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冲锋队时,为什么没有反抗?

清洗冲锋队的行动发生于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这次行动又被称为长刀之夜。

至于被害者的数量已经不得而知,有人说有上千人被捕,普遍的说法是有85人被害。维基百科上公布了103人,其中56人为冲锋队领导。

令人疑惑的是,冲锋队当时人数庞大,有数百万之众,为何遭遇清洗时完全没有反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了解一下长刀之夜之前德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纳粹已经实现一党专政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德国总理。到了这一年夏天,纳粹党通过冲锋队,横扫了一切政敌,实现了一党专政。

冲锋队的职能就是在街头斗殴,打击政敌。现在政敌已经没有了,但是冲锋队还想继续进行街头暴力。冲锋队领导人罗姆鼓吹二次革命,他们冲击了很多机构,夺取权力,这些行为引起了保守势力以及民众的不满。

保守势力和民众要的是秩序,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问题。

保守势力的代表是国防军,当时德国虽然实行议会民主制,但国防军在幕后掌控一切。

冲锋队的活动引发了保守势力对希特勒的质疑,纳粹如果得不到国防军的信任,随时会被换下去。

不过纳粹已经实现了一党专政,戈林已经是内政部长,而希姆莱担任了警察总监。

希特勒是纳粹党的元首,也是冲锋队的精神领袖。罗姆的职务是参谋长,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也就是说,冲锋队是希特勒的,而不是罗姆的。希特勒下令清洗罗姆,可以算是党内惩戒。

而具体负责清洗行动的是戈林、希姆莱和海因里希,他们掌握着内政大权。他们的行动还受到国防军的支持。民众也不反对清洗行动。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警察力量和军队想抓一批民众反感的人,这批人凭什么反抗。

二、缺乏政治敏感的罗姆

1933年下半年,纳粹实现一党专政之后,德国的政治氛围就开始变化了。按理说冲锋队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需要转换角色了。

但是罗姆缺乏这种政治敏感,还抱着希特勒在十多年前提出来的“二十五点纲领”,希望希特勒立即实行“二十五点纲领”,也就是通过暴力铲除现有机制。

但是希特勒是很实际的,他早就看出这条路行不通。

于是罗姆对此满腹牢骚,甚至说纳粹已经腐化了,“背叛了革命”。当然了,罗姆对希特勒本人一直很忠诚。

罗姆希望将冲锋队变成类似意大利民兵的那种组织,承担守卫德国的任务,这个要求跟国防军的利益产生了冲突,也不符合希特勒的期望。

希特勒要的是稳定的秩序,以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希特勒未来的战略是夺取生存空间,民兵组织肯定承担不了这个任务,只有国防军在未来才能承担这种任务。

希特勒试图缓和冲锋队和国防军之间的关系,同时转换冲锋队的角色。但是当时冲锋队数量非常庞大,里面有大量失业人口,根本就安置不过来。

罗姆并不在纳粹的权力核心,也意识不到政治氛围的变化,他还在宣扬革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加上他对希特勒的忠诚,就不可能作出应对。

三、事发突然

1934年5月,罗姆视察全国的冲锋队,他在演讲中不断宣扬“革命”,同时发动了大规模的检阅和游行。

罗姆的做法引起了国防军的震怒,因为此前双方已经商定,冲锋队只负责人员的入伍前训练,只有国防军才能拥有武器。但罗姆的表现显然突破了之前的协议。

此时希特勒正准备停止冲锋队的武装行动,换取英法同意让国防军扩军到30万。

希特勒对罗姆的行为非常愤怒,在6月5日两人会谈中,希特勒指责罗姆是在准备“布尔什维克革命”,要求他放弃这种“没有理性的做法”,同时告诫罗姆的同性恋行为。(罗姆的同性恋倾向在当时一直被视为纳粹的污点)

