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英机是怎么一步步当上首相的?

东条英机是1933年晋升为陆军少将的,这个军衔大家都知道,野战部队里面的适配职务是步兵旅团长,所以这厮也按部就班出任了第12师团第24旅团的旅团长,是个不大不小不显山不露水的军职,所以这一时期的东条英机还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两年之后,东条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那就是陆军省军务局长后宫淳。

之前专文介绍过,陆军省军务局长的这个位置权力极大,决定着大部分日本陆军军官的任免,而后宫淳不仅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丫还是东条英机在陆军幼年学校时的同学。在后宫淳的提名和力荐下,东条英机1935年9月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正是在这个位置上,东条向陆军中央的权力中心发起了冲击。

关东军宪兵队原来只有几百人,在东条的大力扩充下,成为让东北百姓谈虎色变的罪恶机构,而东条英机以残酷手段镇压东北抗日运动,加强了日本陆军对东北的控制,自然得到了“上峰”的赏识,从此在陆军省和内阁都挂了号。1936年2月“二二六兵变”爆发,在关东军高层还没有表态的情况下,身为统制派的东条英机,就致电军部要求镇压。

这有点政治赌博的意思,因为谁也不知道“皇道派”基层官兵发动的兵变会怎么收场,不过东条英机的这一宝押对了,在裕仁强硬的态度下,“二二六兵变”最后被陆军镇压,涉事17名军官被枪决,而陆军高层的“皇道派”将领们遭到大面积整肃,统制派掌控了陆军的大权。东条英机据此得到封赏,擢升为关东军副参谋长,不久晋升中将衔。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关东军以两个独混旅团组成“蒙疆兵团”协助华北日军作战,东条英机以副参谋长的身份兼任该部指挥官,由于这一时期独混旅团其实是加强旅团的性质,所以其实际兵权等于一个常设师团的师团长。“蒙疆兵团”在察哈尔击败了宋哲元的大将刘汝明所部,又长驱直入山西北部给板垣第5师团助战,所以东条英机又混到了所谓的“军功”,完成了爬向陆军中央的原始积累。

(日本电影里的东条)

众所周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的陆相是那个叫嚣“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的杉山元,然而战争持续了快一年也没有结果,因此1938年5月傻瓜元被踢下了陆相的位置,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直接被提拔为陆相。板垣综合考虑再三,最终提名东条英机担任陆军省次官,这对于东条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意味着他终于混进了陆军最高层。

这一时期的日本侵华政策是比较摇摆的,内阁经历了近卫文麿、平沼骐一郎、阿部信行、米内光政等好几任首相,大抵时间是从1938年到1940年7月,其中陆相板垣支持“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对华政策,而强硬派东条英机总是表达不满,四处大放厥词,宣称日本不仅要“对中苏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同英、美、法开战”,引发朝野震动,最终被调任陆军航空总监。

航空总监尽管权力不是很大,却是陆军三巨头(陆相、参谋总长、航空总监)之一,也就是说,尽管东条英机被赶出了陆军省,但实际上级别却不降反升,只是蛰伏起来等待机会而已。果然,由于汪伪政府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板垣的对华政策宣布破产,也被踢出陆军中央,就任新组建的“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1940年7月,海军大将出身的首相米内,也因为反对跟德意结盟,被迫辞职。

于是近卫文麿第二次组阁,这一次他选择了一批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入阁,其中就以东条英机为陆相、以松冈洋右为外相等,鼓吹要把侵华战争打到底,由此,东条英机终于成为了日本陆军的头目。这厮的两个特点是,第一,永远表态效忠天煌,所以尽管头脑和水平一般,却深得裕仁“默默地”欣赏,第二,对侵略战争极度狂热,主张军部来主导日本的政略与战略。

1940年下半年以后,美日关系逐渐走进了死胡同,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就各种禁运,被掐住脖子的日本人一边谈判一边研究对策,尤其是对撤军一事,东条英机代表日本陆军坚决反对,那就意味着美日谈判不可能成功。既然没得谈,日本战时大本营最终统一了意见:惟有开战而已,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了。

1941年7月,在东条的极力鼓动下,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决定改“北进”为“南下”,并据此开始做对美战争的准备。但是在关键时刻,近卫文麿这个贵族出身的文官有些退缩了,只恐日美开战后果难料,自己或将成为战败的替罪羊,于是在10月间宣布内阁总辞职,意思是这事危险系数太高玩得太大,我老头子恐怕玩不起。

