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神风特攻为什么比常规作战效果好那么多?

简单地说,就是日军不怕死。

二战结束前最后10个月,日本面临即将战败的绝境,为了表现奋战到底的决心,日军动员近4000名神风敢死队执行自杀袭击计划,造成至少47艘盟军舰船被击沉,300多艘损伤,7000多名士兵死亡,数万人受伤。从双方付出的代价看,神风特攻队的很好的完成了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以小博大的目标。在神风特攻队的袭击下,美军甚至为了不愿国内民意与日本达成停战妥协,在战时封锁了神风特工造成伤亡的消息和神风特攻存在的事实。

破釜沉舟

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从攻势变成守势,一直在走下坡路。当时就有人建议山本五十六用自杀式袭击,来挽回败局。然而被拒绝了,因为日军有经验的飞行员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山本五十六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冒这个险。

而随着日军的溃败,日军的战机消耗是盟军的10倍,日军的飞行员也随之所剩不多。战机可以再造,然而训练有素又有天赋的飞行员却不能实现持续地供应。日军飞机的飞行高度与速度都不及美国的新式战机,美军很快就能进逼日本本土。而欧洲的战场已经在诺曼底登陆后明朗化,纳粹德国的覆灭征兆已经显现,日军再不采取必要手段,就会面临孤立无援且腹面受敌的境地。

多名日军将领开始提议采用飞机自杀攻击的方式对付海上的盟军,最积极主张的是大西泷治郎。在此建议下,日军在雷伊泰湾海战前夕,在1944年10月正式成立神风特攻队,以日本占领的菲律宾克拉克机场为基地。

(大西泷治郎)

在神风特攻队成立之初,大西泷治郎从201航空战队的飞行员中,征求没有家室的志愿者,并以武士道精神召唤这些飞行员执行神风特攻。这些飞行员无牵无挂,可以在执行任务中视死如归。而且大西泷治郎保证,飞行员死后都会入祀靖国神社,还能死后追晋,他们的事迹也会向天皇禀报,传颂日本全国。靖国神社见,是飞行员在登上飞机从事自杀任务前常用的告别词。

日军士兵长期被灌输这种观念,只有他们的牺牲才能保存日本文化的延续,只有这样才能保卫家园。而美军在东京的李梅火也使得10万无辜的日本平民一夜之间丧生,也加深了日军士兵对这种认知的深信不疑,致使飞行员心甘情愿地成为自杀袭击的工具。

手法奏效

神风特攻队有两种进攻计划。第一种是低空掠过海面以闪避雷达,冲向目标,一旦看到目标船舰,飞行员立刻爬升,以便加速做最后俯冲。第二种办法是飞行员要爬到非常高的高空,目标进入攻击范围后,以陡角展开俯冲冲向目标,这种办法在云层浓密时效果最佳。

比起死亡,神风特攻队更担心的是在海面上无法找到盟军的军舰而无功而返。这不仅意味着回去会被嘲笑,还要再次承受踏上死亡的心理煎熬。为了增加成功率,执行自杀任务的战机都会有其他战机进行护航和侦察。而且神风特攻队会跟在回航的盟军飞机后面,从而找到这些战机的母舰。美军雷达虽然先进,却没有先进到可以识别敌我。

用于神风特攻的零式战机,被批评为有翼油箱的缺点,反而使它成为最有效率的自杀炸弹。零式战机缺乏装甲,使它在撞上盟军船舰时能立即爆炸,机上的油料随即能引燃。零式战机就是个移动的火药库,只要油箱的油越多,造成的杀伤就越大。

当时盟军的船舰甲板还有很多是木质的,极易燃烧。而且被用来灭火的水和泡沫,常会损坏舰艇的装备。军舰上装载了飞机的弹药和燃油,日本特攻飞机也装有550磅的炸弹,高速撞击会造成猛烈的爆炸,神风特攻队只要能够找到目标,军舰即使不沉没,也会进厂维修,瘫痪其作战能力。

盟军束手无策

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技术,盟军并没有拥有各种制导功能的导弹来拦截疾速飞驰而来的日军战机。也没有现在发达的雷达系统,能够远距离精确探测到日军飞机的行踪。盟军的海上空防除了其军舰上的舰载机外,只能依靠用于人工操作的防空炮。而当肉眼看到日军战机飞奔过来时,盟军只能向天空进行扫射,而命中率却只能看运气了。

