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德国需要利用维希法国。
首先破除一个错误的观点。
维希法国并不是只统治法国南面没有被德军占领地区,北部被德国直接统治。
实际上,德国只统治了阿尔萨斯-洛林的边境领土。
在整个法国本土,除了被意大利占领的阿尔卑斯山的一小片领土和科西嘉岛,其余都在维希法国政府控制下。
维希法国的大体掌握完全的行政权,只是受到德国人的一些制约,尤其是警察方面,需要法国警察在纳粹指导下对付抵抗组织。
但大体上,维希法国同汪伪政权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他有自己的军队、政府和完全的行政支配权。
为什么德国会这么做?
很多人忽视了一点,就是二战法国绝非只有本土的领土。
在全世界,非洲、亚洲甚至美洲,法国都有广大的殖民地。
仅仅一战中的战利品,法国就得到了: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黎巴嫩及叙利亚,以及德国拥有的喀麦隆及多哥。
而法国控制北非、中非及西非的多个国家,以及亚洲的中南半岛,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一带的群岛以及新赫布里底群岛。
甚至,在中国也有多个法租界。
法国在这些殖民地都建立了殖民政府,有自己的军队。
如果德军占领法国本土,直接进行统治,这些殖民地法国总督必然会和德国人为敌,加入同盟国行列。
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建立维希政府,让他们控制殖民地加入轴心国为好。
反正维希政府也是德国案板上的肉,随时可以将它消灭。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1939年9月1日,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和英国于9月3日对德国宣战。所有人都以为英国和法国会甩开膀子跟德国大干一场,结果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英国和法国除了对德国宣战之外,在西线没有任何动作,双方发生了“静坐战”。
英国和法国坐视德国进攻波兰。在盟友的“监视”之下,波兰仅仅抵抗了一个月便亡国。波兰灭亡之后,德国开始横扫西欧。英法联军最终被德军包围在了敦刻尔克。英国紧急启动了发电机计划,从敦刻尔克运回了33万士兵。英军撤出欧洲大陆之后,就只剩下法国一国独自面对德国。此时的法国应该后悔自己推行的绥靖政策。
在德军闪电战的进攻之下,法军节节溃败,毫无抵抗能力。德军从1940年5月10日对法国发动总攻,6月14日德军便进入巴黎。德军进入巴黎之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共垮台,贝当元帅组成政府。1940年6月21日,贝当政府与德军达成停战协定,法国被分为“占领区”和“自由区”。占领区占全国领土60%,由德国直接占领。自由区占全国领土40%,德国无权干涉。自由区的首府在维希,所以贝当的政权又被称为维希政权或者维希法国。
按道理说,当时的德军有能力占领整个法国,但是最终却只直接占领了60%的土地。为什么德国没有全部占领法国呢?德国之所以没有完全占领法国,实际上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战中,虽然法国只是抵抗了40多天便彻底败亡,但是法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德军进入巴黎,并不意味着法国彻底灭亡。1940年6月份的时候,法国尚且有一定实力。法国依然有上百万军队,尤其在法国的东南部一带,依然有相当实力。如果德国想占领法国全境,则需要继续打击法国。如果法国真的到了最后绝望的时候,说不定能够爆发巨大的能力。即使最后依然不能阻止法国亡国,但是有可能给德军带来一定麻烦。
当时德军也已经连续作战大半年,不少坦克、飞机急需要维修,士兵也需要休整,迫使法国尽快投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想让法国投降,就需要让法国看到生的希望,而不是死的绝望。如果1940年6月21日,法国不和德国达成协议,拼死抵抗德军,最终德国占领法国的时间极有可能是1941年以后。
法国的陆军虽然败给了德国,但是法国的海军依然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如果法国海军倒向英国,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的差距将更大。如果法国海军倒向德国,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的实力差距会缩小。由于维希法国的存在,法国海军并没有倒向英国和“自由法国”。法国海军甚至曾经多次与英国海军作战。
