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第四师团打过几次仗?战绩如何?

“出身很高贵,战力不匹配”这十个字的评语当属贴切,大阪第四师团的代号是“淀”兵团,这个字很有意思,与其它日军师团什么勇啊武的等代号截然不同,据说取自于横穿大阪市区的淀川河。作为日军17个常备师团之一,它在早期是标准的两旅团(第7和第32旅团)四个步兵联队(第8、第37、第61、第70联队)编制,而师团的核心主力是步兵第8联队,这从联队番号很容易解读出来。

(第四师团长寺内寿一)

据说这个第8联队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被称为“败不怕的八联队”,打那以后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该师团始终没有上过前线,估计日本军部对这支部队心里存疑,留在本土当仪仗队更靠谱些。1933年,该师团一名二等兵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与警察发生冲突,事情闹得有点大,第四师团长寺内寿一伯爵“毅然决然”带兵砸了警察所,有力维护了淀兵团的“尊严”。

1937年4月调到东北划归关东军作战序列,为了“精训”这支部队使之提升战力,东京调来了因“二二六兵变”被踢出陆军中央的山下奉文担任师团长,不管关内战场打的如何激烈,闷头在黑龙江地区整训和清剿抗日武装。1939年诺门坎战役爆发,第四师团奉命西援,由于部队行动迟缓,先遣队到达战场时,日苏已经宣布停战,因此第四师团是没有实际参加对苏作战的,无法评价其表现。

(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

第四师团的首次参战,是1938年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后,日军调集重兵试图报复和聚歼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日寇第二军新任司令官东迩久宫要求大本营增兵,并从自己的老部队(他担任过第四师团长)中抽调第37和第70联队各一部组成“南下支队”。据传该支队曾经在苏皖边区的公路上遭遇西撤的中国军队,且未予拦截,理由是“未接到对中国军大部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笔者对这一战况的描述严重存疑,抗战初期的日军士气较高,辎重兵都敢追击国军精锐,一个常备师团的精锐支队不可能如此怯战,“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应该是中国抗日军队为鼓舞斗志而有意宣传出来的,总之徐州会战它也没参加什么像样的战斗。第四师团真正大规模投入作战,应该是1940年调入第11军后的“豫南战役”,1941年1月的这次战役汤恩伯打得不错,日军被迫在一个月后全部退回原驻地,第四师团的表现算是中规中距。

(山下奉文)

当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此时的第四师团已经调整为“三单位”,调出一个联队后还有兵员12377人,师团长北野宪造中将。由于日军主力第三和第六师团奉命围攻王耀武第74军和李玉堂的第10军,因此第四师团及其配属的早渊支队未遇大的抵抗,于9月27日深夜侵入长沙城,这也是日军第一次踏进这座城市,但由于宜昌遭到围攻和日军粮弹将尽,第四师团仅仅在长沙停留了24小时就奉命回撤了,整个战役很像一次武装游行,没有跟第九战区的硬茬部队遭遇过,仍然难以评说。

1941年11月,第四师团调出第11军转由大本营直辖,驻扎上海附近作为战略预备队,对这一调动有两个版本的解释,一说是长沙会战表现不佳,哪个军也不肯要它,没办法改为大本营直辖;一说是为了进行整补准备参加太平洋战争,个人感觉还是后者靠谱些,在各战区日军普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个甲等常备师团难道不如治安师团吗?

(东迩久宫早年)

1942年3月,第四师团在菲律宾登陆编入第14军,作为军的主力部队一举打垮麦克阿瑟的美菲军,一个月后美菲军全部缴械投降,于是有了后来的“巴丹死亡行军”。战役结束后第四师团又被调回本土担任警备任务,直到1943年底9月再次调往南洋战场,先后在印尼和泰国驻扎,泰国在二战时期跟日本是穿一条裤子的,所以第四师团之后等于休息,直到1945年8月投降。战后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南方军伤亡最少、装备保存最完整的部队。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称谓不知源自哪里,第四师团内部所谓的“三不原则”: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笔者也没有找到出处。客观说来,由于大阪地区民风的问题,第四师团的战斗力确实不如第三、第五、第六师团等精锐,但只能说是日军常备师团里的二流部队,也是日军大本营刻意保护的部队,但以其装备和训练评估,绝不可能是“淀粉部队”。