裕仁四下看看,一时也没有合适组阁的人选,于是在重臣们的推荐下,相中了对皇室忠诚并且对开战持狂热态度的东条英机中将,1941年11月17日下午,裕仁召见东条英机,命他以现役身份重新组阁,同时晋升为陆军大将。其实裕仁选择东条出任首相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此前历任首相都被陆军折腾的死去活来,使内阁和军部矛盾不断,而由东条组阁,就可以起到合二为一的作用。

于是东条英机成为了日本第41届首相(内阁总理大臣),同时兼任内相、文部相、商工相、军需相,再后来又兼了参谋总长,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具权力的一任首相。而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被裕仁和昭和军阀们选中用来趟地雷的傻瓜,果然,战后清算时,他也成为排名第一的战犯和最大的一个替罪羊。

东条英机1941年11月18日上任,仅仅20天以后,太平洋战争爆发。

东条英机是怎么一步步当上首相的?

作为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纳粹头子,东条英机这个人的存在感一直不高。这个既没有卓著功勋又没有精明的大脑的“傻蛋”,能够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主导者,简直是“小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不幸。今天就让我来爆一下,东条英机上位的“黑历史”。

要谈东条英机,必先说其父东条英教。

作为日本陆军大学第一期首席,东条英教在军事上有着过人的才华,其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十分抢眼。不过好景不长,恃才傲物的东条英教在朝鲜任职时得罪了长州藩头目长谷川好道大将,长谷川好道又不是他老丈人,当然不会惯着他。最后给东条英教带了一顶“纸上谈兵”的帽子,给赶到了预备役,从此东条英教对长洲藩大佬们的恨意可谓深入骨髓。

家有“光头”初长成

东条英机是英教的第三个儿子,他前两个儿子在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因此英机被父亲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可人算不如天算,这个小东条从上学起就让父亲伤透了脑筋。东条英教为使其子成为一名真正的武士,在教育上可谓毫不留情。为了把儿子铸造得更加锋利,他强迫在贵族学校就读的东条英机自带木食盒,徒步上学;并专门聘请当时的日本第一武士:日比野蛮风教授儿子学习传统剑道。

1902年,东条英机不负众望顺利考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5年4月,刚刚毕业的东条被授予少尉军衔,并随军参加了日俄战争。在其后的时间里,东条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考取陆大上。

为了与父亲成为校友,东条在学习上可谓废寝忘食,怎奈资质着实有限,连考两次都名落孙山。最后连他老爹东条英教都坐不住了, 又是请客又是送礼,才把这个“笨蛋”儿子送了陆军大学。

统制派老大永田铁山

加入“统制派”,一步登天

1920年,毕业不久的东条作为精英分子被外放任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武官,而此时正好赶上裕仁皇太子游历欧洲,接见驻欧洲各地日本武官。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和冈村宁次等人纷纷屁颠屁颠的赶来向皇太子宣誓效忠,就在这里东条英机遇到自己第一个贵人永田铁山。

永田铁山此人能谋善断,在日本青年军官中威望极高,东条一看有抱大腿的机会,立刻紧紧贴了上去。一阵眉来眼去,几个臭味相同的战争贩子直接成为了莫逆之交。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敏四郎、东条英机几人在德国南部的巴登温泉饭店聚会,并订立盟约,立志要刷新陆军体制,使日本通过对外战争称雄于世界。以巴登聚会为开端,东条等人逐渐形成了以改革陆军体制,建立法西斯总体战体制,推动日本走向现在战争为目的的“一夕会”。一夕会成员后来发展为所谓的统制派,其中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坂田征四郎等后来等后来都成了日本军界的掌权人物。在日本法西斯的对外扩张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东条效忠天皇,狂热的鼓吹对外战争,加之他精明强悍,爱独断专行,强调闪电效率因而有“剃刀东条”之称,在日本军界的地位扶摇直上。

1928年,在永田铁山的运作下,东条被高升为陆军省整备局动员科长大佐科长。随后不久,发源自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开始席卷全世界。作为后起之秀的日本受创则更为严重,工厂大量破产,失业潮开始出现苗头。

