏上位后,李斯将大权旁落,会失去很多。也正是因为赵高这句话,李斯才入了伙,把自己放到了烤炉上。

试想,如果李斯是扶苏的老丈人,那女婿上位后,岳丈岂不是更受尊崇?李斯脑子也是没问题的,是个绝对智慧的人,这笔账他不会算不清。

所以,说李斯是扶苏的岳丈,这只是传说罢了,而且传说的没有一点根据。

李斯聪明了一辈子,在立胡亥这事上还是犯了大糊涂,毕竟,赵高才是胡亥最红的人,赵高连扶苏都敢搞,何况李斯?

因此,李斯最后被腰斩、被灭族,完全在赵高的掌握之中。

可惜了,如果李斯稍微正义点,秦朝的结局也就不是那样的结局了。当然,后来的结局也就大变化了。

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先来破一下题。这个问题其实是两问,一是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是帮助了胡亥?二是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是帮助胡亥?

最常见的解释是:李斯害怕扶苏即位后,改立蒙恬为丞相,使自己丧失了权力。而如果拥立本来没有继位资格的胡亥为帝,则胡亥必须要依靠自己,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权位。此说有一定道理,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可是,对于胡亥的承诺,李斯凭什么相信他呢?毕竟,胡亥此时不过是一个12岁的孩子。

可能有人会说了,胡亥不是生于公元前231年吗?在公元前210年继位的时候,已经21岁了,应该已经具备从政的基本素质了。

《史记》: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

可是根据《史记》的记载:

“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胡亥是12岁继位的。

同样是《史记》,同样是胡亥,记载相差如此之大,叫人莫衷一是。

秦始皇像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胡亥的年龄跟李斯是否支持他有关吗?

当然有关了。如果说胡亥仅是一位12岁的孩子,那他说的话是否真是胡亥本人的意愿根本无法确定,或许就是赵高在背后撺掇的;可如果胡亥是个21岁的青年,就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说的话就会值得信任得多。

可因为《史记》前后记载的自相矛盾,叫后人根本无法确定胡亥继位时的真实年龄。

既如此,李斯又为什么会帮助胡亥呢?或许我们换种思路,为什么一定是李斯帮助胡亥呢?为什么就不能是李斯听从了秦始皇临终的遗命立胡亥为帝呢?

赵正书

据《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三卷有一篇《赵正书》,以大部分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李斯被害前的陈词以及子婴的谏言等,成书年代据信在西汉早期,要早于《史记》。

据《赵正书》:

“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复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寿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后不胜大臣之纷争,争侵主......哀怜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议所立。”

根据这段记载,在秦始皇临死之前,秦国并没有确定究竟由谁来继位,不然秦始皇也不会提出“其议所立”。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由扶苏继位。但是,秦始皇巡游在外,如果自己死亡的消息传出,大臣们势必要各自扶持自己拥护的公子为帝,就会严重破坏秦朝的稳定。因此,秦始皇才在临死之前一定要确定继位的人选,只有大位已定,才得以杜绝其他人的觊觎之心。而此时,在秦始皇身边的儿子中也仅有胡亥一人,因此,秦始皇征求李斯的意见,其实就是要告诉李斯,自己的继位人选就是胡亥。

秦始皇雕像

秦始皇虽然表露了要立嗣的想法,但作为臣子,忠于主上是必须的,不能因为主上要你举荐继承人你就举荐,尤其是面对秦始皇这种雄猜之主,对话间,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因此,李斯极力表态自己对秦始皇的忠诚,可是这一次,李斯很显然是误会了秦始皇的意思。

据《赵正书》:

赵正流涕而谓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

见秦始皇再一次要求自己举荐继承人人选。李斯只得和冯去疾只得上表举荐胡亥为帝。

据《赵正书》: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以此看来,李斯根本不存在帮助谁的问题,而是在执行秦始皇的遗命。如果《赵正书》是真实记载了历史的话,那么,后世对李斯的为了自己的权力而抛弃了扶苏,篡改圣旨,改立胡亥一说就是胡说八道。

李斯墓

扶苏是李斯的女婿吗?

这件事还真的是无从考据。我们先从胡亥的年龄来推断扶苏的年龄。

作为秦始皇的幼子(第18子),无论胡亥是12岁继位还是21岁继位,作为长子的扶苏年龄都不会小。笔者认为最少有40岁,毕竟,扶苏的儿子子婴都已经是有儿子的人了。据《史记》: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

假设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自己的女儿已经为扶苏生了儿子,连外孙都有了,李斯又不是那种权臣,他为什么要为了一点所谓的权势抛弃自己的女婿呢?即使他帮助了胡亥,他在胡亥身上得到的东西能比扶苏给的多吗?他和胡亥之间的关系能有扶苏近吗?根本就说不通。

总结

笔者认为,所谓的扶苏是李斯的女婿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再结合《赵正书》的记载,李斯矫诏立胡亥之事更是没有的事。《史记》这么记载或许是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为了突出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其二、现在流传的《史记》根本就不是司马迁所做的原本《史记》,而是在流传过程中被羼入了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各种内容。不然,也不会出现同一本书在记载同一个人的时候,连基本的年龄都搞错的情况,这根本不符合司马迁作史的严谨作风。

由此看来,《赵正书》的记载还真的是真实的。

公子扶苏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