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人才均通过政审考试才能入校学习,第一期黄埔军校录取情况是这样的:1924年2月6号,广州南堤2号门前挂出了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的牌子,与此同时,市内的大街小巷也贴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个《招生简章》。
名额分配。1924年2月10日军校筹委会当初制定的招生计划是总名额为324人,分别在全国19个省进行招考。
报考条件
关于考生要求,军校筹委会最初拟定的简章,要求:
1, 学生必须“明白主义”,学历上要求中学或相当于中学毕业。
2, 身体要“强健、无眼病、无肺病和性病”。
3, 考试要笔试口试,考的内容是作文、政治和数学。
4, 为了保证学员政治质量,每一名学员录取时要有两名担保人。
招生工作。
所以招考的第1期学生多采用秘密招生方式, 委托出席国民党“一大”的各省代表回原籍后代为秘密物色选拔考生来校应考。
由于当时国民党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组织,或组织松散,因此,非常重视培训革命军事干部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
开学典礼上的第一期学生。
廖仲恺曾经找到中共总书记陈独秀。陈独秀召集在国民党中任职的中共党员谭平山和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决定以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名义向各地组织发电,冲破军阀障碍,挑选优秀分子赴广州应试。
3月,共青团广州地委发出第7号报告,拟派三、四名同志赴考,预备在将来参加军人运动。共产党人何叔衡在湖南长沙负责办理军校第1期秘密招生事宜,他介绍赵自选、陈作为和郭一予等持函到上海见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恽代英负责上海的招生工作。1924年3月,在军阀孙传芳的眼皮底下,由毛泽东出面在上海秘密组织了一个黄埔军校分考场。
所谓分考场就是指整个长江流域各省份的考生先到这里集中,经过复试筛选,再赴广州参加总考。毛泽东在这里给许多人发放了路费和证明,送他们登上南下的火车和轮船。
现在查阅《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一至第四队详细调查表》,可以见到在学员亲笔填写的“入校介绍人”一栏中,有5名湖南学员的入校介绍人中都有毛泽东的名字。
考试选拔。
黄埔军校招生消息传出后,各地有志青年报考十分踊跃。但是,军校的入学考试是严格的,标准要求也很高。
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关:
1, 第一步是各省的初试,
2, 第二步是大地区范围的复试,
3, 第三步是军校的总考试。
也就是说,全国19个省分别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
军队报考也是如此,东路军总部及其所辖各部队有数十人报考军校,东路军总部为慎重起见,先在本部预考,合格者再送军校复试。
第一期学生毕业证书。
在报考军校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有鱼目混珠者。有些人把报考军校作为追名逐利的捷径,想通过不正当办法进入军校。
为保证学生质量,军校试验委员会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公开启事,谢绝各方推荐函件,郑重声明坚决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
3月27日,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试场,举行第1期新生入学考试。第一门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试。
择优录取。
从总体上看,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也比较高,约有三分之一是中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至3月27日已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3倍多。
广州总考进行了3天,因报考人数远远超出计划,考生学识较佳者颇多,革命军也正需要热血青年,故最终酌量多取。 第一期来报名的青年以南方人居多,从北方来的青年较少。
为此,军校在招生中特别注意招收来自北方的青年,从山西来的徐向前等10多名考生,还有从陕西来的阎揆要、关麟徵、张耀明、杜聿明等10多名考生在于右任的保荐下,都被录取了。
4月28日发榜,第1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还有说360人或372人),备取生120人。在第1期录取生中,共产党员约有60人,占学生总数的1/8。录取揭榜时,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
总的概括来看,第1期学员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员年龄相差悬殊,最小的谭煜麟仅16岁,最大的丁虎39岁;
二,是学员文化程度不平衡,从小学到大学都有;
三,是出身复杂,有军官、学生、工人、农民等,但家庭富有者很少。
第一期开学
