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黄公略不牺牲,活到建国以后会授元帅还是大将?
毫无疑问,如果黄公略将军没有在1931年意外牺牲,他一定会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要知道,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早期,大抵在1930年左右,湘赣苏区的红军共有三大主力部队:分别是黄公略的红3军、林彪的红4军和彭德怀的红5军,其中红3军在前三次“反围剿”中表现都非常出色,而军长黄公略也因为战功卓著,成为主席当时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
(黄公略烈士)
黄公略将军是湖南湘乡人,跟彭总一样都是旧湘军出身,从大头兵做起累升为湘军的排长,后来与彭总一起考入了湘军讲武堂,再一起领导平江起义。但是他比彭总还早一年入党(1927年),并且还就读过黄埔三期的高级班(进修班的性质)、参加过1927年的广州起义,所以无论是党龄还是革命资历,其实均高于彭老总。
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公略潜回老部队湘军独立第5师,在彭总向师长周磐的极力推荐下,出任独5师随营学校副校长以及营长等职务。换句话说,黄公略在平江起义中与滕代远共同成为彭总的副手,虽然明面上的职务不及彭团长,其实是有特殊情况在里面的。
(滕代远)
平江起义部队在彭总、滕代远领导下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的时候,黄公略则留在了平江、浏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在敌人的反复清剿下仍然生存下来,还开辟了修水、铜鼓等数块根据地,绝对具备领导一方武装斗争的能力,1929年4月间,黄公略任湘鄂赣边区红军支队的支队长,五个月后彭总率部重回湘鄂赣边区,两部合编为红5军,黄公略改任副军长。
所以在这一时期,老蒋一直把湖南、江西地区的红军视为两股,一股为“朱毛“,另外一股即为“彭黄“”。蒋军第一次“围剿”开始时,悬赏5万大洋“缉拿”的四个人即为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和黄公略四人,从敌人眼中的价值,完全可以体现出黄公略在早期红军中的分量。
(黄公略剧照)
所以在红军初创时期过早牺牲的三位名将中,黄公略的资历和能力并不低于黄埔一期的王尔琢,更肯定高于黄埔四期的伍中豪。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赣西南的红6军担任军长,这支部队于7月改番号为红3军,看看这个军的主要干部名单,你会发现好几个熟悉的名字: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后来的新四军代军长),参谋长周子昆(后来的新四军参谋长)。
红3军最初下辖三个纵队(团级),第1纵队纵队长柯武东,第2纵队纵队长罗炳辉、政委王如痴;第3纵队纵队长徐彦刚、政委刘作述。再后来这三个纵队分别扩编为第7、8、9师,其中红7师师长陈伯钧(开国上将),政治委员李涛;红8师师长刘畴西(后来的红十军团总指挥),政委王如痴;红9师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红3军全军共5000余人,在那个年代,肯定是红军响当当的主力。
(湘军时期)
我们再看一下1930年6月,黄公略出任红一军团红3军军长时,未来十大元帅的军职:
朱 德:红一军团总指挥(辖红3军、红4军和红12军)
彭德怀:红三军团总指挥
林 彪:红一军团红4军军长
刘伯承: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贺 龙:红二军团总指挥
陈 毅:红一军团红3军政治委员
徐向前:鄂豫皖红1军副军长
叶剑英: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
聂荣臻:上海特科工作
罗荣桓:红4军第2纵队党代表
可以清楚地发现,黄公略当时的职务仅低于朱老总、彭老总、贺老总,与林彪、陈毅平级,这在1955年评衔时,完全符合“人民军队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的标准,也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团队之一,是足以封帅的。至于“立有卓越功勋”和“人民军队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者”这两条标准,不妨可以回顾下黄公略牺牲之前经历和指挥过的战役战斗。
红3军在赣西南不断打击敌人和发展壮大,至1930年底已经在34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红色区域扩大到由广东南雄至江西永新之间,长400里宽300里的广大区域,在黄公略的领导下,赣西南苏区由之前的零星割据,变成了连成一体的大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主席对此大加赞赏,期间挥笔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一词: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张辉瓒)
在第一次反围剿中,黄公略率领红3军指战员鏊战龙冈,直插敌张辉瓒第18师师部,不仅迫使其警卫营全营缴械投降,还活捉了师长张辉瓒。在第二次反围剿的白云山战役中,红3军在红4军的有力配合下,歼灭敌主力公秉潘第28师和第47师的一个旅,为五战五捷立下大功,白云山战后,主席即兴写出那首豪情奔放的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这里的“飞将军”指的就是黄公略将军,而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率红3军独战老营盘,全歼蒋鼎文第9师的一个旅,因此红3军的战斗力绝不弱于红4军。而黄公略将军也深得主席信任、喜爱和倚重,恐怕也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赋词赞誉最多的一位红军指挥员。
不幸的是,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军遂行方石岭追击战后,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于吉安县东固镇六渡坳地区遭敌机轰炸扫射,壮烈牺牲,时年33岁。主席在黄公略的追悼会再次挥毫致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如此一位资历深厚、战功卓著的红军早期高级指挥员,如此一位深得领袖垂爱、进而不吝笔墨赞誉的红军名将,倘若九死一生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难道不能位列十大元帅吗?大将肯定偏低了。
如果黄公略不牺牲,活到建国以后会授元帅还是大将?