德国固然想打败法国,但是打败法国却不是德国的终极目标,德国的终极目标是进攻苏联。如果德军长时间陷在法国,就有可能延误进攻苏联的时间,也有可能削弱进攻苏联的力量。德国若想顺利进攻苏联,需要尽快从法国抽身,也需要稳定西线。如果德军深陷法国而不能自拔,进攻苏联的力量就会减弱,而且也有可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对于希特勒来说,迫使法国尽快投降,扶植一个代理人是最好的选择。德国有尽快结束法国战役的想法,贝当也甘当“法奸”,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瓜分”了法国。希特勒可以在法国获得战争所需要的物资,也可以稳定西线,自然愿意保留一部分法国。
以现代的人角度来看,贝当政府是一个傀儡政权。当时不少法国老百姓非常支持贝当,法国老百姓能够接受这样的结局。如果德国执意占领法国全境,极有可能引起法国老百姓的强烈反抗。即使德军全面占领法国,最终也有可能深陷法国的人民战争中,而不能自拔。比如,当年拿破仑轻松地占领了西班牙,却陷入西班牙而无法自拔。
法国虽然有40%的自由区,根据协议德国不干涉自由区的相关事务。实际上,维希法国就是德国的仆从国,国家的内政外交都要跟德国保持一致。所谓的自由区,也只是名义上的自由区,依然需要为德国提供相应的战略物资和人力资源,已经被牢牢地绑在德国的战车之上。
维希政权一方面从属于德国,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法国人团结起来,不与德国人做对。后面的事实证明,二战期间法国一直比较稳定,维希政府给予了德军很多支持。维希法国成为了希特勒忠实的仆从国,成为德国的帮凶。
如果法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德国占了也就占了。法国不是一个一般的国家,法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殖民地。法国的殖民地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千米。如果德国全部占领法国,殖民地就有可能全部独立或者服从于流亡的法国政府。总而言之,原法国殖民地不可能为德国服务。如果法国依然有一个政权,就能够维持法国的殖民地,德国就可以充分利用殖民地的资源。
事实证明,德国的决策是正确的。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承认维希法国是法国合法的政权,法国的大部分殖民地也都忠于维希政权。法国的部分殖民地成为德国的战略大后方,与盟国为敌。维希政府曾经击败在北非击败登陆的英军,保证了德军后方的稳定。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确实值得嚼咕一下,德国人把法国打趴下之后,扶了一个叫维希政府的傀儡继续统治法国。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直接就会有答案了,俩字——方便,法国人统治法国人吗?使唤起来没有那么多弯弯绕,毕竟你个傀儡必须得听德国人的话才成,不然就没有啥必要去扶持你。
这答案您还真没说道点子上,就这维希政府他有时候还真真的就不听德国人的话。
您要想知道答案,咱把这事给大家伙唠叨唠叨,您看在理不?不再理,您再抽那三十米,还是八十米的鞋拔子,打脸俺都认。
道理咋说呢?德国人确实厉害,您别管是一战还是二战,这哥们都有参与,尤其是二战,可以说是独挑大梁,您也别提那战五渣的意大利。
咱接着说事
德国人出了名的闪电战,尤其是暴揍法国军队,法国人以为躲在马奇诺防线后头就没事了,结果让人家绕过去,一百多个德国师,瞅着当鸵鸟的法国人。
骄傲的高卢雄鸡投降了,当然也有一部分随着英国人来了个敦刻尔克大撤退,撤到了英国人的地头。
说这么一段,咱可不上是为了注水充字数,这事和题主的问题息息相关。
那么从上面的介绍当中,咱不难发现,整个法国已经被撕裂成了两半,一半是投降的法国,这就是后来的维希政府,另一半就是戴高乐带领的自由法国的流亡政府。
您都不知道,差不多整个二战法国这个傀儡般的维希政府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支持,这里头不仅有德国,还有美国人,他们都承认维希政府是法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很尬的是不是?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仅仅是受到了来自于英国人的支持。
