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战场上,敌人举白旗投降然后诈降反杀怎么办?怎么确定敌方的意图是否真实?

林彪元帅的同胞兄弟林向荣,就是牺牲在这种难以判断的情况之下,时任解放军第20兵团第66军第197师步兵团长,英勇牺牲时年仅33岁,风华正茂时。1949年初徐向前率领华北野战军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遭遇阎军疯狂抵抗,是解放战争城市攻坚战代价最大的一次,总计有45000多名我军官兵伤亡。

(林向荣烈士)

在战场上情况错综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挂起白旗的敌人到底是真降还是诈降,普遍的做法是派出少量精干人员前往接洽,然后再通知大部队跟进。自然,最先接洽的官兵也是最危险的,很可能意味着牺牲,林向荣团长正是主动请缨担负这一危险任务的。

林向荣,1916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林彪将军共有姊妹兄弟六个,除了年龄最大的姐姐和最小的妹妹外,中间是四兄弟,林彪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林向荣最小行四。两人性格迥异,前者沉默寡言,后者活泼好动。

林彪参加红军后很长一段时间,与家中失去联系,直到抗战爆发才互通音讯。1938年林向荣来到延安参加革命,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的学员。毕业后成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的一名副连长,在与日寇的作战中逐渐成长为优秀基层指挥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已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警备第7团团长,后编入华北军区野战第一纵队,率部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全国统一整编,林向荣所指挥的部队番号改为第20兵团第66军197师560团。期间,林向荣曾赴北平与兄长短暂相见,时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在百忙之中陪弟弟吃了顿饭,勉励他努力作战再立新功,并关心胞弟的个人生活,因为林向荣仍然是孑然一身,谁知这一见竟成为永别。

(林彪元帅)

1949年3月20日,第66军进抵太原北郊,经过激烈的外围战斗,至4月19日已突进太原城区,197师在消灭敌暂编39师毙敌师长后继续向纵深发展,攻击到阎军北郊工厂区防线的核心据点:化工厂阵地。就在总攻发起前,对面敌人突然打出白旗,并用扩音器喊话:“我们同意休战,请贵军派师级长官来商谈受降事宜”。

我军前线指挥员一时两难,阎敌顽固未必可信,但若真是投诚,又可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关键时刻林向荣挺身而出,自告奋勇率领一个突击排前去侦察和接触,如敌人诈降就转入强攻,师主力部队负责接应,最终获得师首长的批准。

(林向荣)

林向荣和警卫员骑马在前,当行进到一片三面易遭火力封锁的地带时,狡猾的敌人突然开火了,警卫员首先中弹倒下,就在林团长上前救护时,也被敌人机枪子弹击中,当场牺牲。

解放军接应部队也被敌人疯狂火力所阻,无法前进,至21日凌晨前线指挥部派来炮兵增援,愤怒的197师指战员一鼓作气,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完成突破,全歼化工厂守敌。战后才发现,敌人伏击林向荣的地点完全无险可守、无地形可以利用,是精心策划好的阴谋。

第197师党委起草了致林彪司令员的通报与慰问信,深刻表达了哀悼与痛心,并在信中集体作出了检讨。林彪立即复信,没有责怪任何人,同时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了自己的态度:

为革命而牺牲完全应该,这完全可以理解!

(太原解放)

如果在战场上,敌人举白旗投降然后诈降反杀怎么办?怎么确定敌方的意图是否真实?

这个事我们师的董政委他经历过,董政委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老八路,一九四三年秋季的一天上午,他当时是八路军某部的一位连长,上级要求他们连拔掉日寇一个中心炮楼,他智慧的先用一名当地老八路假装会做饭,顺利的打进了敌人内部,在取得敌人信任后,给八路主力联系采取智取的方式来个里应外合……。

一切准备好后,他先派了一个班装扮成给敌人送粮食,赶着马车顺利进入炮楼的围墙内。这时有一名八路被炮楼的伪军认出,于是这名伪军就大惊失色的喊道:“他们是八路军!”。炮楼上的敌人听到后赶紧向赶马车的八路开火,赶马车的八路也迅速从车上拿出武器还击……。

这个时候董政委率领八路的连队用迫击炮猛攻炮楼,直打的敌人炮楼摇摇欲坠。这个时候敌人的炮楼上用木棍挑出了一件白衬衣当白旗,意思是想停战投降。董政委当时害怕敌人有诈,于是喊话让他们把所有的枪支扔出炮楼,八路就停火。停了5分钟后还不见敌人真的缴枪投降,八路在炮火的掩护下,迅速攻占了炮楼。这次战斗消灭日伪军共计80多人。由于董政委指挥有方,战斗结束后他荣升为副营长。

如果在战场上,敌人举白旗投降然后诈降反杀怎么办?怎么确定敌方的意图是否真实?