5月5日和7日,经过考试选拔的400多名第1期学员正式入校,编为4个队接受新兵训练。正取生编为第1、第2、第3队,备取生编为第4队,邓演达为学员总队长,后严重接任。
孙中山出席第一期开学典礼。
第1期学生,学期规定半年,均为步兵科。初期为4个队共470人,11月底毕业,及格者456人。后由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军校的158人及四川送来的21人编成的第6队学员也归入第1期,因此这期毕业生实际为635人。
第一期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党代表——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工作不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由周恩来接任。
戴季陶离开黄埔军校后,筹办了一所新的大学——中山大学。
战术总教官——何应钦
教练部主任——李济深
教育长、总队长兼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
教授部主任——王柏龄
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
顾问团团长——来自苏联的加伦将军
校长办公厅主任——陈诚
招生委员会委员——陈果夫
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陈立夫
黄埔军校从创办至蒋介石败退台湾前一共办了23期,学员总计:41386人,抗战阵亡2万余人。实际上,黄埔军校原定两年制学期,因北伐战争开始,改为一年制学期,最后又因形势紧急,改为半年期。所以,前六期的学员基本没有多少学时,没学多少军事理论、战略战术研究,就一批一批上战场了。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当中,比较著名的包括中共的徐向前、蒋先云、陈赓、左权、周士弟还有国民党方面的胡宗南、黄杰、陈大庆、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和桂永清,其中徐向前后来成为了解放军的元帅,陈赓成为了大将,蒋先云因为牺牲在了北伐的路上,否则也肯定会是一名闪耀的将星,左权也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
林彪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黄埔有十大名将:林彪,关麟征,胡琏,徐向前,陈赓,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
戴安澜
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入学考试中,浙江考生胡宗南曾经遇到了大麻烦,他的身高只有1.59米,不符合军校的报考条件,被主考官当场揪了出来:“胡宗南,你不是干军人的材料”。于是未来的“西北王”万念俱灰,蹲在考场边的墙角哭了起来。
(胡宗南)
这一幕恰好被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廖仲恺看见了,此时蒋介石由于负气正离开广州回去奉化老家撩挑子,职务由廖仲恺暂时署理。廖仲恺当即批了个条子:国民革命需要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没有关系。胡宗南就是凭着这张条子顺利录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关于招生条件和办法,可以从廖仲恺致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电文中里管中窥豹:“粤考军官学生一千二百余人,除粤籍外,湘、桂、赣、闽、滇省数百人,中有三分之一青年,曾经毕业中学及专门,故试题于国文算数外,加三角、几何、代数三种,以便较别,泌勘验体格”。
(廖仲恺)
解释一下,黄埔军校筹办时拟定首批招生只有324人,而随着大批进步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入,录取门槛已经大为提高,黄埔一期大约是2000余人最后录取500余人,因此考试还是比较严格的,比预期中的招生条件有所收紧。因为有三分之一已经具备中学和“专科学校”的学历,所谓学苗较好,自然水涨船高。
也就是说,黄埔军校原本只打算进行“语文”和“算术”两科考试,能够基本通过考试后,同时考察政治面貌和身体检查,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可以录取了。毕竟当时广州革命政府控制的区域有限,长江流域和华北、西北、山东等绝大部分地区,都在北洋大小军阀的统治之下。
(黄埔军校校长)
但是西南诸省青年军官和学生的报名踊跃,倒是出乎军校筹备委员会的意料之外,同时,我党也在内部发出《通告第六十六号》,具体内容是:各级同学们,广州黄埔军校正拟招收3000名入伍生,望各地速速多选党员、团员,自备川资前往投考,此事关系重大,各地万勿忽视。
于是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的一批进步青年,也秘密得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开始相约南下投考,使黄埔一期的报名人数迅速增加,于是军校才增开了三角、几何、代数等三门学科的考试,这都是步兵指导员和炮兵军官的专业必需,也同时提高了入学标准。
(程潜)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杨立青参加黄埔军校考试时,就是以一手漂亮的手绘地图赢得老师们的青睐,属于“特长生”。在大革命及未来北伐战争极需人才的历史大环境下,有一定特长或者特殊“政治关系”的学员,确实野被破格录取了,所谓考试严格,是指绝大多数普通考生。
