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全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这问题老刁钻了,因为“国民革命军”称号的涵盖范畴和时间跨度非常之大,并且兵力最多的所谓“全盛时期”,当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和重庆谈判之前,因为此刻国共双方的军队均属于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但是又必须将30万新四军排除在外,你说是不是很复杂?

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7月间,包括中央军、杂牌军在内的“国民革命军”地面部队总兵力为183个师步兵师、8个骑兵师、58个独立步兵旅、5个独立骑兵旅,以及特种兵科的炮兵、工兵、宪兵、通讯兵等一些独立单位,不计入海空军的兵员数量,陆军总兵力为2029000余人(注意收藏)。不过其中只有80个步骑兵师能够直接投入作战,其它函需整顿,许多军阀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

截至当年10月新四军完成改编,又有46000余人的第八路军和10300余人的新编第四军加入作战序列,不过这5万多人的增量在当时的总数中比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总之抗日战争就是用这200来万部队开始打的。而在八年抗战中,重庆方面和延安方面领导的军队数量都有较大增幅,尤其是重庆当局的部队扩编最为庞大,抗战期间共征集壮丁1350余万,其中有1160万补入了部队。

在如此庞大规模的新兵补充下,尽管在对日作战中伤亡巨大,重庆政府军的兵力在1943年仍然达到峰值,数字为650万人。但是其中缺额严重并且成分杂乱,许多游杂武装的番号也是乱七八糟,重庆军委会不得不进行清理整顿,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军队的正规军数量为571万人,另有20万游击部队(跟八路军没有关系,指的是忠救军等等),合计约590余万人。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和抢占原沦陷区的地盘,重庆当局收编了各地区伪军146万人,并且都授予了暂编军、暂编师、路军、纵队等临时番号,理论上说,他们也已经属于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了。因此,重庆军事委员会指挥的国民党军,在1945年的9到10月份达到最高峰值,总兵力为736万余人,数量确实非常庞大。

这些部队分别隶属于五大行营、十二个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下辖四个方面军和两个警备总司令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和一些卫戍机构,共计有30多个集团军、120个军、354个正规师、另有31个独立旅和165个独立团、营,一堆临时番号的原伪军部队,以及杂七杂八的特种兵、院校和兵工部门,反正穿军装的人数直线上升,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陈诚快招架不住了,都要发工资的啊!

这30多个集团军中,理论上当然包括我党领导的第18集团军部队,尽管我军部队习惯使用“八路军”的番号,但实际在官方行文时,仍然得使用“第18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名头,联合抗日么。那么第18集团军在抗战胜利之时,有多少部队呢?根据军事博物馆公布的那个数字,1945年秋应该是1028893人(日本刚刚投降时为90多万人)。

其实八路军1937年刚刚完成改编一个月以后,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就重新拨发了第18集团军的番号,其兵力变化情况为:截止到1938年底的总兵力为156700人、截止到1939年底约270000余人,截止到1940年底为400000人、截止到1942年底为340000余人、截止到1943年底为339000人、截止到1944年底为507620人。第18集团军对外仍然使用三个师的番号,对内则已经发展为几大军区、各二级军区和军分区。

这样结论就出来了,国民革命军在全盛时期的1945年9月间,总兵力约为839万人!注意这里面不包括民兵、游击队等等,指的是正规军数量。当然了,这839万人也不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都能指挥得动的,理论上的数字而已(736加103)

为什么不包括新四军呢?因为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重庆军事委员会立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同时撤销了该军番号,否则顾祝同攻击新四军、大肆屠杀新四军将士、扣押军长叶挺的借口就不成立。所以至少在重庆政府单方面看来,新编第四军已经不在军政部的花名册上,当然也九不在国民革命军的作战序列当中,什么军饷军需更是早已停发。

