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哪个岗位的军人阵亡率最高,为什么?

战争中,哪种人最容易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

1941年5月的“克里特岛战役”中,德军虽然最终占领该岛但却伤亡14000余人,其唯一的空降师“第7空降师”伤亡总数超过该师满编状态下的75% ,伞兵损失高达5200余人,就连师长萨斯曼少将也挂了,几乎成为纳粹空降部队的“绝唱”。连希特勒都被如此巨大的损失吓到了,从此以后坚决不再大规模使用空降部队作战,认为“克里特岛是德国伞兵的坟墓”。

(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南欧战役授勋仪式上,私下对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将军说:“克里特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而后来的战争事实证明,希特勒这个悲观的论点断送了空降这一全新战法在德军的继续发展,并就此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属于标准的因噎废食。

二战时期的空降部队基本以伞降为主,主要担负着敌后突击的任务,自然也是敌人必须要清除的目标,由此伞兵是非常要命的战斗岗位。当时的空降作战需要面对三大危险,第一是空降和机降技术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滑翔机这玩意,能否降落到安全和准确的位置完全靠运气,而一旦机毁则肯定出现人亡;第二是即便成功降落,也是孤悬敌后,如果正面进攻的主力进展迟缓,那么重武器匮乏的空降兵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第三是尚不能实现自由往返,由于二战时期军用直升机还未投入实战,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等于买的“单程票”,哪怕战况不利也无法再撤回出发机场,只能战斗到底或者全军覆灭。期间掌握绝对空中优势的盟军空降兵也曾遭遇大败,那就是1944年的“市场花园行动”,蒙哥马利所指挥的这次战役不仅未能实现战役目标,还让美英空降兵蒙受巨大损失。

一向温文尔雅的艾森豪威尔也忍无可忍,面对高昂代价,私下里对巴顿骂道:“蒙蒂这个狗杂种”!

(号称绿色魔鬼的德军伞兵)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的关键,就是遭遇了前述的第二和第三点危险,美军第82、第101空降师和英军1空降师的着陆地附近,意外的驻有党卫军王牌部队第二装甲军,德军装甲部队在莫德尔元帅的指挥下迅速展开反击,反坦克火力贫乏的美英空降兵根本抵挡不住,而正面推进的英军机械化部队第30军由于水道纵横和德军的顽强阻击,未能及时赶到汇合地点阿纳姆,由此注定了盟军空降兵们悲惨的结局。

损失最大的是降落位置最敏感的英军第1空降师,于阿纳姆大桥北岸浴血奋战,在德军的围攻下最后只有不足2000人冒死南渡“下莱茵河”逃生,6000人阵亡或失综,2000多名伤员、医生和护士被俘,第1空降师战损高达80%,基本就是被打残了,连一向袒护蒙哥马利的英军高层都无话可说,陆军参谋长拉姆奇说“怎么批评蒙蒂都不过分”。

(美军空降师军官)

而在遥远的东方战场,没有独立空军的日本人也搞起了空降部队,并分别隶属于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1942年缅甸方面军为截断中国远征军的归路,除派出地面部队第55师团秘密奔袭腊戌之外,又决定派遣唯一的空降部队配合作战,即所谓的“久米伞兵旅团”(旅团长久米大佐)。结果由于日军的空中管制水平严重低下,空降部队起飞过程中混乱不堪,被两架返航的侦察机迎头撞上,同古机场不少日军地勤因此葬身火海。

第一批装载伞兵的100架运输机好容易飞到腊戌上空,又发现整个预定空降地域满是白茫茫的雾障,除了黑色的山尖其他什么也看不见,整个机群在空中徒劳的盘旋而无法确认目标区,日军只好取消行动命令返航。不料途中两架运输机在空中相撞,机上伞兵只好争相跳伞,落向莽莽野人山中;当机群返航到达机场时,又有一架运输机因机械故障在迫降时发生爆炸,机组人员和所乘伞兵无一幸存。

(日军伞兵登机)

事情还没完,无功而返的伞兵垂头丧气到食堂吃晚饭,一架返航的战斗机又因机械故障冲出跑道,一头扎进了伞兵军官食堂,伞兵旅团许多军官当场丧生,一连串的事故使日本空降兵名誉扫地,第5飞行师团长小畑中将被迫辞职。而日本海军的空降部队也不长脸,在太平洋战场上经常被团灭,比如1944年12月6日,菲律宾日军为反击登陆美军夺回布劳恩等机场,以挺进第3联队、第4挺进联队各一部兵力约460人实施空降作战,但空投的伞兵着陆后马上遭到了美军第11空降师的反击,最后团灭。

苏军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很少实施大规模空降作战,大抵由于组建伞兵师过于昂贵,1945年8月对日宣战后,曾向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等地派出空降部队,但此时关东军已准备投降,因此损失轻微。战争实践证明,二战期间伞兵作战的阵亡率至少为60%,危险系数是最高的,哪怕是如今和平时期的空降演习中,出现千分之三的死亡率也是被允许的,可见一斑。

(二战苏军伞兵部队)

二战中哪个岗位的军人阵亡率最高,为什么?