黄埔一期的入学考试于1924年3月17日开始进行,到4月28日放榜,共有499名学员被录取(456人毕业),编为四个区队,加上程潜开办的湘军讲武堂转来的158名学员和四川等地晚到的30名学员,至1924年11月底,共有645名学员毕业。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第一期没有考中的学员三个选择:继续补课准备考第二期、稍后加入教导团当兵、放弃报考回家。
而黄埔军校第一个教导团,就是以黄埔第一期、第二期的毕业生担任军官、招兵3000人组建的,它也就是国民党几百万中央军的鼻祖。
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报名要求:1. 中学以上毕业文凭2. 党部介绍书和国民党员介绍书3. 党员4. 18岁以上,25岁以下。
黄埔军校考试题不难,难在在众人面前拔尖。1200报名人中,只录取350人,也就是说,你要和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戡、宋希濂、左权、宣侠父、唐澍、王尔琢、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以上这些强人去竞争。
这仅仅只是入学而已。如果你想报考队长,那么就需要考国文、算数、三民主义、典范令、实兵指挥等项目。报考无线电专业,加考听力、物理、数学和英语。另外升军职用的高级班要求考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政治、数学、理化、口述。
黄埔军校相当于国共双方的早期创业团队,到后面相当于公司老员工,职务自然比较高,当然看上去都像是精英,但是二次东征陈炯明,二次北伐牺牲的那些基层军官们有几个还能被铭记?
至于说入学资格,能取得入学资格的肯定不是文盲,大部分都算是热血青年,素质肯定比普通士兵要高许多,但要说比保定陆士或云南讲武堂强也未必。另外,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在上海负责黄埔的招生工作,何叔衡在湖南负责招生。
李宗仁回忆录里有一段相关的内容:黄埔军校的校址原为前清广东虎门陆军速成学堂所在地,清末时此地也曾办过海军学堂。校舍经历多年扩充,现在已能容纳数千人。校内井然有条,到处贴满了革命标语,革命的空气,十分浓厚。就技术观点说,军事教育的水准却不甚理想。因为学生入学程度参差不齐(有许多系老同志保送,未经考试而入学的。注:最出名的可能是廖仲恺保送胡宗南),而受训时期也太短。第一、二、三个期连入伍期在内,为时只有六个月。加以政治和党务课程又占据时间很多,所以军事教育在这段时期中,实学不出什么来。
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面对全国招生的,但是很多人直到报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要求有一箩筐!比如徐向前就碰到了这问题,当时上海有北方省份的报名接待地点,于是他便去了那里报名,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还有好多门槛, 从思想觉悟到文化功底还有身体素质都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
思想上的要求
1.了解国民革命须速完成之必要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求学员对当时国家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国家已经不能通过局部改良来复兴,必须通过彻底的革命来实现复兴。所以,这事业需要尽快完成。
2.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
这个“党”,说的是孙中山创办的国民党,这个思想,说的就是三民主义。
学历也是有要求的
这个学历和现在的不一样,当时没有什么统一的学历,不过大致上要求是当时中学毕业就可以,没上过旧中学的,只要对一些文化掌握得差不多也行。
身体素质要求:
身体营养状况较好,还要健壮,而且不能有某些特殊的疾病,比如眼疾、花柳等。
还有一项:
年龄不能低于18岁,也不能高于25岁。
以上是基本要求,除了这些,还有其他要求。
为了测试学历的真假,需要前来保命的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内容不会超纲,都是旧时中学教材范围之内的东西,如果不合格,几乎是没戏的,除非其他方面表现较好。比如当年徐向前就没通过,他的文化科目倒是不错,但是数学却学的很差,考试的时候他几乎交了白卷。但是因为其他方面表现不错,后来得到了一笔路费,然后去广州参加了复试。
身体素质的具体检测。前面的只是询问一下,到了这里可是真的要检测了,比如基本的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等,今天我们体检做的项目,他们基本也是都要做的。
性格测试。这方面测试就比较复杂了,做这个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作用,一个是考察学员的兴趣和志向,另一个是为了确定第一个阶段重点培养的对象。这个环节都是口试,前来报考的学生,都必须当面回答考官的问题,一些文化课不行的人,偶尔因为应对出色,志向高远,而被考官推荐,也能成为学员。
他们还会被问到一些常识性问题,以考察他们是不是那种“书呆子”,还会考一些推理的问题,以考察他们是不是够聪明。总之,通过这个口试的人,一般都是高智商、文化较高、有志向之人,对于那些更加优秀的、有着强烈的强国思想的人,还会考虑重点培养。
