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德国战败后国家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男丁了还会取得飞速发展?
其实,德国在二战以后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二战当中因为战争导致本国的经济经济产业受到重创,但是在过后不久的时间内,又一下子发展成为了发达国家。说到底德国的情况与日本是一样的,同样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也是在战争结束不久时候,国家的经济总体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他们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美国这一个大国。
一场大战的爆发,一个国家之内几乎所有适龄的男性都会被征召上战场,甚至打到最后兵员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很多国家还会征召一些儿童,甚至是老人进行作战。而男人在前线进行战斗的同时,全国的女性都会在后方进行各种军事物资的生产,比如二战当中的德国或者是美国而言,许多女性都会被安排到军工厂进行生产枪支弹药为前线补充。而战争爆发之后,伤亡最严重的就要数双方交火最前线的男性士兵,几乎许多男性士兵都会战死沙场。
而在二战德国战败的前夕,德国军队青壮力的士兵已经消耗殆尽,虽然德国当时还有几百万的军队,但是大多数都是为后期所征召的一些老弱病残,由此就可以知道,德国在二战战败之后,其国内的青壮丁力量已经所剩无几,或者是大量内盟国所俘虏。
由于在二战当中,德国的大部分男性都在战场上战士,或者是大量被盟国军队所俘虏。所以说在二战刚刚结束那会儿,德国本身是没有多少青壮年进行国家的恢复生产,而德国的女性很多也没能找到适合的结婚对象。所以说,德国在当时本应该是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全国居民越来越老年化,这也肯定会造成德国整体上下的经济生产能力,也会越来越崩溃。但是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子,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境内还是有少部分一直留在后方的青壮男性,这也是德国在战后能够有效恢复人口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当时德国在战后有很大一部分外国劳工涌入境内,而许多找不到德国青壮男性结婚的德国女性,最后也只能与外国劳工进行结婚,甚至还有许多嫁给了美苏两国在德国境内的驻军士兵。
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德国境内的婴儿出生率逐渐得到恢复,直到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原本在战后出生的婴儿都已经长大成年,这个时候的德国整体青壮丁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一个正常国家的数量。
再说一说经济,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怎么也要分为当时的东德与西德两个方面来讲。在二战结束之后,原本的德国被划分为东西两个国家,东德当时是有二战的战胜国苏联所占领控制,而西德当时同样也是由战胜国美英等国家所管理。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二战当中,德国在战争中所受到的损失比日本还要大,因为德国在最后是被盟国直接派部队进攻到首都而宣告战败,当时德国境内的各种生产力目标都已经受到盟军的狂轰滥炸,全国的工业体系几乎损失殆尽。而日本就不一样了,日本在二战末期,全国上下还拥有着700多万的军队,并且当时的盟军根本就没有真正踏上日本本土,就算是在冲绳岛战役的时候,盟军也是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而日本在二战的最终投降,说到根本就是因为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对日本政府以及全体国民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恐惧。
还有就是苏联当时直接派部队歼灭了在东北的关东军,因为关东军的几十万兵力号称日军的精锐所在,地面部队的关中军全军覆灭,再加上日本海军的舰船已所剩无几,最终日本天皇只能够宣布战败投降。
而那时候西德的经济恢复速度,是绝对要比东德好的多。咱们这里也重点讲一下西德,西德在二战结束以后,经济恢复主要还是取决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美国所主导的“马歇尔计划”,咱们也可以将它视为“欧洲复兴计划”,主要目的就是对在二战当中受到极大破坏的西欧各个国家,进行各方面的经济以及国家工业体系的重建,这个计划对于欧洲国家的发展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格局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只要是“马歇尔计划”包含了德国,那么德国的经济恢复,几乎上是与当时西欧的其他国家是一样的,因为在二战当中英法两国的损失也并不小。而在“马歇尔”计划即将结束的时候,当时西欧除德国之外的全部国家,他们的整体经济水平都已经恢复到了二战爆发之前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马歇尔”计划最初也包含了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而当时美国提出的条件就是,苏联与东欧国家想要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益者,那么就必须要进行各方面的政治改革,允许西方国家的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但是苏联当时肯定不答应这样的要求,而美国到后来也是有那么一点后悔的意思,所以最终“马歇尔”计划排除了苏联及其东欧各国,但是东德却被“马歇尔”计划放在了援助范围之内。所以说,正是因为美国主导“马歇尔”计划的各种经济建设援助,为德国后来的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非常强大的基础。
还有,德国人天生就有严谨以及奋斗精神,在战后只要敢拼敢干、懂得多动一动脑子,无论是多么崩溃的国力也能够得到恢复,比如说一战后的德国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恢复到了巅峰状态吗。而德国人在战败后,他们在国际上都一向承认自己在二战当中所犯下的罪行,并且长期以来都在处理二战时的“纳粹元素”。正是因为这一种认真的认错态度,德国在战后很快就得到了欧洲各国的理解与包容,并且与德国渐渐开展了各方面的经济贸易往来。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在战败后的德国,跟上了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以及欧洲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潮流。以“马歇尔”计划所奠定的经济恢复基础,再加上后期全世界经济大力发展的潮流,只要是德国乖乖的跟在欧洲各国或者是美国的后面,它的经济得不到恢复与迅猛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很难的。
“军器战位”
为什么二战德国战败后国家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男丁了还会取得飞速发展?
