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为什么实行黑人和白人混编体制?

美国表面上平等

骨子里

白人与黑人隔膜甚深

在战时

万一黑人反水

老美就得吃哑巴亏

为了防范可能的作乱

采取黑白混编的方法

故,心虚的表现

凌远长著

美军为什么实行黑人和白人混编体制?

这是英勇的四野第39军(原第二纵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通过打垮美国陆军第25师第24步兵团的战斗,最终教会美国人这么干的。美军对此事的处理一直讳莫如深,虽然指示来自军队高层,却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兹当是被我军在战争课堂上教育以后的改进措施吧。

(三八线剧照)

1950年11月25日黄昏起,志愿军在战场西线、清川江以北的宽大正面上,展开五个军的强大兵力向敌人发动突然猛烈进攻,史称“第二次战役”。其中我第39军需要打击的当面之敌,是位于宁边地区的美军第25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麦克阿瑟根本不曾相信志愿军的到来,还在命令各部向北开进“争取圣诞节前让小伙子们回家”。

于是第二次战役就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打响了,闷头前进的美25师先头团第24团在行进间被我39军拦头打腰三面围攻,部队迅速陷入混乱和崩溃。尽管美第八集团军宪兵在公路上设置了检查站,仍然不能阻挡该团士兵的溃逃,检查站平均每天截获逃兵75名,最多的一天这个数字达到150名。

(张大彪也去了)

要说美军第24步兵团得算是历史悠久的部队,它组建于1878年,在对印第安人的战争中表现的也算勇敢,但这个团的编制有很大的特殊性,即所有士兵都是黑人。当然,这也是一支长期遭到歧视和嘲弄的部队,因为黑人士兵无论作战怎样卖力,在美国军队中他们都是“次等士兵”。而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已经发现了美军黑人建制的存在,私下命名为“黑美”部队。

正因为饱受歧视,所以这个黑人团的战斗力逐渐下降,他们形成的观念是:既然高层和白人官兵不把我们当人看,我们又何必替人送死?所以每战必会先逃,如此的结果,是包括第25师其他团的部队,也深深地鄙视着黑人团,鉴于其在之前尚州战斗中的糟糕表现,干脆给黑人团起了个绰号:“逃窜”。

但是跑也有跑不赢的时候,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在追击中,将美第24团C连包围在一个叫上草洞的村庄。我军干部在望远镜里发现,这伙敌人全部是黑人,鉴于他们已经无路可逃,遂命令战士们喊话要求敌人投降。不久两个美军士兵举着白旗走出村子,看起来确实是要缴械投降的意思。

正当战士们站起来准备受降时,村子里的美军却突然开枪,当场打伤我军数名战士,于是部队愤怒还击,迫击炮手榴弹打过去,对方惨叫声一片。五分钟后我军第二次组织喊话,这次走出来一个黑人军官,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次他举着的不再是白旗,而是一张白纸。

(美军黑人士兵)

白纸上画着一个美国兵举枪投降的样子,旁边是这个连队的人数,倒是战场上很罕见的“投降文书”,经查这名军官正是美军第24团C连连长斯坦莱中尉,他率领该连仍然还活着的148名官兵全部投降。这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整建制向志愿军投降的步兵连队,所有人都被转送到后方战俘营,而消息也迅即惊动了美军高层。

美国人具体怎么处理该团主要军官已经不得而知,不过三个月后结果出来了,根据美第25师师长基恩少将的提议,经国防部长马歇尔批准,美军正式宣布一项改编命令:解散第24步兵团。这个黑人团作为一个专门建制的情况从此不复存在,并且从那个时间点开始直至今天,美军部队中始终实行白人和黑人的混编制度。

至于是不是因为在战场上被打疼了,或者是感觉成建制投降太过丢人,美军才选择这么做的,那咱也不敢问呐。

(第24团C连投降后照片)

美军为什么实行黑人和白人混编体制?

