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堪比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还有哪些?

中外都行!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战术指挥的巅峰之战,是运动战和游击战的经典之作,古今中外,无人可以匹敌。如果非要找出类似战例,彭德怀指挥的西北三战三捷、粟裕指挥的西北七战七捷,或许有几分相似之处。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

毛主席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美国人也评价说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因此“四渡赤水”无疑是人类军事史上妙到毫巅的经典战例。

一渡赤水,寻机歼敌。1月19日,毛主席指挥红军分3路纵队西渡赤水,把敌人甩在身后,向扎西集中,在运动中寻觅战机。

二渡赤水,避实就虚。2月18日至21日,毛主席指挥红军调动国民党军队主力,转兵东进,再渡赤水,避实就虚,再入黔北,血战娄山关,重夺遵义城,歼敌万余。

三渡赤水,调动敌人。3月16日,毛主席指挥红军主动放弃遵义,西渡赤水河,甩掉敌人,再入川南。

四渡赤水,甩掉追兵。3月21日,毛主席指挥红军在敌人重兵合围前,再次渡过赤水,向南急渡乌江天险。

至此,蒋介石被耍的晕头转向,手忙脚乱,毛主席指挥红军乘虚进军云南,从容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扼杀红军的痴心妄想。

能如此频繁调动敌人,将敌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且以少胜多,以弱击强,以寡敌众,确实是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经典案例,足以载入游击战运动战教科书。彭德怀指挥的西北,三战三捷(毛主席的战役指导)

彭德怀是我军著名指挥员,他指挥的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让他驰名中外,成为世界级名将,但在我看来,最能体现彭德怀军事指挥水平的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的三战三捷。

一战青化砭,兵不厌诈。1947年3月,蒋介石向陕北和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毛主席和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主席充分利用敌军急于决战心理,由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佯退诱敌,设伏攻击,在青化砭一带,集中6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发起猛烈进攻,1小时全歼胡宗南精锐31旅2000余人,旅长、副旅长、参谋长全被活捉。

二战羊马河,妙算敌情。青化砭一战后,毛主席神机妙算,窥准敌军进军动向,指示彭德怀率主力在羊马河一带设伏,以小部队打援,胡宗南135旅如期钻进我军伏击圈,数小时激战后,再度全歼敌军 4700 人,旅长、参谋主任、政治部主任全部被俘,首创全歼胡宗南一个整旅范例。

三战蟠龙,诱敌北上。前两次调动伏击战后,胡宗南及其军队已被打的晕头转向,精疲力竭。毛主席再度摸透敌军战略意图,使用疑兵之计,引诱蒋介石做出错误判断,然后避实就虚,直接向蟠龙镇发起攻击,两天激战夺取蟠龙镇,全歼167旅及所属保安团6700余人,活捉其旅长、副旅长、参谋长,还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

西北战场的三战三捷,一直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彻底粉碎了敌军的重点进攻,壮大了西北野战军力量(由 2.3 万余人发展到4.4万余人),也为我军迅速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西北战场的“三战三捷“”,作为前线指挥的彭德怀功不可没,但真正的战役指挥者却是毛主席,毛主席不在战场却洞悉形势,凭借自己惊人的天赋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创造了又一个堪比“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粟裕的天才表演)

粟裕是我军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军事天才,他果断决绝,勇于冒险,敢于坚持己见,按照自己的战略想法作战。毛主席对粟裕十分信任器重,他赋予粟裕十分独立的军事指挥权,经常让他全权负责军事指挥,这才造就了粟裕“尽打神仙仗”的传奇。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3万余人,在苏中(江苏省中部沿江)与国民党军队12万余人连续作战7次,七战七捷,取得歼敌5.3万人的辉煌胜利。

一战宣泰,粟裕既进攻又打援,两天歼敌3000余人,挫败敌军锐气。

二战如皋,粟裕集中优势兵力,在如皋猛攻敌人,歼灭敌四十九师师部,活捉6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物资,极大改善了装备条件。

三战海安,粟裕主动撤出如皋,退至海安,趁敌人兵力分散之机,只率2个团连续狙击4昼夜,最终主动撤离海安,自损200,杀敌3000余人。

四战李堡,粟裕趁敌军分兵略地的机会,主动进攻李堡,不到20个小时内俘虏和毙伤敌军8000余人,粉碎敌人全面“清剿”计划。

五战丁堰,粟裕利用敌军收缩防守之机,休整数天后,集中优势兵力向丁堰、林梓一带守备较弱的国军进攻,2日激战全歼国军5个交警大队5000余人。

六战如皋,粟裕利用敌人判断失误的机会,将计就计,避实就虚,直捣国民党军队巢穴如皋,历时6天战斗,累计歼敌1.7万余人。

七战邵伯,粟裕针对敌军对邵北地区的三路猛攻,指挥我军顽强阻击,以弱敌强,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威胁敌军侧翼,逼迫敌军撤出战场。

粟裕在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兵力出于绝对劣势情况下大胆决策,连战连捷,40天内消灭几乎是自身2倍数量的敌军,创造了军事历史上的奇迹,其战役指挥深合毛主席军事思想。

毛主席对粟裕的七战七捷评价很高,他说:“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土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朱德也评价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堪称堪比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能堪比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还有哪些?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运用运动战之诈兵术所取得的战役胜利。兵法有云:“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其意是:所以用兵打仗要奇诈多变才能取胜,要根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分散或集中要随情况而变。

毛泽东运用运动战之诈兵术堪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四渡赤水则是运用运动战之诈兵术所取胜的精典战例。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后,被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行动困难。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恢复了用兵作战的权力,很快带领红军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毛泽东在赤水河两岸反复穿越,驰骋于贵州战场,宛如一条令人眼花缭乱的游龙,左右着战局。红军釆取的空前绝后的诈兵术,让蒋介石搞不清红军的真正去向,不知道红军主力何在。红军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又在那里,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到处都是红军的踪影,令蒋介石摸不着头脑。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掌握了主动权,在晕头转向的国民党军队之间快速穿插。有时,看来红军似乎正在向东行进,而实际是在向西走。在令敌人困惑不解的同时,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筹划着渡江北上的战略行动。

红军主力1,3,5军团南渡乌江,把敌人主力甩在了乌江以北。毛泽东又将1,3军团分开,让他们沿贵阳周围的大道和小路运动,扬言要打贵阳;同时派出一部分部队在贵阳城外摆开阵势,把通往贵阳方向的要隘警戒起来,而红军主力却从离城20公里的地方往西南急进,占息烽,下开阳,势如破竹。

贵阳成了一座无援的孤城,形势十分危机。蒋介石除命令加强贵阳的防务外,又调云南的孙度部队东进贵阳,火速增援。毛泽东用诈兵术佯攻贵阳,调孙度部队出云南,打通了红军西进云南继续北上的通道。

兵不厌诈,是战争中常用的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避实击虚,四渡赤水;兵指贵阳,攻其必救;如此用兵,旷古绝今。因此我们说,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杰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兵家之绝唱。

能堪比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还有哪些?

毛主席军事天才,独一无二,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能堪比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还有哪些?

毛主席把四渡赤水看得高于战争史上驰名中外的三大战役,就可知没有战役和四渡赤水相媲美了!

能堪比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还有哪些?

军事融合政治,再指导战争、创造军事理论,再在实践中制订,一整套的战略、战术,和建军思想。这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毛主席不愧是伟大的军事战略家。

能堪比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还有哪些?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