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为什么被称为鬼节?当天需要注意什么?
七月半为何被称为鬼节,鬼节当天有三点要注意,别不当回事!农历七月的盛事,非鬼节莫属了,我们广西基本上在七夕过后,便开始谋划着如何过节,比如时间的分配,祭祀品的准备等等,我们这边对这个节日颇为重视,因为广西少数民族颇多,节日开始的时间并不统一,有的从十三过到十六,有的只是过十五这一天,这都说明了大家对这节日有很大的积极性。这个节日被称为鬼节是有来由的,老邪来说说七月半。
七月半被称为鬼节的原因鬼节有各种传说,总结起来就是地府会在七月半之时敞开大门,让那些逝去的人有机会回到阳间和家人团聚。我国有数千年历史,大家很尊重传统的东西,当鬼节的说法形成一种传统的时候,就会被大家重视起来了,于是每到这个节日便会很热闹。在我看来,鬼节和丰收有关,农村七月半正值丰收时节,应当大大庆祝一番。
光光是人庆祝还不够,过节避免不了要祭祀,丰收是一件大事,就该把祭祀做得规模比往常要大,所以就有各种做法了。
在鬼节这个节日里,人们吃鸭子,条件好的话,鸡鸭鹅通通上,然后烧纸钱,放小船或是花灯等等,十分热闹。
鬼节当天有三点要注意第一,烧纸的地方要讲究。鬼节免不了要烧纸,一般烧纸的地方就是在自己家门口,或者是村里的祭祀台前面,范围大点的就是自家附近。大家会认为那一天阴气重,要是跑到很远的地方,就显得不太安全了,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厄运,从另外的角度说就是不文明,祭祀的那些东西若是贸然出现在路边或是林子间,可能会给人带来恐慌。
第二,祭祀要赶在天黑前。因为那一天晚上不会有太多人出门游玩,农村多是一片静悄悄之景,祭祀得太晚,可能会因为烧得太仓促或是不注意而引起火灾,出现事故又不易被人发现,后果很严重。祭祀太晚,祖宗们也就赶不到家了。
第三,千万不要玩水。阴和阳相对,按照鬼节的说法,人和陆地属于阳,而那些老祖宗们和水就属于阴了,它们吃完饭(也就是祭祀过后)了就顺着水路回家,在我老家河池地区,会做一些小船,把烧的纸绑在船上,这就相当于是送他们回家了,此时人就不要到水里了,不吉利。那时候河里有很多小船,要是有人去玩水或是游泳,就有可能撞击到那些船,从而产生危险。在七月半那几天里,我们村的小孩都是不去河里玩的。
于我而言,中元节就是团圆的日子,不管工作多忙,都要回家陪陪家人,这或许就是中元节延续下来的真正意义吧!当然,祭祀少不了,这也是一种传统,过去那么多年,鬼节依旧热闹,但在这一天也要多注意一些细节,上面我分享的三点或许对大家有帮助。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留言评论吧!关注【桂北老邪】,了解更多农村文化!
七月半为什么被称为鬼节?当天需要注意什么?
七月半是纪念故去的人的日子,俗称鬼节。当然那天最好不出门,因为是鬼出门的日子。
七月半为什么被称为鬼节?当天需要注意什么?
为何鬼节在七月了?五行之气在一年中会经历生、盛、亡三个过程。
道家经典《淮南子》记载:“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
更清楚些即水受气于巳、生于申、旺于子、病于寅、死于卯、墓于辰也。
人死为阴,水在五行之中为太阴,《春秋繁露·官制象天》载:“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
太阴之气最旺之时为十一月,既子月,夏出太阳之气起,故阴气断绝,此为三月,既农历三月。所以清明节后老祖宗要在阴宅里住了,我们清明节扫墓,习惯是给先人们把阴宅修整好,习惯是早早去的扫墓,讲究的是要到墓前。且也因清明后三月之后到七月(申月)阴气逐渐断绝,故世人不祭祀先人。
而七月之时阴始生,故称七月鬼门开,而此时孤魂野鬼忍饥挨饿很久了,故佛道会给饿鬼施食。这时候我们习俗就不像清明时了,在河边在路口就可以祭祀。七月之时鬼门开,鬼门开后先人们不一定在阴宅之中。
七月十五于佛、道有所不同:
佛教为“盂兰盆会”
从佛教来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法会,简称为“盂兰盆会”。这“盂兰”翻译为“解倒悬”是极苦的意思。倒悬是因为子孙绝嗣或者别的原因不再祭祀祖先,祖先不得祭,死后倒悬。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孤魂野鬼(并不确切,其实是我们分的更细)。这是一种比喻,是人死后堕落于三恶道中,如饿鬼道中的众生,腹大如鼓,喉细如针,饥饿难堪,如被倒悬着一样,极为痛苦。“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所以称为“盂兰盆会”,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之法会。
《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道教为“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1]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总之“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道教中元节说法是: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赐福,主在农历正月十五下降赐福;地官赦罪,每逢七月十五日来人间戒罪福;水官解厄,十月十五来人间为人消灾。
佛教则是:目连想要报答度化死后投入饿鬼道的母亲,在七月十五建盂兰盆会,以此大功德帮助其母解脱饿鬼之苦,得以吃饱转入人世。
所以可知佛、道都以解脱先人罪则为基本,不管是佛教、道教,还是民间的习俗,其影响力都非常大,加上时间一致,内容也都是鬼神之说,因而在长时间的流传演变中,七月半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合进了这么多丰富的内容,虽以“中元”为固定名,但又有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等别名的缘由也来自于此。
那么既然是个传承千年的习俗,七月半肯定就会有许多的规矩、忌讳: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
5、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 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1、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7、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21、吹口哨
平时喜欢吹口哨的朋友们,要注意了,别让好兄弟感觉你很想跟他们一起玩耍!
好了,我是正儿八经神神叼叼诌文史的,名字也是随机选的@美好的若愚,喜欢我就点个赞+评论吧。
七月半为什么被称为鬼节?当天需要注意什么?
传统节日。信则有,不信则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