好吧,维希政府这个傀儡德国人必须被保留,以上就是第一个理由,维希政府这个傀儡如果不存在了,啊哈,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指不定就会成为法国的合法政府,这可不是德国人希望看到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拉到吧,流亡政府能管嘛事?地盘让人家占了,说话都能让大风给刮跑了,不信这个。”
当然这个原因还不足以为此维希政府的存在,这还得加上其他两点,这个原因才会更加的踏实。
第二个原因咋说呢?法国你要往前数,这就属于列强啊。嘛叫列强?为了掠夺地球资源,全世界去划拉殖民地。
所以那个时候的法国,他不仅仅包括本土,还包括着广阔的殖民地,殖民地就成为了为本土输血的存在,而列强为了方便统治殖民地,往往会驻扎部队的。
所以当时德国人的坦克是攻占了法国本土,但他们的坦克能够开到各个殖民地吗?额!时间上来算似乎不够,那么德国人就需要一个能够调遣各个殖民地的法国政府,于是维希政府就成了他们的希望。
事实上,这些个殖民地还真就是听维希政府的。
您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维希政府存在,想想后边的自由法国,他们可不会对德国人有一点客气的存在。
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原因。您要知道法国在二战之前不仅仅有庞大厉害的陆军(不要和德国人比),他们还有一支可以和英国人抗衡的海军。
没想到吧!同样的道理德国人的坦克是攻占了法国本土,但他们不可能把坦克开到大海里头玩他们的闪电战歼灭法国海军。
既然不可能,那么最好让他们听话不要捣蛋。
也就是说这一支法国海军的存在,同样有了让维希政府存在的可能。
而英国人也同样惧怕这支海军听了德国人的话,毕竟英国能在二战顶住德国人,很大一块关系就是大海,而德国人他们的海军讲真的,除了潜艇部队之外,还真没有啥拿的出手的。
所以最后的俩原因,导致了第一个原因的存在。那么最后俩个原因如果不存在了呢?德国人其实不在乎自由法国的,而维希政府的存在就会成为一个惊叹号。
当然这事最终还是发生了,1942年的时候,德国人的坦克最终开到了法国海军驻扎的港口。
要么接受控制,要么就完蛋,选择一个。
结果法国海军还真硬气,他们把自己的船给凿沉了,而德国人得到的仅仅是一些小型舰艇。
当美国人参战之后,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一个个的都被自由法国给接受了,而最为重要的北非殖民地已经赚在了盟军的手里头。
这个时候的维希政府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当然了他还能赚个吆喝,因为盟军里头还有一个自由法国。
最终维希政府在三百万士兵打诺曼底冲入欧洲之后,法国一解放,维希政府就彻底歇菜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二战中,德军绕过了法军的马其诺防线,进逼法国首都巴黎。在法国即将战败之时,总理保罗·雷诺辞职,法国一战英雄贝当继任总理,向德国求和。德军兵不血刃占领巴黎。
法国贝当政府和法西斯德国签订了停战条约,将北部的广大地区和大西洋沿岸战略要地割让给德国,约占总领土的五分之三。随后,贝当政府与德国结盟,并迁至法国南部小城维希,历史上称“维希政府”。
德国之所以没有直接全部的吞并法国,应该有以下的考虑。一是,法国为欧洲大陆的传统大国,国民的国家意识很强,一但失国人民会激烈反抗。而迫使法国割让大部分国土,是相对容易接受一些的。
二是,利用维希的傀儡政府统治法国可以节省德国军力,也可为德国生产战略物资。这类似于日本侵华时的“以华治华、以战养战”。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二战中,德国之所以在打败法国后,没有将法国完全占领,原因在于德国实力不够。
法国虽然在1940年被纳粹德国在法国本土打败,伤了一些元气,但是法国在海外的实力依旧雄厚。遍布世界的殖民地,除了少部分以外(如东南亚印度支那被日本夺走),其它绝大多数依旧掌控在法国手中,不但有大量军队驻扎其中,更是可以产出海量的各种军需物资。另外,欧洲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四的法国海军,拥有超过150艘各类舰船,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巡洋舰,还有100多艘潜艇。虽然被英国偷袭,数艘主力舰损毁,但主力尚在,依旧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海上力量。