有人说,如果仅靠德国自已干,100年也发展不起来。这话可能有点过,但却颇有一些道理。其实德国和日本能够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都与美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战之后,整个德国工业体系全被炸毁,经济体系瘫痪,发动战争所造成的国际债务、货币体系崩溃。紧接整个国家被一分为二,西德由美国接管,叫联邦德国;东德由苏联接管,称民主德国。当时不论东德西德,均成一片废墟,而且大部分男人战死沙场,妇女担当了重建国家的主力军。
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不管东德还是西德,都是一样的负罪感,都要严格按受战胜国的监督和管理,都没有其它任何指望,只能死心塌地拼命干,至少有一半妇女终身未嫁,有许多妇女累死在战争留下的废墟上。
当然,德国人的努力和严谨是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虽然德国被炸成了废墟,但德国的聪明、严谨和奋斗精神还在,德国人的技术能力还有,而且德国还有一战失败之后成功崛起的经验,其中一些经验就是利用英法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借力打力。
不久机会来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国矛盾日益突出,斗争变的不可调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同时也为了在欧洲牵制英法等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在此期间,让西德同其它欧洲国家一起,通过参加经和组织接受美国的金融、技术和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这为西德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西德在美苏两个阵地的斗争中积极表现,让美国看到了西德在对苏斗争的重要性,渐渐取得美英法等国的信任。美英法在积极对西德进行经济援助的同时,还替西德掩盖一些侵略事实、拖延或减免战争赔款,使德国抓住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在联邦德国的努力和美英法等国家的扶助下,西德很快发展起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德的经济总量就超过英法等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东德也发展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西德在政治上肃清"纳粹元素",严打纳粹残留;外交上放低姿态,将自已定格为"罪人",对受害国尽量弥补,渐渐被周边国家包容。尤其当年的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尤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一跪,瞬间震惊了世界,让全世界铺滿了和平和包容的光芒。
上世纪九十年代,即1990年8月,东西德合并,德国实现统一,一个统一而强盛的德国不仅成了欧盟的火车头,也成了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二战德国战败后国家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男丁了还会取得飞速发展?
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被打成了一片废墟,在战争中德国有553万名军事人员死亡,另有181万名平民也在战争中丧生,由于战争死亡和被俘的人员有将近1000万人,而这些在战争中损失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男性,以至于一时间在德国男性变成了稀有物种。
而作为轴心国最核心的国家以及战败国来说,德国在的待遇自然很差,被美、苏、英、法分别占领不说,还长期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但在战后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西德又重新成为了经济强国,与另一个战败国日本一样,创造了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重新回到了世界大国的地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在于当时男女比例失衡的国家不止德国,战争中与德国相杀最严重的苏联也出现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直到今天俄罗斯也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但在战后,不仅德国发展起来了,苏联也经历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了世界上的超级强国。其实只要不发生战争,虽然在德国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男丁,以至于战后的一段时期里男性变得非常少,但只要经过一些年的正常发展,人口也总是会慢慢恢复起来,缺少男丁,男女比例失衡并不会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二战之后,不仅仅是德国,很多国家也是如此,比如苏联就因为战争而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直到今天俄罗斯依然是个严重女多男少的国家。