两人谈了4个小时,最终两人决定让冲锋队休假。6月8日,罗姆宣布了休假的命令,假期一直到8月1日。

休假本来是可以缓和局势的,但是此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导致局势一下子恶化了。

就在罗姆休假期间,兴登堡总统病危。兴登堡的病危让保守势力活跃起来,尤其是副总理巴本。巴本希望兴登堡死后,由德国王室继位,复兴霍亨索伦王朝。要达成这个目的,只要让兴登堡对希特勒产生厌恶即可。

6月18日,巴本发表了一个演讲,严厉抨击了纳粹政权的“过激”行为,特别是冲锋队冲击机构,干预行政的现象,矛头当然是对准希特勒的。

希特勒大为光火,要求报社不准刊登演讲,但是还是有报纸发表了演讲。

巴本得知演讲被禁,直接找希特勒抗议,以辞职威胁。

巴本作为保守势力的代表,他的倾向其实说明了保守势力对希特勒的不满。

这让希特勒意识到不彻底解决冲锋队,是不能重新赢得保守势力的。

6月21日,希特勒会见兴登堡,表示会彻底解决冲锋队的问题。

而当时罗姆等人还在休假,罗姆对政治的迟钝,也使得他没有意识到危险。

戈林和希姆莱等人掌握着内政大权,还罗织了罗姆想要政变的罪名。这个罪名其实是不太可信的,因为后来罗姆很容易就被捕了,说明他根本就没有防备。

不过这时候希特勒已经决心要解决冲锋队了,罪名并不重要。

最终,纳粹依靠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对毫无防备的冲锋队领导们来了一次突袭,一举解决了希特勒的危机,获得了国防军的信任。其实冲锋队有些类似十年动乱期间的造反派,后来他们被粉碎时,也没有反抗。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清洗冲锋队时,为什么没有反抗?

冲锋队成立于1921年,是希特勒所属纳粹党的武装组织,因为都是穿的褐色制服,又被称为“褐衫队”。

由于其组织成员大部分是一战退伍军人、流氓、罪犯组成,所以冲锋队也就是纳粹党早期破坏和打击其他党派组织的一个无赖队伍。

希特勒在创建冲锋队初期,说冲锋队是党的政治宣传工具。

而其他党派和团体对冲锋队的评价是-----这是一群身穿统一制服的流氓暴徒。

(罗姆)

冲锋队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别的党派组织进行集会的时候,冲击会场搞破坏,恐吓威胁与会者。

而纳粹党集会的时候,他们负责会场的安全。

冲锋队为希特勒上台打垮其他政治派别而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只队伍在其首脑恩斯特·罗姆的带领下,对于希特勒和纳粹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光参加过“啤酒馆政变”,在以后纳粹党获得议会多数和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的过程中,“冲锋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罗姆与希特勒)

甚至在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的当晚,冲锋队还组织了几十万人的“武装庆祝游行”。

希特勒当上总理后,对冲锋队平时惹事生非很不满,冲锋队是希特勒清理敌对的工具,但在希特勒掌管德国大权之后,冲锋队便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了一块鸡胁。

1934年,冲锋队人数已达到250余万人。

随着势力的膨胀,冲锋队头目罗姆的政治理念逐渐与希特勒分道扬镳,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

1934年4月,罗姆甚至开始与反对纳粹的其他势力接触,这触碰了希特勒的底线。

罗姆提倡把主要工业企业国有化,扩大工人的控制权,没收旧贵族的田产然后再分配,许多冲锋队员出身于工人阶级,支持推行社会主义路线,并要求冲锋队与国防军合并,成为强大的正规军。

(冲锋队)

很多纳粹高层和德国贵族、商人们对冲锋队这些主张十分反感。

希特勒的上台是由于得到了德国容克贵族和大商团的“金元支持”,这些幕后人物逼迫希特勒必须停止冲锋队的活动,否则将不再支持纳粹。

兴登堡总统也对希特勒下了最后通谍,要求希特勒必须保证国内局势的平稳,否则将会使希特勒失去权力。

可笑罗姆身处危地而不自知,他说:“阿道夫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意践踏我的主张,我已经今非昔比了。

别忘了我有三百万冲锋队,所有关键职位都被我的人占据,阿道夫也知道我在国防军里也有不少朋友。

如果阿道夫讲道理,我们就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如果他不这样,我就打算使用武力了”!

