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中职务和军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重要?

哨兵小虎第646条回答。

职务和军衔是军官身份认同的标志,通过对军官职务了和军衔的确认,基本可以确定一名军官的等级!

一、什么是职务?

职务就是你所担任的职位,也就是你的岗位。也就是俗称的“屁股坐在哪里”,国军称呼的“*座(军座、团座等)”。

1.专用职务称呼:

专用职务指通过职务能立即确定其身份定位。

①军事职务称呼: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中队长、大队长、师长、军长……等。

②政工职务称呼:指导员、教导员。

2.通用职务称呼:

通用职务称呼指仅仅通过职务称呼无法确定其身份,需要通过其附属单位的级别对其进行定位。

①军事职务称呼:

如“司令员”、“参谋长”、“参谋长助理”、“参谋”,则无法判断其身份;如果加上其附属单位级别,则很好判断,如“海军司令员”、“*战区副参谋长”、“*师参助”、“*团机关参谋”等。

②政工职务称呼:

如“政委”、“政治部主任”、“干事”等。加上附属单位级别后,如“*军政委”、“某战区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师政工部干事”等。

二、什么是军衔?

军衔是国家授予军人的荣誉,也就是肩膀上星星,因为军衔代表着军人的荣誉,所以军人在渎职犯罪后会被剥夺军衔。

军官军衔分为三等十级。

三、职务与军衔有什么不同?

职务呢说白了就是军队给予你的权利,给予你的职责;而军衔呢则是国家授予你的荣誉。通常说国家授予你的荣誉越高,给予你的权利就越大!

当然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必然联系的,比如国家给予你团长职务,必定会授予你上校军衔。而不会出现国家授予你团长职务,授予你中尉军衔的事情!

(授予军衔命令书↑↑↑)

四、哪个更重要?

军衔与职务究竟谁重要,这要看放在什么时期了。

1.第一次授衔时期。

第一次授衔时,各级军官普遍对代表军官荣誉的军衔比较看中,比如《亮剑》中,丁伟纵队司令、孔捷军长、李云龙代理军长,均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三人均嫌弃少将军衔低,甚至李云龙还说,手下有个师长都授予了少将军衔!可见那是军人对军衔(荣誉)看的比职务还重!

再比如,大校营长岳振华,毛主席亲授的军衔,这样的一个营长是比团长、师长都牛的存在!所以这一时期,军衔是比较看中的。

2.现在。

由于现在是和平时期,军官普遍对职务看的比较重,比如只要是正团职干部,肯定会被授予上校军衔,而中校营长向少校副团长敬礼的事也时有出现,所以这一时间,职务比军衔重要多了。

(副营职上尉女军官↑↑↑)

3.将来。

将来国家毕竟会健全国家荣誉体制,也势必会推行军衔制,军衔所代表的荣誉和地位势必会极大的与军官的工资、待遇、职级挂钩,所以,将来的军官势必会看中军衔,从而更加珍视军衔所代表的军人荣誉!

(军人荣誉↑↑↑)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老兵,以上是我的浅薄之见,还望各位老兵多多指正!多谢!

军队中职务和军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重要?

军队中的军衔和职务在正常的情况下是相对应的,担任何种职务佩戴何种军衔,但也有职务获得提拔而军衔暂未晋升更换的情况,归根结底是以职务为核心才会出现军衔的变化,所以,在部队中职务要比军衔更为重要。

如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两大现役武装部队的军衔分为军官军衔和士兵军衔两种。

军官军衔分为3等10级,分别是:

将官军衔: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军衔: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军衔: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军衔分为2兵4等9级,分别是:

义务兵军衔:列兵、上等兵

志愿兵军衔:初级士官:下士、中士

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

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其实,在军官军衔之列,还有文职干部军衔,两者军衔完全不同,它是根据专业等级和技术等级来划分,它的军衔高低一般也是看职务大小以及胸前的资历章年限,这里就不多做解释。

原空军司令员马晓天上将

在正常情况下,军衔与职务的对应衔接是这样划分的:

