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为何军阀还要争夺正规的部队番号?

岂止是军阀会争,土木系“种子军”第18军的番号也曾经被陈诚抢来霸去,这个番号原本是冯玉祥的西北军所有,1929年初在全国军队整编时被裁撤。1930年中原大战时期陈诚的第11师率先攻入济南,蒋介石当天手令该部扩编为第18军。到1946年胡琏任军长时被压缩为“整编第11师”,18军的番号给了四川军阀的部队,然而到1948年8月整编师恢复为军时,番号又被陈诚要了回来,反正陈辞修权势熏天,其他部队尤其是杂牌军也没得办法。

(第18军首任军长陈诚)

第18军初建时只有一个师,但是陈诚最擅长吞并杂牌和扩充部队,到高峰期该军已经下辖8个师,后来陈诚自己都感觉不太好意思,于是分拆为第18军、第54军和第79军,号称“土木系三大基本部队”。需要说明一下,在恢复成军的番号之前,曾经以整编第11师、整编第3师短暂组建了“整编第18军”,这是兵团级的番号,与第18军的含义是有区别的。陈诚抢这个番号用意倒是简单:用久了有感情,没有十八军的军事集团,叫土木系简直太丢人了。

民国时期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很清楚军费开支给国家财政带来的巨大负担,同时为了避免给民众造成“穷兵黩武”的感觉,至少在表面上,对全国军队的编制和番号都做了一定限制,袁世凯的北洋军的峰值时期曾经达到120万人,但却只有33个陆军师的番号,为了掩人耳目,其他大批扩建部队分别以混成旅、独立旅、骑兵旅等形式组建,到后期这些类型的旅多达97个。

(次任军长罗卓英)

比如张作霖的奉军是以北洋陆军第27师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后拿下了冯德麟的第28师番号,到1922年奉军已经发展到17万人时,也才只有三个陆军师的番号,其他全部是东三省自己编成的旅级作战序列。因为正规的师级番号需要北洋政府的陆军部审批、拨发和校阅,走正规渠道根本无法获得,任何一个中央政府都不会支持地方军阀大肆扩建部队,直到1925年张作霖入主北京政权,终于说了算了,才一口气将奉军所有的旅都升格为师级番号。

国民党在二次北伐完成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四大集团军总司令曾经共同商定和通过了《军事整理案》,决定取消集团军和军的建制,选择最精锐的部队编成60个师,但蒋介石一心提高嫡系军队的番号配额,造成“分赃不均”,终于酿成中原大战。及至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后,国民政府军政部一度规定,在和平时期全国军队的师级番号不得超过200个,用以压缩和裁撤地方杂牌军队。

(土木系陈诚、周至柔和蒋合影)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规番号首先是部队取得“合法地位”的一个标志,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自建武装,而军政部进行了数量限额后,其中的绝大部分又给了嫡系中央军,那么有限的剩余番号自然成为各路军阀觊觎的目标。只有取得合法地位,才能申请军费、征兵纳粮和扩大实力,否则就是公开武力对抗中央,甚至可以被扣上“拥兵自重”的帽子遭到讨伐。

1937年抗战爆发后,战场上需要更多的部队,于是军政部开始授予独立师、暂编师、新编师、预备师等非正规序列的番号,其实中央军对这些是无所谓的,他们仍然能够获得足额的粮饷和弹药,比如罗奇的独立95师、廖耀湘的新22师、方先觉的预10师等等。但杂牌军如果不是正规番号的话,其兵员数量、粮饷军费就受到一定的限制,肯定要少于正规作战师,那么他们当然要进行争夺好看又好用的正规序列番号。

(宋美龄视察第11师,后排为胡琏)

管理全国军队编制和番号的军政部,同时还掌握军官任免大权,是军事委员会最具权力的机关,从1930年起一直由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担任,整整干了十四年,直到1944年被蒋介石的第一心腹陈诚所取代,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所有的规章制度其实解释权和执行权都在军政部手中,这两任部长不待见你,就算拿到了正式番号也白扯,一样得不到优先甚至正常补给。

八路军下辖的第115、第120和第129师之前都是东北军的正规番号,在蒋介石压缩东北军的过程中被裁撤,后来才拨发给红军使用,但是有什么用呢?从1940年起,重庆军政部不再给这三个师拨发一颗子弹和一块银元,所以说,正规番号的争夺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无非是看着顺眼听着顺耳罢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最高军事当局对某一部队的态度,第18军训练弹药是其他部队的五倍,你有什么办法?

