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我选择了投降,我会被原谅吗?

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投降的下场不是被敌人虐待俘虏,就是被本阵营人们唾骂!固然人的生命很重要,但两军对阵,必有伤亡,这一场战争必败,就在败阵时也誓死不投降,就像被捕的革命先烈们一样,任随故人怎样用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也誓死不叛变!

如果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我选择了投降,我会被原谅吗?

如果我们的先辈们都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投降,可能我们现在在用日语打字了!解放战争怎么打的?抗美援朝怎么打的?何况,你所谓的必败标准是什么?记得一个电影,里边一个奉命坚守阵地的八路军连长,日军派人传话,一个连不可能守不住一个日军精锐大队的进攻。连长说,我知道守不住,但阵地总得有人守。只要我们每一个连队都坚守阵地,日军的进攻就会越来越弱,后边的阵地就守住了!杨靖宇将军面对老百姓劝说投降时说道:老乡,如果我们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当前,美帝纠集一帮走狗,全方位、无死角的对我国实施战略打压和封锁。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崩溃还是崛起的紧要关头。强调坚持到底的顽强战斗精神,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具有伟大现实意义!

这样的时刻,所有宣布投降、畏缩不前者,都是民族的叛徒和罪人!你说,谁会原谅一个叛徒和罪人?

如果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我选择了投降,我会被原谅吗?

"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是英雄杨靖宇牺牲前留下的一句话。

当时,东北抗联被日军包围,战士死的死,投降的投降。杨的警卫排长是他从小养大的孤儿在叛变时也劝司令杨靖宇投降,杨靖宇坚定说:"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他宁死不屈,为革命英勇捐驱。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在中华民族万世流芳!那些叛徒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应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投降,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如果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我选择了投降,我会被原谅吗?

绝对不原凉,就是因为中国几千千万的人民不怕牺牲,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的几十万美国装备的精良军队,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消灭了地主恶霸、消灭了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旧社会,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工人、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今天的安定团结绝不允许倒退到地主人吃人,资本家剥削、欺诈工人的时代。

一场战争决定不了国家的命运,一场战争也谈不上输赢,这一场战争输了,总结经验可再战,直至胜利,不辜负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有多少个先烈为了全中国能解放,连名子都没留下,就是为了后人能过上民主、自由的好日子。

当然战争是要死人的,人人都做投降派,能有今天的和谐社会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敢言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我想任何侵略者也不会随意与我们开战,任何敌对势也侵犯不了我们新型的社会主国家。

不怕牺牲,敢于胜利也是我古老民族的光荣传统。所以在一场战争就投降的肯定是卖国贼,不但不原凉,中国任何人有权追杀!

希望以后平台不要提这样的无聊问题!

如果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我选择了投降,我会被原谅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战场之上,胜败变化瞬间,众志成城,岂可轻言是一场必败的战争,军人的责任重于泰山,军人的死,轻如鸿毛,战士之死,草席卷尸,岂可轻言投降?!

如果在一场必败的战争中我选择了投降,我会被原谅吗?

整编第66师之前身第66军的番号,大家是否非常眼熟?没错,正是在南京保卫战中拼死突围的那支粤军部队,时任军长叶肇。不过该军在1939年的桂南会战中发挥较差,战后不仅白崇禧、陈诚等大员受到处分,第66军军长叶肇被撤职查办,第66军番号也被撤销。后来这个番号重新授予了加入第一期远征军序列的张轸所部,结果远征军大败而回后,番号第二次被撤销。