可是实际情况是,纳粹在德国已经取得了一党专政,德国国防军在希特勒的控制下,内政部在戈林的控制下,而警察则由希姆莱统领。

(罗姆与希姆莱)

罗姆还在不断的宣扬“革命”,完全没有意识到希特勒会对他动手。

同时,他也没有很好的认清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冲锋队并不是罗姆的私人武装。

当希特勒动手时,没有多少人为了罗姆起来反抗。 在1934年6月初的时候,希特勒把罗姆找来,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谈,但罗姆显然没有被说服。

罗姆太小看希特勒了,当6月25日陆军总司令部宣布进入戒备状态,28日宣布将罗姆开除出“德国军官联合会”之时,这个冲锋队的领导已然还在渡假中。

1934年6月30日凌晨,冲锋队高级头目几乎全部被杀,休假中的冲锋队完全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况,根本无力进行反抗。

(长刀之夜抓捕的头目)

当一个国家的独裁者运用国家机器,在正规军和大财团的支持下,对一小群异已而不是大规模的人群实施定点铲除时,冲锋队根本无力反抗。

冲锋队成为了历史,新崛起的党卫军吸收了不少优秀的冲锋队员,其他人大多加入了国防军。

后来后“党卫队”成为了一支比“冲锋队”更疯狂的法西斯组织。这也许是希特勒没有想到的吧。

原创文章,谢绝抄袭,喜欢的请关注,谢谢!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 冯生

清洗冲锋队时,为什么没有反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那就是为什么罗姆一方面敢于背靠冲锋队要求取代国防军,另一方面当希特勒决心抛弃甚至消灭他的时候他却毫无还手之力。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罗姆到底在干什么,第二就是罗姆在冲锋队里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

(褐色衬衫原本是给德属非洲生产的,因为德属非洲丢了就积压在仓库里,没想到了成了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褐衫军得象征)

首先罗姆提出要取代国防军,他这个主张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德国要实现再武装,除了需要钱需要装备之外最大的资源就是人。而当时的国防军手里没有人,因为《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国防军的人数不得超过十万。所以整个魏玛共和国的历史上国防军都在千方百计的发展准军事组织作为预备军。也就是所谓的“灰色国防军”。最初他们干的很顺利,因为战争结束之后紧跟着就是德国的经济崩溃。几百万退伍军人没有工作,只要国防军给一点钱,或者给他们拉来一点资助,能管饭就能组织起来一大批失业军人。这也是为什么魏玛共和国的各个党派几乎都有自己的准军事组织的原因。而冲锋队原本是这些准军事组织里比较排不上号的一个。

(自由军团从装备到规模都比冲锋队厉害多了)

而罗姆自己是一个国防军军官,却成了冲锋队的首脑,其实也符合这一时期国防军的做法,那就是把非贵族出身的和政治上不太可靠的军官都踢到准军事组织里去,尽可能的保持准军事组织作为预备军的性质。但是啤酒馆暴动的失败让罗姆心灰意冷,甚至脱离了纳粹党。同时希特勒也看出依靠军队搞意大利和匈牙利式的武装政变是不现实的。

有人说1924年是扭转希特勒命运的这一年,甚至写了这么一本书,这个观点其实是成立的。因为正是在牢里的那半年,希特勒痛定思痛放弃了自己走军事政变直接成为德国独裁者的路线。转而发挥他自己真正的长处,那就是宣传和鼓动,成为一个依靠民主的游戏规则反对民主制的右翼煽动家。与此同时的希特勒找到了一个真正天才的组织者,那就是新冲锋队的缔造者普菲费尔-冯-扎罗蒙。

(赫斯和普菲费尔两个被遗忘的纳粹元勋)