等这些测试通过以后,基本就能入学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审核的东西,比如学校核对学生信息,查验成绩等事情,还会安排学员宿舍、发放被褥等东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员入学后六个月要再度进行考察,如果合格,才会成为正式的学员,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期满毕业。
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近代史中名气最庞大的军校,它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在近代史中培养出了很多知名的人物,从这里走出来的很多学生以及教官,后来都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趋势。
黄埔军校的创办时间是1924年,它的创办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孙中山先生,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黄埔军校并不是孙中山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的,黄埔军校的建立其实涉及到了大国实力的权衡。
苏联和孙中山合作的原因在苏联取代了原本的老牌列强俄国之后,他们开始在很多地方发展起了他们的影响力。
在苏联人逐渐发展平稳后,他们也看中了当时有着非常庞大利益的我国。
当时的我国正处在一片军阀混战的氛围中,而在所有的势力中,实力最为强悍应当的是北方的北洋各大军阀们。
如果从选择上来说,这些北洋军阀们对苏联来说比孙中山更有合作的价值。
但是因为这些北洋军阀身后都已经投靠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原因,所以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当时势力萎缩在南方一角、但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孙中山,然后双方展开了合作。黄埔军校就是在双方有着彼此需求的情况下为了完成他们未来的目标建立起来的。
蒋介石和苏联的决裂或许是命运悲催使然,在黄埔军校建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后,孙中山就因为劳累成疾离开了人世。
于是原本应该改变孙中山在民国地位的黄埔军校就开始落入了蒋介石的手中,成为了蒋介石的私人拥有物。
在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继续和苏联人展开了合作,从他们那里获取了很多先进的装备,并在接下来的东征和北伐战争中为自己谋得了巨大的权势以及在国民政府中化身成了一匹黑马挑战起了汪精卫等大佬的威权。
但是蒋介石在这个过程中对苏联人是非常忌惮的,他很明白苏联人和自己合作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他为了防止苏联人的打算落成现实,于是就在他第一次北伐刚获得成功、自己也获得了足够地位的时候,马上和苏联闹翻了,由此杜绝了苏联人借自己之手行某些事情的可能。
黄埔军校的报考条件在黄埔军校刚建立的时候,除了很多南方省份的势力、军阀和国民政府有着亲密联系之外,北方很多省份和国民政府都是保持着敌对关系的。
因此他们在南方招生可以不用顾及很多的问题,可以直接公开招生。
但是如果在北方招生的话,为了考虑到安全的问题,他们都是秘密进行招生的。
他们会派出一些的专员在北方的省份中寻找着有理想、达到资质的青年,然后送他们到南方的广州去报名考试。
而当时黄埔军校的报名条件主要有:起码有中学学历、长相不能太丑、身高不能太矮、身体部位不能有残缺、身上没有重大疾病、年龄不能超过25岁等等。当然这些条件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变通的,因为在当时报考黄埔军校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年龄是快要接近30岁的。
因此年龄不能超过25岁这个限制有时候不会被执行得很严格。
同样还有身高问题,胡宗南在刚开始报考黄埔军校的时候,就因为太矮了所以没通过最开始的考核。
后来是有着一名国民政府大佬看到他在黄埔军校门口默默流泪产生了同情心,专门为他给黄埔军校的招生人员写了一封信才帮他免去了身高的限制。
黄埔前六期学习的短暂如果以上这些条件都达到的话,那就基本可以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了。
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有着面试和笔试,这些考试除了判断报考者有没有相应的文化之外,还可以观察到报考者有没有语言上的障碍等问题。
如果他们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他们还得进入军队中操练六个月的时间,要经历过六个月的军旅生涯磨练。
如果他们通过了这六个月军训的话,那就证明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合格的,接下来他们就能入读黄埔军校了。
黄埔军校前六期的教学时间很短,除了军训之外,只有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学习。
但是这却并没有能影响到黄埔学生们后来的成就,他们后来通过在战场中的磨练都纷纷获得了相应的军事指挥能力。