根据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白人(含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白人,约9%)占总人口的79.96%;而黑人则占总人口的12.85%。可以说,黑人已经成为了目前美国人口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而在美国军队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黑人士兵。截至2014年,黑人士兵在现役军人中占21%,在国民警卫队中占15%,在陆军预备役中占22%。2013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开始了第44任总统的第二任期。作为总统,奥巴马也是军队和其他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而这也鼓励了更多黑人为这个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在阿富汗、伊拉克、科威特、韩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许多海外行动中,都有黑人士兵在为美国服务。不过多年以前情况并不是这样的。看过一些二战题材电影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各种影视作品里都必须有黑人出现的今天,二战电影中却几乎没有黑人演员出演。这是因为二战的时候美国实行种族隔离,黑人和白人没有混编,所以当我们看到白人在前线的时候,很难看到黑人混在里面。在那个年代黑人参军是有的,但大多数只能做做饭,刷刷马桶,负责后勤。不过也有一些完全由黑人组成的前线部队。比较著名的黑人建制单位有:陆军航空队第332战斗机大队及477轰炸机护航大队,即“塔斯基吉飞行员”;陆军第5坦克大队761营,绰号“黑豹营”;陆军第92步兵师,绰号“水牛师”。这些黑人部队都曾经在战斗中表现出了超强战斗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美国军方以及政府的表彰。然而还有更多黑人组成的部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黑人在战斗之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在士气的维持方面略有不足,也就是说一旦有一两个士兵出现了溃逃的趋势,整个队伍都会在很短时间内土崩瓦解,丧失战斗力。在朝鲜战争前期,黑人部队从外貌上给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带来了很大的压迫感,后来却因为志愿军和人民军顽强的战斗力和灵活的作战风格而屡遭打击,甚至出现了整支部队投降的情况。后来,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获得了很大的改观,再加上黑人部队在士气上确实存在问题,于是如今这支黑人和白人混编的美军就出现了。

美军为什么实行黑人和白人混编体制?

美国是以白人为主的国家,黑人、黄种人等占比毕竟是少数,白种人的地位肯定高于黑人等其他人种,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当下也是如此,人种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什么平等、自由实际上是幌子,都经不起严格推敲。

在美军军史上,很早就形成的陆军第25师第24团,是根据187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令组建的,实际上是清一色的由黑人官兵所组成的“黑人团”。

在镇压国内印第安人的战斗中,步兵第24团以勇敢的作风,成了一支战功显赫的部队,为美国立下汗马功劳,而备受美军方内部赞誉。

半岛战争中,沿上九洞附近的公路上,美军第24“黑人团”,与对手展开了激烈的搏杀,对手在轻重机枪掩护下,举着集束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居然朝其坦克猛烈冲击,此等玩命的打法,令黑人士兵心惊胆战,只能胡乱地扫射,但不时有坦克被对方击毁。

对方掐头去尾,非常巧妙的打法,熊熊燃烧的坦克、军卡就堵住了公路,让美军既无法前进,同时也无法撤退,嘹亮的冲锋号响起,伴随猛烈的枪声和爆炸声,“黑人团”士兵的心理防线被彻底摧垮了。

于是,扔下军卡、坦克漫山遍野地奔逃,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对方士兵开始四处围追堵截,成群的黑人兵无论朝哪个方向逃跑,都会遇到迎头痛击。

第24“黑人团”的建制被打乱,在上草洞村庄,对方包围了第24团中一个连的兵力,经过第一次战役以后,对手已知道美军中有一种皮肤黑炭似的人,称这种肤色的美国兵为“黑美”,意思是黑色的美国人。

经过劝降-战斗-再劝降,第24团C连连长斯坦莱在内的148名黑人士兵,就成了整个半岛战争期间,向对手投降的唯一一个完整的成建制的美军连队。

这让参与过二战,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兵、战斗力极强悍德军的美国军方深感耻辱,根据美军第25师师长基恩少将的建议,经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五星上将批准,美军解散了由黑人组成的第24步兵团。

至此,在美国陆军中,就不再有单独的由纯粹的黑人官兵组成的成建制的步兵团、步兵营、步兵连、步兵排和步兵班,成了“黑白混编”体制。

美军为什么实行黑人和白人混编体制?