为了稳定社会经济,转移民众视线,日本帝国主义加速走上战争冒险的道路。1931年9月18日夜,石原莞尔与板恒征四郎密谋策划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件。本来按照首相犬养毅的意思,这几个青年军官竟然敢在经济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战火,简直是大逆不道。应该从蒋介石身上狠狠的“敲一笔”后,就立即撤兵。

永田铁山与东条等人一听到犬养毅响撤兵,立刻串连大量青年军官向首相犬养毅施压,企图为关东军争取时间。假如此时,蒋介石集中力量将“小日本”赶出东北,我想以永田铁山与东条为首的昭和军阀,必肯定吃不了兜着走。可现实为中国人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直接将东三省拱手送给了日本人。兵不血刃拿下中国东北后,石原莞尔与板恒征四郎自然成为全日本的英雄,而拥立有功的永田铁山与东条等人也得到了莫大的好处。永田铁山摇身一变成为了陆军三巨头之一的军务局局长,东条英机也高升为军事调查部部长。

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啪叽砸到了东条英机的脑袋上。

1935年9月,在老校友陆军部人事局长后宫淳的力荐下,东条英机得到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的机会。自从以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后,这个地界的治安就一直不太平。东条到任后,立刻施展雷厉风行的铁腕手段,大搞强化治安、整肃纲纪对东北人民施行恐怖的宪兵与警察统治。

就在东条在东北大展拳脚之时,日本东京却发生了一件大事。1936年2月,皇道派青年军官在东京发动叛乱,史称二二六事件。在这次军事叛乱中内大臣斋藤实、藏相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扁锭太郎等多名阁老,以及统制派首领永田铁山,统统被叛军士兵刺杀。叛乱虽经平息,但却震撼了日本朝野,元老重臣及工商巨头对陆军中的狂热分子长期心有余悸。而东条及其统制派却得以借整肃纲纪为名,通过放逐皇道派,而独揽陆军大权。同时他们又把二二六事件的重演当做一枚炸弹对元老重臣和工商巨头施加压力,操纵日本政局。

1936年12月,东条晋升为中将。1937年3月1日,东条升任关东军参谋长,参与策划侵华阴谋。不久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主动挑起卢沟桥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东条的督促下,日军马不停蹄快速进攻,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很快就攻陷了承德、张家口、大同、绥远、包头等地,在中国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察南傀儡政权,为日军而后向中原大举进犯建立稳固的侧翼,也为觊觎苏联提供了后方基地。察哈尔兵团由于在东条指挥下战功卓著而被称为东条兵团。东条的所谓临阵指挥的实战才能,被他的统制派盟友大肆吹嘘,成了他日后加官进爵的资本。

1938年5月,东条晋升为陆军次官,6月调任陆军航空本部部长,12月任陆军航空总监兼任陆军航空本部部长。东条步步高升,逐渐进入了日本军界的上层。这时他越发骄横不可一世,对外侵略扩展的野心更加膨胀起来。

1940年7月,东条出任第二届近卫内阁陆军大臣,至此他正式取代了永田铁山成为统制派掌门人。在任期内,他主张推行法西斯战时体制,整顿国内组织,加速日本法西斯战争机器的运转,支持近卫推行法西斯新体制运动。

登上人生的巅峰

1941年1月8日,东条英机以陆相身份签发了《战阵训》,这个典型的法西斯条例,宣扬狂热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鼓吹全军和全体"皇国臣民"应向天皇效忠,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战争训在日本广泛流传毒害极深,而东条却因对天皇制法西斯独裁统治无限忠诚而备受青睐。)

1941年6月22日,德国纳粹兵分三路闪击苏联,由于斯大林大意误国,德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惊人的战果。日本人非常羡慕希特勒的胜利,疾呼不要误了“公共汽车”,要求立刻向英、美开战。作为陆相东条的心情尤为迫切,他强硬反对在日美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坚决主张出兵夺取荷属东印度。而此时,首相近卫文糜却打起了退堂鼓,他比较认同接受美国的条件,以日本从中国撤军为条件换取和平。近卫的软弱引起了军部当权派的不满,东条甚至公然以辞职为威胁,要求近卫在驻军问题上决不能让步。近卫文糜一看实在搞不定东条及其背后的昭和军阀,干脆“拍拍屁股”提出了内阁总辞。