所以1947年在鲁西南战役中,跟刘邓大军鏖战的整编第66师,其实是原第六战区所属的暂编第9军,1943年改番号为第66军,属于第三次获授这个番号的部队。这个军是陈诚以自己新组的三个暂编师为基础搞起来的,后来又改辖第185师、第199师,一番操作下来,总而言之,这是“土木系”的基本队伍,1944年之前军长为土木系大将方靖,副军长黄埔三期宋瑞珂。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突然南渡黄河,横扫鲁西南若干重镇,老蒋以王敬久为兵团司令,率整32、整66和整70师火速增援,至7月14日的晚上,我军在六营集消灭整32师和整70师大部,俘整70师师长陈颐鼎,仅有整32师师长唐永良率一个旅狼狈逃跑。此时,王敬久兵团主力只剩下一个困守羊山集的宋瑞珂整66师,被我二纵、三纵团团包围。

羊山集攻坚战非常重要,我军能否迅速全歼整66师关系到鲁西南战役的成败,如果消灭之,则我军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如果短时间内拿不下羊山集,则敌人后续援军赶到后,我军将处于疲劳作战和内外受敌的被动地位。然而宋瑞珂指挥全副日械的整66师三个旅20000余人,拼死顽抗拒不投降,使二纵三纵伤亡颇大猛攻一周也未得手。

其实宋瑞珂这边也已经是粮弹告磬和伤兵满营,而且王敬久已经无兵可派,只能电示宋瑞珂坚持不住就突围,可是在刘邓大军的严密包围下,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宋瑞珂想了半天也只能放弃这个念头。至于援军呢?临时新组的王仲廉兵团指挥整10师、青年军206师等部,根本不敢全速前进,从民权出动后每天只爬行10余里,摆明了畏战。

并且在此期间鲁西南连降暴雨,道路非常泥泞,所以王仲廉兵团根本不可能完成解围任务,也就是说,整编第66师已面临坐以待毙的绝境,是一场必败之仗。老蒋和陈诚急得死去活来,可楞是没有一点办法(战后王敬久和王仲廉两个一期生双双下课,再不重用),老蒋竟然在电报里为整66师祈祷,说明确实无奈了。

统一指挥攻击部队的陈再道将军,数次派俘虏回去要求宋瑞珂放下武器投降,但是后者仍然负隅顽抗,致双方伤亡激增。为了迅速解决顽敌,刘司令员亲临前线视察战况和调整部署,同时增调野司榴炮营和一纵炮团加强给攻击部队,经过认真准备,7月27日天气放晴时,我军发起对羊山集的总攻。

战至7月28日凌晨,羊山制高点全部被我军攻克,整66师残部只据守着镇内的一些房屋,宋瑞珂召集主要军官开会商量,一个旅长说如果打巷战还能坚持三天,但是宋瑞珂认为刘邓大军已经占据制高点,可以居高临下发扬火力,且残部被团团包围,继续抵抗下去毫无意义,中午时分决定投降。于是整66师参谋长郭雨林向我二纵6旅部队接洽请降,历时12天的浴血羊山战役结束。

羊山集之战非常惨烈,宋瑞珂整66师的顽抗程度超过了之前其他任何一支蒋军部队,千余户的羊山镇战后几乎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我二纵、三纵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其中二纵团以上干部伤亡19人,营级干部伤亡32人,其他连以下干部战士数字更大,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将军后来感慨万分地说:“羊山集这一仗,是我们打得最苦的一仗!阵亡的战士最多!”

也就难怪宋瑞珂被押送途中,许多干部战士对其怒目而视,有个干部控制不住情绪还揍了他,在二纵司令部,陈再道也怒斥宋瑞珂作毫无意义的抵抗,如果早两天放下武器,也不会造成双方这么大的伤亡。宋瑞珂连连道歉,先说自己是军人奉命打仗,同时也承认自己要为双方的伤亡负很大责任,随后被押往解放区的冶陶。

选用这个战例是想说明,在面临必败之局时,如果是对外的民族战争,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当然令人尊敬,投降固然令人齿冷,况且也不会有好下场,日本鬼子杀了多少战俘?如果是民族内部的战争,为了减小同胞的损失,及时放下武器投降是正确的选择,解放战争期间许多蒋军将领就是这么做的,也当然可以原谅,而如宋瑞珂之流,就有些不识时务了,因为伤亡的都是中国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