美军内部的种族歧视政策由来已久了:上溯到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这个大庄园主就是反对取消奴隶制的支持者。当时,美国大陆军中只有5000名黑人战士——被分散到种族隔离部队参战,黑人们只能负责粗重的后勤累活,他们没有自由人的资格!独立以后,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更加严重以至于1792年,美国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美军征募黑人;177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建立时,它就明文规定:“不得征募黑人、混血人和印第安人。”:美军可以在军中“使用”黑人,但不能征募黑人。美军不承认黑人在军队中的职业地位,只将其当做军队的劳工或附庸。

美国黑人正式拥有军队编制在南北战争期间:1863年,随着林肯总统签署的《JF黑人奴隶宣言》正式生效,逃亡北方的黑人奴隶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使这些昔日的奴隶为战争尽力的问题被提上了议程。在黑人领袖和林肯总统的努力下,马塞诸塞州54黑人团正式成立,虽然号称黑人团,它的军官团全部是白人!

尽管这支美军第一支黑人团广受歧视:薪水、武器后勤物资乃至制服都被消减……他们依然爆发出强韧的战斗力:浴血奋战攻克华格纳堡的战役让黑人团一举成名!

美军高层同意大规模招募黑人参加北军,1863年2月,马塞诸塞第54黑人步兵团被编入美国联邦第35黑人步兵师,正式取消了原番号。直到南北战争结束,合计有18万黑人在美军服役。

此后,黑人团参加了镇压印第安人、美墨战役、美西战爭等等,却没有获得美国领导层的认可: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隔离但平等”原则符合宪法,从而让黑人的社会地位连南北内战时还要低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黑人士兵战斗力异常脆弱。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以及免于恐惧的自由。美国高举反纳粹“种族主义”的旗帜,可是,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依然严重:开始,黑人在美军在也只能在非战斗性的部队服役。美国海军招收的黑人几乎全部当了厨子,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军更是几乎不招收黑人。就连人数众多的美国陆军也基本上不要黑人。

后来,由于战事的发展,美军才陆续建立了黑人飞行团、黑人战斗团——这不代表美军信任黑人:美国黑人士兵不能享受与白人士兵一样的待遇,他们吃饭,训练,甚至住宿都与白人士兵分开。

美军黑人士兵甚至连德军战俘都不如:德军战俘还可以与看管他们的白人警卫在一起饮用水,而黑人士兵却只能去使用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隔离设备中的饮用水。尽管如此,美国黑人官兵用鲜血和战绩取得了赫赫战果:美国空军的“红球运输队”、“塔斯克基飞行队”(印第安人的“风语者”也很出名),其中飞行员本杰明·戴维斯后来成为美国空军第一个黑人将军。

二战结束以后,美军又故态重现:美军在欧洲的盟军俱乐部、酒吧等场所不对黑人士兵开放;火车上,美军黑人士兵甚至要为纳粹战俘让座,白人士兵甚至让德国战俘和他们一起用餐,也不愿和黑人战友一起吃饭;黑人士兵退伍以后,有色人种的士兵们经常不能享有美国法律在医疗保险、大学学费、自主就业培训和贷款等方面赋予的福利——已经肩扛将星的杰明·戴维斯,他遭遇了白人士兵拒绝向其行军礼的尴尬!为此,美军黑人官兵极为不满、士气低落!

朝鲜战争中,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表现优异的美军25师24团C连:该团在1878年建立,战功彪炳却广受歧视!它被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包围,在二十四团C连连长斯坦莱的率领下,C连一百四十八人,全部是黑人。全建制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投降——杜鲁门总统直接取消了24团编制,美军实施白人、黑人混合编制体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