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为什么很少仿制敌对方设计很优秀的武器?

英国1942年在北非就缴获了一辆几乎完好的虎式坦克,可是直到二战结束,英美坦克科技树都是点歪了的。如果坦克仿制有难度的话,MG42比布伦式轻机枪好很多,更是狂甩布朗宁自动步枪几条街。整个历史中似乎都很少有国家会仿制敌人的武器,即便被证明其设计是很优秀的。

这么说也不准确,侵华日军的“九六式”轻机枪就是仿制中国军队的“ZB—26”而来,说直白点,就是实战中发现歪把子不好用,得学捷克式(国民政府已经购买了捷克式轻机枪的图纸合法生产)。但问题是,日本人做了婊子还得立立牌坊,不愿意让基层士兵看到完全彻底的仿制品,因此才造出来“九六式”这么一款不伦不类的产品。

(九六式的奇葩射击姿势)

我们熟悉的歪把子制式名称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定型于1922年,这会昭和天皇还没有继位,日本也没有对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并没有机会在实战中检测歪把子的实战性能。十年后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东北和长城等地区的作战中,鬼子的主力轻机枪歪把子的许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比较致命的两点是,第一歪把子开放的漏斗型供弹方式极易使尘土进入枪机内部,造成频繁的射击故障;第二是环境稍一恶劣就容易卡壳,日军前线官兵对此叫苦不迭。战争期间,日军缴获了中国军队的“捷克式”送回国内研究,根据史料记载,日本的枪械专家们经过对比后深感“自惭形秽”,因此日本陆军要求研发新式轻机枪的呼声特高,以更换那些不争气的歪把子。

(歪把子)

但在二战期间日军奉行的是“愚兵政策”,就是基层士兵不可以说国产装备不好,更多强调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因此日军的武器研发部门还必须保留“歪把子”的一些元素,以免落下“仿制他国武器”是恶名。以南部麟次郎为首的日本兵器专家们为此煞费苦心,终于在1936年设计定型了这款“九六式”轻机枪,全面抗战爆发后已逐部装备日军各部队,所以抗日神剧里鬼子一水的“歪把子”是不准确的,还有不少“拐把子”(九六式的中国称谓)。

“九六式”轻机枪至少有以下几大改进是模仿捷克式而来,第一是修改为上方弹匣供弹(增加到30发);第二是枪管散热片从4.5厘米缩小到3厘米;第三是采用了捷克式的瞄准结构;第四是采用了捷克式的蜗型表尺;第五是增加了枪身上的提把;第六是按照捷克式的标准调整了两脚架,使“拐把子”的火线稍稍降低,最关键的是,枪身整体布局比歪把子轻盈和漂亮许多,这不是仿制品是什么呢?

(捷克式)

死要面子的保留特色当然也是有的,继续可以使用有坂6.5毫米口径子弹,继续沿用歪把子的准星方式,并且别出心裁的在枪管下方可以安装标准的步兵刺刀,准确的说,一挺“九六式”轻机枪就是“歪把子+捷克式”的综合体。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歪把子枪管和枪机之间的容忍度问题,时而造成卡壳,只好临时采用给弹匣注油的办法,这个毛病直到九六式的2.0版“九九式”轻机枪问世才得以解决。

九六式轻机枪在整个二战期间都在生产,主要集中在名古屋、小仓等兵工厂以及奉天兵工厂(少帅干的好事),总计生产量达到了41000多挺,而歪把子从1923年到1941年整整造了18年,才不过29000挺,因此在抗战的艰苦时期,其实中国军队面对更多的是“拐把子”。按照1938年的陆军编制,每个步兵联队所属的各小队总共需要配备81挺九六式轻机枪,只是由于产能不足,才以少量歪把子补齐。

(装刺刀的拐把子)

严格说来,在抗日战场上的轻机枪具体表现中,中国军队的捷克式可以完胜“歪把子”,基本与“拐把子”性能持平,但确实要稍逊于“九九式轻机枪”,毕竟那是鬼子在充分研究完捷克式之后,花费数年时间模仿、吃透和发展而来的,在时间上也已是捷克式问世十几年以后的换代产品。

从1939年起,日军开始列装“九九式轻机枪”,它的重大改变是将弹药换成了7.7毫米口径,战场杀伤力远高于歪把子和拐把子,算是对捷克式消化彻底的一款仿制机枪,六年期间生产了53000挺,是二战期间日军产量最高的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与九六式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是在枪口部分加装了“喇叭形”消焰器,因此这也是在图片或影视中区别两者最便捷的办法。

战争中为什么很少仿制敌对方设计很优秀的武器?

