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德军推进莫斯科只需4个月,而苏军反攻到柏林则需要近4年的时间?
答:因为当初,进攻苏联的德军是豺狼虎豹,又是主动发起战争的一方,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而负责保卫苏联的苏军是猝不及防的羔羊,处处被动。所以,德軍推进的速度极快。而苏军要能战胜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德军,必须经过一个由羔羊变成英雄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进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苏军只有经过战争的全面洗礼,才能发生量变和质变,并夺得战争主动权,最后成为一支战胜德军的英雄部队,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为何德军推进莫斯科只需4个月,而苏军反攻到柏林则需要近4年的时间?
一九四一年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所处的战场地域空间决定了德军的推进速度;而到一九四五年战争末期时,苏军所处的战场地域空间决定了苏军近四年的大反攻时间。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集结在苏联西部边境的德军分为三个战役集团: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从一千五百公里宽的正面,分别向苏联的列宁格勒方向、莫斯科方向、乌克兰方向发起闪电式突袭。猝不及防的苏联西部驻军一触即溃:西部军区正在参加种树的(大批新兵甚至还没有配发武器)苏军成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俘虏。古德里安甚至钻出坦克,通过俄语翻译向大批惊魂未定的苏军喊话:‘’请你们赶快让开道路,后面的步兵会接受你们的投降‘’……。
由于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为苏联之最大粮仓,故而可以为德军提供足够的粮食消耗,而且第聂伯河以东的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为苏联海军军事要塞,包括克里米亚陆上的军用野战机场:德军占领乌克兰后不仅可以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作为自己的潜艇基地,而且还可以使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野战机场轰炸苏联纵深地带,同时也从此消除了苏军飞机轰炸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于是,希特勒一生中的一次大手笔:旨在占领乌克兰的基辅会战开始了。
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九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根据希特勒第三十三号训令:向基辅开进,去支援南方集团军群围歼困守基辅的苏军。从一九四一年七月上旬至九月下旬,基辅会战持续历时两个多月,德军最终攻陷基辅,并创造了一次俘虏苏军六十六万余人的战绩。之前朱可夫曾经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以保存苏军实力,而斯大林则反对放弃基辅并嘲笑了朱可夫。朱可夫遂负气辞去总参谋长后,去恢复组建被击溃的西方面军。并利用德军合围基辅的时间,加固了莫斯科外围的几道防线从而严阵以待:迎候占领基辅后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一九四一年九月三十日,莫斯科会战打响。
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突袭苏联,到一九四一年九月三十日莫斯科会战打响:德军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的行程路线,使德军自战争初期到莫斯科会战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由于明斯克会战(苏军溃败)、莫斯科会战、哈尔科夫会战、罗斯托夫会战、热勒夫会战(苏军溃败)、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奥廖尔会战、斯摩凌斯克会战、白俄罗斯会战等一次又一次大战役,直到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七日柏林战役打响。于是,这前后近四年的时间就构成了苏军反攻柏林的时间。
为何德军推进莫斯科只需4个月,而苏军反攻到柏林则需要近4年的时间?
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对于前苏联发动闪电战就必须得做到快速开战,快速解决的战斗理念!
这一点对于德国人来说特别重要,德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尤其是在苏德战场上面的失败是怎么造成的?就是因为希特勒放弃了快速进行斩首行动,也就是对于莫斯科的突击行动,最后导致前苏联和德国进入了阵地消耗战。最终德国人比拼消耗战的时候没有号过前苏联,前苏联集中兵力优势,直接打到了柏林城!
这是希特勒后期所犯的错误,但是在前期的时候,德国人十分明确,闪电攻击波兰,法国已经奠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快速解决,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跟敌人陷入阵地战的蹲坑烂战里面!
所以,德国人必须得找到一条快速的捷径,能够到达莫斯科,实际上四个月的时间已经超时了!按照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原先的计划是军队从苏德边界开车以后一路飙车要到莫斯科,利用闪电战首先瘫痪前苏联的心脏莫斯科,然后在赢得全面的胜利。
与此同时,相比较于德国人在苏德战争前期的疯狂的扩军备战,这个时候前苏联反而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什么的前苏联派兵进攻芬兰,结果打了半年没打下来,军队损失惨重,而且没有获得任何战果!这一点并不是。前苏联运气背,而是前苏联自己活该,前苏联开国五个元帅,三个被枪毙。五个一级兵团司令,三个被枪毙,剩余的80%的基层军官都面临着大清洗的迫害,与此同时,前苏联在对工业化发展的时候,不惜从农业上面吸取新鲜的血液,去维持工业的高速发展,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德国人入侵前苏联土地的时候,当时的前苏联很多民众都在道路两边欢迎纳粹德国的军队!
