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独立团缴获大量日军钢盔,为何李云龙却从不让战士佩戴?

钢盔是一种重要的防护工具,能够极大减少头部遇到的伤害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实践证明,钢盔的确是一种能够减少头部要害的防护工具,而且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钢盔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几乎成为必不可少的单兵装备。

正常来说基本没有钢盔能够挡住正面击中的子弹,能够打出几百米远的子弹的力量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但是这并不代表钢盔就没有作用,如果子弹没有打到正中,由于钢盔是一个弧面,那么就有一定概率让子弹滑飞。

另外,在战场上对头部伤害最大的往往并不是子弹,而且炮弹轰炸后飞溅的弹片和石头等,钢盔这个时候绝对是保护头部的最好防具,这一点在钢盔发明之处,法国人就已经发现。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就是一贫如洗的国军,也从德国购置了30多万顶德式钢盔用于装备,后来老蒋通过美国的租借法案从美国也搞到了很多装备,钢盔一样也少不了,所以,在我们看到的抗战影视剧中,国军大部分都带着钢盔的。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钢盔至少拯救了几十万士兵的生命。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装备一定会投入使用

八路军的抗战是小米加步枪,没有先进的火力,老蒋又不给补充,大多时候都需要缴获日伪军的装备来进行抗战。小米加步枪中的步枪,很大一部分就是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另外缴获日寇的配枪和佩剑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在《亮剑》中李云龙向后勤部部长张万和要手榴弹的时候,这个部长同意多给李云龙十箱手榴弹,但是前提是要给他缴获一把日本的军刀,可见缴获日寇的东西在我军是一种值得炫耀的事情。

在平型关大捷后,林总缴获了很多的武器和物资,林总得到一个日本军官的军大衣,穿起来很精神,结果有一天林总穿着这件军大衣去遛马,被部队中的人误认为是日军,一枪撂倒,因此在抗战中,林总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苏联养伤,说来也是缴获日本军需品惹的祸。

所以,八路军缴获的日军钢盔也一定会使用,只不过缴获的钢盔有限,并没有形成士兵的标配,日本制造的90式钢盔在整个二战中都在使用,相对于德式钢盔和美式钢盔辨识度很高。

《亮剑》是一部影视剧,对一些历史问题揭露的不够深刻

《亮剑》是一部让人看起来热血沸腾的电视剧,其中对日本鬼子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其中反日是主旋律,比如最后李云龙负伤让日本人做手术的时候,李云龙知道后差点毙了这个医生,这是一种根植于骨子里的厌恶。

因此,独立团绝对不容许带日本人的钢盔,也符合读者和观众心理承重能力,我们堂堂中国怎么能佩戴小日本鬼子的龟壳。

其实,我们不仅打仗的时候戴了小日本的钢盔,就是抗战后我们依然戴了很多年,只不过光面绿漆红五星蒙上了迷彩而已,因为战后我们缴获的最多的钢盔就是日式的,而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数量急剧膨胀,只能用缴获来的钢盔来保护解放军的头部了。当然,像李云龙独立团这样的部队,一定会认为戴钢盔是胆小懦弱的表现,所以,也会拒绝佩戴,毕竟头盔不是制式装备。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才开始着手研制我军的第一代钢盔,但是也并没有完全取代90式钢盔,至今的一些二线部队中甚至还在佩戴日式的90式钢盔。

《亮剑》独立团缴获大量日军钢盔,为何李云龙却从不让战士佩戴?

八路军386旅旅长曾经大骂孔捷:“我不管这个马粪勺子下面顶得是什么狗杂种,这都不是你打败仗的理由”!独立团在杨村战斗中以200人的伤亡,才留下来鬼子一顶钢盔,可见当年的鬼子有多么难打,李云龙就算再能耐,他的部队又去哪里缴获“大量”的鬼子钢盔?

