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副总指挥为何要让丁伟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而不是从内部提拔?
八路军第386旅可是真有“新一团”这个番号的,是1938年由第129师补充团和东进纵队第1、第3团(小团)合编的,等于是八路军组建的第二批主力团队,从成立时间点上一眼便知,新一团在八路军的发展历程上占有重要地位,军事主官的人选马虎不得。那么,第129师及其386旅的主体又是哪支红军改编而来的呢?当然是红四方面军。
而在《亮剑》剧中,新一团是由原772团的营长李云龙,率领该营部分骨干单独发展而来的,新亮剑中对这一段都专门的描述,师长找李云龙谈话准备给他换个工作,李云龙以为要被调离主力部队,脑袋晃的跟拨浪鼓一样。当听说是任命他为团长组建新部队时,又乐得屁颠屁颠表示一定干好,条件就是从原来的营抽点战斗骨干带走,老师长也同意了。
到这里就已经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新一团的在386旅的位置非常重要(第771团已经调出),团长职务必须是千挑万选的战将来担任;第二是新一团在组建初期没什么老红军底子,军政素质都过硬的干部很少,即便有,在资历上也不能服众。
而在这一时期,正是八路军第一次大发展的阶段,部队从东渡黄河的36000余人迅速发展到20多万人,军事干部奇缺,能够领兵一方的老红军们,连长早都成为了营长团长,能抽出来担任新部队职务的,也抽的一干二静,像772团、新一团这样的老团队,已经没什么可以提拔的军事干部了。位置这么重要,内部又无人可提,副总指挥打丁伟的主意既是实属无奈,另外也是灵机一动。
李云龙是因为抗命,被愤怒之下的副总指挥突然免职的,当时并没有考虑到继任团长的人选,如前述原因,一时找不到能力足够的新团长,恰好冀中军区三分区第28团团长丁伟路过,就临时给截了下来。当时的八路军总部随129师在太行山区活动,是从冀中回陕北的必经之路,丁伟于是撞见了前来传达命令的总部通讯员。
副总指挥和参谋长特别给丁伟介绍过情况,新一团所在的地区八路军与敌、伪、顽军势力犬牙交错,军事和政治形势非常复杂, 应付起来并不容易,这表明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胜任团长职务。选择拟重用(要么干吗调回延安学习)的丁伟接手新一团,是比较合理和人尽其用的。
副总指挥同时一定考虑,既然丁伟也是出身四方面军的战将,与129师和386旅的上上下下都很熟悉,出任新一团团长非常合适。他同时还是李云龙的老战友,无论是交接工作,还是新一团干部战士的不满情绪,都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别忘记了,新一团在苍云岭可是打了胜仗的,打了胜仗免团长,如果还是个指战员们不太接受的新团长,非闹出事来不可。
丁伟在冀中军区干得有声有色,28团已经发展到3000多人,足以证明了带兵和打仗的两方面能力,但那毕竟是八路军的第三批团队,虽然是平调新一团团长,但实际等于提拔了,这就好像如果把李云龙调到老部队772团当团长一样,虽然都是团职,但含金量和在首长心目中的份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选择丁伟继任团长是非常明智的,首先,李云龙虽然跟老战友发发牢骚,但毕竟感情上还是可以接受的,丁团长为了安抚新任边区“被服厂李大厂长”,还忍痛割爱送了个骑兵营,总算把这个家伙打发去被服厂上任了。并且新一团内部也很稳定,人的名,树的影,跟老团长一样资历的老战友,战士们也得服气。
在1942年的大扫荡中,丁伟率领的新一团是晋西北“铁三角”中损失最小的,独立团伤亡过半,新二团只剩下300多人,而只有新一团减员三分之一。
一方面得说是李大脑袋打下的底子够硬,新一团从装备到战力堪称响当当的主力团,另一方面,说明首长选择丁伟接任团长是正确的,不仅能够顺利掌握部队,同时也在残酷的战斗中具有优秀的指挥能力。
《亮剑》中副总指挥为何要让丁伟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而不是从内部提拔?
只能说明丁伟本来也是个狠角色,能镇得住部队,什么领导,什么兵,李云龙的部下肯定也都很厉害,要是没有个狠角色怎么管的住!
《亮剑》中副总指挥为何要让丁伟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而不是从内部提拔?