这里就欧洲战场举例,欧战作为典型的机械化战争,兵种较为齐全,更具说明性。

如果看伤亡人数的话,最多的自然是步兵,毕竟这个兵种基数大,而且防护比较弱。

如果看阵亡概率的话,背着无线电或者铺电话线的通讯兵(下图)伤亡率是非常高的,往往容易成为对方狙击手优先“关照”的对象。通讯兵就是其部队的眼睛和耳朵,没了这个角色,后果很严重。其余的还有空降兵、飞行员等等,阵亡率都很高。

但是,这些兵种,再危险,那也没超过半数。然而,二战时期的德国,统计在册的39000多名德国潜艇兵中,共有27490人阵亡,阵亡率高达70%。因此,纳粹德国潜艇兵堪称为世界战争史上阵亡率最高的兵种,没有之一。

潜艇主要是在水下隐蔽活动,对敌人的水面作战平台(船舰,尤其是运输船队)发动伏击,由于技术限制,潜艇猎杀潜艇这种情形比较少(但是也有,比如U-864被击沉的战役),只不过是被电影放大了。

潜艇一次出海大约要执行为期12-18周的战斗巡逻任务。因为隐蔽潜航和动能所限,这期间几十个大壮汉和鱼雷挤在一起,别说洗澡洗衣服,洗脸刮胡子都不保障,甚至连吃口热乎饭都是奢望,加上潮湿的环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种酸爽的气味。

(老电影《从海底出击》里面的德国“Untersee-boot”潜艇兵,不同于那些穿着笔挺的制服军靴,梳着三七分大油头的德军;U-boat上的潜艇兵一个个衣冠不整,胡子拉碴,头发蓬乱油腻——动能和空间有限,生活自然不能讲究)此外,二战的德国潜艇普遍装有两台长达6米的柴油机引擎,还有通风设施,各种机械运转带来的噪音往往令人无法忍受,很多艇员都患有严重的听力损伤、失眠和厌食症等等。

而且,几十个来自于五湖四海,出身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男人长期共处与一个危险而封闭的空间,就算有伟大理想的引领,上至三观,下至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封闭艰苦环境下的心灵创伤,肯定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摩擦。真实的情况可能并不全是电影中演绎的那么团结一心,所有成员都能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水平的自律和相互信任;实际上,这个集体虽说到不了互相勾心斗角,但不和谐的插曲也难免出现。

这点,2018年德国电视剧《从海底出击》第一季(Das Boot Season1),就非常客观的还原了潜艇内部的小世界。对任务理解上的分歧,加上私心作祟,副艇长(右边这位)甚至鼓动轮机长、大副、领航员搞哗变,把年青的官二代潜艇长霍夫曼(左边的)扔到了救生筏上在海上漂流,自生自灭。

还有贵族出身的富裕青年马克思,品格高尚,为人友善,上过大学,接受过军官培训。然而,因为名字里面有个冯(Von,德意志贵族标志),身份暴露后,被贫苦劳动人民出身的战友们给轮流暴打了一顿,始终被孤立,最后选择和霍夫曼艇长一起去海上漂流。

当然,生病或者被同事算计,跟真正的战斗危险比起来,就是毛毛雨。

潜艇浮出水面时,稍有不慎,就会遭遇敌机,这也往往意味着附近就是敌人的水面舰船(先看到的是舰载机)此时,必须赶紧下潜,一旦潜艇被敌人发觉,敌方军舰会逼近它,发射深水炸弹进行摧毁。

稍有不慎,潜艇因为大量进水被迫上浮,在海面又会再次遭遇盟军飞机攻击而被击沉。

遭遇这种情况,上也是死,下也是死,而且都是惨死,几乎就意味着全军覆没,随艇而亡,葬身于在茫茫大西洋之中。这最终导致了二战德国潜艇兵高达70%的阵亡率。

因此,二战时的潜艇,往往被水兵们称为“铁棺材”。

电视剧《Das Boot Season》(Season1)第一集开头,潜艇被击中进水,发动机失灵,已经无力回天之际,大副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打着手电,深情的看着自己心爱女人的照片,心情一下就平复了许多,坦然死去。

这个情节很多二战片都有演绎,那么单身狗怎么整?