冈村宁次曾经把“日本第一弱师团”的名号给了第106师团,以表达对万家岭战役失败的愤恨,其实第106师团的兵源地不在大阪,但确有不少大阪士兵;真正由大阪兵组成并且大败而归的是第34师团,就是在上高战役中被罗卓英打残的那支部队。

应该说,大阪兵确实不怎么善战,但那只是相对而言,第四师团在中国战场的罪恶也不少,更未曾遭受过毁灭性打击,无非是战斗力与其他常备师团稍有差距而已,一味的刻意贬低它,实际也是抗日神剧的错误心态。

大阪第四师团打过几次仗?战绩如何?

大阪第四师团是日本最“古老”的军队!

明治维新的军制改革中,日本陆军采取地区自主募兵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6个镇台。并以此建立了6大师团。第四师团便是以大阪镇台为基础所建立的部队,是日本新式陆军最早的六个师团之一。

可是这支部队名声不太好

陆军弱旅、“软蛋”师团,窝囊、战五渣……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阪第四师团似乎就成了弱鸡的代名词!

但事实上,这支部队战斗力并不弱,作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陆军六大师团,以及后来军国化的17个甲种师团之一,大阪第四师团从一开始就是按照精锐标准打造,从始至终都是日本陆军的主力。

其参加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日本近代几乎所有的战争,战绩也是非常显赫!

首先甲午战争(日清战争)中,大阪师团确实是乏善可陈,这不能怪他们。是清军太弱了,他们根本没有经历到恶战,特别是登陆辽东之后,那基本就是干干警备的活儿。

不过后来的日俄战争,他们可是为自己正名了,当时大阪师团在小川又次带领下,猛得不行。在攻取南山阵地一役中,面对第一师团久攻不下的马克沁绞肉场。

接替上阵的第四师团一上来就建立奇功,将其拿下,打通了大连和旅顺,为后面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虽然这里面有着捡漏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大阪师团打下来的!

当年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不也是捡了程瞎子的漏嘛。

所以在日俄战争,大阪师团的表现是不错的。

而在二战中,出场较少的大阪师团也有着亮眼的表现,在菲律宾群岛上与美军进行的巴丹半岛战役,大阪师团打出了自己的特点。

战役前期,面对固若金汤的巴丹要塞,担任主攻任务的日本第16师团,采用“硬刚”的方式蛮干,结果损失惨重。

于是和南山战役一样,第四师团又接替上阵。虽然同为甲种师团,但第四师团显然要比16师团聪明。他们上来之后并不着急着万岁冲锋,而是先在丛林中穿梭侦察。最后找到了美菲联军薄弱的左翼为突破口,一击必中。撕开防线之后,他们像灵活的猴子一样在敌军的阵地之间穿插游走,打得美国人找不着北。

最终,第4师团成功拿下巴丹要塞。伤亡仅600余人。而美菲联军伤亡达到了5000人,六万人成了俘虏。

这次战役被称为二战时日军唯一一次用脑子击败美军的战役。

而后面对火力更为强大的科雷吉多尔要塞,第四师团围而不攻,采取攻心战术,最终登陆只用一晚上便将其拿下。

这两战不可谓不漂亮!

至于第四师团为何后来名声那么差,主要还是源于他们死得人太少了。据了解,战争结束之后,第四师团是日本所有甲种师团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军队,当年投降之时,就数他们最积极。

这样的表现,在许多日本军人眼中是无法理解的。

于是许多纯为了黑而黑的段子就被拿了出来。

比如诺门坎战役,第四师团纯属背锅。

当时诺门坎战役失利,日军第23师团几乎全灭,损失在7层以上。消息传到国内,一片哗然,军部需要找人出来背锅。

找谁呢?

