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在东北的武器装备是哪里来的?

苏联提供的?还是缴获日本的?

当时美国占领了东北,美国投降之后,英国把缴获的美国武器给了解放军。这都不知道?

四野在东北的武器装备是哪里来的?

我是D版朴信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四野在东北的武器,应该有自带、缴获、生产、外援、搜剿几种来源。自带、缴获、生产好理解,下面重点讲下“苏援”的问题。

一、苏联转交的中共的武器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四野在东北的武器装备,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日本,主要是关东军。所谓的“苏援”,指的是苏联消灭关东军后,移交给四野的日制装备。

  通过苏军取得武器的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45年8月到1945年11月。最先进入东北的我军曾克林部,从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军火库里运出了2万支步枪、1千挺轻重机枪、156门迫击炮、山炮和野炮5门。抗联的周保中在接受了长春大本营的军火库后,先后共运出了步枪5万多支、轻机枪2千多挺、重机枪8百余挺、掷弹筒5百余个、迫击炮20余门、山炮5门、弹药1200余万发。进驻锦州担任卫戍任务的周家美部在苏军的协助下,通过解除锦州伪满军队一个旅5000余人的武装,获得火炮28门、轻重机枪216挺、步枪3200余支、手枪150余支、炮弹100余箱、子弹500多万发、汽车20辆。另外,苏军还从缴获的日伪武器仓库中,交给我军卫戍司令部大批武器弹药,计有各种火炮50余门,轻重机枪480余挺、步枪1万支、手枪200余支、各种子弹500多万发。 1945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说"枪接受了十二万支,还有些炮",1945年11月29日陈云、高岗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苏对我援助是秘密的,有限的,枪10万,炮3百"。

从军队实力统计上看,1945年底,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部队总数为107959人,拥有步枪39641支、轻机枪1139挺、重机枪105挺、掷弹筒59个、迫击炮64门。1946年5月底退到北满时的实力统计为:人员324571人,长枪160881支,轻机枪4033挺,重机枪749挺,各种炮556门。半年内多出长枪12万多支、轻重机枪3500余挺、各种炮400多门,这期间战斗损耗多,缴获少,多出的部分应为苏军援助所得。

   第二阶段为1946年4月到7月。1946年春,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肖劲光来到旅顺口,代表中共中央东局和民主联军司令部向驻旅顺口苏军当局要求,将苏军缴获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转交给民主联军。苏联旅顺口驻军军事委员会决定满足这一要求,并对转交工作做了精心地组织。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将存放在大孤山的15车厢的武器转交给肖劲光。1946年6月底,在大孤山又转交给民主联军一批新的武器弹药。

到1947年4月即夏季攻势前,东野实力统计为:人员462867人、长短枪237910支、轻机枪7768挺、重机枪1495挺、各种炮1219门、坦克25辆,比1946年5月多出长短枪7.7万支、轻重机枪4500挺、炮650门、坦克25辆。这期间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剿匪,共歼灭土匪10万余人,缴获步骑枪51835支、轻重机枪1430挺、坦克9辆、山炮32门、野炮15门;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战果是歼敌5.6万,缴枪2万支;另外截止1947年2月,朱瑞领导的炮兵部队还通过"捡洋落"收集到各种火炮7 0 0余门。可见中共在这一时期通过苏军得到的武器主要是弹药,枪炮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战斗缴获。

  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为第三阶段,也是获得武器装备最多的一次。东北局军工部长何长工通过与苏联代表卡瓦洛夫谈判,通过"一吨换一吨"的方式,将囤积在满洲里准备运往乌拉尔去炼钢的大批苏军缴获的日式装备接收了下来。1947年6月,朱瑞第二次赴朝,经多方努力,并通过当年克拉辛炮校的同学关系,与苏方达成口头协议,苏方每天夜间向我军发送日军的武器装备和弹药,我方则用农产品折价交换。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苏军经图们向我方运送了数十列车的日军旧武器、火炮和弹药。以上相加,物资装备数已超过了以前的援助之和。这些装备也可以通过东野的实力变化推算出来,1948年8月,即辽沈战役前,东野发展到兵员总数1039737人,长短枪435486支、冲锋枪12960支、轻机枪15582挺、重机枪3136挺,拥有重型火炮660余门、高射炮116门、追击炮986门、六零炮2890门,比起 1947年4月多出长短枪20万支、机枪9000多挺,各种炮4000多门。这期间,东野共歼敌30万,缴获长短枪10万支左右,缴获山炮、野炮、榴炮等重型火炮约250余门。前文曾提到,1947年2月,朱瑞领导下的炮兵共收集到各种火炮700余门。其中,榴弹炮49门、野炮97门、山炮108门、步兵炮141门、迫击炮300余门,两者相减,东北我军从这次援助中获得了至少200多门重型火炮。如果不计战斗缴获和损耗,东野净增长短枪20万支,东北军工还没有如此大的生产能力,这些增长只能算到日军旧武器账上。