逆向仿制武器在缺乏具体参数,材料强度,工艺水准等必要条件的情况下,山寨出来的货只能说是坑爹,而且因为需要强套对方武器的测绘数据和效果,难度有时候比自己研究还慢,就像写命题作文似的。

先说仿制水平难度方面

每个国家的工艺水平都是不同的,比方说德棍二战时候像MP40是大量使用冲压件,冲压这个技术在二战时期算是个新工艺。而且冲压设备虽然后期批量生产很便宜,但是早期投入设备很贵,所以本子就玩不转冲压。

还有弹的问题,比方美帝就根据德棍的MG42仿制过一款叫T24的通用机枪,用自家的.30-06弹

但你想美军的子弹比德棍装药量大啊,所以为了让自家子弹能够用于MG42,他们加重的枪机以适应。结果是,射击的时候沉重的枪机被装药更大的子弹撞的如同狂躁的美洲野马,根本没法控制。但为了仿MG42再去仿制德国人的子弹?自己后勤要骂娘了。

枪在研发阶段其实就是跟着弹走的,强行仿制别人的枪去套自己的弹也很麻烦。

其实坦克之类的也是这样,你照抄了虎式的图纸也没用,你可能没有虎式的镍合金钢技术。而且你也没88炮,继续逆向仿制88炮以及炮弹又是个大工程。

所以纯粹逆向仿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借鉴一些设计元素是极好的。

比如用SVT40的短活塞替代G41不靠谱的枪口集气式,造出相对靠谱点的G43。

比如参考T34的倾斜装甲和批量制造能力而设计的黑豹。

战争中为什么很少仿制敌对方设计很优秀的武器?

谢邀,借鉴很多,但直接仿制很少

战争期间参考借鉴敌方先进设计理念的不少,例如从芬兰的索米冲锋枪,到苏毛的波波莎;再譬如德军的豹式坦克也借鉴了很多苏毛T34坦克设计元素,但是直接进行仿制借鉴的极少。

首先要说明的是,能够对缴获装备进行逆向仿制的本身就拥有跟对方相近工业实力和科研水平才行。写轮眼、瞪一眼就怀孕大法不是谁都可以掌握的。1958年温州空战,我们捡到一枚完好未爆的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是根本看不懂,最后还是乖乖的交给苏联专家,苏联专家破解奥秘后研究出自己的K-13导弹后,我们再引进成为霹雳-2导弹。霹雳-2空空导弹

所以能够实现对捡到装备进行仿制的国家,有自己一套工业体系和工业标准,有自己的武器装备研发哲学,有自己的装备体系。这些国家不仅有自己的小自尊,也涉及体系兼容、后勤维护保养配套问题。题主问题里面不说别的,德国当时工业度量衡是公制毫米、厘米、公斤、升等。而英国工业标准是英寸、英尺、磅、加仑。英国如果仿制虎式坦克的话究竟用哪个标准?这可是涉及到整个工业标准配套的问题。1943年6月英国乔治六世国王查看虎式坦克想要仿制生产MG42,不仅要解决工业体系和标准问题,还涉及部队战术运用和后勤保障问题,步兵班弹药消耗要增加不少。

另外还有不同国家有自己国情因素,比如二战德国豹式坦克借鉴了T-34坦克的宽大履带和倾斜装甲设计,火炮和悬挂系统德国工业更加牛逼有更好,而T-34坦克最大优点V-2柴油发动机德国想学也没法用。因为V-2柴油发动机是铝合金铸造,还使用了大量稀有金属,德国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源,铝材和稀有金属空军都不够用,柴油又要优先供应潜艇部队。豹式坦克只能采用德国传统的直列汽油发动机,车体高度和重量要高很多

除此之外,想要完全破解需要时间成本,而且弄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战争情况下没那么多时间。比如英国通过获得虎式坦克可以了解参数和结构,但是人家炮钢和装甲钢成分是什么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们被越军狙击手使用SVD狙击步枪折腾的不轻,就紧急对SVD步枪进行测绘,生产79式狙击步枪。但是精度远逊于SVD,一方面苏联给越南的SVD步枪都是早期型号,磨损较严重,反向测绘误差导致精度更差。另一方面我们没有专用高精度狙击子弹,使用重机枪弹代替,而且理解错了瞄准镜的使用方式,弄成快速拆卸型瞄准镜。

最后不要低估战争的残酷性,二战时大部分国家都在卯足劲拼命生产装备,拼数量是硬道理,装备差点总比没有好。很多已经明显落后的武器装备都还在生产,原因就是不想让生产线停下来。像三号坦克硬是造到1944年,T-34/85坦克推出后,T-34/76还是造到战争结束的1945年。生产线调整,工人重新熟悉生产工艺的几周时间前线都难以接受,更别说整个工业标准的大幅度调整。

战争中为什么很少仿制敌对方设计很优秀的武器?