钢盔在日语中被称为“铁帽”,抗日战场上常见的日军钢盔是1930年列装的,时为日本皇纪2590年,故称“90式钢盔”。早期被划为兵器类,命名为“90式铁兜”,1932年日本军部又将其划分到被服类,正式更名为“90式铁帽”,是抗战初中期侵华日军的主要制式装备。

“90式钢盔”用铬钼钢制作,盔壳厚仅1毫米,全重1公斤,并且分为大小两个型号,主要是考虑士兵脑袋大小不同。它的防护性虽然一般,但尺寸比较适合于东方人的头型,比如德式的M35钢盔,中国士兵顶起来明显偏大。日军于1938年又升级了一款“98式钢盔”,全重超过2公斤,防护性增强,但制造数量有限。

供应短缺的原因只有一个,日本严重缺乏钢铁资源,能用的材料尽量去多生产武器。换句话说,钢盔对日本兵来说都是紧俏装备,几乎不给“皇协军”等伪军配发,八路军艰苦战斗缴获来的,难道不是宝贝?但凡数量足够,恨不得人手一顶呢,那玩意儿防枪射一般,防弹片可是非常有效。

《亮剑》独立团的战士没有成建制配发钢盔,貌似是导演军事常识不足,其实是歪打正着,反而真实地反映了八路军的装备水平。首先就是战斗缴获的数量并不充裕,根本谈不上“大量”一说,它跟缴获日军的武器是成正比的。

比如1939年2月的“香城固伏击战”,陈赓将军亲自指挥386旅主力和343旅688团数千人马,不过歼灭鬼子一个加强中队250人,打扫完战场也就得到200多顶钢盔,数千名八路军战士如何够分?平均20个人都分不上一顶战利品钢盔。

这些部队都是八路军一等一的主力,类似于独立团、新一团这样的二等团队还达不到这样的战斗力。《亮剑》毕竟是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演绎成分,就算李云龙身经百战,他率领的独立团也不会缴获太多的钢盔,这还不仅仅是战斗力的问题。

因为若想缴获钢盔等装备,其首要条件是八路军要获得战场打扫权,否则鬼子一般不会轻易抛弃任何装备的。因此除了像香城固、神头岭这样的伏击歼灭战之外,八路军很难批量缴获鬼子钢盔,毕竟敌强我弱,战场控制权大多在日军手中,其增援速度也比较快。

当然,在八年的敌后战场作战中,八路军肯定也缴获了一定数量的钢盔,但比例并不很大,而优先装备的都是绝对主力部队、突击部队和骑兵部队,比如《中国骑兵》里的八路军骑兵团,就是一色日式钢盔,再用灰蓝色粗布覆盖显示,以免友军之间发生误判误伤。

而独立团并非上述三类队伍任何之一,它只是八路军普通的团队,跟688、772团不能相提并论,能够缴获少量钢盔也得上交,集中给所需要的部队,绝大多数团队是不可能全员配带钢盔的,这是历史事实。

不过,八路军正规部队的机枪手、掷弹筒手等重点火力射手倒是普遍配发钢盔,以应对日军步兵在战斗中的精准射击,就这一点说,《亮剑》有点瑕疵,独立团装备几顶还是“可以有的”。直到1945年鬼子投降,八路军才有条件大量缴获日式钢盔,我们会发现,解放军头顶钢盔的数量可是不少。

《亮剑》独立团缴获大量日军钢盔,为何李云龙却从不让战士佩戴?

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影视作品产生的副作用,很多人对八路军、解放军的形象只有解放帽,蓝灰色/土黄色军服,久而久之很多新的影视作品也就习惯了沿用这样的形象,所以《亮剑》中也是如此,即使有缴获的钢盔,也并不会使用,而是继续使用解放帽。可是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却要复杂的多。

在抗战时期,由于物资匮乏,八路军、新四军等很多时候都是没有补充的,需要自行生产或者依靠作战缴获的,单兵装备一般都是使用敌军的,比如武器等,而像弹药携行具、腰带等装具,也是如此,毕竟制作这些东西需要皮革等材料,可是这些材料自然很难得到。而钢盔也是如此,钢盔毕竟相对于帽子具有一定的防护性,我军自然会选择装备。

而像衣物等也是如此,比如林彪当时就是因为穿了一件缴获的日军大衣,结果被友军误伤。不少时候缴获的日军军服,八路军等也会拿来使用,为了避免误伤会重新染色并去除日军的标志。

到了解放战争也是如此,当时的解放军精锐部队可不是简单的解放帽加三八式步枪,而是戴着日式或者美式钢盔,穿着皮质弹药携行具等装具,拿着美国冲锋枪等武器的。

《亮剑》独立团缴获大量日军钢盔,为何李云龙却从不让战士佩戴?