近卫内阁垮台后,经宫内大臣木户幸一的推荐下,裕仁受命东条组阁。在一片拥护声中,刚刚晋升为大将的东条于1941年10月18日完成组阁工作。为了强化法西斯战争领导体制,实现总体战目标,东条身兼首相、内务大臣、陆军大臣等数职,总揽政府和陆军领导权为一身。在就职声明中,这个战争狂人叫嚣“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是帝国之国策,要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11月5日,在东条的推动下,御前会议做出12月上旬对美英开战的决定。

迈向死亡

1941年12月8日拂晓,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直接指挥下,日军舰载机群偷袭了美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日本陆军以25个师团的兵力对荷属东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太平洋地区发起进攻。

为了确保“大东亚战争”的胜利,东条内阁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战争机器。

  1. 强化于德、意两国关系。1941年12月,德意日三国缔结共同对美英作战不单独讲和协定,次年1月18日,又再次签订德意日军事同盟条约。
  2. 加紧掠夺占领区资源。为最大程度的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军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旗号,大肆屠杀当地百姓,搜刮占领区一切资源。
  3. 为了加强国内的法西斯统治。东条内阁先后制定了《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临时取缔法》、《战时刑事特别法》,用残酷的宪兵制在国内大搞白色恐怖。

但是,东条内阁对外采取的种种措施,并不能挽救其必然灭亡的下场。占领区的广大人民并没有被日军的屠刀吓倒,他们奋起反击,不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深陷泥潭中的日本侵略者,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就连吃败仗。

众叛亲离的东条,只能在1944年7月18日,黯然辞职。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东条英机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日本王室的替死鬼,虽然他极力为自己辩护。但美国人还是把这个双手滴血的刽子手送上了绞刑架。

东条英机是怎么一步步当上首相的?

东条英机,日本第40任首相,裕仁天皇的铁杆粉丝和坚定维护者。他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称为法西斯三大头目。

在仇视对手的时候,我们需要好好看看对手的真面目。其实东条英机出任首相的时间,是非常敏感的。

1938年,近卫文麿重新组织内阁,东条英机出任陆相,他是典型的军国主义者,也是强硬派的代表人物。

可是到了1941年,近卫文麿忽然选择辞职,在战争的关键档口,这个老油条选择了退缩,将日本未来的路,交给了东条英机。

大家选择东条英机,倒不是说只有他能将日本带向光明,主要是因为他有强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对军队强有力的操控能力。这些都是当时的裕仁天皇所希望拥有的,只要东条英机坚定地站在天皇那一边,那这个首相的位置非他莫属。

一、东条英机上位,纯粹就是做替死鬼的。

东条英机在近卫文麿的内阁中担任陆相,本身就证明了近卫文麿内阁的态度,那是要对中国、东南亚等国继续战争的。

可是在日本入侵东南亚各国的时候,触碰到了欧美各集团的利益,这下子老美不太高兴了,于是他们通电日本,赶快收手,否则就要制裁了。

那个时候日本百分之八九十的石油,都是从老美那儿进口的,所以近卫文麿必须要考虑接下来日本该往哪儿走。于是乎1941年7月,近卫文麿内阁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日本的前途,将会在这次会议中研究出结果。

当时老美已经实施了对日本禁运石油的经济措施,而且还冻结了日本在老美手里的所有资金,不允许他们用这笔钱去买石油。此外英国、荷兰纷纷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

这么一来日本问题就大发了,为此是战是和,成为了这次讨论的重点。不少内阁成员都知道,跟老美叫板没有好下场,但是谁也不愿意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没人想做懦夫。

结果在大家都保持沉默的情况下,东条英机清了清嗓子说道:皇国至此已无退路,陆军已下定决心要奋战到底。

就这么一句话,近卫文麿彻底松了口气,他知道,有人来背锅了。自此以后,东条英机就接手了近卫文麿留下的烂摊子。

此后我们都知道,1941年12月,发生了太平洋战争,日军偷袭老美的珍珠港。从此以后,日本就被东条英机拉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深渊。

可以说,东条英机的上台,纯粹就是近卫文麿等人,在得知事态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找来的一个替死鬼,真正的恶魔依旧躲在幕后。