主要是麻烦,一大堆问题在里面,与其防止,不如直接搬出来个新的。

说道武器仿制这个问题上,以前,国内的各个武装都对别的国家的武器进行过仿制,晋绥军也仿制过三八大盖。张作霖也仿制过三八大盖。抗战开始之后,很多兵工厂也仿制过歪把子机枪。这些武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构简单,结构简单对于仿制来说,就是太容易了。

仿制武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武器这个东西涉及很多,第一就是图纸,再就是一个生产水平工业能力。武器的具体参数上,很难掌握,除非把最原始的图纸从敌方的工厂直接拿过来,才能生产。要不就仅凭敌方的一把枪,很难做。我国的民24重机枪,也是从人家那里把图纸拿过来了,才能仿制的。

再有就是,各国的工业水平和工艺都是不同的。二战期间,基本就是个大杂烩,一个国家一个样。苏联的汽油,德国兵都不能用呢,那就别说生产枪炮了。枪炮在仿制过程中,要看一点,就是你生产出来的这个零件,在这把枪上能不能用,别出现一种情况,人家生产的枪机在这把枪上运用自如,你生产的这个枪机,打两下就断了,这就尴尬了。

通常情况下,拿到敌人的武器,都是改进,而不是直接仿制然后批量生产。曾经德国就改进过波波沙冲锋枪,给东线的德军使用。不是拿过来直接就用了的。

武器都是机密

每个国家生产一种武器,都是凝聚很多人的心血,落在敌人手里,这是非常恶劣的一件事。图纸不能丢,丢了,毙了。AK47在刚刚问世的时候,苏联人禁止拍照,就连打过的弹壳都必须回收,目的就是为了保密。

摩加迪沙战役中,美军的黑鹰直升机坠毁在摩加迪沙街头,美军撤退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把直升机炸了。突袭本拉登的时候,直升机坠毁在院子里,美军同样把直升机炸了。目的,就是为了保密,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直升机的参数,防止被别人仿制,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人窃取,这是很不利的一件事。

仿制,看上去很容易,武器仿制不像别的东西仿制一样。衣服鞋什么的,仿制出来的叫假货,而枪仿制出来的,则就是真的。

战争中为什么很少仿制敌对方设计很优秀的武器?

战争时期,双方如果是大规模开战,一定会转战时生产模式,全力生产主战装备,所谓船大难调头,生产一款全新装备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果想仿制一款武器,首先是拆解测绘,如果是复杂一点的,这个过程,就可能耗费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接下来是对材料进行分析,经常出现无法生产材料的事情,比如航空发动机叶片,如果材料学达不到,对不起死活造不出来!

然后还要对武器原理进行研究,这个就更难了!不完全吃透,根本造不出来!如果是现代装备,还有复杂的软件!因为武器实用的程序,都经过封装和各种加密,拿不到源代码,很难破解!比如F22,就算我们拿的到,也很难写出这种武器的飞控程序,也就发挥不出F22的机动性,大力飞砖是不行的!

就算都搞定了,还要解决大规模生产的配套问题,更新生产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还有就是一款装备,一旦投入使用,军队的训练体系问题也需要解决!如何让部队熟练使用新武器,是需要时间的。

后勤问题也很主要,武器配件的生产,装备使用人员如何保养,维修人员如何维修,都是大问题,一个环节出问题,武器都得趴窝!

但是,其实武器的仿制,一直都是有的。日军的掷弹筒被中国军队仿制过,苏联的SVT就被德军仿制过,越南SVD被中国仿制过,这些案例也很多,中国的ZB26被日本仿制过,但是轻武器居多,大型装备就比较少了!

战争中为什么很少仿制敌对方设计很优秀的武器?

武器都有自己的精髓所在,仿制和改进是一个原理,如果掌握了核心技术,仿制出一样的武器是最好不过了。仿制的武器根据国家自身环境和需求进行改造,是其超过原设计功效才算有效仿制。

AK被多国大量仿制。是因为其优越性和技术工艺简单,最主要的是它的实用性,在战场上任何士兵得到AK步枪五分钟内就能灵活使用。这是它到现在还是一些技术差的国家一直使用的原因。但是美国的M16就不那么好被模仿了,在一场多国联合演练中。一个外国士兵得到美国的m16后,半个小时没有搞清楚怎么用,最终放弃了M16,在现代化战争中,如果自己制造的步枪被敌人拿起来轻易就能使用,对任何国家来说都不愿意想看到,这个问题,需要长篇大论来解释,今天时间有限,下次有机会,在再做详细解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