而新四军的重建,其实是延安单方面宣布的,并且还调拨了一部分八路军部队纳入其作战序列,比如彭雪枫的部队、黄克诚的部队等等,但是既然这些部队已经划给了新四军,就不好再纳入第18集团军的序列了。另外不在“国民革命军”范畴里的部队,还有东北抗联、南方抗日游击队、陕甘宁留守部队等等,关于这一点的界定,之前有过专门的文章。

那么没有计入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的有多少人马呢?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发展到31万余人,我党领导的各类民兵和自卫武装、游击武装发展到120余万人,所以在抗战胜利时分,中国的抗日武装总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而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惨重的损失,许多地区已经是满目疮夷,经济条件不允许在养这么多完全脱产的军事人员,所以必须进行裁军。

在内战随时可能爆发的阴影笼罩下,裁军肯定是个敏感的议题,于是有了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在谈判中重庆方面提出,国共双方军队共同完成“国民革命军”的整编,总共只编留22个军和60个师的部队,初案中第18集团军仅可编为12个师(最后签定时为24个师),另规定特种兵科的兵力数量占全部人数的15%。

为了挂羊头卖狗肉,于是才有了蒋军的整编军、整编师和整编旅的番号,其实就是原来的集团军、军和师的编制,掩人耳目应付和平协定嘛。至解放战争正式爆发时的1946年6月,经过裁撤和整编,南京政府的正规军尚有430万人(陆军野战部队200余万、非正规军74万),而延安领导的我方正规武装为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地方部队66万人。

可以看出,双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裁军和复员工作,这是需要注意的历史细节,仅晋察冀军区即被要求复员10万干部战士。

国民革命军全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广州创立中国黄埔军校。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初编为5个军,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党军改为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建国湘军改为第二军,谭延恺任军长;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建国粤军改为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福军改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

7月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必须一提的是此时的在广州整编国民革命军的军级单位因为没有旅编制,因此团级以上直接跳师,导致一个军实际满编人员在一万人左右,约等同日后改编时的步兵师。

北伐时期:49个军,19个独立师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从1926年7月开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也由10万人增加到25万人。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分子,北伐一度中断。国、共两党因而正式决裂,开展长达十年的武装冲突。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

7月,宁汉复合,8月蒋中正辞去总司令职。

1928年1月,蒋中正复出,支持北伐的冯玉祥手下的国民军,及阎锡山手下的北方革命军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蒋中正为总司令。至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12月,张学良在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

北伐时期随着战争的进展,扩编为49个军,19个独立师。

北伐战争之后

到1928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东北、四川及云南等地的部队。但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

1935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围剿下遭到重创,各地军阀在多次冲突失败后大多服从国民政府的指挥,中国局势暂时处于平息的状态。为了应对日本帝国逐步上升的威胁,国民政府计划将当时全国正规军力缩减成60个师约70万人,这项工作以中央军优先进行,后因对日抗战爆发而被迫中断,到1937年对日抗战前已完成20个师的整编行动。

抗战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军大幅扩编。抗战期间,国军消耗极大。七七事变前,国军仅有现役士兵170万人,而后来国军损失超过450万。国军一边征募新兵,一面坚持抗战,殊为不易。但因军官腐败、兵制混乱,导致军中有很大空额,甚至最高统帅部也无法确知国军的实际兵力。

国军中“吃空额”的问题由来已久,抗战爆发后呈愈演愈烈之势。国军中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都普遍存在“吃空额”的现象。蒋介石在1941年12月时曾说,“我前方部队兵额之空虚,已为全国尽知之缺点。各级层层蒙蔽,至有一师之中缺额至3000人以上者亦相率视为故常。”

一个师有3000人空额,还是是情况比较好的,有的师甚至仅有2000多人。平均下来,国军能参与战斗的士兵人数,当只有名义上编制的一半。陈诚在抗战后期任军政部长,他晚年回忆说,“国军预算员额为五百万员名,而实际上吃军粮者达720万人。据当局推断,如经核实整编,能有三百万可战部队就很不错。”