而且即使日军战机被击中了,在如此近的距离之内,战机和其装载炸弹的碎片会由于惯性,可能会向军舰的方向飞来,也会造成伤亡。而神风特攻队神出鬼没,24小时进行随机进攻,除非盟军能提前截获进攻情报,不然很难先敌进行拦截。即使盟军后期掌握空优和拥有新式的战机,但是还是无法彻底杜绝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进攻。

盟军对抗神风特攻的最有利的进展是发明了近引发信(VT引信)。VT引信是一种小型雷达,可以放在防空炮的炮弹内。一旦侦测到杀伤范围内有敌机,就会自动引爆。在战争初期,只有25%的防空炮弹装了VT引信,但在击落的日军战机中却占了半数的功劳。到了1945年,装有VY引信的炮弹,击落的敌机架数是普通炮弹的6倍。不过这仍无法吓阻神风特攻队进行任务。

若想彻底杜绝神风特攻,只能将日本的飞机工厂和它的飞机场炸毁。在防空战中,日本战机和高射炮都无法将飞行高度在上万米的美国轰炸机击落。日军飞机为了将B-29轰炸机阻击,将战机的装甲和枪炮全部卸下,以减轻重量,达到B-29的飞行高度,使用空中撞击的方式与B-29同归于尽。日军从海上到天上的自杀式攻击使得盟军一点招架的办法都没有,只要自杀这张王牌打出来,都是通吃。

后来盟军派出小型船舰,驱逐舰和扫雷歼航行在舰队前方,希望神风特工队在攻击盟军主要舰队和珍贵船舰之前,用雷达可以率先找到它们。或者以此诱使神风特攻队进攻前方的军舰,当前方军舰被攻击时,后面的舰队可以幸免或者出手拯救前方的军舰。总之就是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最小代价来止损,然而这只是盟军的无奈之举。

直到1945年的7月到8月,日军还有近5500架各式飞机被征召担任自杀任务,飞行员的特攻集训还在继续。即使是战争末期,日军的袭击手段还在推陈出新,目标也不再局限于盟军的船舰。神风攻击还包括自杀鱼雷,自杀潜艇,自杀快艇,自杀潜水员。面对日军如此丧心病狂的自杀袭击,盟军即使再神通广大也无法制止其疯狂。在山穷水尽下,美国被逼到了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的境地,大西泷治郎在日本投降后切腹自杀而死。

二战的美国老兵每当谈起日军的神风特攻,还是心有余悸。从2014年2月4日起,日本陆续向联合国申报将神风特攻队的遗书和信件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日本的招魂行动引起世界舆论哗然。神风特攻队的队员被二战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利用其赤子之心,而蒙蔽了双眼。神风特攻队的悲剧告诉世人,坚定的信仰有时会一念成佛,也会一念成魔。

太平洋战争神风特攻为什么比常规作战效果好那么多?

有一定军事常识的条友可以开动脑筋想想,“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飞机更像今天的什么武器?那不就是有人驾驶的巡航导弹吗?虽然速度和威力比现代导弹差了点意思。而日本人用不计军人生命的疯狂手段,将海空战争的水准直接拉升到60年代,当然会给美军以严重杀伤,也让很多美军官兵精神一度崩溃。

(神风队员)

二战胜利之时,美苏两国都拼命去抢夺德国火箭专家布劳恩,后来他率400多人的团队投降了美军。而苏联人则弄去了布劳恩剩下的好友加同僚们,目标是共同和唯一的:研制更先进的战术火箭(导弹)。因为战争末期德军的V1和V2火箭,虽然未能最终改变战局,但是它正在改变未来战争的模式:不需要飞行员,我就可以远程炸你。

所以“神风特攻”说白了就是把作战飞机变成携带炸药的一次性飞行器,二战时期的日本人没有德国那么多的黑科技,还造不出来V1或者V2火箭,否则对着美国海军的大型舰队来次齐射,那也必然是场灾难。既然科技水平达不到,那就得另辟蹊径用人肉去填补,这就是神风特攻队的基本性质。

(准备送死前合影留念)