多数情况下,没有女人照片可以揣在怀里,或者放在钱夹里的,一种不是男主角,容易很快领盒饭;另一种,随着情节发展,将会结识女战友,直接把女战友揣怀里了,就不用照片了。

总的来看,德军潜艇兵极高的阵亡率也换来了赫赫战绩。二战中,德国的U-Boot运用狼群战术,击中,击毁了盟军共大小各色3500艘舰船,让10万多名盟军船员葬身大海,这个性价比还是可以的。

此外,除了高风险兵种,再多说一点有时代感的。二战时,苏联军中有个职位,可称得上是二战时期最高风险的岗位——苏军政委。

这也是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二战电影里面“妖魔化”的主要对象。

比如英美合拍的,描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片《兵临城下》。

开篇就是,没有给配武器的士兵们穿越伏尔加河,一下船就立即被政委拿枪指着,像轰牲口一样赶进战场。

除了用上面那个用手枪把士兵轰下运兵船的花白头发政委外,还重点特写了个大眼袋的中年油腻政委,架个机枪,嗷嗷叫着在后面扫射自己人(下图)。

政委这么发狠的督战,很大程度上源于斯大林的一向政令。

与西方重视个体生命价值,认为在绝境之下,选择投降,保全生命,并不有损于军人的荣誉的理念不同;刚烈的毛熊虽然长着一副西洋人面孔,但更认同咱们东方文化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执念,鄙视投降和任何示弱的行为。

苏德战争刚开始的几个月,苏联被“闪电战”打了个措手不及,面对苏军成建制大规模投降的现象。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签署了著名的“270号命令”,命令的大意参考下图:于是,苏联政委成了个可怕的存在,负责督战,执行“270号命令”。德军这边对苏联政委这一套早就恨之入骨,所以立下规矩,被俘的红军政委不用审判,直接就地枪决。

此种情形下,苏军政委上战场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总是带头冲锋,“乌拉乌拉”的一通鼓动,高喊“为了斯大林,冲啊....”,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真正玩命打,用血肉之躯保持着苏军旺盛的战斗力;而并非像一些西方电影里,仅仅躲在后方督战,拿枪对着自己人。

因此,在卫国战争中,政委的死亡率一直位居榜首。比如,上图这张著名的照片,主人公是阿列克谢•戈尔杰耶维奇•叶廖缅科,时任苏联红军第十八集团军步兵第四师第220团政委。照片中,他高举手枪,号召身后的战士们发起冲锋。这张照片拍下后不久,叶廖缅科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二战中哪个岗位的军人阵亡率最高,为什么?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浩劫。据统计,先后有20多亿人被卷入战争,共伤亡9000余万人。在各个参战国,伤亡人数最多的是陆军,而在陆军中,有一些岗位的军人阵亡率又远高于其他岗位。

日军侵华时,中国因为工业基础落后,空军与海军力量薄弱,无法与日军长期抗衡,所以抵挡日军的重担就落在了陆军身上。打阵地防御战时,日军首先摧毁的就是中国军队的轻重机枪阵地,毕竟轻重机枪手掌握强大火力,自然成了敌人优先打击的目标。

机枪手阵亡率虽高,但消灭的敌人也多。在纳粹德国,阵亡率最高的兵种是海军潜艇兵,当时德国将潜艇当作战略武器使用,德国横扫欧洲大陆后,英国凭借英吉利海峡抵抗德国进攻。德国认为,潜艇对敌方水面舰艇的打击很有效,又能潜水躲避敌方攻击,所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潜艇部队。但盟军的深水炸弹也不是吃素的,到了二战后期,盟军的水上反潜机和水中声呐系统更新换代,德国的潜艇根本无法接近盟军的水面舰艇,所以德国潜艇兵的阵亡率高达60%,成为高危兵种。

除此之外,伞兵的阵亡率也是非常高的,毕竟伞兵的作用主要是深入敌后,摧毁敌军的重要战略要地。这样一来敌人也会和你拼命,一开始,西方人对待伞兵还比较“友好”,等他们落地后再打击,但伞兵都是精锐,如果让他们成功跳伞到达地面,那么战斗力是极强的,所以后来各国军队只要一发现伞兵跳伞,第一时间就会射杀,不管是在空中还是地面。