所以我们发现德国人进攻快速,准确,战国显著四个月的时间,当时中央集团军的集团军司令,通过望远镜就已经看到莫斯科红宫的那个轮廓了可以想象当时的德国人推进到多么深的腹地。
至于说你说的前苏联从莫斯科打到柏林花了四年的时间,这一点纯属讹传。前苏联处于战略进攻的时代,一定要到1943年开始算,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里面,德国人在库尔斯克会战失利,就结束了他最后的战略进攻,从这个时候开始,前苏联才开始自己的战略进攻,也就是从莫斯科杀到柏林城,总体来讲,前苏联从莫斯科杀到柏林城花了两年的时间。
但是有的人就会问了,你说前苏联人战斗力不是很强悍吗?为什么比德国人多花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呢?
首先,前苏联进攻的时候,面对的不是一只已经丧失斗志的德国军队!这一次德国军队仍然还是德国所有的精华所在,希特勒曾经抽掉一部分的东线部队,进入西线战场,结果呈现一种碾压的态势,有此可见,苏德战场上面,两只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武装集团军事力量有多么强悍。
与此同时,这个时候,前苏联除了赢得眼前的胜利,更多的是巩固自己的地盘,因为很快冷战已经开始慢慢的降下自己的帷幕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都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情况!关于意大利半岛巴尔干半岛以及最后柏林城的归属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个人已经是吵翻啦,这也就是为什么前苏联的军队到达波兰的华沙城下的时候会选择停下来等待前面会谈的结果,直到最后雅尔塔协议的签订让前苏联和美国,英国三个方面共同放下心来,才选择大家把剩下来的活给干完。
德国人是从苏德边境杀到了莫斯科,而目前苏猎人是要从莫斯科出发,一路杀到泊林城,这其中的距离放大了两倍!难度增加了无数倍,前苏联的国内国土广袤,地广人稀,(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军队开在上面,只要道路允许,就跟飙车一样!但是东欧各国人口比较稠密,而且城市众多,可以固守的据点也特别多,你要一个据点一个据点的拔掉,然后一步一步的推行到柏林城。
于此同时,斯大林也意识到,如果说单纯的就让前苏联面对纳粹德国的怒火的话,前苏联即便再搭上两个集团军都不够用,所以必须要你盟军去承担一部分德国人的怒火,来分担我东县上面的战场压力,否则咱们两个之间的合作,那就没有任何继续下去必要了。我打到苏德边境剩余的事情,你们干!
所以盟军才开辟了诺曼底登陆才开辟了西线战场,否则凭借斯大林的脾气,斯大林也不大可能让朱可夫率领前苏联军队在柏林城下跟100万希特勒军队死磕!这其中所要承担的巨大伤亡和巨大压力都是恐怖的!最后一场战役,柏林战役的时候有人做过统计,十个前苏联士兵里面就有一个倒在了柏林城下!这是一场真正的消耗战一场强者与强者之间的对决,谁能够耗到最后谁就赢了。前苏联最后跟美国,英国一起把德国给活活耗死了。
所以前苏联花了两年的时间,德国人只花了四个月!
为何德军推进莫斯科只需4个月,而苏军反攻到柏林则需要近4年的时间?