其次在于,当时的德国虽然经历了战争的失败,但就如一个世界级的拳击手一样,只是在一场大赛中大败,被打上了手术台奄奄一息,只要拳击手能恢复过来,他的世界级水平还在。二战之后的德国也是如此,在二战之前,德国就已经是世界的列强之一,拥有极强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便是德国的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德国的科技是非常发达的,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就有163名个人和3个机构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世界上的科学大家,如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玻恩等等,其实都是出自于德国,可见当时德国科技实力之强。
▲这张照片囊括了当时所有最牛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大多数都是德国人
繁华的城市、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工厂、一切的财富都可以被战火摧毁,但是知识是不会被战火摧毁的,在战后,德国相当多的科技人才被保留了下来,这些人才成为了德国在战后复兴的本钱。
第三在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德国在二战后躺在了手术台上,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也需要启动资金。好在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的格局,美国为了维持西欧的局面,便有了马歇尔计划,旨在恢复欧洲的经济,使欧洲重新强大起来,从而能对抗苏联。
在美国大量的援助下,西德的经济很快就恢复了过来,从1948年到1951年,德国总共从美国那里得到了14.48亿美元的援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无偿捐赠,仅有大约10%是贷款。如果扣除通胀因素,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140亿美元。在美国如此给力的援助下,德国与其他西欧国家一样,都抱了下美国的大腿得以发展了起来(当时都抱了美国的大腿,所以德国去抱一下也不丢人)。
第四在于西德采取了适合于本国发展的制度。与西德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与自己实行不同制度的东德,在经过了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后,一个是世界上的顶级发达国家,另一个则发展的比较差,在1989年两德统一的时候,西德的GDP大约为1.3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经济排名第三的国家,而东德则不到2000亿美元,不足西德的六分之一。
▲到了冷战后期,东德的人都往西德跑,可见两德之间经济的差距
可以说同样的民族不同的制度,最后发展的情况却大相径庭,也只能说西德选对了社会制度。
所以,还是如前所说,德国在二战之前就是一个世界级的拳击手了,只是在二战中被打成了重伤,只要把伤养好了,重新回到赛场依然是世界级的拳击手。
为什么二战德国战败后国家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男丁了还会取得飞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就很惨了,几个主要城市都遭遇了大轰炸,几乎已经面目全非。随着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战争狂人希特勒自杀,强大的德国顷刻间土崩瓦解了。但是德国战败后,经济能力很快就恢复,直到现在德国已经成为了欧盟的领头羊。为什么德国战败后能如此之快的恢复过来呢?
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而且在当时的主战场欧洲战场上,很多国家都成为了一片废墟。而战败国德国更是被瓜分成了两个国家。
东德和西德。在当时德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非常缓慢,那么是为什么德国能从五十年代开始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当时的西欧经济强国呢?一个被一分为二的国家是怎么快速发展的呢?
在战争中,德国作为二战的发起国,为了赔偿各国,家底几乎掏光,而德国的一些工业基础设备也是被夺取。虽说在战后,德国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了,但是一些人才却被保留了下来。虽然在历史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国民素质,却是非常高,而且做事也比较严谨。所以如果给德国一个发展的机会和时间就可以马上恢复。当时的德国柏林被苏联和美国一分为二,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柏林墙。
但是作为美国直接对抗苏联的边界,美国也不敢放松,大规模的支援西德。而德国在得到这笔资金下,大力的发展本国的工业基础。在1950年到1970年期间德国可以说是创造了经济的奇迹。而且在二战后,各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崩溃,这对于几乎没什么殖民地的德国可以说是一个好事了,不会受到原产地和资源市场的束缚了。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在战后开始发生,德国充分利用这次工业革命,将国家经济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速度。
为什么二战德国战败后国家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男丁了还会取得飞速发展?