二战中哪个岗位的军人阵亡率最高,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基本常识。

二战伤亡率最高的就是德国潜艇兵。

潜艇有着自身的特点,一般遭受深水炸弹袭击的时候,潜艇都在水下。

不要说二战时期的潜艇设计水平,就算今天潜艇被击中也几乎无法逃生。

因为在水下,潜艇根本无法打开舱门,最终只能通过鱼雷发射管将人弹出去。

一旦潜艇中弹解体或者沉入水下,潜艇水手肯定死路一条。

抛去其他不谈,就算潜艇水手能够及时逃出潜艇,也会因为上浮时期的减压病送命。

实际数据,也是如此。

二战中,德国海军共投入1113艘新潜艇。其中除了自沉、战后投降、被扣押者外,德国潜艇的损失原因如下:被船只击沉264艘、被飞机击沉250艘、被船只和飞机联合击沉37艘、失踪46艘、在港口内被空袭炸毁43艘、被俘3艘、被水雷击沉35艘、事故沉没25艘、被陆军击沉1艘。总计704艘潜艇在战争中沉没。

在潜艇部队出海作战的39000多名艇员中,有高达27490人阵亡,阵亡率达到70%以上,让人瞠目结舌。

因为潜艇的特殊性质,水手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也就是说,死于德国潜艇上的德国年轻人就有接近3万人。

就是因为潜艇的特殊性质,德国潜艇水手的待遇是最高的。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可以领取的补助包括“封闭环境服役补助”和“潜水补助)”等与特殊技能有关的补助项目,所有这些补助加起来基本等同于基本薪水的两倍。

二战中哪个岗位的军人阵亡率最高,为什么?

伟人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也可以说,要打仗就会有伤亡。

在战争中,每个兵种都会有伤亡,这是难以避免的。

那么在所有兵种中,那个兵种军人是死亡率最高?

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的说,是步兵。

因为步兵直接暴露在枪林弹雨中,不像坦克兵、飞行员、水兵那样有防护。

但是根据战场数据,一般情况下步兵的阵亡率并不是最高的。

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索姆河会战,法国和德国参战兵力239万,阵亡30万,阵亡率为约八分之一。

二战中最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双方投入兵力500万,阵亡士兵150万,阵亡率为三分之一。(受伤人数没有计算在内)

太平洋战争中的冲绳战役,日本参战人数是10万,阵亡7.7万,伤亡率为十分之七。

但是像这样大的伤亡,在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

朝鲜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参战兵力4.3万,阵亡4800人,阵亡率刚刚超过十分之一。

尽管如此,这个阵亡率也非常可怕,可谓触目惊心。

但是还有一个兵种,阵亡率远远高于步兵,那就是飞行员。

为了切断德国的燃油供应,美国陆军航空队在1943年8月对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实施一场大轰炸。这次行动,美军出动了177架飞机,有美国 52架飞机未返航,阵亡飞行员310人,阵亡率达到30%。

相比之下,战斗机飞行员阵亡率更高。

对德作战中,美军损失27694架,美军飞行员死亡72425名,阵亡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美国二战史专家杰里米金尼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的参战岗位中,飞行员是最危险的岗位之一。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约有10万飞行员和空军机组人员死亡,约占美国阵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美国参战空军人数只有陆军的30分之一。

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投入各类战机2669架,损失的飞机超过2000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阵亡率惨不忍睹。

整个二战中,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阵亡人员超过50%。

轴心国飞行员的阵亡率,要远远高于盟军。  

在步兵中,机枪手的岗位最危险。

机枪手承担压制步兵冲锋的作用,有士兵收割机之称。

但是因为他给敌方造成的威胁最大,就成为对方的眼中钉,要想前进就必须拔掉。

因此,机枪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包括迫击炮在内的火力都会向机枪手开火,狙击手也会集中精力瞄准他进行射击。

虽然机枪手一般都在战壕和碉堡里进行射击,但是架不住铺天盖地的火力。

而且二战时的马克沁机枪是水冷式的,打一阵子枪管就会发热,射击就会停顿,这时候就有可能招致敌人的反击,机枪手的噩梦就降临了。

除了飞行员和机枪手,空降兵也是战争中最危险的职业,死亡率高的惊人。

首先空降就是个高难度动作,战争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降落中伤亡就难以避免。

表面看空降兵是安全的,可以选择敌人后方,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地方降落。

但是实际操作难度非常大。

因为受技术局限和天气影响,降落地会出现偏差,比如会不慎降落到沼泽地、河里甚至会直接降落在敌人前沿阵地。

也就是说,降落成功率低,伤亡率也会增加。

而且空降兵多数降落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没有降落就会被对方火力伺候,高射炮和轻重武器一起开火。