日本其实也有地域黑,日本关东人一向看不惯喜欢经商,向欧美看齐,贪图享乐的关西人

当时把控日本陆军的是长州藩集团,他们大都是右翼的关东人,他们肯定要找战国时代就传下来的世仇,关西集团下手了。

而关西出身的大阪第四师团恰好当时就在关东军的战斗序列中,于是就被拿出来挡了枪。

一篇《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的报道,让第23师团成了英雄,让第四师团成了懦夫。

可怜第四师团,人家在后方驻屯好好的,都没上去打,结果就被拿出来当了典型,成为了诺夫。

拿笔的人,惹不起!

至于长沙会战逃跑,那也是不属实的!

他们是在接到了撤退命令后撤退的,只不过撤得比较迅速,结果导致友军暴露在敌军得炮火之下,损失惨重。

当然了,话说回啦,第四师团这战斗意志是真的不行,商贩出身的他们远没有矿工和山民第二师团这些部队那般不要命。他们很惜命,不会去做无谓的牺牲,像什么为了天皇自杀式冲锋这种事儿他们是干不出来的。

但是,基本的战斗任务他们是完成了的,而且论战斗力和战绩那也是非常不错,远没有大家传闻中的那般不堪。

大阪第四师团打过几次仗?战绩如何?

大阪商贩师团最大的战绩就是在二次长沙战中仅仅用了一个骑兵联队的兵力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把号称中国五千年第一名将的杀妻冥酱张马谡代理指挥的中国五千年第一恐怖军的七十四军战力第一的一个师给打的全军总崩溃,事后应该负直接全责的杀妻冥酱张马谡没有任何事反而是把个请假回家探亲结婚的师长廖龄奇枪毙了事,而杀妻冥酱张马谡则是所谓莫名的神奇的扶正坐上了该师师长的宝座,至于里面的道道大家都懂得了,题外话廖龄奇是作为土木系的钉子插进了何妈妈军政系的地盘里面的

大阪第四师团打过几次仗?战绩如何?

实事求是的说,大阪第四师团的战斗力不如其它的甲级师团。但是这个师团的运气一向都非常好,而且打仗比较有个性,灵活性很高,比较爱动脑子,善于打巧仗。不像其它师团只会靠蛮劲打仗,三板斧用完后,就开始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万岁冲锋。

针对大阪第四师团运气好、善于临机应变打巧仗这两特点,举两个具体战例。

一、南山之战——运气好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所有的甲级师团全部投入战场。当时第四师团负责进攻金山,第一师团负责攻南山。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师团编成地大阪,第一师团编成地东京,这是日本最富裕的两个地区,民智程度最高。因此这两个师团士兵的作战意志,相对来说是要比其它师团要差一点的。

第四师团攻打金山城时,碰了钉子,死活拿不下来,最后是靠第一师团增援才拿下了不算太坚固的金山城。

第一师团攻打的南山阵地更坚固,俄军的重机枪像割麦子一样,日军士兵来一批,就被撂倒一批,被打得溃不成军。从早上八点打到下午三点,收效甚微。

日军参谋认为不能再打了,就建议第二军指挥官奥保巩坚趁着夜色把部队撤下来,等整顿军队再进行战斗。但是这一建议被奥保巩坚所否决。他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拿下南山阵地,而不应该半途而废。

在奥保巩坚的要求下,刚刚拿下金山空城的第四师团被调到了南山阵地。

到了傍晚,第四师团准备进行强攻。正当他们愁眉苦脸的在炮火的掩护下,步步靠近俄军阵地时,却突然惊喜的发现俄军居然动摇了,于是第四师团立即精神大振,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拿下了南山阵地。

那么,为什么俄军在扫射第一师团的时候那么有干劲,轮到第四师团进攻时,就突然崩盘了呢?