诈降怎么反杀啊?搞搞情报然后偷偷跑路到还行

首先诈降是违背战争法的,当然我们知道,战争法这玩意实际上在全面战争时期效用有限。那么诈降这种行为在现代有没有点屁用呢?

美军的战场手册 NO.27-2上是有明确的表明,当地人打出白旗或者高举双手站起来的时候。美军士兵必须停止射击,并接收俘虏。

当然,如何定义敌军的投降行为很复杂,比方说打了白旗,举手之后并未见进一步的行动。反而是有撤退或者加固阵地的行为并不视作真投降。

不过这个先不扯,我想说的是。标准的投降是丢弃武器,举起双手,然后缓慢的从掩体里走出来。再此之前,胜利方是不会先傻不拉几的从放弃自己掩体和阵地跑出去接收俘虏的。等到确实投降方停火,大部分人员从掩体中走出,丢枪举手之后。才可以上千接收俘虏。

这种情况下对方怎么反杀嘛,拿头么...

不过诈降的例子是有,常见于日军...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去接收战伤俘虏的时候,经常被鬼子开手雷自爆炸。这种手段实际上是坑自己的。

和狼来了一样,鬼子一两次诈降还行...多了,美军直接拿火焰喷射器糊你山洞,管你投不投降。

如果在战场上,敌人举白旗投降然后诈降反杀怎么办?怎么确定敌方的意图是否真实?

在人类战争史上,尤其是近代战争史上,举着白旗投降,然后反击对方,从而获得战斗胜利,这种概率在实际战争中少之又少。因为战争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是傻子,都会对投降的战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制,具体方法主要是下面几种:

1、放下武器

这是投降最关键的地方,光举着白旗那是没人信的。一个人举着白旗,后面的人从战壕、碉堡或者掩体中走出来,第一件事情就要把身上的武器,步枪、手枪、手榴弹等都要当着另一方的面扔掉,否则,说投降,谁信啊?

2、随时射击

在投降的战俘列队集合或者转移过程中都会有一方军队士兵进行武装押运和监管,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这些战俘有人出现异常行为,必然遭到射杀,绝对不会含糊的。

少数无人道国家比如倭寇,还可能虐待战俘,大面积屠杀,这些战俘手中没有武器,肚子也没有食物,哪有能力进行反抗?

3、集中式管理。

前线捕获的战俘一般都会送到后方的战俘营中进行集中看管,在这里进行类似于监狱一样的管理模式,登记、审讯、集中劳动,周围也都是全副武装的军人进行驻守,对于这种监控环境,除非有来自外部武装力量(如游击队)的支持,否则内部的战俘很难进行反击。

所以,一旦放下武器举起白旗,那就是真的投降了,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那种因为负伤或者弹尽粮绝而被投降的除外。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

如果在战场上,敌人举白旗投降然后诈降反杀怎么办?怎么确定敌方的意图是否真实?

兵不厌诈,战争中,“假投降”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一些狡猾的对手,甚至将“假投降”作为一种“常规手段”,纳入其作战套路中,给我方带来过一定损失。

即便在今天的日常竞争中,也有可能遇到一些狡猾的对手,以类似“假白旗”的手段与你周旋,获取优势。

因此,判断对方真实意图、妥善处理“白旗问题”,需要细致的观察和谨慎的行动。

将“假投降”纳入常规作战流程的对手

“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就曾鼓励其手下用“假投降”打击我军。

南麻战斗,是我华东野战军战史上一次比较严重的挫折。

二纵战史提到:胡琏部极端狡猾和诡诈,当我军猛烈展开进攻之际,敌人则会以假投降引诱松懈我,突然杀伤我突击部队,使我突击部队遭受很大伤亡。

南麻战斗中,胡琏依托字母堡,只以少许兵力在前抵抗,大部分兵力控制隐蔽后方。

其基本战法是先以袭击迫使我攻击部队提前展开,又在我占领前沿子堡后以纵深兵力反击我某一点,恢复阵地。

因此,一旦敌人以假投降杀伤我突击部队得手,敌人的反击往往能恢复一些阵地,使我军重新组织进攻,使战斗陷入持续拉锯。

更大层面的“假投降”

