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战日军擅长的白刃战被全面压制?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原本他只是日本的一套道德体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隐忍,谦让,为了发动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日本的统治者断章取义的突出“忠”,“勇”,鼓励日本士兵淡然面对死亡并与狭隘的民族主义相结合,被灌输这种精神的日本军队在漫长的十四年抗战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与之对决凭借的则是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精神!

在抗战中武器全面落后于日本的中国军队有没有善于白刃战的的部队呢?

答案是当然有,而且不止一个,白刃战中北方士兵由于身高臂长占有先天的优势,抗战中经常高唱“大刀进行曲”发起反冲锋的部队就有两支——东北军和西北军,其中耳熟能详的西北军血战喜峰口就是白刃战的经典战例,再结合其他著名战例,我们谈一谈唯一进行了十四年抗战的东北军那些以白刃战抗击日军的事迹。

手刃敌酋第一战——双城阻击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相继侵占辽、吉两省后,旋即北上进犯哈尔滨,企图占领全东北。双城堡是日军进犯哈尔滨的必经之地。1932年1月31日,日军进犯哈尔滨,途径双城堡火车站,东北边防军22旅662团打响了哈尔滨保卫战的第一枪,给日军以重创。

22旅旅长赵毅令663团陈德才部在兰稜河岸老少沟隘路内布置埋伏,662团埋伏于双城堡火车站,待日军车进站予以歼灭。1月30日晚8时左右,北上的关东军第二师团第三旅团两列军车先后进入双城堡火车站,因事先熙洽、郭恩霖等误认为赵毅决不敢冒然触犯“皇军”,会默许日军由双城通过,所以预先向日方提供双城驻军已撤离的保证。日军也信以为真,时值严冬日军下车整队,架起枪支生火取暖。赵毅旅长一声令下,已经做好伏击准备的662团官兵,三面发起突击,先用猛烈火力将敌人压倒在站台上下,继之发起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日兵措手不及,慌作一团。有的钻入车下,有的跳墙窜入民院妄图逃命。这次奇袭打死打伤多门师团主力天野旅团官兵400余名。给进犯的日军以迎头痛击。长城抗战第一枪——榆关抗战

山海关抗战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面对关东军陆海空三军联合攻击,中国守军击退了日军数次攻击,1月3日日军援军抵达战场,日机十四架飞至山海关上空低空扫射轰炸,继而炮兵猛烈开火,城内顿成一片火海,海上停泊的四艘日军军舰舰炮开火投入战斗,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11时许,日军发动了对山海关的海陆空联合总攻作战。

中国守军以步枪,机关枪,迫击炮猛烈还击。约有300多日军冲入城墙缺口,被守军预先埋伏的大刀队砍杀20余人后退却,面对中国守军的誓死抵抗,日军的第一次总攻被打退。中午时分,日军发起第二次总攻,先用炮火集中轰击南门及城东南角,另有飞机十余架沿城墙投弹轰炸并向守军低空扫射,接着日军以六辆坦克为先导,掩护数百名步兵向南门发起了拼死的冲锋,中国守军集中火力射击,给日军以大量杀伤,对冲到面前的敌人以刺刀和手榴弹将其击溃,日军如潮水般倒下一批又上来一批。东北军将士们的防御工事多半被飞机和重炮炸毁,伤亡过半被日军一部突进南门。

在浓烟弥漫的火丛中,守军官兵猛烈杀敌,拼命反击,安德馨营第三连连长关景全身先士卒率部展开白刃战,战死疆场以身殉国,全连仅剩数人。山海关城东南角被炮火破坏,城墙倒塌,安营第二连连长刘虞宸以下全体阵亡。中校副团长孙玉良亲率第一营第一连自西门向南门反击,第三营第十连自东门向东南城角反攻,反攻官兵用大刀再次和日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终于使攻入城内的日军扔下三十余具尸体仓皇撤退,守军官兵收复阵地,粉碎了日军发起的第二次总攻。

东北军49军苦战沧州

49军是东北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由张学良卫队扩编而来,由于七七事变以后华北国军陆续南撤,津浦线兵力空虚,日军矶谷师团沿津浦线南下势不可挡。驻守河南南阳的49军奉命增援庞炳勋部,防守沧县。1937年9月22日,日军甲种精锐第10师团第10联队攻击沧县和景县。负责坚守沧县车站铁路正面的109师师长正是在双城阻击战中杀敌建功的22旅旅长赵毅。