(第18军阅兵)

民国时期为何军阀还要争夺正规的部队番号?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军阀争夺番号?确实,这事说起来也有点意思。

在咱一般人的眼里,军阀都有自己的部队,只要有枪有人,还要什么番号?不就是一串数字吗?这有什么可以争夺的。

您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他就错了。

其实番号这事,不仅军阀们会争来抢去的,蒋介石手底下那些个中央军,也为这事会进行争夺。

为什么呢?这番号咋就那么香呢?当然中央军争夺番号和军阀争夺番号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咱先说一下中央军争夺番号的理由。

首先一个番号,这就相当于一支部队的名字,代表着你这支部队的传承和荣耀,别人一听这番号,就知道这部队之前干过点啥,军人吗?军功章,荣耀啥的这是他们的脸面。番号没了,荣耀这就没了,这那受得了。

举个例子您就能体会到了。

您比方说国民党第十八军,一说这番号,了解历史的小伙伴,一准就得哦一声:“这不就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吗?陈诚的部队?”

您看,一个番号代表的含义就多了去了,如果了解更多的小伙伴,直接就会告诉你。

“不止啊!这还是蒋介石最嫡系的部队,建军最早,不仅参加过抗日战争,连军阀战争都参与过。当年淞沪罗店垃圾站,十八军和日本第三师团打了一个月,当时整个罗店血流漂杵,还被日本人称为血肉磨坊!”

您看,这连功绩都能给您带出来,这就是一个番号带来的隐藏效果,从一个番号当中可以读出很多东西,那都是拿牺牲染出来的成绩。

随随便便给你换了,您感觉部队感觉会咋样呢?

其实吧第十八军这个番号本来平平无奇,也没啥出奇的,最早是西北军使用过的番号。

后来在1929年以后西北军这支部队就被裁撤了,番号就被空下来了,毕竟不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吗?蒋介石是抓住机会肯定给你裁了。

那么这个第十八军的番号又咋落到了陈诚的手里了呢?

这是因为到了1930年的时候,国民党之间又爆发了中原大战。

当时陈诚带着自己的第十一师,头一个攻入了济南,这可是大功一件啊,作为奖励蒋介石就把这个第十八军的番号给了陈诚。

陈诚本来就是一个师,第十八军这可是军级番号,这就相当于陈诚的一个师要扩编成一个军的待遇。

后来这支部队,陈诚就交给了胡琏,哎,又赶上改制被缩编了一下。第十八军就又变回了第十一师,只不过前头加了一个前缀整编。实际还是军一级的,民国时期说整编师其实就和军级单位差不多的意思。

那么这第十八军的番号又空了,于是蒋介石又把这个番号交给了一支四川地方部队。

老番号这么没了,说道根子上,陈诚也心痛老半天,毕竟这么一改之前投入的感情和功绩,这就没了,这相当于陈诚土木系看家的老番号了。

这把陈诚给心疼坏了,说道心坎里头无论如何都老惦记着这个番号。

于是您就看到了这么一出,这整编第十一师和其他整编师凑一块,这就要组建兵团一级的作战单位。那么趁着这么一个机会,陈诚又硬生生的给这个兵团,按了一个整编第十八军出来。

多少有那么个怀念的意思在里头。

咋说呢?这个整编第十八军和第十八军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兵团级的,一个是军一级,这就是感情,他就忘不了。

不过民国时期,整军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番号变来变去的。

这不,后来国民党又捣鼓着想把整编师恢复成军,这个事一落实,陈诚立马又把这番号给要了回去,按到自己整个整编十一师的头上。

哎,番号这就又回来了。您说这是一件小事吗?这在军队里头,还真就不一样,以后一说第十八军,大家伙首先想到的是陈诚土木系起家的老底子部队,打过硬仗,精锐部队。

至于之前的西北军和中间的四川部队,就被直接忽略了。

再说一事。

大家伙都知道,在1937年八月二十号,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以及西北红军,接受国民党改编。

这是全面抗战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

最终在双方的协商之下,红军就成立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下辖三个师。

说道这里咱解释一下,在民国时期什么是路?