这其中的内幕说来也是毕竟搞笑。原来日军发动进攻之前,俄国满洲陆军总司令克鲁泡特金就对金州、南山阵地并不重视,下令撤走驻守此地的俄军第四师。日军进攻时,俄军没来得及撤。

驻守在南山阵地的俄军顶了一个白天后,看着天黑了,就偷偷的撤了,阵地上只留了一千多人。当第四师团进攻时,就捡了一个大漏,事后还被参谋本部点名表扬。

虽然这一战,大阪第四师团存在捡狗屎运的嫌疑,但是赢了就是赢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大阪第四师团在组建成军后,在战场上取得的首次胜利。虽然第四师团成军于1888年,参加过甲午战争,但是该师团没有直接参战,只是作为警戒部队在后方观战。所以南山之战的胜利,是这个师团的第一次胜利。

二、巴丹要塞之战——善于打巧仗

如果说南山之战是靠运气打赢得,那么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巴丹要塞之战就是第四师团真正凭本事打赢的胜仗了。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集中第16和第48两个师团围攻菲律宾的巴丹要塞。这两个师团面对美军的永备防御要塞,毫无办法,只会强攻。在攻击了一个多月后,损失惨重,徒劳而返。

眼见第16和48师团拿不下巴丹要塞,日本参谋本部只能调第四师团出马(当时第四师团就在附近)。结果调第四师团出马,居然还出了奇迹。只用了不到两星期,就拿下了巴丹要塞。

那么,为什么第四师团为什么就能拿下巴丹要塞呢?

这是因为第四师团事先就听说第16师团吃了大亏,知道不好攻。于是他们在进攻前,就提前向要塞里面渗透了大量侦察兵。这些侦察兵化妆成商贩(他们本来就是商贩),把美军和菲军的隐蔽火力点、重型火炮和碉堡位置摸的一清二楚。

经过周密准备与详细的侦察后,第四师团以极轻微的代价,就轻易的攻克了麦克阿瑟号称至少守三年不会陷落的巴丹要塞。并且还俘虏了六万美军,350门大炮,150辆坦克。

在拿下巴丹要塞后,日军大本营指示第四师团继续攻打科雷吉多尔要塞。但是第四师团并没有按照大本营的指示,直接攻打科雷吉多尔要塞。而是在巴丹就地休整,与当地的菲律宾人做生意,趁机捞点外快。

不过做生意只是一种伪装。第四师团在巴丹做买卖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

他们在巴丹通过与当地人做买卖,详细了解掌握了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情况。并尽了最大努力完善交通,通讯,食品,饮水,兵器保障,以及针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攻击战术训练。使得他们可以在士气高昂,后勤保障充分,战术正确的情况下,又以极小的代价拿下了更难攻克的科雷吉多尔要塞。

这两战之后,大阪师团名声大噪。连东京大本营的高层都认为大阪人打仗用脑子,战斗方式别具一格。

毕竟当时已经是现代战争了,像16师团那种拿人命堆的作战风格,在中国战场或许可能还适用,但是在太平洋对付美军,是非常愚蠢的。只是白白牺牲人命罢了。

用日本学者伊藤桂一的话说:“与其说大阪人不善战,倒不如说大阪人是会用脑子去战斗的军队。如果发现没有胜机,他们就绝不会勉强从事,而是退回去寻找下一次胜机”。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确实如伊藤桂一所说的那样。大阪第四师团的战绩和最后的下场在日本甲级师团里面都算是比较好的。

比如第一、第二、第六师团就很古板,结果在瓜岛,莱特岛和布干维尔岛上,要么被美军用武器变成枪炮下的亡魂,要么因为后勤补给断绝而成为饿死鬼。

第三师团虽然没去太平洋,一直在中国战场窝着,直到战争结束才在长沙投降,但是第三师团在日俄战争中曾经被围攻,几乎被全灭。(有黑历史)

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在台儿庄和平型关都被中国军队击败过,损失惨重。

第八师团在二战期间被冷藏了十年。直到太平洋战事不利,才又调到了前线。在整个二战期间,这个师团只参加了吕宋岛战役。刚投入战场,就被美军赶到了普洛山区,最后是狼狈投降。