二、东条英机是跟着军国主义洪流向前奔跑的人。

东条英机这个名字,似乎在国内非常著名,大家一直都把他当成日本战犯的头头,认为他才是罪魁祸首。

实际上东条英机压根就不够格,他出生于普通的军官家庭,自幼的梦想就是为了给天皇效忠。可是他的成绩却很一般,按道理是没什么希望成为高级官吏的。

但是历史偏偏选中了他,原来早年日本是靠战争发家致富,尤其是甲午战争过后,得到了大量赔款,以此装备国防力量。

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在1921年,日本政府便打算裁减军费。因为日本的军费实在是太高了,每年要花费7亿多日元。

所以该年日本政府将军费从7.3亿日元,缩减到了5亿日元。这事儿引起了日本陆军大学那帮精英们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的逻辑当中,落后就要挨打,拳头硬才是真理。所以必须要重点发展军备。

所以面对军人面临大量失业的情况,陆军大学的精英们便组建了大大小小的社团,并且利用社团来宣传他们的军国主义思想,时间长了,他们自然获得了日本高层的权力。而东条英机,正是陆军大学这帮人中的一个,算是跟着时代分红的人。

原本打算止戈为武,好好发展文化经济的日本,在这帮精英们的带领下,再次走上了战争的路线,这为后来东条英机成为日本首相打下了基础。

三、东条英机有资格成为日本首相吗?

东条英机连考取陆军大学都十分吃力,先后考了3次,后来又通过父亲找关系,这才勉强进入,所以他的智商只能说一般。

后来跟着陆军大学这帮精英们后面混,逐渐成为了军国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再往后就是贵族们甩锅,让东条英机这家伙抓住了机会,成为了首相。

事实上,我认为东条英机压根就不具备这方面的资格。当年他的同学、策划九一八事件的石原莞尔曾经嘲讽东条英机:他顶多做个上等兵!

在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老美来抓东条英机,这哥们倒好,掏出一把手枪便打算自尽,结果居然没打中自己的心脏。作为陆相出身的东条英机,连心脏都不知道在哪儿吗?显然这是一种求生的方式罢了。

所以到了2005年,日本在战败60周年的时候,日本右翼领袖之一的石原慎太郎甚至要求把东条英机给移出靖国神社,为啥?因为他觉得东条英机,是个没骨气的首相。

由此可见,从任何角度,我们都看不出东条英机有胜任首相的资格,他能够上位,一来是因为顺应了时代潮流,二来则是有人想拿他做挡箭牌而已。

总结:东条英机在给谁背锅?

在东京审判后,东条英机被判处绞刑,可是在临行刑前,他都没有承认自己的过错。实际上,东条英机或多或少,的确在背锅。

很多人认为他在给日本贵族背锅,其实在1945年以前,裕仁天皇是有实权的!所有人忽略了这一点,没有裕仁天皇的首肯,不会有侵华战争,不会有九一八事变,不会有淞沪会战,也不会有偷袭珍珠港。

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裕仁天皇!可是所有次要的战犯都被灭了以后,裕仁天皇却好好地活了下来,他虽然没了权力,却一直活到了1989年。

现实就是这样,最应该受到处罚的人,始终都能躲在暗处,而他的子孙依旧还是日本天皇,谁知道哪一天,这个家族的军国主义基因又死灰复燃了呢?

东条英机是怎么一步步当上首相的?

东条英机不仅是一个战争恶魔,也是一个政治阴谋家,他的上位也是日本很多政治家的缩影。

1、军人世家

1884年12月30日,东条英机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军人家庭里出生了。他的父亲东条英教早年毕业于陆军教导团,是一位由下级军官逐步晋升为大将的大军阀。

东条英机就是在这个军人家庭出生,其上面有两个哥哥,但都早夭,所以东条英机就是这个家族的长子。其父很重视对他的教育,尤其是武士道的教育,这也慢慢培养了东条英机“杀身成仁”的精神。

1902年,19岁的东条英机进入了陆军中央学校。1905年,东条英机毕业开始了法西斯军官的新生涯,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的末期,东条英机“有幸”去了前线,但没有参加战争,但增加了一份不错的履历。

2、战争狂人

之后的几年,东条英机做过几年下级军官,后利用父亲的关系进入陆军大学学习,于1915年毕业。其间先后担任过陆军省副官、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长。