这是一个作战时候的临时编制,一般用在战役或者战术层面上,作战结束之后就会被取消。

但是当时中国就一直在打仗,所以在国民党十年内战中,就一直没有取消掉,而把他作为一个指挥结构就保留了下来,路的最高长官是总指挥。

那么按照一般的解释,这路的下边应该设置军,是大于军的。其实说的明白一点,这陆军相当于军团。

但民国时期的编制很混乱,有的路只有师没有军,您比方说红军改编成的这个第八路军,下边就三个师。

有些路他压根就没有部队就是一个空架子。

所以这些路军有大有小,很多小伙伴在看资料的时候,不免一头的雾水,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毕竟真要是按照路军的说法建立部队,蒋介石要面对的各种派系的部队将会膨胀起来,他是能收一个番号是一个番号,不嫌弃大小。

好了,这说的太远了,咱接着上边说,

说真格的第八路军是人家国民党战斗序列中不要的番号。

您别看是人家不要的番号,但这个番号可有点历史的。

当年北伐的时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大家伙听说过吧?叶挺独立团就是他下辖的部队。

后来第四军扩编,就成为了第八路军。这支部队的长官先是李济深,后是陈济棠。

陈济棠在1936年发动两广事变,这个番号就被撤销了,如今交给了八路军。

所以当时第八路军这个番号就是一个空架子,而下辖三个师的番号那是东北军的番号。

当时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对东北军进行了一次整军,人家东北军足足十七个师的番号,一番整顿出来,七个师被撤编了。国民党这么做的目的那是不言而喻了。

八路军的三个师的番号就是这七个师中的,打这里之后,在大家伙的印象里头,一说共产党的部队就是八路军,八路军就是共产党的部队(新四军是在十月份进行改编的)

八路军八月份一成立,这就挺进了华北战场,去打日本人了。

您都不知道当时国民党的部队在华北战场上那是节节败退,最后把阎锡山这个军阀都给打急眼了,他那是心心念念的盼着八路军入山西帮忙。

一说到这里,就感觉到好笑,之前八路军想从阎锡山这里补充点弹药,阎锡山都不乐意摇头拒绝了。这回被日本人打急眼了,立马奉上七九子弹五十万发,中正式子弹五十万发,捎带脚还送了二百挺冲锋枪。

这出手何止是阔绰两个字可以解释的了,您要知道蒋介石给八路军拨的补给物资,可没有枪支,就算是弹药拨付都是扣扣索索的。

于是八路军这一路就打过来了,咱别的不说,八路军入了山西之后,在九月二十五号的时候,平型关一战就打出了威风,歼灭了日本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一千多人。

这是啥?这就是荣耀。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找机会歼灭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其后115师一路向着冀西打了过去,收复了十座县城,129师夜袭阳明堡日本人的机场。

说这些貌似和题主的问题不搭边,但您要知道,其实第八路军这个番号,还真没有用多长时间,后来国民政府又把第八路军这个番号改成了第十八集团军。

为什么会这么改呢?当时的原因是全国海陆军三军的战斗序列,要从路军改成集团军,所以这才有了变番号的事情发生。

但八路军这个番号早就被叫了出去,老百姓还是喜欢叫共产党的部队为八路军。毕竟就是用这个番号去打的日本人,还把日本人给打败了,您想哇老百姓都有感情,您就更加别说部队了。

所以就算是八路军的番号变成了第十八集团军,但又能咋样,老百姓爱叫。

这是一支部队的荣誉,融进了感情,没有那支部队喜欢随随便便的丢掉自己的感情。

军阀争夺番号的另一个原因。

话说从北伐战争结束到七七事变,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国民党对军队的整编就进行了好多次,而且先后还颁布了九种陆军师编制。

所以国民党的编制,番号您拿出来看着都有点头晕,就会出现明明是同一支部队使用的部队番号却被换来换去的情况。

弄这么多编制,其实根本目的就是削减各地军阀的军队,削弱他们的实力。

毕竟在政治上中国是统一的,上传下达你得听,给你几个编制,你就的应着。

毕竟有番号的部队,他是吃国家饭,由国民政府发放粮饷,吃的喝的用的,战斗消耗,枪支补充,就算是少他也得有份分。

没有番号的,看着是一支军队,但国民政府不管,你想吃想喝想补充自己想办法。

养一支部队,那耗费的钱粮不知凡几,而且大军一动这钱粮也得翻倍不是?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能有多少部队?”