战术层面“假投降”,有时会改变战斗,乃至战役进成。

更有甚者,“假投降”会发生在更大层面,影响战役,甚至整场战争的进程。

只在三国时期,黄盖诈降赚曹操,周鲂诈降赚曹休,这些著名的“假投降”,甚至影响了三国的格局,影响了历史进程。

而在革命战争中,我军也吃过不少“假投降”的亏。

比如,红24军,就因为对“假投降”处置不当,付出了惨重代价。

当时,沈克派出自己的27旅,找到我军,表示愿意接受改编。

经过商量,红24军接受敌人的投降,要求他们到阜平附近的一个村庄,接受改编。

由于对风险估计不足,红24军主要领导都进了村子。

结果,遭到沈克袭击,红24军的干部几乎全部牺牲,只有参谋长刘明德撤了出来。

如果不能正确判断敌人投降的意图,控制敌人假投降的风险,代价是十分惨重的。

弄真成假的“投降”

有时,敌人是真投降,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也会成为“假投降”,给我军带来损失。

羊山集战斗中,我46团2连在非常勇猛,迅速拿下了敌人两个前沿阵地,俘虏了70多个敌人。

由于后续部队还没有抵达,2连奉命原地等待。

此时,由于部队牺牲很多,连队既要看守阵地,又要看管战俘,人手紧缺。

此时,俘虏突然起来抢夺枪支,敌人守军趁机冲击,我军连长张天才牺牲,被迫后撤。

即便是放下武器的敌人,依然非常危险!

古人“知易行难”的提醒

古代,“假投降”造成的影响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

冯梦龙《智囊》中,列举了刘邦诈降骗项羽,黄盖诈降骗曹操,岑彭、费祎为降人所杀的例子,指出:衡量自己的条件,参照敌人的常情,分析军事形势,根据客观规律审慎推理判断等原则。

这些话都是正确的,然而,实际中,尤其是在一线战场上,我军很难做出全面的判断,这些原理也就“知易行难”了。

一线战场,需要更明确的指引。

明确“白旗条件”

举白旗,并不代表无条件投降,也可能是有条件投降,甚至单纯的停战谈判。

这些“条件”,有时不怀好意。

有的敌人,举白旗,纯粹是为了拖延时间。

三国时期的诸葛恪,清初的郑成功,都因接受“白旗条件”,被敌人拖延时间,最终被反杀。

有的敌人,举白旗,纯粹是为了诱我放松警惕,一举反杀。

前文提到的黄盖、周鲂、沈克,都是如此。

因此,迅速明确”白旗条件“,是降低”假投降“风险的第一步!

锦州战役中,我3纵17师49团1营攻到铁路医院时,一个国民党军官举着白旗出来喊:“我们长官说要起义,来联系谈判。”

随即,国军递上3个条件:1、保护私人财产;2、保护家属安全;3、保留建制。

前2个条件都是废话,我军政策从来不侵犯俘虏私人财产,更不会欺负妇女儿童。

关键是第3条,“保留建制”。

这也意味着,他们既可能“起义”,跟我们一起打敌人,也可能突然翻脸,打击我军。

从形势判断,当时,敌55师师长当时受到卢浚泉栽赃,而锦州敌军的失败又几乎已经注定,这时候“起义”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攻锦作战,关乎辽沈全局,争分夺秒,不容有失!

野司拒绝了敌55师起义的要求,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放下武器!

最终,敌55师放下武器投降,我17师顺利通过其阵地,攻入锦州老城。

安全的沟通机制

对抗美元朝第一次战役中,我40军向球场以北的美军发起攻击。

116师347团包围了一股美军。

一阵猛烈进攻后,我军翻译喊话,要求对方投降。

两个黑人士兵打着白旗走过来,4连黄有和班长前去受降。

可是,美军背信弃义,杀害了黄班长!

我军愤怒了,又是一阵猛烈进攻!

此时,一个黑人士兵举一白纸,上画一个黑人士兵,写上数字,再来降。

我军翻译问:“番号”!答:“美军步兵25师24团C连”。问:“人数”!答:“148人”。问:“为什么假投降”?答:“黑人弟兄不愿意打了,白人反对,是白人打枪的”。“这次是真投降”?“是真的,没饭吃了”!“你向黑人弟兄喊话出来吧”!