这种自杀式的攻击办法,始自1944年菲律宾战役的莱特湾大海战,为了摧毁实施两栖登陆的美军舰队,日军大本营策划了“捷一号作战”,即用栗林中将的打击舰队(主要是巡洋舰和重驱逐舰组成)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炮轰美军舰船和登陆部队。而为了保证栗林舰队不被美军航母的舰载机编队拦截,日本海军拼命琢磨“让美军航母一周内无法投入作战”的办法。

最终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大西泷治郎中将憋出一个损招来:用零式战斗机携带250公斤炸弹,直接撞击美军航母的甲板,因为这种重量的炸弹是不可能击沉航母的,所以其中心任务就是:“飞机从高空下降快速撞向航空母舰,即使不挂炸弹,也足以破坏航母的甲板,使美军飞机暂时无法起飞”,这个提案得到了一帮参谋的支持。

(特攻机撞舰)

于是这个任务被下达给了仅有26架零式飞机的“第201战队”,以海军士官学校第70期毕业生关行男大尉为特别攻击队指挥官,执行这次自杀式任务,同时又选拔出另外24名飞行员。

为了说服关行男接受这个任务,大西中将的副官玉井和舰队司令部参谋猪口“苦口婆心”做了许多工作,“神风特攻队”的名字也是这俩货当时琢磨出来的,大约是纪念当年帮助日本免于被蒙古灭国的那两场飓风。

(神风特攻机起飞)

1944年10月12日,大西中将下达了这次行动的书面命令:1、因形势所迫,现在编制由26架舰载战斗机组成自杀攻击队,这支部队分成四组,在敌机动部队出现在东方海面时,负责炸沉敌舰(至少让美军航母无法使用甲板),随着今后的舰队战斗,自杀式部队会继续扩大编制,本攻击队的名字是神风攻击队-----于是二战史上最邪恶的战法和战队诞生了。

1944年10月25日上午10时许,神风特攻首次展开行动,在菲律宾苏禄海东北30海里处,对一支以四艘航母为中心的美军舰队发动攻击,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美军护航航母“圣洛号”飞行甲板被炸开一个大洞,最终引发爆炸而沉没,轻巡洋舰“圣达菲号”也被两架自杀机撞毁后沉没,另有三艘航空母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极大影响了作战能力。

(美军一脸懵批)

美军之所以一下子吃了这么大的亏,是因为对日军的自杀式打法毫无思想准备,常规战法下攻击机在敌舰近防火力下会实施各种躲避、机动动作也会使炸弹扔得也不那么准确、飞行员还要考虑怎么爬升和撤退,然而神风特攻队完全就是“以一机换一舰”的作战思路,冒着炮火直挺挺扎到军舰的甲板或者舰岛上,哪怕被击中了依靠惯性也极有可能命中。当然,也就意味着飞行员必死无疑,因此把生命看的挺重的美国人实在无法理解,一时间目瞪口呆。

而这一次首战告捷,让日本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原来这招挺管用,于是整个菲律宾战役期间,日军共出动了700架神风特攻机,在后续战斗中共撞沉美军驱逐舰1艘,撞伤战列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6艘和登陆舰2艘,虽然攻击成功率仅26.8%,击沉率也仅仅在2.9%左右,但确实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压力。

在之后的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中,日本人发疯般地进行了十次“菊水特攻”,大约2400多架神风攻击机向着美国军舰乱撞,给美国海军造成了巨大损失,期间神风特攻队共击沉美军军舰33艘,击伤360余艘。但是随着日军可用的战机和飞行员越来越少,以及美军对此有了足够的警惕,采取了大机群拦截、近防炮火力增加和军舰规避等综合手段,日军的攻击效果越来越小。

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1944年10月25日的首批神风队员还基本是自愿的,都属于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而后来的神风队员则越来越难招了,完全就是硬性摊派,他们当中的许多年轻飞行员也很怕死,完全是迫于压力被逼无奈而出击的。即便在日军内部,认为这是无谓牺牲的厌战情绪也在逐渐蔓延,甚至有些飞行员出任务后,会以没有发现美舰为借口直接返航,所以所谓的“神风特攻”和日本人的“赴死精神”,远没有普遍认为的那么厉害。

(被撞伤的美舰)

太平洋战争神风特攻为什么比常规作战效果好那么多?