瞧您说的,小编知道您的意思,毕竟北伐的时候国民革命军才八个军合一块也就十万人而已。

就算是再发展能有多少?一百万差不多了,毕竟北洋军阀时期,全国也就一百二十万而已。

但您不知道的是,两年的北伐,国民革命军滚雪球一样的壮大起来。

咱就拿1928年底,北伐结束之后的一些个数据,让您感觉一下。

当时蒋介石的中央军,这里头包括什么嫡系,半嫡系以及旁系,已经扩大到了五十五万之众。

而冯玉祥的西北军也有五十万,阎锡山的晋绥军有二十八万,李宗仁的桂系有三十万。

这还是大头的,您要是在加上那些小头的其他派系的军队,合到一块给您算二百五十万,如果您觉得多,二百万觉得只少不多。

这些人不事生产,吃喝拉撒睡,各种战斗消耗,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这里头大多数是不能被蒋介石接受的其他派系的部队,所以蒋介石就打算用番号这个事,挤兑这些个军阀。

所以您就在1928年的八月份,看到了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通过了《整理军事案》,到了1929年的一月份国民党又召开了全国编遣会议,这就开始了整军,用番号消减军阀的部队。

咋说呢?蒋介石整军,他一直整到了败退小弯弯为此,才把这个整军整完成了,这仅仅是开始。

那么这个开始并不好,毕竟番号就那么多,这那够二百多万的部队去分呢?

于是恼火的各路军阀,将目光盯向了蒋介石,最终我们就看到了蒋介石和其他三家,冯玉祥,阎锡山以及李宗仁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

您看看为了番号,他们打起来了,所以番号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

您都不知道后期北伐的时候,这三家是合到一块去打的奉系张作霖,直到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身亡,他的儿子张学良接收东北军之后,进行东北易帜,这北伐才结束的。

没想到,四家合作没多久,这就又打了起来。这事直到张学良带着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这场中原大战才以蒋介石的胜出作为了总结。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何应钦作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这就开始了调查全国的部队情况,士兵数量啦,装备情况啦,马匹多少啦。

这就开始了整军,一个十九年编制隆重出台,这算是国民党第一个编制。

最后又陆陆续续的退出了八种陆军师编制。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陈诚起家资本第十八军明明是一个军,变成了一个整编师,然后又从一个整编师变成一个军的奇葩过程。

那么番号代表着军饷,补给,还有什么?

还真就有,一个番号被承认,你走哪里这都算是国民党的编制里头,他就算是为难你,也不会明着来,但你要是没有编制,他就算是明着卡你,你都没辙。

咱别的不说,估计大家伙都看过《亮剑》,老李可说过,当年他没有番号,想要过河,国民党就以他再编为由,就是不让过,后来是和后边的部队走一块,借用人家的番号,才渡过河。

这就是一个例子。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咱呦!

民国时期为何军阀还要争夺正规的部队番号?

就是一个名义合法化的问题。

比如国民革命第八路军,这是原广东军阀陈济棠部的番号,两广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正式裁撤了。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在八一三抗战后的局势下同意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第八路军。注意:不是第+八路军也不是第八路+军,是第八+路军。

有了正式番号,一代表这是国家政权承认的合法武装。二是有正规补给。哪怕第八路军最初也按3师6旅15团4.5万编制得到国民政府给予的薪金,还有少数武器弹药与药品的补给。

抗战8年,八路军1939年前得到国民政府每月军饷63万法币,虽然这点钱不仅经常拖欠,还伴随通货膨胀实质在缩减。

此外,国民政府还曾经发给八路军部分服装、雨衣、防毒面具等。

到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按战时规则成立集团军,第八路军被改为了第十八集团军。虽然这是按国际惯例的操作,但红党却始终充满疑虑:

路军是正规的常用化编制,集团军则是战时编制。而等到了抗战结束,国民政府就能直接取消集团军的番号,则十八集团军将失去合法性。

重要的是,路军是国民政府辖下具有较大自主性的武装,国民政府军政部与战区不能随意调遣内部兵力。但集团军下属的军和师,理论上可被所属战区司令部(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调拨给其他集团军管辖与使用。

所以,第十八集团军一直只用于对国民政府的报告事项与公告,其余大多使用第八路军的称号。

民国时期为何军阀还要争夺正规的部队番号?