普菲费尔自己也是一个贵族和旧军官,但他非常清楚旧军队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到1920年代,随着经济形势逐渐回暖,一战老兵已经渐渐找到了工作开始回归社会了。而且如果纳粹党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执政,那么一战老兵到1930年代就已经是中年人了,他们是无法成为一个不搞军事政变,而是专注于街头暴力和破坏的冲锋队的主体的。因为古往今来适合这档生意的都是青年人,为了吸引青年人必须把旧军队和国防军外围组织的形象彻底抛弃掉。把冲锋队打造成一个酷炫的、暴力的、街头流氓组织,才能吸引到处在叛逆期的青年人。

所以二十年代末的冲锋队其实和纳粹党的立场差异非常大,纳粹党是一个偏右的、保皇的、保守主义党,但冲锋队是一个偏左的街头暴力组织。纳粹党喜欢和保皇党合作,和中产阶级合作强调地位和身份。而冲锋队则追求荷尔蒙,就是要打个痛快,跟德共甚至在打的头破血流之外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大家都仇恨资产阶级共和国,都仇恨布尔乔亚,都要砸烂这个黑暗的世界。只不过一个偏左一个偏右。所以随着纳粹逐渐占上风很多德共的支持者成了冲锋队员。

(罗姆和赫斯)

普菲费尔这种走金属朋克的组织路线不可避免的导致他和希特勒之间产生矛盾,所以他很快就被希特勒踢出了冲锋队和纳粹党。罗姆也就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冲锋队,但希特勒没有让他成为冲锋队领袖而是自己担任领袖,只让罗姆作他的参谋长。罗姆试图把旧军队的那一套带回冲锋队,结果是冲锋队爆发了好几次“政变”。罗姆用尽方法才镇压下去。

无论普菲费尔的政策是对是错,至少他的政策是成功的到1930年代冲锋队有了两百多万成员,实际上已经把国防军竭力想要抓在手里的预备兵员都吸纳到了自己手里。而纳粹党被国防军注意到也是因为这一点。国防军想要纳粹加入内阁也是为了让纳粹接受军队的指导,把冲锋队的人力资源收归己有。从这个意义上说普菲费尔是希特勒事业上的真正救星。

但随着希特勒上台执政,开始推行“德国的革命化”,也就是让纳粹接管国家。罗姆认为自己压倒国防军的时候已经到了,因为相比三百万冲锋队,十万国防军根本微不足道。即使新军队需要冲锋队的人力,那么冲锋队也不能白白把人力交给军队。冲锋队必须得到一种合法的地位,在军队面前分庭抗礼。这种要求实际上是符合希特勒的“革命化”主张的。但为什么罗姆被抛弃了呢?

(作为纳粹党的首脑和党与国家结合的象征的赫斯原本手握无与伦比的权力,但事实上之所以把这个权力交给赫斯就因为希特勒知道他不会去用)

因为1934年希特勒其实并没有让纳粹党全面结果国家的念头。希特勒和列宁主义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列宁是打造了布尔什维克,然后带领布尔什维克夺取了国家。而希特勒并不是纳粹党的缔造者,相反他在大部分时间里和纳粹党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希特勒在纳粹党内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相反希特勒甚至还对纳粹党有一种不信任感,乐于挑动纳粹的各个山头互相竞争和对抗。从1933年执政到1941年德国战事逐渐不稳之间的8年,希特勒想要的并不是纳粹党全面接管国家,相反希特勒希望的是把纳粹、帝国、军队彼此分离,让他们全都对自己一个人负责。这就是为什么当罗姆想要取代国防军的时候他被希特勒抛弃了,而被希特勒提高到“纳粹党与国家相结合的象征”的鲁道夫-赫斯其实长期没有真正的权力。

理解了希特勒的这种心态,和罗姆的行动,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冲锋队在国防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了。因为冲锋队原本就不喜欢罗姆这样的旧军人。罗姆向国防军发难也不是因为他牢固的掌握了冲锋队,相反罗姆真正的靠山是希特勒,是他的靠山认为他操之过急而抛弃了他,冲锋队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跟着罗姆这样的旧军人走。所以三百万冲锋队才会如此顺从的抛弃了他们的参谋长。

清洗冲锋队时,为什么没有反抗?