想要把法国这些“资产”全部接受,单靠陆军和空军是不行的,得需要海军。可一战的战败,对德国的打击是惨重的。战胜的英法等国一手制定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最多只能保留十万军队,不得拥有坦克和重型火炮。虽然在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疯狂的爆了一波兵,但毕竟时间太短,致使海陆空三军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德国海军,实力严重不足。这使得,德国没有能力一口吃下战败的法国的“遗留资产”。
由于无法真正的一口吞并法国,所以德国也不敢把法国逼得太利害。因为,真要逼急了法国,法国继续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与德国打下去、耗下去的话,对于德国的话十分不利。
法国与英国虽然本土面积不大,但是却又有着广袤的海外殖民地,英国可以从这些殖民地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苏联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地大物博那也自是不用多说;美国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工业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世界第一;且地处美洲有大洋做为屏障易守难攻。
反观德国,国土面积并不是特别广,战略空间不大;人力资源,虽然个体素质很高,但是数量有限;自然资源方面,德国资源匮乏,除了煤炭等少数资源能自给自足外,绝大多数都需要进口(如,石油、铁矿石),而且进口渠道也十分有限。
综合来看,德国的战争潜力终究还是有限的。而德国的对手们则掌握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战争潜力近乎无限。如果德国不能速战速决,被消耗死是早晚的事(历史上也是这样)。
虽然,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裹挟走了一些,但还是有相当多的法属殖民地选择了维西法国,保持了中立。德国的政策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此外,法西斯政权是一种极端反动且自私的政权。德意日三 国关系是建立在非正义的对外侵略的基础之上,属于强盗式的合作。它们彼此之间既互相利用又互不相信。三国在战争中不能有效地配合和支持,为了利益甚至还互不相让、互相拆台。
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是块大肥肉,意大利和日本都想分一杯羹。日本在法国战败后,很快就夺取了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德国实在是够不到);意大利也曾提出要得到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只不过被德国“敲打了”。
德国当然是不打算让他人来分享胜利果实的,哪怕这些人是盟友。可战争还没打完,还需要盟友帮衬,也不好直接硬怼。不全面占领法国,并建立维希政权,将其放在前面当挡箭牌,无疑是更符合德国的利益。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1942年11月8日,美英盟军发起“火炬行动”大举登陆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地区,战斗中付出伤亡2225人,盟军登陆之初为何遭到法军的猛烈抵抗?就是因为以达尔朗上将为首的法国殖民当局,仍然效忠着所谓的“法国政府”,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维希政权。
那么如果这个傀儡政府并不存在的话,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到远东的越南,这些法国的殖民地会何去何从?德国人的精明就体现在这里。虽然法国在1940年战败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曾经的帝国主义强国,拥有着非常庞大的海外殖民版图。