这么埋汰苏军有些过分了,一直到1943年夏天之前,德国军队都还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苏军仍然处在恢复元气、补充装备和提高战术水平的状态下,以库尔斯克会战为标志,德军才彻底丧失战略主动权,而此时距离柏林被攻破乃至于希特勒自杀,仅仅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了。当然,通往柏林的这20个月也确实比德国人推进到莫斯科多了四倍的时间,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五点原因。
一,德军进攻那是有备而来的闪击战。
《巴巴罗萨计划》的要旨就是“通过一场快速的战争打垮苏俄”,德军总参谋部预计在六周内结束战事,所以四个月时间才攻到莫斯科城下都完全出乎其所料了,这也是德国人过于低估苏联军事实力的结果。但无论如何,1941年的德军在装甲部队的质量上、在大纵深合围的战役战术指挥上,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拿波兰和法国练完手以后,闪击战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
所以苏联人一下子被打懵了(坦克分散使用不提),多个重兵集团遭到合围歼灭,而德国坦克则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到1941年7月11日,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已经深入苏境接近600公里,平均每昼夜推进35公里。而从苏德军队战前分界线布格河起,到莫斯科的直线距离也不过990余公里,按照第2装甲集群的速度,若非苏军在莫斯科以西地区拼死抵抗,德国坦克一个多月就能看见红场楼尖,四个月不应该是德国人战前计算的,冬天太冷。
二、苏军的实力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现役部队总数约为537万人,之前专文介绍过,截至1941年12月份,不到半年时间已经被德军打掉340万(其中阵亡100万、被俘失踪230余万),占比达到63%。这个损失是非常惊人的,一般的中等体量国家在这样规模的损失下早就崩溃了,比如法国损失还不到30万人就投降了(西线战役盟军总共伤亡35万人),所以苏联能够迅速补充兵力并且坚持下来,其实挺不容易的。
尽管苏军尽最大努力进行了动员,但是前期的兵力兵器损失实在巨大,除去人员伤亡惨重外,半年时间还损失了19000辆坦克和17000架飞机,此时美援还未到来,许多军工厂也在内迁的途中,况且新征召的士兵作战经验也肯定不足,从方方面面看,苏军都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实力和战斗力。这种恢复到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基本能跟德军维持均势,直到1944年初才具备明显优势(地面部队多出40%、火炮超出70%、飞机2.3倍)。
三、德军的单元战斗力要高于苏军。
德军在东线战场前后投入的兵力是1420万人,但那是累计投入,也就是不断伤亡再不断补充,地面部队的真实数量,1941年战争爆发时为320万人,1943年峰值为330万人。而苏联累计动员的兵力为3460万人,从1942年下半年起,地面部队始终维持在600万人左右,与纯粹的德军(不计仆从国了)数量对比大约2比1,但是在质量上确实有些差距。
在1943年以后的若干次战役中,苏军经常是以两倍的兵力才能取得互有胜负的结果,所以德国军史学家经常强调德军的“质量和重量”优势,前者是单元战斗力,后者是技术兵器水平。而苏军若想打掉这个优势,就必须补充更多的坦克飞机大炮和兵力。因此直到1944年以后,苏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千万级的规模,重武器数量激增,此时德军的质量优势才彻底被压垮,一路向西败退。
四、德军的防御技巧也要高于苏军。
德国人发动战争那是突然袭击,但是苏军反攻却是明棋了,因此在苏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德军都事先构筑了筑垒防御地带,以前沿、纵深和装甲预备队完成梯次守备,所以兵力兵器占优的苏军啃起来也非常困难,每战必有重大损失。在德军较为顽强的防御精神和较好的技巧下,苏军不可能连续进行突击,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役后,都要修整和补充一段时间,必然拖延了战争进程。
另外一点还应注意到,德军越是向西撤退,苏德战场的整条战线长度越是缩短,则德军的兵力密度也就越大,意味着苏军遭遇的抵抗更加疯狂。比如1941年的战线是从列宁格勒到基辅,而1944年双方只是在德波边境大打出手,战线缩短了三倍不止。同时,德军是在敌国境内作战,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焦土政策和大肆破坏,一路空空如也,也间接影响到了苏军的前进速度。
五、苏军反攻的补给线肯定越来越长。
反过来说,德军在1941年12月为什么锐气尽失?除寒冷的气候之外,也是因为补给线的严重拉长,粮食、弹药、油料和食品要从德国和波兰千里迢迢送到前线,而德军这样现代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军队,对补给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装甲矛头伸得越远,辎重运输跟上去越困难,就好像冻得瑟瑟发抖的那些士兵一样,德国人生产不出来冬装吗?肯定不是,而是运不上去。
那么到了1944年以后,当苏军基本解放本国领土向德国腹地挺进时,双方后勤运输困难的角色已经互换,该轮到苏军经常要停下来等待补给了。都知道华沙起义吧?那是1944年8月的事情,起义的前提条件是苏军已经接近波兰首都,然而苏军真正发起华沙战役的时间已经是1945年1月份,就是因为各方面军伤亡较大物资匮乏,必须转入休整和等待补充。
华沙起义军跟苏联不是一个“派系”只是部分原因,苏军有点精疲力尽确也是实情,怎么说也必须停下来喘口气了。
为何德军推进莫斯科只需4个月,而苏军反攻到柏林则需要近4年的时间?