这一切来得太快,使罗姆来不及反应,加上罗姆在事发前自掘坟墓!

冲锋队是希特勒一手组建的,为他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冲锋队最初主要从事破坏活动,啤酒馆暴动后,希特勒被捕,出狱后他委托罗姆重建冲锋队,但是二人却发生了争执,罗姆远走玻利维亚。

1930年纳粹党一跃成为德国第二大党,希特勒在此时急需一支支持自己的队伍,他又想起了罗姆,他向在玻利维亚军队工作的罗姆发了一封邀请函,罗姆欣然接受,踏上了回国的道路,他不知道自己即将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

1931年罗姆担任冲锋队参谋长,希莱姆的党卫军也归其管理,在罗姆的努力下,冲锋队在1932年达到了50万余人。

1933年希特勒当上总理后,罗姆希望自己出任国防部长,他这一想法遭到了德军将领的强烈反对,总统兴登堡也反对,希特勒默不作声,罗姆非常生气,他低估了德军将领和兴登堡等人对希特勒的压力。1933年底冲锋队猛增到450万人,1934年1月罗姆直接提出想让冲锋队取代国防军,这一想法让德军将领异常愤怒,他们纷纷向希特勒施压,希特勒此时并没有完全掌握德国权力,他还得依靠这一群德军将领和兴登堡的支持。

罗姆对希特勒不作为的做法很抱怨,他认为希特勒的成功依靠的是他,他整天抱怨,希特勒于是派党卫军监视他,而国防部也在监视他,在党卫军和国防部双重监视下,罗姆仍然没有收敛,他跟人抱怨道:“别忘了我有几百万冲锋队,所以关键职位都被我的人占据,如果阿道夫将道理,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否则,我就打算使用武力!”他还曾对自己的手下抱怨道:“阿道夫出卖了我们。他和反革命分子打得火热,他只相信东普鲁士的将军们......”这些话一字不差的被送到希特勒面前。

希特勒为了兼顾自己的大局,暂时没有对罗姆采取行动。而此时的罗姆可以算是四面楚歌了,纳粹党的高层都疏远他,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和德国军方对他恨之入骨,卢策、希莱姆想要他的位置,他想要的国防部长位置,戈林也想要,最重要的是此时德国总统、国防军总司令兴登堡想要罗姆的命。

兴登堡对希特勒说他们愿意支持希特勒的统治,但是需要用罗姆的命来换,在权力与老战友之间,希特勒犹豫了,但是最终希特勒答应削减三分之二的冲锋队,解除其余的武装。

为了权力,希特勒把罗姆叫到办公室来交谈,这是希特勒给罗姆的最后一次机会,二人勉强达成了协议,但是军方对这协议不满意,他们要得是罗姆的命,但是4个月过去了罗姆依然毫发未损,各方势力于是继续给希特勒施加压力。

最后罗姆自己作死,促使希特勒下定决心除掉罗姆,他在这段时间从国外购买了大量武器,他本意是给希特勒施加压力,迫使希特勒给他所要的权利,但是另一方对希特勒施加的压力和奖励更大,希特勒的天平往另一边偏了。

党卫军将这情报告知希特勒,希特勒命党卫军开始行动,时刻准备下手,就在这时罗姆做了一件傻事,6月19日,他发出通告:“冲锋队至7月1日起休假一个月,并把武器交给当地警察局保管。”自己并准备外出度假,罗姆想通过这样的做法让自己的老战友相信自己,但是此时的希特勒已经不相信他了,希莱姆向希特勒谎报冲锋队将进行暴动,希特勒大怒,命令戈林等人回到柏林,部署剿杀冲锋队行动。

希特勒连夜直飞慕尼黑,二话不说就将冲锋队队长施奈德休勃捉捕,随后指使党卫军和警察突击队按名单捉捕冲锋队的人,最后希特勒等人直奔罗姆度假地区,将其捉捕。

罗姆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曾经的老战友、曾经自己誓死追随的人会对自己下毒手,被捕的第二天,党卫军让罗姆自尽,罗姆拒绝:“要杀我,叫阿道夫自己来!”随后党卫军将其击毙。

罗姆等150多名冲锋队头目被枪决后,卢策被任命为冲锋队总队长和参谋长,卢策奉希特勒之命全面整顿冲锋队。

清洗冲锋队时,为什么没有反抗?