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东条英机积极鼓吹入侵中国的计划,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全面占领东北,开始了全面侵华的第一步。作为幕后实施者之一,在1933年,东条英机被晋升为陆军少将,专门调查和镇压所谓“思想不轨”和反对法西斯军国主义的人,因此赢得了“剃刀将军”的称号。

这些所谓的“功绩”让东条英机在军界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还成为了关东军的参谋长,犯下了累累罪行,731部队就是他的“杰作”!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东条英机先后策划了张鼓峰事件、诺门坎事件等军事行动。东条英机逐渐得到了日本高层的重视。

1940年,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看中了有着侵华战绩和具有“剃刀将军”之称的东条英机。东条英机被任命为陆军大臣,爬上了陆军最高统帅的交椅,也成为了内阁成员之一。

3、阴谋上位

东条英机就任陆军大臣,成为左右日本政局的实力派人物,但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东条英机首先要扳倒那些阻碍自己军国主义大梦的政客,第一个就是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这位自命不凡的外交大臣却经常自以为是,在许多重要决策上给内阁添麻烦,特别是与陆相东条英机常有抵触。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松冈极力推崇日军北上进攻苏联,但东条英机则力主南下扫平东南亚。于是在东条英机策划下,先是解散了内阁,然后再次组阁,将松冈排除在外。

可是,日本的南下触犯了美国的利益,这让近卫文麿十分忌惮,于是便有了与美国和谈的想法,这让东条英机十分不满,于是产生了扳倒首相的想法。他先是唆使自己的亲信利用各种场合反对近卫的和谈主张,并暗中纵容对首相进行人身袭击,同时,大骂海军“推卸责任,是懦夫行为”(山本五十六不赞同对美作战)。在东条英机的威逼之下,近卫文麿不久就提出了辞呈。在陆军操纵政局的形势下,除了东条英机,谁还能稳住政局?

1941年11月18日,时年57岁的东条英机宣誓就任首相,兼任内务大臣、陆军大臣和“对满事务局”总裁。

同年12月7日黎明,日本联合舰队按照东条英机的命令,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进攻。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条英机能够上位,主要靠的就是自己陆军掌门人的硬实力,其背后有着大量的军国主义分子支持,当然也正是他的一意孤行,将美国拉下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他的失败也是其本人狂妄自大造成的。

1948年12月23日凌晨,东条英机在东京巢鸭监狱被处以绞刑。

东条英机是怎么一步步当上首相的?

东条英机的一生说起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甚至平庸的官二代如何一步步从一个陆大都考不上的菜鸡通过其老爹的努力、个人的奋斗和历史的机遇,成为超级战犯的故事。

(1)做题家的爹

1884年12月30日,臭名昭著的战犯东条英机出生在日本岩手县的一个乡下武士家庭,不是标准的寒门,但是也没有豪到哪里,不过他爹东条英教争气,于是他们家很早就完成了阶级迁越,东条英机出生不久便举家迁往东京,也混成了城里人。

东条英机他爸东条英教是个牛逼哄哄的做题家,从一个乡下武士混成日本陆军大学的“首期首席”。但是东条英教只是一个做题家,并不是猛人,这哥们参加过日本对赌国运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结果没有立下像样的功劳,所以东条英教的最高职务只干到少将旅团长,跟在太行山被我军一炮干死的阿部规秀一样,后来这伙退役的时候才被日本军部安慰性地晋升陆军中将,也跟阿部规秀一样。

如果说东条英教只是出色的做题家,那么东条英机练做题家都不是,不过没关系,他有个中将的爹,够用了。1899年,东条英机混进东京地方陆军幼年学校抓学习,认识了土肥原贤二这伙人。

到了1904年5月,21岁的东条英机又混进陆军士官学校,是第十七期的学员,值得一提的是蒋岛主也号称自己混过陆士,不过后来证明他只是去陆士的预科班振武学堂招摇撞骗过。

1905年4月东条英机以陆军少尉的身份参加了日俄战争,结论就是他跟他爸一样平庸,看不出东条家有任何过人之处。更惨的是,东条英机没有一点做题家的天分。作为陆大首期首席的儿子,东条英机考了“陆大”三次,要知道普通人最多考一次,靠着拼爹,东条能够考了三次,最终才如愿以偿。大家都说是“陆大”官方都看不下去,看在他爹“首期首席”的面子才破格录取的。

