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

抗战中,最强的国军部队,就是铁血虎贲74军第57师,1943年常德会战。

此战,第57师8000兵力坚守常德,遭遇日军第116师团1万多主力猛攻,随后又遭到第3师团主力夹击。

面对数倍敌人,第57师在常德坚守十多天,弹尽援绝,伤亡殆尽。

最终,1943年11月28日,常德保卫战已经到最后时刻,日军已经攻入城内,双方残酷血战。

第57师参战的8315名官兵仅剩500余人没有受伤,仍然坚持抵抗。

在大、小西门,日军冲锋多次,均被守军击退。至此日,守军第57师各级指挥官伤亡达95%,后勤兵员均到一线作战,且大部牺牲。日军曾向城内空投劝降书,爱国将士断然拒绝。

余程万师长下令将城内炮工辎部队,政工,师部幕僚及所有官佐杂役编队,由第171团团副高子曰中校率领,投入战斗。常德警察也被编入部队!

总之,所有能动的,全部上阵;轻伤员也全部上阵!

就这样,又坚持了2天。

30日,守军已被压迫在城中心狭小范围内,第57师剩余官兵下定了必死决心,师长余程万电告第6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副、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12月1日,日机继续轰炸中央银行师部,东、南、北门的阵地已全部失守,只剩下兴街口经中山南路和大西门一隅城区。敌穿墙凿壁,节节紧逼,师长余程万及各级幕僚亲任指挥,尺土之微,誓死必争。

即便这样,既然还又坚持了2天。

3日深夜4点,日军直逼常德最后一个国军阵地,中央银行大楼。

这里指挥的柴意新团长集结第169团残部,进入双忠巷最后阵地,决心一死殉国。

凌晨,日军集中掷弹筒及枪榴弹,迫炮火力攻击双忠巷。柴意新团长奋然起身高呼杀敌,率残部以刀矛棍石向敌冲锋,反复肉搏十余次,身受两处重伤,仍英勇力战,不幸在白刃战中中弹陨命,壮烈牺牲,随从百余残余官兵伤亡殆尽,双忠巷阵地陷落,常德城宣告失守。

最终第57师成建制突围出城的,仅有83人,其余基本全军覆没。

8315名官兵,最终只有83人成建制突围出来,其余全军覆没。

也就是说,57师坚持到仅剩1.8%的兵力,仍然坚守到最后一刻。

所以,抗日铁血74军是名不虚传的,打鬼子绝对不含糊。

《74军军歌》, 田汉词,任光曲 。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

我们(74军)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踏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勇,愈杀愈勇。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杀!”

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

这要看那只军队了!

首先以一只普普通通的正规军为例,国际上通过统计的数据是30%。一只军队伤亡率达到30%,绝大部分军队都崩溃了!

这是正规军。如果是杂牌部队,伤亡率通常只有10—20%就崩溃了!

但历史上有很多军队战死率超过30%而没有崩溃的。这些军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军魂!

军魂有很多种:恐怖军魂,宗教军魂,爱国军魂等等。每一种军魂都会带来军队不惧怕伤亡率的特征。

一战时期的西欧各国掷弹兵!

二战时期的日本硫磺岛军国主义军团!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岳家军,蒙古军团!

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伤亡率远远大于30%。极限达到80—100%!

但有军魂不一定会赢,会打仗才会赢!

而人民解放军最大的特点是:不仅有军魂,而且会打仗。

会打仗是区别于人海战的最关键因素!

在淮海战役期间,某连队正在攻击某炮兵高地。但高地敌军人数超过他们的预期,打不下来。这时,另一只连队经过,去别的地方完成任务。双方交流以后,发现这个高地是战斗关键。于是合兵一处,打下敌炮兵高地!获得战略主动!两个连长却有战略眼光,这就是人民解放军!

在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某连要夺下三个高地。一排,拿下第一高地,伤亡大半。二排夺下第二高地,副连长受重伤,死之前告诉连长“火力太猛,不要吹号,悄悄的上”!敌人把剩下的火力全部集中到第三高地!剩下的志愿军士兵悄悄的爬上第三高地。冲锋时,才吹响冲锋号。死亡率大大下降!这就是有战术眼光,这就是人民解放军!

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能够接受伤亡率极高的军队,也是最会打仗的军队!

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

1948年11月初,黄百韬第七兵团虽然号称拥有五个军,实际上除基本部队第25军有三个师建制外,其他四个军都只有两师人马,再加之第25军之148师战前已调往宿县整训,因此该兵团自新安镇向徐州撤退时,其实只有十个师约100000人(含兵团直属部队)。据此,各类军事文献称其有12万人马、以及某科上注明第七兵团当时拥有11个师的资料,都是不准确的,战场兵力要使用真实数字而非“建制数字”。

歼击黄百韬兵团以及打援的过程,时间是从1948年11月6日至22日,被称为“战役第一阶段”,期间华东野战军共歼敌14万余人(含消灭、起义和投诚等全部形式),其中毙伤敌人总数为50500人(俘96600余人),去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在“徐东阻击战”中伤亡的10000余人,黄百韬兵团实际伤亡为40000余人,准确伤亡率应该在40%左右。