第十一师团的战绩比第八师团还要惨。在淞沪会战被国军重创后,日军大本营立刻把十一师团调到了东北冷藏,没有让它再继续参加南京战役。这一待也是七年,一直到太平洋战场告急,才从这个师团抽调了四个步兵大队去增援关岛。刚投入战场,又是被美军各种虐。师团主力则调回了日本本土,最后直接在本土投降了。

相比来说,第四师团算是战绩和结局都比较好的师团了。虽然极少打硬仗,但是从来没有被全歼过。不管大仗小仗,只要让他们出战,总是能有意外收获。

所以,大阪第四师团虽然近年来被网文广泛宣传为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但其实,这个师团并没有形象中的那么不堪。相比其他的部队不断殉国,大阪人脑子要更灵活,活到日本战败时的人稍微多了一些。大阪部队虽然没有非常华丽的战果,但却是日军中最科学的部队。

大阪第四师团打过几次仗?战绩如何?

四师团前身是大阪镇台,自成立之后,几乎参加了旧日军几乎所有战争,大阪镇台时代参与了西南战争,成立四师团之后,参加了甲午战争和之后侵台战争

日俄战争中,四师团夺取了金州南山,打开了旅顺大门,随后又参加了沙河会战,辽阳会战,奉天会战。

一战之后,4师团参与干涉西伯利亚作战,并参与制造济南惨案。

抗战爆发,4师团投入中国战场,参加过宜枣会战,豫南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4师团正在进行三单位制改编,菲律宾战局在巴丹陷入僵持后,刚完成改编的4师团转隶14军前往菲律宾,先后攻克了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尔岛要塞。之后4师团回国,不久又转往泰国战区,最终在泰国投降。

网上黑4师团的段子,多半来自日本关东关西互黑,又被国内某些不负责任的作者引用,4师团在日军中确实属于一个异类,但并不是战斗力不强,而是其作战风格与日军传统大相径庭。

作为济南惨案的参与者,4师团在暴行方面并不比其他师团更好,但是4师团在作战风格上更重视减轻自身伤亡,比起一般日军部队喜欢板载冲锋来,4师团更信奉能用时间和火力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去用人命填,巴丹和科雷吉多尔作战就是典型,在日军第一次进攻巴丹失败并且损失惨重之后,4师团被调往菲律宾收拾残局,4师团到巴丹之后,一改日军狂冲猛打的作风,按兵不动,首先找大本营要炮兵,最终在进攻正面上集中了一个包括240榴和150加在内的190门各类重炮的炮兵群,并且4师团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对美菲军展开战场侦察,同时演练步炮,步坦协同,4月3日,4师团(配属65旅团)发起进攻,仅仅以一周时间和有限的伤亡代价,原来日军一筹莫展的巴丹防线就被4师团彻底摧毁,4月9日,巴丹守军投降。随即,4师团又展开对有远东直布罗陀之称的科雷吉多尔岛要塞展开进攻,面对美军猛烈的岸防火力,4师团再次展开了蹲坑大法,从4月9日巴丹投降到5月3日对科雷吉多尔展开总攻,4师团又在岸边蹲了大半个月,一方面集结了100余门重炮,一方面耐心侦查科雷吉多尔岛的防御部署,耐心的用炮火一点一点解决掉科雷吉多尔岛威胁最大的岸防炮兵阵地,到5月3日4师团发起总攻时,科雷吉多尔岛已经被削弱到无力阻挡日军全力登陆,5月6日凌晨,接替麦克阿瑟成为美菲军总司令的温莱特中将在科雷吉多尔岛宣布投降。

从巴丹和科雷吉多尔岛作战可以看出,4师团的作战风格与一般日军大相径庭,该师团在进攻中非常有耐心,重视战场侦察,重视炮兵火力运用,能用火力解决的问题绝不往里填人命,但是这种风格在旧日军中绝对不招待见,大本营对于使用动不动要炮要时间的4师团显然也是心存疑虑——不是你不能打,实在是打起来这钱烧不起啊……当兵的一张邮票就能招来,这重炮弹实打实是要花大钱的……4师团在菲律宾作战之后被雪藏显然也是很好理解了——真的用不起啊……

大阪第四师团打过几次仗?战绩如何?