没有敢战必胜的信念与行动,武器再先进也是敌人砧板上的肉。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来,没有枪没有炮,自有敌人给我们造。武林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天下再大,亦是王土,四海之滨,皆是臣民。

太平洋战争神风特攻为什么比常规作战效果好那么多?

神风特攻是非常极端的,且没有人道可言的攻击方式。从理论上说,首先是打破了人对正常战争法则的认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被彻底改变,变成大家一起死,这是很恐怖的。从技术上看,日本的工业能力有限,攻击中要提高命中率,打击敌人的士气,以最划算的方式给对手打击,则非神风特攻莫属。最后这也是日本人狗急跳墙的垂死挣扎。

太平洋战争神风特攻为什么比常规作战效果好那么多?

不是说作战效果比常规作战要好,而是当时日本人没有其他的选择,他如果常规作战根本打不过美国人,只能够选择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那些炮灰的作用。否则他的这些炮灰上战场就是被人无条件碾压!

说到日本人的神风特攻,就不得不提一场特殊的战役,这一场战役就是马里亚纳海战!这是日本航空兵最后一次垂死挣扎,这是日本人彻底认清美国当时和日本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使日本人感到绝望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里面,日本损失数百架。舰载飞机而美国人的损失几乎微乎其微!美国人在马里亚纳海战里面甚至诞生出来一个特定的名词,叫做马利亚纳,射火鸡,也就是至少这一对于他们来讲,根本就不是作战,日本人的那些飞机飞到天上,它就是给他们随意打爆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当时的日本飞行员质量实在是差的没法看了,日本在开展之前,或者在战争前期中期培养飞行员的方式就是精益求精,也就是日本的每一个飞行员都是经过长久训练,从成千上万的人里面挑选出来的精英级别的飞行员。这些飞行员技术水平高,作战经验丰富,1度让美国人感觉十分头疼,但是随着中途岛,瓜达卡纳尔岛海战结束之后,这些精英级别的飞行员几乎就全部损失殆尽了,此时日本的飞行员就只剩下那些。只通过理论测试,摸过一两十个小时飞机的那些菜鸟飞行员来驾驶!

但是反观美国的美国,不仅通过技术方面的优势研究出来克制日本战机的战斗机,而且美国的飞行员每一个都是通过上百个小时的实际的驾驶飞机的训练之后才上了战场!

所以日本人认清了一个现实账,如果再去打下去,再接着跟美国人在空中进行单挑,幻想着自己的飞行员能创造奇迹呢,还不如拿自己的脑袋去撞墙,一头撞死在墙上的更好!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根本打不过,放多少人上去跟人常规打架,那都是送死!与其让他们出去浪费资源,毕竟一架飞机也是占有不少资源的,倒还不如把这些人的炮灰价值发挥到最大!

你不就只会开飞机吗?你不就只会驾驶飞机往前冲吧,行,我给你定个目标,就瞄准敌人的战斗机,(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坦克战舰,直接冲下去跟人家撞一起,这种方式最简单,所以日本人后期针对这种作战,设计出了专门的神风,特攻和飞机!

这些飞机在飞机前部装有一定数量的炸药,而且飞机的起落架是破坏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之中是不允许进行弹射的!总之就是告诉你,你上去就是必死无疑,瞄准敌人往上撞就可以了,这样的作战方式虽然效率比较低。同等来讲的话,几百架的神风特攻飞机要是能有个七八架成功,那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数字了!但是追求的就是这一种,为什么企业号航空母舰经历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结果在冲绳战役里面被架神风特攻的飞机撞上去了,然后他的十几吨的电梯也被炸到半空之中,最后被迫退出了战场,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事情,受降仪式很有可能就会在企业号航空母舰上面举办。

太平洋战争神风特攻为什么比常规作战效果好那么多?