(2)靠看门出名

到了1915年,东条英机从“陆大”混到毕业证了,但是毕业时已经31岁高龄,距离他从“陆士”毕业已经整整10年。

不过有个好爹就是好,官二代东条英机从陆大毕业后直接安排进入了陆军省,接着混到了一个日本驻德国使馆武官的官职。在德国,东条有幸给一众日本战犯级别的人物做小弟,比如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畑敏四郎啥,他有幸成为“巴登巴登”三人组中的第四个,他以给三人组看门而在日本陆军中名声大噪。

(3)挫败的官运

虽然有个中将的爹,但是考虑到东条英机的本身,他在1929年8月,也就是东条45岁时才成为步兵第一联队的大佐联队长,这也就是出生的早,出生晚一点估计只能在《亮剑》里演个被李云龙用迫击炮打死的角色。

到了1931年8月,靠着军二代的光环,东条英机又混到参谋本部任整备局动员课课长,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因为给当时知名巨头看门的名望,东条英机在朝中混了几年确实有进步,在1933年3月,也就是东条英机49岁的时候,他终于混到晋升为陆军少将。

不过当官也当不稳,在1934年3月,东条英机被人踢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任教官,随后又跟垃圾一样先后被踢到步兵第二十四旅团和第十二师团司令部。东条英机在那里被人职场霸凌,他在第十二师团上不上班都没人关心的地步。到了1935年9月,东条英机直接被踢出日本,被人赶到关东军,还是当一个小小宪兵司令官。

(4)咸鱼翻身

别的侵华日军去中国东北是职业生涯完蛋了,但是东条凭借自己的一顿操作反而咸鱼翻身,不仅树立了自己忠于日本天蝗的形象,还通过侵华战争立下了战功。

于是1938年5月,板垣征四郎被安排到了日本陆军大臣的职位,而东条英机也有了机会,取代梅津美治郎出任陆军次官,第一次进入了日本陆军的中枢神经。而到1940年7月,近卫文麿再次出山组阁,东条英机被起用为陆军大臣,成为日本的内阁成员。

再后来风云激荡,东条英机凭借着自己“说学逗唱占个忠字”,被日本内大臣木户幸一推荐,成为日本首相。不过好日子没多久,过了几年日本战败,东条英机作为天蝗以下的最高级别战犯,被美国佬安排了绞刑套餐。

我是蓝白旗帜,只在今日头条有号,其他地方都不是我的号,经常看见有人在网易等地方不要脸抄袭我的文章。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东条英机是怎么一步步当上首相的?

东条英机是日本第40任首相,说到他是怎么一步步当上首相的,还得从近卫文麿内阁说起。

1938年,日本首相近卫文麿重组内阁,狂热军国主义者和强硬派代表人物之一的东条英机被提名担任陆相。

那时的日本除了全力进攻当时的中国以外,还将触手伸到了整个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因此就侵犯了西方殖民者在远东的利益。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纷纷向日本施压并采取制裁措施。

1941年,美国宣布冻结了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并实施断绝经贸往来,石油禁运等措施,这让当时的近卫文麿内阁一个沉重打击,因为当时日本%90的石油进口来源于美国。

被欧美国家制裁下的日本经济很快陷入危机当中,一时间民怨四起。

1941年7月,在内外双重压力下,近卫文麿内阁招开了最后一次会议后宣布解散。

因为近卫文麿内阁成员多数表明立场,不希望与美国为敌,也不希望对美发起战争,而这种立场完全违背了日本裕仁天皇的意愿,裕仁天皇希望日本尽快完全控制整个大东亚和印太所有地区,以解决国内能源问题。

老奸巨猾的东条英机利用这个机会向裕仁天皇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说:“皇国至此已无退路,陆军已下定决心奋战到底”。

由于东条英机的态度和策略符合裕仁天皇的意愿,于是,东条英机顺利成为日本首相。

才当上首相几个月的东条英机于1941年12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率先对美国珍珠港发动攻击,将日本军国主义带入高潮。

1945年日本战败后,东条英机想自杀来逃避审判,可惜的是,他拿出手枪朝自己胸部开了一枪,正好避开了心脏位置,又被救了回来,最后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从此,正式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