黄公略如果不是在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之战中牺牲的话,他在解放后就肯定与林彪、粟裕比肩。极大可能会被授予元帅军衔,至少也是一位大将,这要看日后他的表现和做出的贡献而定。
黄公略早就是一位共产党员,他机智勇敢,与彭德怀是湘军中的战友。在被保送黄埔高级班进修后,又回到彭德怀的部队。他与彭德怀等人密切合作,成功组织了平江起义,为革命增添了一支新的力量。黄公略先任红5军4团党代表,后任红5军副军长兼2纵队纵队长。
在1929年12月,赣南特委和湘赣边特委要求组建红6军,向彭德怀的红5军求援,要求提供帮助。于是红5军派黄公略担任红6军的军长,并且派去人枪各百余的干部。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红6军,并且在黄公略的指挥下,发展迅速。
1930年6月,红1军团成立,红6军改为红3军,编入红1军团。从此黄公略就直接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作战,成为毛主席手下的有名的战将。他与红4军的林彪平起平坐,并且发挥自己的作战特长,屡立战功。黄公略的才能和战绩受到了毛主席的青睐,在毛主席的诗词中能够多次看到他的名字。
黄公略和他的红3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的打击。在第一次反围剿中,黄公略的红3军在决定性的龙岗之役中,担任正面迎敌的任务,死死抗击住张辉瓒部全部4个团主力的攻击,为全军迂回分割包围张辉瓒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红3军配合友军,参加了多次战斗,全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红3军的表现尤其出色。在国民党军撤退之时,我军对敌人进行了截击。这次截击,敌军投入的兵力共四个师二十七个团,达到七万人。而我军则是红3军、红4军和红3军团主力,战斗规模很大,战况激烈。
在这次战斗中,红4军和红3军团在高兴圩与蒋光鼐所部激战,最终打成对峙,被迫撤退。而红3军先是在老营盘歼灭蒋鼎文第9师的一个旅,后是在方石岭歼灭韩德勤的52师,以及第9师小部。仅俘虏就有5000多人。在这一战中,黄公略以同等的兵力全歼敌人,显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可惜的是,在战斗结束后,黄公略为了掩护战友,牺牲在蒋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中。
我们看黄公略的军事生涯,可以感受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次反围剿战役中,他和他的红3军表现优异,取得的战果占了总战果的相当比重。如果他不是过早的牺牲,就会为革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以林彪来做比较,黄公略的表现似乎还要胜出一筹。这是因为红4军经常被总部掌握在手中,而黄公略和他的红3军要有更多的自主权。
不过,黄公略也有他的一些缺点。比如说这个人个性独立,喜欢独断专行。这个缺点在他的人生中多次显现出来。他在从黄埔军校回到彭德怀部的时候,为了试探彭德怀的真心,竟然不顾纪律,不拿出党的介绍信,而是在彭德怀迎接他的饭桌上勃然大怒,大肆指责彭德怀等人不该反蒋,口口声声说校长如何如何。
当时彭德怀已经将部队内部的情况向黄公略做了介绍,黄公略这一举动让彭德怀等人大惊失色。为了不让党的事业遭受损失,他们当机立断准备勒死黄公略,以除后患。结果在黄公略几乎断气的时候,细心的邓萍发现他手指皮鞋后跟。于是在放松黄公略后,从皮鞋后跟找出了广东省委的介绍信。因为黄公略的轻举妄动,差点造成了一场悲剧。
在平江起义中,黄公略率领一个营参加了起义。但是由于部队基础太差,这支部队又叛逃了。黄公略被任命为改编的4团党代表,准备参加抗击来犯之敌的任务。本来给他的任务是配合友军对敌人侧后突击。但是他没有请示就率领4团去追赶叛逃部队,没有参加战斗,使得战斗打成相持,被迫撤出平江。而黄公略的部队没能喊回叛逃的部队,自己还损失大半。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红4军和红3军团进攻高兴圩。黄公略的红3军又是联系不上,未能赶上歼灭敌人的战斗,致使蒋光鼐的部队得以逃脱。这些,都让人对黄公略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一丝疑问。如果他能够改变自己的性格,像林彪一样严格听从指挥,当上元帅是必然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黄公略不牺牲,活到建国以后会授元帅还是大将?
黄公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红军早期的高级指挥员,如果他不牺牲,肯定在共和国大将或元帅之列。
黄公略是湖南省湘乡人,黄埔军校毕业,参加了广州、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毛主席曾经在诗词中三次写到过黄公略。第一次是在1930年6月,毛泽东的《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一词: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第二次是在1930年9月,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词中称赞:“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朽木巧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诗词中的飞将军就是指黄公略。第三次是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在战斗中牺牲,毛主席无比悲痛,在黄公略追悼会上,毛泽东写下一副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可见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黄公略的信任和倚重。
如果黄公略不牺牲,活到建国以后会授元帅还是大将?
以黄公略的资历和能力,如果能活到建国,那绝对是元帅军衔。
黄公略1927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发动广州起义,1928年3月又与彭德怀一起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共红五军军委委员,1929年又担任红五军副军长,1930年被调任为红六军军长,1930年七月又任红三军军长,受毛主席直接指挥,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毛主席的“三骁将”,后来在1931年9月负伤牺牲。
而我们做为对比,再看看林彪,林彪在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而同时期黄公略就是红三军的军长,两人无论是军阶还是资历,那都是一样的,甚至黄公略还要比林彪高一些。因为在1928年时,林彪还只是一个连长,而黄公略已经是红五军的军委委员。
并且黄公略不仅仅资历高,还非常具有打仗的才能,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中屡立战功。可以说,如果黄公略不牺牲,那必然可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建立更大的功劳。
所以,黄公略如果能活到建国后,会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开国元帅。
如果黄公略不牺牲,活到建国以后会授元帅还是大将?
如果不出现路线问题一直追随毛主席当授元帅,出现路线问题大将也捞不着,顶多也就是上将。风云变幻政治权谋谁又说得准呢?
如果黄公略不牺牲,活到建国以后会授元帅还是大将?
很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感谢这些英烈为新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我等后辈当时刻铭记于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