想必军迷网友们,对《亮剑》这部著名的战争电视剧是不会陌生的,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发现一处不解的地方,明明独立团缴获很多的日军钢盔,但是却从不见战士佩戴,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哩?其实这个原因说起来非常惨痛,那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

实际上,在抗战时期,我八路军缴获的日军头盔并不少,据战后统计,总数就达到了15400顶,在加上之前的和国名党作战缴获的头盔,装备一般的部队还是有能力的。事实上,根据地的老百姓辨认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最简单方法是看“皮带”,因为八路军比较穷有什么就穿什么不说连基本的军装都没有,而军队里常见的皮带更是稀缺,和日军作战较多的八路军经常使用日军的皮带,因此形成与国军的最大区别。

但是,这样的话会带来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话会降低敌我双方的识别度,曾经又一次身着日军军大衣的林彪骑马外出执行任务,而晋绥军的一个狙击手看到这日军军大衣误认为是日军的骑兵,当即开枪射击,好在后来经过医疗人员的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战神林彪却从此错过了整个抗战。在之后明确下达了不允许直接身着敌军服饰的条文规定,不显眼的皮带还可以佩戴,脑袋上的钢盔就坚决不能带了。

其次,当时的八路军主要活动在敌后,和老百姓接触的比较多,而我们都知道当时的百姓们没有收过啥教育,他们也只是靠着穿着来辨识,所以如果八路军身着日军头盔的话,很难让百姓们信服。另外,当时我军的物资非常的匮乏,相比较头盔来说我们更需要枪炮和弹药,所以很多时候头盔应该会运往后方,制造成各类武器弹药,哪怕是融掉做成大刀也是更有意义的。

《亮剑》独立团缴获大量日军钢盔,为何李云龙却从不让战士佩戴?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战士肯定是有戴头盔的,特别是一线突击作战部队。电视剧中为了整体效果,因而独立团的士兵没有戴头盔。另外从剧情上来看,独立团虽然缴获了大量日军钢盔,但是以旅长的做事的风格,李云龙肯定是“自愿”上缴大部分头盔。

虽然抗日根据地有一些兵工厂,但是能够制造的武器有限,质量也不好,很难满足广大战士的需求。这一点,《亮剑》中就多次体现了。比如独立团的战士在掩护李云龙撤退的时候,弹药不够,只能和敌人拼刺刀。

八路军的装备很差,很多武器弹药严重依赖战斗缴获。因此,抗日战士佩戴的头盔很多都是源自缴获日军和伪军。比如《抗日战争纪录片》中就说过,我军在与日军的长期作战中共缴获头盔15400顶。

当然,除了和日军作战,另外就是来自国民党的军队。毕竟蒋介石有运输大队长的美誉。虽说早期的时候双方精诚合作,但是中后期蒋介石便开始指挥下面的人搞摩擦。这一点,《亮剑》中仍然有体现。比如楚云飞派军队进驻大孤镇,为李云龙设鸿门宴。

所以,八路军的头盔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英式M1917、德式M35、美式M1。

另外,这里就不得不感谢当时援助抗日的爱国人士、爱国华侨以及国际友人。他们募集了很多资金,捐助了很多武器装备。这其中便有头盔。

当然,八路军中虽然有头盔,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佩戴头盔。原因有三个:

第一,八路军头盔数量相当有限,自然不能所有人都装备头盔。好钢用到刀刃上。朱德总司令曾经就下过命令,一线的突击部队优先使用头盔,毕竟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伤亡。这个道理和李云龙进攻山崎连队把全团手榴弹集中起来是一样的。当时,一线突击部队不单优先装备头盔,还包括轻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等。当然,如果有意大利炮,估计也得优先给他们。

第二、八路军是以游击战为主的。游击战讲究敌后作战,很多战士都是和老百姓一起,这样不容易被发现。国民党多是正面作战,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带头盔更普遍。八路军佩戴头盔的时候,甚至还出现过友军误伤。抗日战争中最有名的误伤就是一个晋绥军的小兵差点打死穿日军大衣的林彪。

第三、八路军防护意识相对来说,还是较差的。一些人认为使用头盔这些护具是懦弱的表现。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亮剑》独立团缴获大量日军钢盔,为何李云龙却从不让战士佩戴?

可能是怕八路军以为日本鬼子误伤了,林彪穿缴获日本鬼子军大衣被闫锡山部队士兵当日本人就产生误伤。解放战争李云龙使用缴获钢盔佩戴袭击楚云飞指挥部就是化装成国民党部队完成的。哪时中国八路军和解放军没有生产钢盔条件除特殊任务不带钢盔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