感谢悟空问答平台和邀请:
一九四一年 6月22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一开始,德军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苏军则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至莫斯科战役之前,德军以不可遏制的攻势对不断溃败的苏军形成了一边倒性的压倒优势,在严冬带来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数百万人的部队和几千节车皮的军火。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联如此的大失败?
苏联政府给出了如此的答案:由于在战争初期苏军准备不足和猝不及防,犯了麻痹大意的错误,认为德军总不会冒着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信弃义的去突然进攻一个友好国家。
其实这是对民众一种自欺欺人的告白。
德军偷袭?还猝不及防?
550万大军云集,数千架飞机和数千辆坦克以及数万门火炮明显的摆在那里,明摆着就是一副准备打仗的架势,这种场面就算没有佐尔格发出的情报,苏军最高统帅部门也应该会想到战争会随时爆发。
连这点都意识不到到的话,那当真是白痴到家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苏军虽然惨败,但如果把它的惨败归罪于它的无能也是不公平的。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军已经用它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了整个欧洲,闪击波兰、阿登出奇兵绕过马其顿防线攻入法国,敦刻尔克打的英法联军狼狈不堪。
要知道英法军队的战斗值那可是要高过苏军的,所以苏军被打的如此惨败也在情理之中,算不上是什么太丢人的事!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在以前的战争之中从来就不曾领教过闪电式打法,欧洲的壕沟战术、一字排开进攻战术已经用了几百年,在突然之间遇上了这种新奇的打法哪能适应的了,不败才怪呢!
这就是德军用了数月时间便推进到莫斯科城下的原因!
虽然有人说苏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突击战略与闪电战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其实是不完全相同的,图哈切夫斯基的死恰恰是成就了他的英名,那种只要他活着希特勒就不会进攻苏联的论调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而且即便他活着,苏军也难以抵挡德军的那种快速打法,凡是进攻苏联的德军指挥官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哪一个不是师出名门贵族出身?哪一个不是有着出色的军事素养?
即便是有图哈切夫斯基在,他哪能一人独当得了?
所以苏军在损失了几百万军队之后,能够在莫斯科城下遏制住德军的攻势就已经很值得让人赞扬了!
莫斯科会战遏制住了德军的攻势,斯大林格勒成为了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库尔斯克战役则是苏联自此以后真正的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苏军最后能够打到德国的首都柏林城下,一方面得益于英美国家的物资援助,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英美两国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但苏联军队也是越挫越勇。在很好的适应了德军这种快速打法之后,自身也相应的产生了对抗德军的自然反应能力!
加之苏联本身动员能力非常强大,兵源潜力也大大的优于德国,又加上三个工业大国围殴一个德国,德国又岂有不败之理?
其实对德的战争如果按题主说的用了四年是不准确的,直到一九四三年的夏季以后,德军才彻底丧失了在苏德战场的进攻能力,真正的反攻是在四三年的下半年开始,而四四年则是规模最大、成果最好、最关键、双方打得最激烈的一年。
到了一九四四年的年底才彻底打出了苏联本土,到了四五年的春天开始进攻德国本土,德国面积本来就不大,四月十六日开始柏林战役,二十八日希特勒自杀身亡,五月二日柏林战役结束!
从苏军四三年的下半年开始反攻,到四五年的五月二日结束柏林战役大约用了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
为何德军推进莫斯科只需4个月,而苏军反攻到柏林则需要近4年的时间?
德军为进攻前苏联做了长时间的战争准备,并采取了多种伪装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还与斯大林签定了和平协议,实际上双方各怀目的,都知道大战不可避免。德军的战争准备前苏联并不是不知道,甚至已经获得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准确情报,但苏联统帅部没有正确判断,导致开战之初苏军溃败一泄千里,遭受残重损失。好在斯大林力挽狂澜,将战线稳定在了莫斯科城外,经过几次战略决战,使德军逐渐败落。前苏联拥有强大国力,俄罗斯民族是有血性的战斗民族,经过四年苦战,彻底赶走了希特勒的德军并穷追猛打,一举攻占了德国,打败了德军。但是,前苏联也付出了牺牲二千多万人代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