9月23日上午日军以密集的炮火轰击我军阵地,随后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冲锋,阵地数处被突破,东北军将士在赵毅师长率领下,再次以白刃战的方式与日军展开搏杀。并派出增援部队分头袭击日军后方,扰敌阵脚,经过17小时的连续激战夺回全部失地,与敌重创。随后49军奉调增援即将崩溃的淞沪战场。在凇沪会战中109师这只精锐部队阻击渡河日军,并与日军展开激烈的炮战,反复肉搏拼杀,以四个团长全部阵亡的代价坚守阵地死战不退,最终全军覆没。

威震敌胆的台儿庄序幕战——淮河阻击战

东北军51军军长于学忠是张学良两次兵权的交托人,一生对张学良忠心耿耿,麾下的51军更是战功卓著,在徐州会战中打响了“台儿庄战役”序幕战的淮河阻击战。1938年初津浦路南线日军第13,3,9三个师团分别在南京和镇江渡江北上,沿津浦线正面发动攻击。1月18日攻占明光,1月20日攻占池河,2月1日攻占临淮关,驻守蚌埠和凤阳的桂系守军节节败退,让开了津浦路正面,津浦路南线告急,南下的51军紧急奉命增援。

在淮河北岸面对日军配属了重炮联队的13师团,匆匆赶到的51军军长于学忠率所部两个师一字排开,在百余里长的战线上对战刚刚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滔天罪行的13师团。从2月3日到20日,双方先后展开了几十次战斗。

日军终日在飞机和重炮的掩护下发起攻击,到10日凌晨约有一千余人从小蚌埠渡河成功。13师团配属的重炮给51军造成了惨重伤亡,阵地多处被突破,战况危机,于学忠亲率两名师长督战,为抵消日军的炮火优势,于学忠命令所部发起反冲锋,两个旅长冲上一线,双方共投入3000余人绞杀在一起,经过了四个小时的激烈搏杀,终使得背水而战的日军渡河部队被全部歼灭,收复全部失地。

至战况最激烈之时,51军113师师长周光烈闻听麾下将士伤亡惨重,泪飞如雨,壮怀激荡。大声的念起了《吊古战场文》:

两军遇兮生死决,

白刃交兮宝刀折。

降兮哉,终身亡国奴。

战兮哉,骨暴淮河侧。

淮河阻击战共歼灭日军3000余人,成为安徽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有力的牵制了日军北犯的两个师团,阻敌南北会合的目的,使得日军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必要条件。淮河阻击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的又一次货真价实的重大胜利。

东北军57军111师333旅驰援临沂

正当51军奋战在淮河的时候,他的兄弟部队111师则奉命战斗在淮河南岸,先后取得了三战三捷的战绩,由于临沂战况吃紧,111师333旅奉命驰援。

在临沂保卫战中,张自忠和庞炳勋部血战不支的紧要关头,李宗仁查遍全军最后给57军111师333旅下达了驰援临沂的命令,333旅官兵星夜驰援在最紧要关头出现在临沂战场,以一旅之兵发起正面反击,猝不及防的板垣师团坂本支队溃不成军败退,333旅一路追击,不料陷入重围,但全旅官兵毫不畏惧,正面血拼15个昼夜,并高唱大刀进行曲跃出战壕不断对敌展开反冲锋,直至在友军配合下取得最后胜利。战后被通令嘉奖誉为“解临沂之围,壮我军之声誉”,333旅经此一战再次伤亡过半,仅剩千人。

57军在整个抗战中先后参加了江阴保卫战,扬州保卫战,南京保卫战,连云港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可以说胜仗无数战功卓著。并奋战在后来的鲁苏敌后战区,他的111师一部于抗战中后期举行了八三起义加入了山东八路军,抗战胜利后改编成滨海支队挺进东北,成为二十余万东北军中为数不多回到东北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更是被改编成了赫赫威名的四野38军114师。成为万岁军的一员。

谨以此文致敬在抗日战争中前赴后继,浴血杀敌的我军将士,十四年抗战旌旗纵横史册,归去来兮,惟吾之华夏精神永不磨灭!

——杜康不负西江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