降落之后,敌人地面部队也会蜂拥而至。

1941年5月的“克里特岛战役”中,德军损失高达14000余人,其中空降师伤亡占到三分之一。

参战的德军“第7空降师”,满编7000人左右,阵亡5000余人,损失了70% 。

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后,蒙哥马利元帅指挥盟军开展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降作战行动——“市场花园”行动。

在这场战斗中,盟军空降兵伤亡惨重。

美第82空降师伤亡3400人,第101空降师伤亡3800人。

而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孤军深入,得不到援助,损失更加惨重。

其中波兰伞兵旅1000名空降人员,只有300名侥幸逃生。

在整个军事行动中,盟军投入空降兵3.5万人,阵亡将近1.5万人,伤亡率接近50%。

总而言之,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只要上战场,就可能一去不回,没有哪个兵种是绝对安全的。

二战中哪个岗位的军人阵亡率最高,为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参战各国都存在不少伤亡情况,这些伤亡数都因士兵所在的岗位有关,那么处在哪一个岗位上的士兵死亡率更高呢?这其中存在什么原因呢?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其实政委岗位死亡率最高,拿德国跟苏联的战争当参照,当年苏联军队死伤惨重,战后统计出当任政委的人死亡人数最多,因此成为了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军务岗位。

不过,德国则不同,他们的国防军中没有设立“政委”军务人员,而是出现职业性的军人作风,所有士兵都忠于自己的上峰领导,并且服从思想非常浓重。另外德国设立有党卫队跟盖世太保负责监察国防军,所以政委一职对他们并不存在。还有美国的宪兵队基本跟德国党卫队一个性质,主要也是负责监督军队士兵。

苏联军队的军事体制则跟德军不同,他们主要采用基层连队的制度,当中设置有政委一职,该职位的军人主要负责传播思想,教导士兵正确三观以及参加战争会议,组织相关工作等,甚至政委在紧要关头,可以拥有相等于上峰领导的决定权以及提供重要意见。

苏联军队由于有政委这个位置,所以在打起来的时候,能快速有效的组织起来,并且在政委的亲临战争督导之下,完成领导给予的任务,相比德国的党卫军跟美国的宪兵队,苏联的政务主要是一个人就可以领导一大群士兵,所以能节省下不少人力资源。

二战时,德国坦克凌厉的攻入苏联境内与苏联厮打起来,开战初期,苏军由于没做好充足准备,导致被打成大溃败,大批苏军被抓,有的苏军部队虽然顽固抵抗但由于后方支援不及时最终还是被德军围剿抓捕。那么在这时被抓的苏军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委一职,德国人认为苏军政委给予的威胁太多,不仅能教会士兵打仗临阵对敌,还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指挥作用,于是就下令宁可错杀也不肯放过,把抓到的政委一一处死。

而且还颁布条件,凡是能指认政委人员的战争俘虏均能免死,且获得特殊优待,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政委也最终被自己方的士兵指认,从而难逃一死。故此,可以说二战中死亡率最高的军务职业,当属政委一职。

除此之外,战争一些负责特殊任务的士兵的死亡风险也很高,诸如负责背着燃料放火的喷火兵,如果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由于想对目标放火需要保持一定近距离,这样遇到敌人伏击的风险就更高,有时候刚一喷火,就被埋伏的敌人乱枪射死,把火烧得太大,自己无法全身而退,不是被烟熏死熏迷路就是直接被烧死。另外还有携带生化武器的士兵,他们很容易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从而让自己也成为生化武器的牺牲者。有的士兵是释放生化武器回来后,身体开始受到感染,不久就发病身亡。

通讯兵,主要负责联络跟传递战事消息,经常跑来跑去很容易暴露自己。敌人也会专门选择先袭击通讯兵,以便断送敌方耳目,使得他们通讯受阻,无法更机动性的互相照应。接下来是机枪手,其属于开战后最容易被集火的目标。

身为机枪手,他们主要负责用火力压制敌方,运用战术进行阻断封禁对手,必要时提供强力支援,掩护撤退或冲锋等等。因此,战争中机枪手就是敌人最先想除掉的目标,此时一些迫击炮、手雷、大炮、远程狙击手等都会优先打击机枪手的藏身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