说起来日本的第四师团有点冤,明明是日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却被人黑成了窝囊废。不过实际上第四师团的战绩非常不错,可以说是最难对付的日军之一。

现在网上常常传说二战时期日军的第四师团兵员都来自大阪,而大阪在日本以商业闻名。所以第四师团沾染上了商贩习气,作战贪生怕死,打仗根本不行。网上还给第四师团取了一个外号,叫“商贩师团”。

不过实际上第四师团在日军中也是真正的主力部队,一点都不好对付。

日本明治维新时,对军队也进行了改革,参照西方模式建立了七个师团,也就是近卫师团加一到六师团。因此第四师团是日军里资格最老的一个部队。而第四师团建立以后,也是履建功勋。

第四师团第一次实战,是平定鹿儿岛士族叛乱的西南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第四师团表现出色,为平定叛乱立下了大功。因此明治天皇亲自向第四师团颁发了感状,这也是日军各师团中唯一一个享此殊荣的部队。

在甲午战争时,第四师团和近卫师团作为日本的总预备队留守本土。在战争最后阶段,日本一度打算将这两个师团也投入战斗,直接攻击北京,最后因为不等计划执行,清政府就投降了,所以没有执行。

这次战争第四师团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第四师团和近卫师团是当时日本维二两个列装了连发步枪的部队,可见日本政府对其还是非常重视的,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第四师团的实力并不差。

而在日俄战争时,第四师团再次上了战场。在这次战争中,第四师团首战就拿下了让日军其他部队吃足苦头的南山,接着又是第一个攻入奉天,表现在日本各师团中名列前茅。

在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上,第四师团参加的战斗不多。只有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作为主力部队参战。在这一战中,第四师团击败中国4个主力军,杀入长沙。虽然最后因为日军战略错误,第四师团撤出了长沙。不过单论战斗表现,第四师团比第三、第六两个师团要好得多。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第四师团又被调到菲律宾,参加了第二次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尔要塞攻坚战。此前日军其他部队已经尝试过发起攻击,结果是被美军打得大败。第四师团到了以后,首先侦察战场,确认了美军的火力点,然后集中炮火进行火力覆盖,将美军的工事摧毁大半以后再发起进攻,一举取得胜利。

所以从战绩上来看,第四师团的表现非常不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对手。

当然,第四师团的种种恶名也并非网友虚构,其实是日本人自己的自黑。

大家都知道,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虽然逐步成为列强的一员。但是毕竟起步较晚,在列强中工业底子比较薄弱,国家也比较穷。日本政府有意用士兵的生命代替昂贵的炮弹,大力鼓吹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让士兵为国献身。

很多日本军人都以为天皇献身作为最高荣誉,打仗时往往容易头脑发热,动不动就玩万岁冲锋。

相比之下,第四师团就比较清醒,认识到光靠狂热不可能取得战争胜利,打仗时会动脑子,考虑如何减少自己的伤亡。像之前所说的科雷吉多尔要塞攻坚战,之前日军失败,就是过于依赖士兵的敢死精神,而换成第四师团就老老实实用大炮开路,结果截然相反。

此外第四师团也不希望无谓的战斗。像诺门坎战役时,第四师团奉命前去增援。不过第四师团从上到下都认为这场战役毫无意义,只是为了保住关东军上层所谓的面子而已,因此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态度,迟迟没有感到前线,避免了损失。

然而第四师团这种会动脑子的做法在当时一片狂热的日军中未免比较另类。很多日军觉得一个不敢去死的部队算什么日本军人,于是出现了各种黑第四师团的段子。而这些段子流传到国内以后,第四师团就变成了“商贩师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