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兵力达500万人。抗战期间,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军伤亡400多万人,204位将军战死沙场。杀死日军48万余人,伤敌达193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内战爆发时,国民党总兵力430万人,其中正规军356万人。此外还有非正规军74万人。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在同时期约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约66万人。

可以看出内战爆发初期,国民党军与解放军人数大约是3.4:1,国民党军在武器上也占有绝对优势。但经过一年的时间,1947年7月解放军达190万人。同期国民党军约为解放军的两倍。而至1948年6月前后,国、共军队在总人数上,已大致持平。

1949年2月,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至204万,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陆军约146万。此时解放军总兵力已从开战初的127万增加至358万。一个不断减员,一个则越打越多。至1949年12月,解放军增至470万人,而此时的国军已不足100万。

随后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在大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国军余部随着民国政府撤往台湾,国民革命军在大陆的历史亦告一段落。据分析,当时到台军队大约60万左右。

国民革命军全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国民党军在1943年制定了《陆军各部队改进大纲》,一面紧缩,一面充实,务使各军、师人马、火力、装备等均予以加强。1943年,国民党军的正规部队有650万人。那么同为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各有多少人呢?1943年《八路军.表册》的兵力数据是339000人、《新四军.表册》的兵力数据是120124人。算下来1943年国民革命军名义上有696万人。

1945年春末,国民党军经过整军,兵力规模由1943年的650万紧缩到571万,另外还有20万人的游击部队。1945年,八路军兵力为1028893人,同年7月,新四军主力为215325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收编伪军24个军、64个师和13个旅,合计兵力68万人(还有一说收编伪军146万)。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进行了两期整编,此时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陆军正规军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另有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方机关和军事院校约101万人、非正规军74万人。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正规部队共有兵力127万,另外还有200多万的地方部队。

因此,国民革命军巅峰时期的部队应该是在1945年日军投降后收编伪军和国民党军整编未完成这段时间,其总兵力为591+68(146)+127,大约786万或864万。

国民革命军全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全盛时期,大约为1946年左右。当时的国民党部队,拥有美械装备的14个军,36个师,并接受了在中国百万日军的投降装备,整个军队实力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火炮数量大大加强。全部军队人数达到了400多万。军级番号达到了100个。包括所谓的五大主力,74军,18军,5军,新1军,新6军。

国民革命军全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成立于1925年,从北伐开始逐渐壮大,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除了起义、投诚和被消灭的,只有一小部分退到了台湾。

刚成立时的北伐军只有八个军,十万人,肯定不能算是全盛。随着战争的发展,国民革命军也不断的扩军,到1928年达到了三百多个师,人数超过二百万,不过因为不少是东北、四川等地的杂牌军,所以战斗力很差。到了1937年,为了应对日寇的进攻,国军又开始扩编,因为是一边消耗士兵,一边扩编,再加上有吃空饷的,所以也不好说这一时期到底有多少士兵。蒋介石自己都说过“一个师就缺额3000人以上”。因此我们根据曾任军政部长的陈诚晚年的会议来算,大概这时国民党的部队也就不到三百万,这还包括被整编进去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又经过了几次整编,也不再统计我军的人数,是逐渐减少的,因此我们判断国军的全盛时期应该在抗战末期到解放战争之前的这段时间。

八年抗战期间,国军一直在不停的征兵扩编,据统计,当时强拉壮丁超过一千万,这一大部分都被补充进了部队,不过因为在作战中伤亡很大,又加上吃空饷的,还有杂牌军数据统计混乱的,因此,很难有一个实际的人数,一直到日本投降前不久,重庆军委会才合计出来一个国民党的正规军人数,也就是570余万。日本投降后,留下了很多的地盘,为了能多占地盘,国民党又开始扩编,收拢大批原沦陷区的伪军,还给了他们一些临时番号,这部分有140余万,也应该算作国军的正规军。570加140,合计七百余万,这应该就是国军全盛时期的兵力了。这其中包括30个集团军、120个军、354个正规师,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被收编的伪军,人数应该是超过了记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