二战之后德国几乎没有男丁?简直是笑话!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资料,二战之后德国的男女比例在1.08:1.0左右,不仅不存在男丁几乎丧尽的情况,反而男性的数量要大于女性。二战结束之时德军投降人数大约是700万,基本上都是精壮男丁,即便有些被送进劳改营,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在战争结束后被送回德国。残酷的战争,为何没有造成德国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二战时期德国在欧洲有不少“小弟”,如奥地利、匈牙利等,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战争中往往充当炮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类似,凡是难打的仗,德军都是让他们先去送人头。所以实际上德国本国军力损失并不是很大。
二战结束之后,由于苏联基本上控制了东欧地区,东欧国家的德意志人纷纷逃往德国本土,这有力地补充了德国的劳动力。所以,德国在战后并不缺乏重建的劳动力。
不可否认,德国创造在“废墟上重建”的奇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在四十年代后期的马歇尔计划,德国从中获取了一大笔无偿援助,成为重建的本金。但即便没有美国的这笔钱,德国的重建也是时间上的问题。
有个误区,希特勒并不是把每个德国人都抓去当壮丁了,在纳粹的体系之下,德国社会分工还是相当明确的。大资本家并没有受到希特勒的迫害,因为希特勒最初上台正是靠着这些人的支持,所以在纳粹掌权的时间段内,德国的大型工厂和企业还是在运作的,其员工希特勒自然不可能去动。再者,德国的中产也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毕竟希特勒要依靠这些人给他创造财富和资源,这些人包括中级工程师,律师等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人员。真正被希特勒送上战场的大多是德国的底层人民,因为希特勒的煽动性演讲对这些人是最为有用的。这样一来,德国社会的经营在战后得以基本保全(虽然一部分犹太人精英如爱因斯坦不堪遭受迫害而逃到了美国),这些人是德国战后重建的主力军。
最重要的是,德国经济最为发达的西部和南部地区并没有遭到战火的重创。众所周知,德国的主要敌人来自东部。二战初期,西线战场进展异常顺利,德国轻而易举便控制了除了英国之外的整个西欧,在闪击法国之后,德国基本上主力部队都送到东线和苏联红军作战。1943年战略反攻开始后,德军和苏联在东欧地区陷入拉锯,德军且战且退,沿途地区遭到了战火洗礼,中欧和东欧的古城基本上被摧毁。而西线战场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基本上没有进行过超大规模的战争。尤其是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希特勒更是将几乎所有部队调往东线抵抗苏军,英美军队在进入德国境内之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因而其工业基地和重要经济带得以保全。
二战的确造成德国元气大伤,但工业强国的底子还在,这为其重建提供了可能。
德国战后重建成功的另一内部因素在于领导人。战后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西德的领导人阿登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本人坚决反战反纳粹,也因此在纳粹统治期间被希特勒找了个理由关进号子。随着纳粹政权的覆灭,阿登纳重新步入政坛,担任西德总理。阿登纳一上台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去纳粹化措施,解放了德国人的思想。进而,在阿登纳和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推动下,德国和法国这对历史上的宿敌达成了和解。1951年,以德法两国为核心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经济由德法两国“双核驱动”的时代拉开帷幕,此举加强了德法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并拓宽了各自的市场。在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欧洲进一步开展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作为经济强国的德国,自然受益不少。
阿登纳高瞻远瞩,为德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阿登纳的政治理念——反战反纳粹和发展经济,被后来的历届联邦德国总理所继承。德国由此在欧洲重新树立了大国形象,凭借自己深厚的经济基础,德国实现了迅速的腾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二战德国战败后国家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男丁了还会取得飞速发展?
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口损失了1600万,其中700万为成年男性,经济赔偿200多亿美元,几乎一夜之间回到了一战后的潦倒状态,甚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在雅尔塔会议后,德国还被分割成了东西两德,分属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成为冷战时代对抗的缩影。但也正是这种划分,让德国人在战后得到了两大阵营的广泛助力。
二战结束后,1947年7月,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开始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经济,以抗衡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总共提供了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这其中,联邦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由于身处冷战前沿阵地,所以也分到了一杯羹。
据统计,1951年7月1日之后,联邦德国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的援助共2.7亿美元,而联邦德国只需向美国进出口银行偿还1690万美元。
针对这种情况,苏联也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通过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和促进苏东贸易关系的发展,防止“马歇尔计划”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
1950年9月,民主德国加入苏联发起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将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作为整个国家外贸的基础,大力发展与经互会国家的经济关系,签署了商品和支付往来协定、科技合作协定等协议,实现了东德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此外,1953年8月,苏联还免除了民主德国由于战争而负担的财政和经济义务。
这其中也有一个底层逻辑,就是由于东西两德处于冷战前线,两大阵营都想将其发展好,作为各自意识形态的“样板间”,以展现其制度的优越性。
所以,两德在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利用自己制造业的深厚家底,放低的外交姿态,开始了埋头苦干。到了1984年,民主德国人均国民收入位居世界第8位,人均国民产值超过苏联一半以上,居东欧各国之首。
到1987年,民主德国每百户家庭拥有小汽车50辆、电冰箱99台、洗衣机97台、电视机93台,现代化程度让很多国家望尘莫及。
同时,民主德国还实行了全民福利,不仅为国民提供工作,还为民众提供免费的住房、教育和医疗,因此,当时曾出现了很多西德穷人想方设法往东德偷渡的情况,民主德国也因此被称为“社会主义的橱窗”,是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发达的国家,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样板。
因此,两德战后的快速复苏,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德国人严谨、踏实的性格,也使得让他们在战后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一点与我们的近邻日本的战后之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