上将军衔:对应职务是:军委副主席,战区司令员、政委,各军种部队司令员、政委等

中将军衔:对应职务是:战区级副司令、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长等职务

少将军衔:对应职务是: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分区司令政委、各武警总队司令政委等

大校军衔:对应职务是:副军长、军参谋长、师长、政委、旅长等职务

上校军衔:对应职务是:团长、政委等职

中校军衔:对应职务是:副团长、团参谋长、团副政委、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少校军衔:对应职务是:营长、教导员等职

上尉军衔:对应职务是:连长、指导员等职

中尉军衔:对应职务是:排长

少尉军衔:对应职务是:排长、现在少尉军衔很少。

副师级上校杨宇军(高职务低军衔)

由此看来,军衔和职务一一相对,我们通过看军官的肩章军衔就能大概知道他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当我们不知道对方具体的职务时,是可以称呼军衔的,比如对方是上校军衔,可以称呼为上校同志,也可称呼为首长,当然前提是你的级别要比所见的军官稍低些。

如果某军官佩戴是上尉军衔,那么他一定是连级职务吗?比如他可能是连长或指导员等职,其实这也不一定,有时候会出现职务高军衔低的情形。

正连级上尉军衔的军官

一般这种情形在部队中还是常见的,比如一位上尉军官此时正担任某连的连长已经有些年头,突然上级让他担任副营长,那么他此时就是职务升级了,本应该佩戴少校军衔了,可肩章上还是上尉军衔,这种情况就是职务高军衔低。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部队中是有规定的,职务可以随时根据上级党委会进行调整,但是军衔的晋升必须按照规定,每年有固定的时间举行晋升军衔仪式,届时自然会调整军衔与职务相对应的级别。

当然了,这种情形是把军官职务级别给隐藏了,不过,还有一种辨别方法能直接识别高职务低军衔的情形,那就是识别胸前的资历章,在部队中,职务的提升是伴随着资历章的升级而升级。

副营级上尉军衔的军官(高职务低军衔)

比如刚才那位已升任副营长的连长,在他担任连长时,他胸前的资历章应该是一排,中间有俩星星,在升任副营长后,资历章就变成两排,中间有一颗星星了,资历章的排数和中间的星星代表着你的级别。

军队中职务和军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重要?

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薛岳、张自忠两位将军留下的抗战期间的照片中,几乎都不佩戴显示军衔的将星标志。

可能有人会说,不佩戴将星是为避免在战场上成为日军狙击的目标,此话虽有一些道理,但应该还不是薛张二位不戴将星的全部原因,毕竟也有很多将领留下了佩戴将星的照片。

薛岳将军

个人认为,这二位不戴军衔标志,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还都有点顾忌。

1936年,薛岳被授予中将加上将衔,直到1944年初,才在陈诚的运作下,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他以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司令长官身份指挥第一到第三次长沙会战,当时的正式军衔都仅仅是中将加上将;

1939年随枣会战后,时任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被授予中将加上将衔,第二年在枣宜会战中殉国后才被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中将加上将衔,意味着他们理论上可佩戴三颗将星,但实际军衔依旧为中将。你说他们该佩戴两颗将星还是三颗?

戴两颗星就与手下的军长甚至师长一样,戴三颗还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索性干脆就不佩戴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至于是不是事实,无法确认。

通常来说,军职与军衔有个大致对应关系

抗战期间,战区司令长官通常为二级上将,副司令长官、集团军总司令一般为中将加上将或中将,军长为中将,师长为少将。

依然以第九战区为例。第一任司令长官为陈诚,当时的铨叙军衔为二级上将,代司令长官薛岳在取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后才被扶正。

第九战区的三位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杨森、王陵基,前者为中将,后二者当时也是中将加上将衔,这是他们的正式军衔;

他们的军职,除了战区副司令长官,更重要的还是集团军总司令。仅为中将的罗卓英能成为副司令长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就是陈诚的影子,是陈诚的绝对亲信。