最终,148人中,115人走出来投降了。

也就是说:仍有33个敌人没有投降!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沟通机制,这次受降很可能因为少数敌人的破坏而根本无法进行。

规范投降人员行为

确认敌人投降后,需要敌人立刻按照指定方式放弃抵抗能力。

各军的方式略有不同,但基本流程如下。(参考美国绿色贝雷帽SERE俘虏管理)

1、投降人员需将装备放到指定区域,双手举起(或抱头),以我方要求的方式、路线抵达到指定区域;

2、要求战俘靠在大树或墙上,或要求战俘伏地挺身,双膝跪在地上。

3、搜查战俘身体、携带的物品。(尽可能两人协同搜身,一人看守,要求完全看到战俘。

4、取走装备、文件,个人物品书面登记后取走,标上标签(或直接归还其个人物品)。

5、按照性别、军衔、政治地位将战俘分开,防止军官再组织士兵逃跑、串供。

6、禁止战俘说话,以防止敌人串供或商量逃跑。

7、审问得到的情报需要尽快上报。

8、尽快将战俘交到后方,减轻作战部队管理战俘的压力。

对手举白旗,一般意味着胜利在望。

然而,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容易松懈,风险反而越大。

战场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对方告诉你:你们的条件我们可以接受(白旗),请你过去签字。

你带着“受降”心理过去后,对方告诉你他们好不容易才接受你的条件,“只有这几点小事”(往往是看起来合理,但含糊其辞,理论上有风险,实际上“他们不可能那么作”的事情)···

如果你松懈了,欠缺谨慎考虑,答应“只是”后面的条件,很可能就此使你陷入极大被动。

越是临近胜利的时刻,越是要审慎。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把胜利拿到手中。

如果在战场上,敌人举白旗投降然后诈降反杀怎么办?怎么确定敌方的意图是否真实?

正所谓兵不厌诈,在战场上为了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很多人都会使用一些跟平时的套路不一样的作战方式,而这些作战方式虽然这些方式被很多人所不齿,但是在战场上使用的人却依旧非常之多,毕竟他的成功率是非常大的。

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如果敌人在战争的过程当中想要投降,虽然举了白旗,可是在靠近自己之后突然诈降,造成了很大面积的伤害,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判断对方的意图到底是真实还是假意,这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因为诈降而获得胜利的战役,在古代的军事实力以及军事素质和装备都跟不上的时候,如果遇到诈降其实是很难做出防范的。在那个时候,人们诈降往往是为了逃命,但是在后期的作战当中,特别是我们能够发现在近现代的作战中,诈降一般都会造成大面积的伤害,因为炸弹的伤害范围太广,所以对于诈降的判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如果遇到别人投降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他到底是真是假呢?

所谓的投降,就是在战斗的过程当中,一方由于经受不住对方的火力攻击或者打击,也就选择了一种较为和平的休战的方式。这种休战的方式就是举着白旗从战壕后面走出来,然后卸掉自己身上所有的装备以示友好。

可是根据各种各样的战争片以及战时记录,我们能够发现这些投降的方式一般都不太具有可信度。因为即使是丢掉武器举起双手,也没有人能够保证他没有别的办法,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一般投降过来的人都会被解放军对控制并且不太友好的对待。

想要真正判断一个敌人到底是否有真正的投降意图,我们可以先从对方的眼睛神态着手。一个人想要投降必定是在极度恐慌的情况之下,那么他的眼神肯定是具有一定的害怕的神态的,在这个时候再配上他的动作,如果真的能够表现出很真诚的投降的意图,那么就可以选择暂时相信对方。

但是相信的前提是对方必须要卸掉所有的装备,并且要听从自己的指挥,若是对方有一点反击或者不听从的意思,那么这种时刻就应该立即将对方消灭,而不是让他留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因为一念之差就有可能导致己方大面积伤亡或自己丧命。

有很多人在战争当中之所以失利,是因为会遇到埋伏。有一些人在战争的过程当中往往会乔装打扮,或者将周围的一些平民化作自己的武装力量,让他们用别样的方式造成大面积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必须要进行甄别,将这些普通大众和这些人的埋伏进行逐一的侦破,才能够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提高警惕是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只有将这些有可能会相互串联起来的官兵和平民进行区分,才能够让他们在串联的过程当中不会给自己造成致命的打击。

虽然我们分析出了一些能够甄别出对方是否真正有投降意图的方法,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种诈降的方式是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的。因为这样的方式往往造成的伤害更大,要么就是诈降的一方将对方的整个军队,消灭掉一大半的主力。

要么就是由于自己的查降被人发现,导致自己的所有队伍被对方用最极端的方式解决掉.这种情况都是在战场上一瞬间就有可能发生的,因此想要真正的平安过渡,唯有用真诚和信任才能够获取一线生机。可是我们不得不说,有很多战役之所以能够胜利,也正是凭借着这一些让人没有办法理解的诈降方式,所以具体问题我们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如果是正义的战争,即使是诈降我们也能够接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