   总计中共军队通过苏军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日军装备应有步骑枪30万支左右,各种炮1600多门(含迫击炮、掷弹筒),坦克20辆左右。

  

二、民间搜剿上来的大批武器

   关东军的骤然覆灭,伪满洲国树倒猢狲散,东北地区许多地方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一些未被苏军控制的军火仓库,遭到哄抢,有人描述道:"八·一五后,关东到处都抢仓库。抢吃的,抢穿的,抢用的。各地街头摊点上,摆的大都是军用品,从铺盖到穿戴,除了钢盔,什么都能买到。真有"捡洋落"发财的,一般老百姓瞩目的,是汽车,大炮和飞机"轱轳",卸下来安在大车上。飞机轮胎最抢手。"  

啸聚山林的土匪胡子乘机抢军火、拉队伍,"最猖狂时,人数达到25万人左右,为中共军队最初进入东北总人数的二点五倍,北满三分之二的大小城市实际上操纵在土匪手中。"土匪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武器装备精良:大股土匪中还含骑兵,并配有坦克、装甲车和迫击炮。

  即使中共从苏军处获得的日军武器弹药,也在运输中有遗失现象,李运昌部奉命将沈阳获得的武器运往锦州时,由于担任运输任务的新部队在国民党军到来之前即发生叛变和逃亡,大部武器在运送过程中遗失。1945年12月30日,彭真向各部队通报:东北局组织李运昌部"运赴锦州方面的各种弹药物资(七九子弹49万发在内),三八子弹达80万发,手榴弹15万个,皮鞋、帽子各3万,大衣1万,棉裹腿10万。另由北面运去12000支步枪,机枪300挺"。"自离沈阳并把物资西运后,总部已空无所有。"但是各部队并没有得到,经调查后李运昌承认:"由叶柏寿及马叁家运锦之枪弹物资,在中途就被别人取用,无可靠部队押运,到锦已非原数,又未查清。当时山海关失守,文年生、黄永胜两部枪未得手。又应付战斗情况,曾发机、步枪2000余支,其他物资本来准备全部补充黄(克诚)梁(兴初)师,后因该部来到,锦州已失,大批物资(7列车)又运回朝阳、北票,为人又偷去、私拿一部。"

  对散落于民间的日军遗弃武器,中共军队通过"捡洋落"、"挖窑子"等方式,收集一部分。例如东北炮校将上千名干部分散到苏蒙边 界苏日作战地区找炮"捡洋落"。炮校师生冒着零下30-40度的严寒,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中寻觅。炮校警卫连副连长周天才,一个人就搜集20多门,被命名为"搜炮英雄"。至1946年5月,共搜集到各种火炮700余门,炮弹50多万发,坦克12辆,汽车23辆,以及大批火炮零配件和其他器材。

   再如,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前后,筹建人员把搜集飞机和航空器材的工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他们从深山老林挖掘出被日寇掩埋的航材;从荒芜的机场搜集起一桶桶航油;在乡野追踪老百姓的马车,换回车上的飞机轮胎;航校终于拥有4架初级教练机和1 0余架高级教练机。

   为解决原料问题,解放军组织了"挖窑"(日本地下军用库)。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期间建造了许多地下仓库,里面蓄存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这些仓库非常秘密,都是钢筋水泥铸成,存放的武器弹药和物资不靠墙、不沾地,都放在架子上,保存的非常好。通过"挖窑队",挖出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能用的武器弹药送往前线,军用物资由军工部统一分配。"挖窑"解决了解放军相当大的困难。

   中共军队还通过剿灭土匪武装,收缴部分武器,1947年4月,东北匪患基本消除,东北解放军共歼灭土匪10万余人,缴获长短枪5万多枝。

  

  

我是D版朴信阳,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关注。

欢迎评论互动,每条我都会仔细阅读!

四野在东北的武器装备是哪里来的?

0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