可以这么说吧,冲锋队是为希特勒打江山的急先锋,而纳粹党从街头一个无名小党逐渐发展为德国的执政党,时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管是希特勒还是纳粹党的一切,都要顺势而为,去迎合和满足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需求。

而罗姆领导下的冲锋队显然没有进行适当的改变,而在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后,希特勒采取了突袭的方式,清洗了冲锋队高层领导,将这支曾经在德国叱咤风云多年的政治力量彻底打残,从而换取军队等德国传统势力对其统治的支持,而事实也如此,在此事件后,希特勒得到了军队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掌控了无限的权力。

这次突袭发生在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被称为长刀之夜,据称有数以百计的冲锋队高层被处决,上千人被投入监狱,当然具体的数目已不得而知,总之这支上百万人的政治组织的核心高层全部遭到了清洗,大多数被杀,任务的执行由党卫军和盖世太保负责,此后,党卫军取代了冲锋队在纳粹党内的地位。

下面我们把历史的时间轴再往前拉一拉,看看长刀之夜发生前1.2年,德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首先,冲锋队在纳粹党早期就已经成立,在当年的德国乱世,有数以百计的政治党派,为了打击其他党派的力量,纳粹党豢养了一支冲锋队,专门把市面上的秩序搞乱,破坏其他党派的政治集会,打击各种反对派,同时保卫自己党派的政治集会。

那些年,冲锋队就是个纯粹的“闹事”组织,到处打砸抢,搞得其他党派都很头大,为纳粹党的不断做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任命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纳粹党实现了执政,按道理,纳粹党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政敌了,该把精力转向管理国家了。

但冲锋队似乎搞了十几年的打砸抢已经搞习惯了,领导人罗姆宣布要搞二次革命,继续冲击那些他们看不惯的党派机关、政府大楼,搞得德国一片乌烟瘴气。

渐渐地,那些德国的保守势力以及德国国防军对希特勒开始不满起来。

对于保守力量来说,他们要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当然,德国民众也是抱着类似的希望。

而保守势力的总代表和总后台就是德国国防军,冲锋队的行为引起了国防军的强烈不满,而这种不满如果任意滋长下去,国防军可以随时把希特勒换下去。

对于这种情况,希特勒自然是清楚的。

除了军队等保守力量,纳粹当时已经实现了对德国的全面控制,戈林是内政部长,希姆莱坐上了警察总监,党卫军蠢蠢欲动,希望在党内获得更多的权势,这些人对日渐嚣张的冲锋队力量,可谓是虎视眈眈,而军方和保守力量,也一直在要求“约束”冲锋队,否则影响希特勒的“前程”,老百姓对冲锋队也越来越不满……

可以说,冲锋队在被镇压之前,已经在德国的政治生态圈里被孤立了。

面对德国政治氛围的巨大变化,罗姆显然缺乏足够的政治敏锐度。

当年为了纳粹上台,冲锋队一路冲锋陷阵十几年,为纳粹的上台一路保驾护航,而当纳粹党1933年上台后,按理说冲锋队也应该注意到自己的角色该转型了。

但罗姆显然还沉醉在昔日的“二十五点纲领”奋斗理想中,这个理想说白了就是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

罗姆希望已经上台的希特勒带领纳粹党尽快实现这些理想,通过暴力手段来铲除现有的体系。

但希特勒怎么可能答应呢?他需要的是借助这个旧体系,实现对德国的全面统治。

渐渐地,希特勒和罗姆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意识鸿沟,罗姆很悲愤,觉得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受到了“背叛”。