为什么要番号?因为番号很重要,没有番号,这个部队就是不被承认的,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不会承认这只部队的存在,那部队的生存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部队生存都成问题,那军阀的生存也就必然成为问题了。

1.地方部队番号:358团大家都清楚,楚云飞的部队,番号是晋绥军358团。军阀如果实力足够强大,例如像阎锡山那样,你的番号中央承认即可,但在山西,没有晋绥军的番号,山西地方的市、县、乡会同意你征兵要粮吗?如果自己擅自征兵征粮,必然会侵犯到有番号的部队,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同样番号的部队会把这支擅自征兵的部队当做土匪给灭了。

2.国家层面的番号:最突出的就是民国时期的蒋介石的中央军了,部队实力在军阀之中最为雄厚,但蒋介石有时候为了拉拢一些军阀,也会给一些军阀番号,比如典型的孙殿英,获得蒋介石给的番号后,实力剧增,也正是因为有中央的番号掩护,他才能招兵买马,并且在随后的盗墓行动中成功,进而更加扩充自己的实力。

3.番号的重要性:无论是地方军阀还是当时的蒋介石的中央军,均是很看重自己的番号,因为有番号,首先意味着军事层面能统一指挥,在财政上能对部队统一管理。有了番号,你才能知道是哪只部队在哪里,总不能靠记部队主管名字吧?另外,有了番号,也意味着部队财源的稳定性。军人当兵是要饷银的,没有部队番号,你怎么知道有多少支部队,每支部队有多少人,试想想,如果没有番号,到该发军饷的时候,自己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那没多长时间,手下的大头兵就该造反了。

正因为番号后面直接关联着部队的兵力、军饷以及地盘(驻地),所以番号对一支部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一个军阀来说,番号意味着对手下部队的掌控力,没有番号,既不能有效掌握手下部队兵力、驻地,也不能在战争中做到对部队有效的指挥,那结果就是这个军阀在战争中失败,丢掉部队,丢掉地盘,进而可能连命都丢掉。

所以军阀部队不得不看重番号,也不能没有番号。

民国时期为何军阀还要争夺正规的部队番号?

番号对于一支部队到底意味着什么,看一看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就知道了。一支没有番号的部队,就如同是没有户口的“黑户”一般……

抠门的老蒋只给了八路军十二个团的番号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主力红军被改编为了第八路军、南方诸省的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了新编第四军,但抠门的老蒋却只给了八路军三个丙种师的正式番号。对于新四军,老蒋就更加抠门了,除了给了军一级的番号,什么正式番号也没给!

丙种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说白了,其实就是国军中编制规模最小的师,一般都是给地方实力派、杂牌军的。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老蒋总共给了八路军三个丙种师的番号,也就是六个旅、十二个团的正式番号。最后,红军原来的部队不得不大规模压缩编制,军长当旅长、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可即便如此,这十二个团的编制依然不够!后来,随着部队的扩编,八路军不得不自己建立了一套新的番号系统。但这些扩编的部队,都不在国民政府的花名册上。换言之,国民政府是不给这些部队发军饷、补充装备的。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在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民政府一直都在给八路军发军饷。虽然比起嫡系中央军要少很多,但好歹还是发了。毕竟老蒋给了十二个团的正式番号,这十二个团名义上也算是“国军”,国民政府必须给“国军”发军饷。但是,抠门的老蒋一直都只给这十二个有正式番号的团发,后来八路军扩编的部队,一个大子儿也没有……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新一团就是这样一种存在,老蒋是没指望了,一切只能靠抢——抢小鬼子的、抢伪军的。

说到这里,想必诸君大概其也能明白为什么民国时期地方实力派军阀要争番号了吧?

地方实力派的自我保护

被国民政府授予正式番号,意味着地方实力派手底下部队的“合法”了。如果没有番号,这些地方实力派就是“山大王”,他们手底下的部队就是“绺子”!只有拥有了正式的番号,他们才是真正的“国军”。再说直白一些,如果地方实力派手底下的部队没有正式番号,老蒋哪天要灭他们,那就是名正言顺的“剿匪”,一切合理合法。可一旦拥有了正式番号,那老蒋就不得不顾忌了,毕竟国军总不能打“国军”吧?老蒋再想要消灭他们,恐怕也只能是借助红军或日伪“借刀杀人”了。这对于地方实力派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自我保护。

实打实的利益——军饷

给在编的部队发军饷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国民政府也不例外。只要是拥有正式番号的部队,无论是老蒋的嫡系中央军也好、地方实力派的杂牌军也罢,国民政府都必须给他们发军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除了红军和老蒋的黄埔系之外,没有什么部队是真正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仰的。说白了,丘八扛枪吃粮,没有军饷,谁给你卖命?国民政府给的军饷虽然不足以抵消地方实力派所有的经费开销,但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这就是为什么民国时期地方实力派削尖了脑袋争番号的最重要原因所在。

地方实力派精、老蒋也不傻,军衔、甚至是将衔可以大方地给,但番号不能随便给!给出去就意味着得源源不断地发军饷、发装备……因此,老蒋对于地方实力派的番号控制得还是相当严格的。如曾经隶属东北军的115、120、129三个师,后来就被老蒋借口战败被歼、整编等等给撤销了。直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老蒋才把这三个师的番号给了八路军。

民国时期为何军阀还要争夺正规的部队番号?