二战时候,日本突袭了美国的珍珠港,迫使本想“隔岸观火”的美国参战了。

美国并未为战争做足够的准备,再加上战争早期美国被日本偷袭消耗了一波生有力量,导致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处于劣势。仅有的几艘航母在与日本海军交战中悉数被击沉,到了1942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只剩下企业号一艘航母可用,当时企业号上的水兵们还在甲板上刷上这行标语:企业号对抗日本(Enterprise VS Japan)

但是美国的体量绝非日本这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能比的,在进入战争状态后,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得以发挥的淋漓尽致,美国开足马力生产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军事设备,不仅数量碾压日本,质量也碾压日本。而且美国生产的武器不但够自己用,还能支援苏联、法国、英国、中国等的反法西斯盟国。

在此情况下,日本节节败退,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海战都以失败告终,自己的军舰损失大半,并且因为资源匮乏等原因日本已经无力再生产更多的军舰,而美国方面正在“下饺子”一般源源不断的下水新军舰,显然日本已经大势已去,几乎没什么翻身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发明了一种极为“残忍”的战术——神风特攻!神风特攻就是让飞行员驾驶飞机自杀式的撞上敌方的军舰,以一架飞机和一位飞行员作为代价击伤或者击沉一艘军舰,可谓是以小博大。

这种“自杀式”的攻击早期对美军的军舰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美国水兵也对那对着军舰呼啸而来的日本飞机感到恐惧不已。为什么神风攻击威力如此惊人,甚至超过常规的攻击手段?

神风特攻——只为同归于尽而生

有句话叫做“不怕横的,就怕不要命的”,用来形容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再合适不过了!

这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驾驶着飞机,义无反顾的撞向美国军舰,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死活。同时,相比起投弹再返回的常规作战模式,神风特攻这种不要命直接撞过去的自杀式攻击得手率更高,而且日军还专门为此训练过神风队员,让他们更加精准的撞向目标。

(图为神风特攻队队员在写遗书)

不过说回来,不可能人人都是狂热分子,这些被拉去做神风特攻队队员的人里面肯定有不想死的正常人。

为了让他们义无反顾的去“送死”,这些神风特攻队队员日复一日的被灌输军国主义思维,让他们打意识里就觉得执行神风任务是一件“光荣无比”的事情。同时用于神风特攻的飞机也是被做过手脚的,要么就只让携带一半的燃油,让飞机不够飞回来;或者是飞行员上机后直接焊死机盖,同时还不让执行特攻任务的飞行员携带跳伞用具,种种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断了特攻队员的后路,让他们更“义无反顾”的执行任务。

同时,日本还发明了专门用于执行神风特攻任务的樱花战机(樱花MXY-7人弹)。

樱花战机结构非常简单,机头是一个重达1.2吨的大威力弹头,中间是一个极为狭小的驾驶舱,尾部是一个发动机。木制的机体把他们弹头,驾驶室,发动机连为一体,就像一个导弹一样。不过樱花战机从结构还是从用途来看,其实和导弹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制导手段是人工制导。

如果说上了其他特攻飞机还能侥幸驾驶飞机逃回来,那么上了樱花战机就真的就是死路一条了!

首先樱花战机的舱门是无法从内部打开的,等于说飞行员坐上飞机再关上舱门就再也无法打开的,并且樱花战机航程只有36公里,平时是用其他飞机搭载樱花战机,等到接近目标后再将樱花战机投放出去,之后樱花战机内的飞行员再驾驶樱花战机撞向敌方。顺带一提,樱花战机是没有起落架的,就算飞行员没有去执行自杀任务,樱花战机也是无法降落的,总而言之上了樱花战机就算死路一条。

神风特攻,效果不明显,影响不了日本败退的现实

虽然神风特攻非常吓人,只要撞到军舰就能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实际上神风特攻除了早期战果尚可,后期的神风特攻几乎没啥作用。

飞行员损失大

日本正是因为飞行员损失过大,而且得不到及时补充,才想出了神风特攻这个歪招,但是到了后期,神风特攻的飞行员也凑不够了,只能让一些菜鸟上。到了战争后期,甚至开始拉一些毫无经验的学生上阵。只是简单的培训几下,这些年轻的学生就或自愿或是半强迫的上了神风飞机,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些被迫上场的菜鸟们,既无技术也无战斗意志,由他们驾驶的神风飞机威力大减。

制空权丧失

战争中后期,日本几乎丧失了制空权优势,对于性能更好,数量更多的美国飞机几乎没有还手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防卫手段、只为执行撞击任务的神风飞机就和“活靶子”没啥区别了,被美国战斗机缠上几乎就是死路一条。再加上战争后期美国军舰强化了防空能力,所以后期的神风特攻几乎无法得手,只不过是让飞行员白白送死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