当然,我们知道,罗姆即使到死,都是绝对的忠诚于希特勒。

后来,罗姆又向希特勒提出,希望能学习意大利的“经验”,让人数庞大、拥有几百万队员的冲锋队也承担一定的德国本土防御任务,这个要求又和国防军的利益产生了冲突。

但能实现希特勒的“星辰大海”梦想的,不可能是罗姆手下的这些类似民兵力量的冲锋队员,而是德国国防军。

1934年5月到6月,一系列的冲突和意外,最终酿成了冲锋队的悲剧,而罗姆等人几乎毫无防备,乖乖受死。

从1834年5月开始,罗姆开始大规模视察全国各地的冲锋队,组织大规模的游行,并不断调高调门,要求队员们时刻准备“革命”。

这让国防军的不满情绪立刻暴涨,罗姆的行为突破了国防军能忍受的底线。

一方面是国防军的指责和批评,另一方面希特勒对罗姆的行为也表示了愤怒,此时他正准备约束和阻止冲锋队的武装行动,把德国的“火气”降降温,来换取英法同意德国扩军至30万。

6月5日,希特勒与罗姆展开了4个小时的长谈,在谈话中,希特勒重点警告了罗姆2点:一是他的行为是在搞“布尔什维克”,这是不被容忍的“革命”,第二,要求罗姆约束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毕竟,这被视为纳粹党的污点。

6月8日,结合元首的要求,罗姆下令全国冲锋队一律休假,直到8月1日。

不过,此时保守势力显然不想让冲锋队再嘚瑟下去了,6月18日,德国副总理巴本乘兴登堡总统病危,公开发表演讲,严厉批评了希特勒和纳粹党的“过激”行为,主要就是冲锋队一系列冲击机构和大规模武装游行的行为。

希特勒大怒,下令报纸不许登巴本的演讲文稿,但还是有一些媒体报道了出来。

巴本对希特勒封禁其演讲内容很愤怒,找希特勒抗议,并以辞职相威胁。

与此同时,一些保守势力也纷纷站出来对希特勒进行批评。

时局的变化让希特勒明白,再不彻底解决冲锋队,保守势力必将抛弃自己。

到了6月21日,希特勒前往面见兴登堡,表示自己将尽快解决冲锋队问题。

而此时还在休假中的罗姆等冲锋队高层,显然没有意识到“暴风临近”。

最终,纳粹党在军队等保守力量的支持下,利用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等暴力机器对冲锋队高层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拘捕,数百人在被捕后迅速处决。

而当他们发现危险降临时,他们没有反抗,或者说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反抗。

从此,冲锋队彻底沦为一个可有可无,仅存在纸面意义上的组织而已。

清洗冲锋队时,为什么没有反抗?

本题问的应该是希特勒最终彻底掌控德国之前,进行的一次内部屠杀,冲锋队自一把手罗姆以下被清除。史上并无第二个达到如此程度的清洗冲锋队。

反抗?

罗姆政治上不成熟。他既触怒了总统兴登堡和国防军,又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希特勒的左右手,希姆莱、戈林、海德里希和戈培尔都盼他速死。一个没有任何盟友的人,玩儿着最高端的政治游戏,下场不问可知。

罗姆安全上很外行。他咄咄逼人,八方出击,到处逼宫,却又毫无准备。希特勒让他放假,他就真的全体解除武装,领着冲锋队高层去吃吃喝喝睡大觉,被轻易一网打尽。三百万冲锋队员,牛气冲天,却连个基本的情报网都没有,死到临头还以为是同僚开玩笑。真不知说什么好了。

罗姆声望上有限度。表面上,罗姆是如日中天的民众领袖,实际操作中,他的三百万冲锋队确实是良莠不齐的乌合之众。被清洗前,没有盟友只有对头。被清洗后,既无怀念更无申诉,还得靠战后同盟国来复原历史真相。

综上,这个法西斯分子,没什么可反抗的。

(全文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