同为中将加上将,杨森佩戴三颗将星,薛岳干脆不戴

先后以第八军、第十军军长之职参加了前三次长沙会战的李玉堂将军,自1936年被铨叙为中将之后,此后无论职位是师长、军长还是集团军总司令,军衔都没再晋升过。

归属军委会直辖的74军,也被蒋介石投入了第九战区参加第一、第二次长沙会战。当时的军长王耀武,正式铨叙军衔为少将,1945年在第四方面司令官任上取得雪峰山会战的胜利后,才和杜聿明等少数人一起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此前,无论他是74军军长,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都依然仅是正式的少将。

为解决军职与军衔不对等的尴尬,国军还发明了“职务军衔”

依然拿王耀武为例,作为74军军长的他,手下的师长可能也是正式的少将,这就尴尬了。怎么办呢?好在国军发明了职务军衔这一解尬神器。

担任51师少将师长时期的王耀武

职务军衔的意思就是,让职务与非正式军衔完全成正比关系。南昌会战后,王耀武被任命为74军中将军长,可以挂上中将的两颗将星,在那些只挂一星的少将师长们面前就名正言顺了。

再比如,1946年初,张灵甫也被任命为74军中将军长。而此时他的铨叙军衔,也不过为少将而已。

另外,作为军委会下属的重要部门,军统的上层人员也都有相应的军衔。戴笠的职务军衔为中将副局长(实际主持工作),正式军衔仅为少将,1946年飞机失事身亡后才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沈醉作为军统行动处少将处长,也可以挂一颗将星,但实际上他很有可能连正式铨叙军衔都没。看到一些资料说,军统系统的将星是自制的,给谁与否全看戴笠的个人好恶。

中将副局长戴笠

同时,国军系统里也存在“高配”或“低配”的特殊情况

由于将领或因为资历,或因为有战功,但却没晋升到更高的职务岗位,就可能会出现高衔低职的特殊情况。比如在常德保卫战中殉国的柴意新,生前职务就是57师169团少将团长。

当然也有相反的“低配”现象:直到1945年,时任18军军长的胡琏才正式被铨叙为少将。而实际上他在1944年8月就被任命为18军中将军长了,这里的中将就是职务军衔。

军职与军衔相比而言,当然是实际军职更重要,因为通常来说有军职就会有相应的军衔。空有军衔而没有实际军职的将领,基本都意味着被边缘化了

军队中职务和军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重要?

题主你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军队中所担负的职务是由上级党委任命的,代表着其所担任的职位,如副班长,班长,排长等。而军衔则是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级,如列兵,上等兵,中尉,上尉等。对于军人来说,职务和军衔同等重要。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职务要比军衔重要。如某营政治教导员可以是中校军衔,也可以是少校军衔,这时候的职务明显比军衔重要。

想弄清楚两者的区别,先来了解下两者的渊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一种军衔制度。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军衔制以军官的职务、资历、贡献、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和晋升军衔的标准。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军官军衔设3等10级,即: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2010年7月,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将中国军队的士官分期服现役制度更改为分级服现役制度。同时,士官军衔制度也有更改,士官军衔由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分别是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关于军队中职务的界定:1.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2.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3.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4.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5.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6.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7.排职为少尉、中尉。

从上不难看出,军队中所担负的职务和军衔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如班长可以是一期士官,也可以是三期士官。连长可以是上尉,也可以是中尉。而反过来说,上尉不一定是正连职(可能是副营职),中尉也不一定就是副连职(可能是正连职)。另外,还有文职干部的职务与军衔之分,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另本人在部队服役十二年,对部队有一定的了解。欢迎各位家长和战友关注咨询当兵入伍,考学转士官和士官转业等问题。

军队中职务和军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重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国家、抵御外侵的钢铁长城,是我国最重要的武装力量。经过几次大的改革之后,解放军战斗力可谓是蒸蒸日上。目前,解放军现役部队依旧保留着高达200万人的庞大数量。

军队有着不同于地方单位的管理体系,而军职和军衔是军队组织的重要体系,就此摘录网络资料详解如下一一

1、军衔一一是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

目前我军的军衔设置为:

士兵,可分为义务兵和志愿兵两大类。

义务兵,分为列兵,上等兵(一等兵)等二级。义务兵服役期为两年,第一年为列兵,第二年为上等兵。

志愿兵即士官,由拥有专业技术者担任或从资深士兵中选出,我国士官衔由低向高为,下士中士上士,再四三二一等四个等级军士长(或称士官长)。

军官,由低向高分为尉官,校官,将官等三等。

尉官,是初级军官军衔的统称,后随军衔制的建立和发展,逐渐转为区分初级军官军衔等级的称号。世界上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设有尉官军衔。我国分为上尉、中尉、少尉。

校官是中级军官军衔的统称,世界各地的军衔等级中均设有校官军衔,我国分有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将官又称为将军,是高级军官军衔的统称,始于16世纪的法国军队。后来,我军将官军衔且前分为上将,中将,少将。

以上是我军目前的军衔设置,我军于1955年首次授衔,还曾有过元帅和大将的军衔,获得者都是革命战争的功勋战将,地位非常崇高。

2、军职,即指军队中的职务岗位,以下是我军的职务与军衔对应关系一一

正大军区及以上:上将,中将

副大军区:中将、少将;

正军:少将、中将;

副军:少将、大校;

正师:大校、少将;

副师(正旅):上校、大校;

正团(副旅):上校、中校;

副团:中校、少校;

正营:少校、中校;

副营:上尉、少校;

正连:上尉、中尉;

副连:中尉、上尉;

排:少尉、中尉。

对军官来说,军职越高,军衔也会越高。军职是指岗位职务晋升,而军衔的晋升,要看担任相应军职的年限,得到职务晋升,才有机会晋升军衔。若职务未获晋升,则最多只能获得本职的对应最高军衔。

部队对军职晋升,有着严格的年龄规定。每一职务都有对应的最高服役期限,到点未获升职,就必须要转业或退休。

比如,某军官军衔少校,军职为副团。他在副团的年资达标,可获中校衔。在他年龄到线前,都没有晋升正团,那他在转业前,能得到的最高军衔也就是中校。

所以对军官来说,当然是军职更为重要的。

不过对士官又不同,士官还是士兵,并不担任军官职务。所以士官的待遇提升,服役期限,都是根据军衔晋升来确定。

军队中职务和军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重要?

军队的职务就是连长、排长、团长、司令等,这种官职称为职务,而军衔则是少尉、中尉,中校,少将等,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我国在建国后曾实行过十年的军衔制,从元帅、大将、上将到中尉、少尉、准尉等,这种军衔制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更加正规与规范,让参加革命的军人们都以此为荣耀。但后来随着文革的开始,军衔制也随之取消。在后来的对越反击战中一些指挥层级不明确的矛盾渐渐暴露出来,随后在1988年又恢复了军衔制。这使得在对军人在外交往中有了明确的对等性,在增强军人荣誉感、责任感得到普遍增强。在条令中对指挥关系有了明确,要求以职务为第一指挥关系,职务高的为首长,职务低的为下级,在无法明确指挥关系时,以军衔高的为首长为上级。这尤其解决了没有干部的情况下士兵之间的高低关系,这对于明确临时性组织的指挥关系更为重要。

以我军为例,职务和军衔之间有着必要的对应关系,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管理条例》对军衔的授予,晋升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其中也和职务有着相对严格的对应关系,如军委委员必须是上将军衔,连职则应该授予少尉到少校的军衔等等。

当然,区别也有,一是军衔是永久的一种荣誉,除非被剥夺,否则在退休、退役后也一直都可以穿戴,用于参加重大纪念活动等。而职务则是暂时的,一般在位几年,职务变换,相应的权力也随着发生变化。二是军衔不是职务,就完全等同于级别的高低,尤其是职务的高低。

至于是职务重要还是军衔重要?其实应该分开来看,如果是强对应关系,则两者一样重要,如我国曾有一级上将军衔的设置,这个军衔对应的就是军委主席或国家统帅,二者是互为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军委主席必须是一级上将,一级上将只能授予军委主席,二者同等重要。而有一些军衔则不是强对应关系,则职务更重要。如技术职称可能是5级,6级,对应的是军衔是上校或大校,其职务可能是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但无论衔级多高,仍然要在团长,营长的管理下工作,这种情况自然下职务当然更为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