这已经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值,之前我们专门讨论过,考虑到一支部队中实际的战斗人员数量(一线作战兵力)比例,战损超过三分之一即基本丧失战斗能力,必须撤出战场整补。比如消灭整编第74师的孟良崮战役,敌整74师加临时指挥的整83师的一个团,实有兵力33000余人,最终该师全部覆灭时被毙伤13000余人,计算伤亡率为39%,与黄百韬兵团的伤亡率基本相当。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在解放战争期间的重大战役中,一旦蒋军精锐兵团伤亡超过30%(近似于三分之一),则基本丧失战斗力,要么逃跑、要么投降,而如果负隅顽抗到伤亡率达到40%甚至以上时,则意味着部队必将彻底崩溃,全军覆灭已成定局。比较来看,黄百韬确实比张灵甫难打,不仅最后的伤亡率要高出几个百分点,华野的伤亡也远大于孟良崮战役(不低于50000人,徐东阻击战不计在内)。

再看一下土木系精锐黄维兵团的情况,第十二兵团自蒙城来援时,黄维下辖四个满编军12个师共约12万大军,不考虑其前后方脱节的混乱情况,在双堆集被包围、在附近被歼的共有11个师11万人(第18军49师未参战),其中伤亡46000余人(起义、投诚和俘虏53000余人),另有部分人马逃散或突围。所以黄维兵团的伤亡率突破了41%,因此说,淮海战场其实最顽强的敌人是黄维兵团。

数据摆在这里,也就无须刻意去吹捧黄百韬兵团的强悍程度是什么“位居第一”,在碾庄圩最后的战斗中,华野四纵奉命消灭第25军残部约4600余人,结果打死打伤500余人后剩下的全部当了俘虏,司令员陶勇下令将4100俘虏立即全部补充进四纵各师各团,“解放战士”的比例之高非常罕见,而这种情况在歼击黄维兵团时不可能出现。

相比较而言,由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就脆弱多了,该集团从徐州南逃时共有十个军部、26个师约26万人马,最终在陈官庄全部被歼时结果如下:俘虏177000余人、投诚24000余人,也就是说实际伤亡60000人不到,占比约23%左右,是淮海战役三大坨主要敌人当中,战斗力最差的一个集团,伤亡尚未超过三分之一,就已经彻底崩溃了。

在最后歼击杜聿明集团的陈官庄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伤亡仅仅17870人,消灭敌人达到176000余人(孙元良兵团早就覆灭了),敌我伤亡比例高达9.8比1(歼击黄百韬为2.8比1),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所以淮海战役结束后华野报告中说明:战役第三阶段是收获最大与消耗较小的一个阶段。

也借这篇文章统计说明一下整个淮海战役敌我双方的伤亡情况,根据两大野战军的战报显示,战役期间共歼敌555000余人,其中第一阶段毙伤50000余人(黄百韬兵团全部、邱李两兵团一部),第二阶段毙伤46000余人(主要是黄维兵团),第三阶段60000余人,注意这不是全部,还要包括在南线打援中消灭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兵力数字,毙伤敌人总数17万人左右。

这样也就可以计算出整个战役蒋军的伤亡比例,即17万对55.5万约计30%,基本符合我们曾经讨论的结果,也就是在这个伤亡比例下部队基本失去战斗力,而平均崩溃的数值约在40%左右,显然杜聿明集团是扯了后腿的。我方两大野战军伤亡134000余人,有些人不禁要问,华野中野参战60余万,这伤亡不也超过22%了吗?

别忘记了,战役期间有10多万俘虏被补入我军各部,另外还有各地方军区动员和补充而来的新兵,所以战场投入的总兵力是需要累加的,因此总的伤亡率不会超过15%。虽然损失也是不小,但各纵队基本能够保持了相当的战斗能力,这也是残余蒋军一口气逃过长江的原因,否则一个师也剩不下。

而至于在歼灭黄百韬兵团时华野伤亡较大的问题,主要是碾庄战役初期,华野各纵有些轻敌,一味的猛打猛冲,再加上碾庄的特殊地形以及李弥兵团留下来的工事,才造成重大伤亡,属于特例,但并不代表黄百韬的战力就超过了黄维,只有敌人的伤亡比例才能准确说明其顽抗程度。

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

一般国际惯例认为是30%,这个口径已经很可怕了。因为一只军队并不都是战斗兵。比如一只15000人的美军步兵师,指挥、后勤、炮兵等人员就占40%,剩下60%才是拿枪的战斗兵。也就是约9000人一线战斗,30%伤亡是4500人伤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一线战斗人员伤亡了,两个死一个,放谁身上都要崩。

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

淞沪会战,川军第20军一个师数千人几天全部战死,最后就剩下一些重伤士兵,也绝不愿意后撤,只要还有一个人在战斗,这支军队就不会撤掉番号,不是崩溃。由此可见,军队崩溃主要看战斗力,不是看减员数量。

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

上甘岭战役的时候志愿军有个连打到300%的伤亡率。全连100多人的编制,阵亡300多。也就是说打光了补充,打光了补充,补了三轮!到最后还有战斗力,还能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