如果希特勒的军队全面占领法国,使其事实上成为被灭亡的国家,那么虽然得到了全部法国本土,却将永远失去对法国海外殖民地的间接控制力。几乎可以肯定,这些殖民地也必然倒向美英或者成为美英的“托管”之地,在整个二战期间为同盟国服务,如此对德国来说,百分之百得不偿失。
在二战爆发之前,法国作为宗主国掌握着法属北非、西非、中东的叙利亚、亚洲的印支半岛等面积广大的殖民地,总面积高达10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要么出产战略物资、要么位置要害,德国装甲部队虽然可以横扫法国本土,却不可能全部占领上述地区。因此,保留一个“合法”的法国政府,然后再通过这个政府来控制上述殖民地,对德国来说是成本最低的生意。
同时,德国间接控制了法国的所有海外领地之后,这些领地的法国势力和驻军,在理论上就成为英国的敌人,那么英国也就必须保持相当的军力来监视这些地区(甚至夺取)。德国当然也就利用法国、利用这些殖民地牵制和分散了英国的军力,而如果德军全面占领法国,这个牵制力就不存在了,弄不好海外法军就会倒向同盟国一边。
这是第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对法国全球殖民体系的顾忌。个人感觉还有个历史原因,那就是英法两个国家几百年来的矛盾,也就是说,尽管在对付德国的问题上英法保持同样的立场,但是两国之间的夙怨也是很难调合的。
维希政权成立之前,希特勒跟贝当的密谈结果是:“轴心国和法国在使英国尽快失败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法国政府将在它的能力范围内支持轴心国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可能采取的措施。”
第三个原因其实是希特勒因德军兵力不足而做出的权宜之计,击败法国以后,德军不仅要面临跟英国的直接碰撞,而闪击苏联也在秘密计划当中,此时德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却又没有进行战争总动员,陆军的兵力是捉襟见肘的。维希政权成立后,在德军主力东调侵苏的第一阶段,希特勒仅在法国占领区留下了40多万军队维持治安,而如果全面占领法国,意味着还将牵制德军数十万的兵力。
注意看维希法国的“国土版图”,它只占原来法国领土的40%,并且集中在法国东南一隅,而最关键的大西洋沿线都是德军占领区(意大利也占去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希特勒给贝当留下的只是一块不疼不痒的地方,法国人既掀不起什么浪来,也不会因此影响德国的整个欧洲战略。而且一旦德国人需要,它的部队可以迅速开进去,因为只保留警察和民兵的维希政权是没有抵抗能力的。
德国还在停战条款中,要求维希政府控制区内的企业也必须为德国的对外战争服务,德占区和维希法国生产都被征收了大批的粮食物资,其生产的汽车、轮胎和装甲车辆,源源不断地了补充了东线德军的装备损失,所以维希政权的存在,对德国来说不仅无害,还是个挺重要的帮凶,战后同盟国一定要从重清算维希政府,原因也在这里。
第四个原因是希特勒对法国海军的考虑,这支海军力量可是不弱,而旱鸭子的德国人却根本没有能力俘虏或者控制它们,如果不给法国人留一点余地而是彻底逼急了他们,这些军舰一定会开往同盟国的港口,并且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而保留一个表面独立的法国政权,就会使一直也不喜欢英国人的法国海军,相对独立地存在着,法国海军主力数百艘舰船基本撤到了法国南部的港口。
实力强劲的法国海军,其实让德国和英国都很头疼,德国人怕他们投英,所以不敢赶尽杀绝,保留贝当政权就是一个缓冲。而英国人更是怕的要死,一旦法国海军投了德,那么希特勒登陆英伦三岛都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二战初期皇家海军没少打击法国海军,这从另外一个层面也证明,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是正确的选择。哪怕到1942年11月,当德军开进维希法国时,这些法国军舰也没有成为俘虏,全部自沉了事,当然德国人最终也没有得到它们。
那么德军为什么又开进去了呢?表面原因是“火炬行动”开始后,北非法军经过谈判全部倒戈,成为了戴高乐“自由法国”的属下,深层原因其实是希特勒担心盟军在法国南部实施登陆,进而威胁到德军后方的稳定,同时在大部分法属殖民地丢失以后,维希政权的利用价值已经大大减小,正在进行战争总动员的德国,只需要动用16个师20万军队即可轻松完成占领。
当然,从这个时间点以后,维希政府就沦为彻头彻尾的傀儡政权了,之前还是可以用“附庸国”来形容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