所以说这就是黄埔军校的报考条件,从条件上来说,黄埔军校的招生条件虽然很简单,但是在那个年代却已经算得上是一个高标准了,因为那个年代能读完小学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何况是读完初中?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当然,黄埔军校也有狭义和广义来说,广义上来说所有国民党陆军创办的军校都可以叫作黄埔军校,在国民党败退大陆前,一共开办了23期;狭义的就是国民政府在广州校区主要培养的1-6期学生。
孙中山先生一直被称为革命的标志,在进入广州之前一直没有根据地,直到1921年12月,孙中山与当时的苏俄合作,苏俄代表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了“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创办军官学校才被提上行程。
在当时程潜已经创办了陆军讲武堂,其实由程潜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是最初的决定,但是鉴于蒋介石在陈炯明叛变中的表现,再加上同盟会元老张静江说情,才让蒋介石担任校长。
当初创办黄埔军校的时候,条件极为艰苦,还是老蒋通过私人关系搞到了一批枪械,不然学生都没有枪,直到苏联的支援到了之后,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
那么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呢?
在1925年12月1日《赤心杂志》第12期刊登了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其中在第四条中对于投考者资格做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是年龄,要求报考人员必须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军校首先来说他是一个学校,是为了培养革命军官的,在第一期中人员更是紧张,所以岁数大的人不行,岁数太小也不行。
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那就是范汉杰,范汉杰报考的时候已经快30岁了,并且是少将军衔,一直在粤军中服役,为了报考黄埔军校,放弃职位带着军衔报考了黄埔军校,黄埔一期毕业生一般都是少尉排长,只有范汉杰是列外,也是国军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少将排长。
其次是学历,要求报考人员有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虽然黄埔军校的定位比较低,不是对标保定军校,也不是对标日本陆士,而是短期之内的一次集中培训(黄埔八期之后开始采取德式教育,教育时间从原来的一年改为三年)。但是对文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要小看了这个中学文凭,中国教育落后,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这个文凭最后被拒之门外。
哎,文凭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是挺害人的!
再次是身体情况,要求报考人员,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军校除了是一所学校,毕业之后是当兵的,行军打仗是家常便饭,因此在健康状况做了很多要求,比如身高等。
这里面就要说到胡宗南了,胡宗南的个子是真小,在广州黄埔军校体检的时候,胡宗南因为个子矮小被淘汰,胡宗南因此与其争吵,并且大声争辩说廖仲恺个不高,不一样能参加革命嘛,当时正好廖仲恺经过现场,见这个青年谈吐不凡,给予破格录取,当然这也和胡宗南的其他成绩优良有关,胡宗南以前是教书先生。
最后也是最重要思想情况,要求报考者,必须是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黄埔军校最重要还是思想问题,政治素质以及思想品德都是比较看重的地方,能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是问题的招生的关键,因此要求学员要么是国民党党员,要么是有党员介绍,毕竟黄埔军校的大名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当时黄埔军校在国民党控制地区也就是南方身份招生是公开招生的,在军阀控制地区大多采取秘密招生,比如让各省比较有号召力党员秘密招生,陕西籍的关麟征、杜聿明、张耀明、张灵甫等人都是由于右任开的秘密介绍信。
像山东籍的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等人则都是在两个党员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国民党,然后才到上海参加初试。
所以,在黄埔军校前几期的招生中,在一些方面对考生的资格做了规定,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破格录取的情况的,也正是这些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像胡宗南这样的矮个子将军,有了范汉杰这样的少将排长等等。
相反,随着黄埔军校后来逐渐完善,在招生规章制度上更加严格,但是我们也看到从黄埔六期之后就很少出现名将了,这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反思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