民国军阀为何爱争夺番号?从29军的建立和消亡最有代表性

民国军阀混战,除了在抢钱抢地盘,就是走上层路线抢番号。这一点,我们从29军的建立上可以看出来。

29军属于冯玉祥西北军所部。中原大战中,西北军各部土崩瓦解,前线倒戈的韩复榘、石友三直接官升一级,军长变成路军总指挥,临阵叛变的庞炳勋等人直接师长升为军长,虽然手下还是只有一个师。最惨的莫过于张自忠、宋哲元、赵登禹等部,坚持到了最后,坚决反蒋,结果迟迟没有番号,部队的装备补给基本停顿,眼看就朝不保夕,直接解散回家。

此时一个牛人出现,把这些部队纠集起来,并且争取到29军的番号,为张自忠、宋哲元等人找到了归宿,这个人就是萧振瀛。萧振瀛是吉林扶余人,中原大战后,他找了先后在蒋介石、张学良、阎锡山等人中间奔走,利用这些大佬的嫌隙,争取到了29军番号,还一次拿到50万军饷。经过萧振瀛的争取,29军建立,宋哲元任军长,下辖三个师: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暂编第二师,师长刘汝明;后增加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作为29军的缔造者,萧振瀛仅仅为自己争取到总参议的职位,实在是顾全大局。

石友三归顺蒋介石比较早,拿到了13路军的番号,可是他不珍惜,1931年7月反蒋反张,29军乘机进军察哈尔,宋哲元成为察哈尔省主席。长城抗战中,第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裕、马兰关等处与日军浴血苦战 33 昼夜,以抗日雄师名扬长城内外。1933年冯玉祥在察哈尔成立抗日同盟军,却因为没有正式番号,无法获得补给,在庞炳勋、关麟征、冯钦哉、孙殿英等部配合日军的围攻下,抗日同盟军土崩瓦解,大部分被宋哲元收编。

东北军在热河抗战中名誉扫地,中央军又被《何梅协定》赶走,北平最终成了察哈尔的29军的地盘。到1936年,部队扩编为 4个步兵师、1 个骑兵师、7 个独立旅、1 个骑

兵旅;即第三十七、三十八、一三二、一四三步兵师,师长分别为冯治安、张自忠、赵

登禹、刘汝明;第九骑兵师,师长郑大章;独立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二十九、三十九、四十旅;骑兵第十三旅。

相对于其他西北军,29军这部分部队还是比较能打的。七七事变不久,宋哲元升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分别成为59军、68军和77军的军长。这三个军,番号中都包含了"七七事变"的含义,是有名的抗日部队。

29军基础上发展而来的59军、68军和77军,抗日中基本上还一直在一起。张自忠升职比较快,1938年就担任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战死后,33集团军由冯治安率领。可是,抗战胜利后,33集团军被排挤严重,原来三个军九个师的番号,变成了两个军四个师。番号的缩减,其实是军饷的克扣和装备补给的缩减。

淮海战役中,原第五十九军全部、第七十七军大部共两万多人在张克侠何基沣的率领下战场起义,参加了解放军。张克侠任解放军三十三军军长,何基沣任解放军三十四军军长。执迷不悟的冯治安不愿参加起义,带着残兵投奔蒋介石,可是蒋介石给出的处理却是"将官不要,士兵留下",冯治安一无所有了。

29军发展起来的68军,和原韩复榘部队55军凑到一起,成了第二集团军,由刘汝明领导。刘汝明比较狡猾,抗日战争中始终能避免中央军收编和日军打击,解放战争中还当上了绥靖区司令,兵团司令。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害怕刘汝明也起义了,就把他掉到了蚌埠,阴差阳错促使他避免了被全歼。可恶的是,我党华东军曾派人策反刘汝明,刘汝明把策反人员残忍杀害,拒绝起义。

从29军的成立到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番号就意味着可以从财政部领取军饷和补给。战争中,番号的变动几乎是这支部队命运的决定力量,番号扩大,意味着领到更多军饷和补给,军队得以补充和扩大;番号缩小,意味着军饷补给更少。 像冯治安那样,最后番号被取消,就等于宣告了这支部队的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