亮剑开始的时候,李云龙违反总部命令,从正面突围,战后被撤职,安排到后方被服厂当厂长去了,新一团一时没有团长,总指挥下令将正要从冀中去延安学习路过八路军总部的丁伟截留下来,让他去新一团接李云龙的盘。
之所以没有从新一团内部提拔新任团长,说明当时八路军总部认为新一团当时的干部中还没有比较合适的人选,而新一团作为比较重要的部队,需要一个比较得力的团长,所以只能临时从外部调一个来。
八路军从陕北开赴抗日前线时,总共只有大约三万五千人到四万人的部队,但都是经历过长征留下来的老部队,到了前线后作为骨干,而当时前线因为国军溃散太快,民间枪支不少,搜集起来就可以组建部队,所以部队发展的很快,原来的干部很快就不够用了。
不仅改编时原来的团长降级任用为营长的,这时候都已经普遍重新担任团长,甚至有些长征时的营长,这时候也当团长了。比如秦基伟原本只是营级干部,到前线后也很快就被派去当团长了,而且没有红军骨干部队。
又比如后来被派到独立团担任政委的赵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军队工作经验,是参加一二九运动之后转入地下党的华北学生干部,但这时候因为干部紧缺,他在经历了短期培训之后,就被派去独立团担任政委了,而且是和李云龙这样的老资格搭档,可见当时无论政工还是军事干部都是很缺乏的。
新一团当时李云龙手下的干部中,军事能力比较强的,主要就是张大彪,而剧中交代,张大彪原本是国军,是溃散之后被八路军收留才参加了八路军的,这时候已经是营长了,但无论是政治上还是资历上,显然都还不适合担任团长职务。
当然,这都是电视剧里这样安排的剧情,实际上到了1939面的时候,红军时期的团长普遍都在担任各个军区的司令员之类更高级的职务了,比如杨成武,陈锡联,李天佑,宋时轮,邓华,杨得志,韩先楚等等,这时候级别都已经比较高了。
红军时期就是团长的干部,还像李云龙丁伟孔捷这样还在当团长的很少,除非他们再红军时期就只是营长,这时候才提拔上来当了团长。因为红军时期留下来的团长本身数量就是有限的,而当时八路军已经增加了十倍以上,红军时期的团长们这时候当然就不够用了。
《亮剑》中副总指挥为何要让丁伟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而不是从内部提拔?
李云龙因为违抗指挥部命令,没有在规定地点突围,而是选择从坂田联队正面突围。李云龙本以为突围成功,消灭坂田联队,炸死坂田联对队长,指挥部会嘉奖李云龙和他指挥的新一团,结果李云龙却受了处分,原因很简单,李云龙违抗命令。为了能够让李云龙改掉抗命的毛病,指挥部决定让李云龙去制服场当厂长,好好反省自己。
丁伟和李云龙是原四方面军的老战友,李云龙现任新一团团长,丁伟任二十八团团长。丁伟本来打算去延安学习,结果半路被通讯员截住,让丁伟接收李云龙的新一团。
为什么要让丁伟任命新一团团长,而不是从内部提拔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副总指挥深思熟虑决定的。
首先,全国战争连绵不断,很多有军事才能的干部也因为战争牺牲了,拥有军事才能的将士十分稀缺,人员不足,丁伟战争经验丰富,算是可用之才,如果从内部提拔,需要进行军事培养,时间上肯定来不及,所以副总指挥重点考虑丁伟。
晋西北地区情况复杂,鬼子、伪军、中央军、晋绥军,还有我们八路军,各方面势力犬牙交替,情况十分复杂,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战斗,更多是考验将领的敏锐性,丁伟拥有这方面的才能。
曾经的新一团战斗力差,装备弱,在李云龙的带领下新一团已经成了八路军的主力军,装备也大大改善,如果从内部提拔,或者换来一个没有军事才能的将领,新一团肯定会完蛋,虽然副总指挥很生气,革了李云龙的职,但是毕竟新一团是李云龙一手带出来的,如果李云龙回来继续当团长,他肯定不愿意看到新一团被带坏。新一团出了问题,李云龙肯定会找领导闹事,副总指挥不愿意看到这些,所以将如此重任交给了丁伟。
我是娱乐小鹿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亮剑》中副总指挥为何要让丁伟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而不是从内部提拔?
部质和.山头一样,不是个厉害的人物,难以服众带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