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保卫战》中那个林主任是什么人物?
那是“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林蔚中将,经常代表蒋介石与各战区联络,其实是民国军事史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后官至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和代总参谋长。蒋介石最得力最信任的军事幕僚,陈诚的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之所以没有广为人知,是因为林蔚长期参赞军事中枢,从没领兵出战,未能成为一方军事诸侯。
(林蔚)
林蔚并非黄埔或保定军校出身,却是陆军大学第四期的毕业生,与徐永昌、贺国光等著名将领同学,了解民国军事史的答友也当知这两个人的份量。林蔚的军旅生涯在浙军第一师起步,师长是后来的军政两界元老陈仪,1926年该师集体投靠北伐军。而林蔚能成为土木系的骨干,源于与陈诚的交往和第11师的早期人事。
1926年10月,福建地方军队“闽军”李风翔的两个旅(曹万顺、杜起云)宣布效忠广州革命政府,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军,以曹万顺为军长,特调浙军第一师参谋长林蔚任军参谋长,1928年缩编为第11师,首任师长仍然是曹万顺。恰逢下野后的蒋介石复出,立即将被何应钦打压的陈诚升为总司令部警备司令,蒋陈共同选择了浙江同乡、陆大毕业的林蔚出任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期间合作颇为愉快。
出于对杂牌部队的不信任,蒋介石不久任命陈诚为第11师师长(因何应钦阻挠改为副师长),率领两个警卫团组成的一个旅并入第11师,拟将杂牌军11师嫡系化,林蔚则奉命同往。
此时第11师的指挥序列为:师长曹万顺、副师长陈诚、参谋长罗卓英。
第31旅旅长桂永清(黄埔一期)、第32旅旅长林蔚、第33旅旅长余仲麒。
陈诚不甘为副,罗卓英便联络第11师的黄埔系旅长、团长开始“倒曹”,林蔚坚定地成为支持者,也由此奠定了他在土木系中的地位(唯独团长关麟征反对)。曹万顺被赶走后,第11师的指挥序列成为:师长陈诚、副师长罗卓英、参谋长周至柔,林蔚则被推荐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厅厅长,自1929年5月起成为蒋介石身边的军事幕僚,从此发迹。
林蔚是个天生的参谋人员,为人深沉,工于心计,既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又能预察蒋介石的行事或用人意图,所以每提必议,深得蒋委员长嘉许。1935年出任军委会铨序厅厅长,负责全国军官的军衔评定;1938年成为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这已是绝对心腹幕僚的标志;不久升任军令部次长参与作战指挥,1941年成为中国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成为蒋介石遥控指挥远征军的中转站。
林蔚与“文胆”陈布雷类似,只为蒋介石效劳,不拉帮结派,不培养个人势力,并且对个人荣誉较为淡泊。主管铨叙厅期间,他先后两次婉辞了蒋介石对他的二级上将提名,一直挂着中将军衔做事(1950年逃台后晋升)。老长官陈仪反蒋被捕后,他也只是劝说陈仪认错,却绝不为之在蒋介石面前求情。作为土木系的重要人物,他同时与国民党军队的其他派系也保持着良好关系,在国军高层游刃有余。
(林蔚陪同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
林蔚在抗日战争中是有功的,徐州会战之“台儿庄大捷”名义上是李宗仁为决策者,实际的战场谋划是驻跸徐州的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和军令部次长林蔚,这从战役收官阶段蒋介石的专电中可以佐证,电报中特地指出:“如果(台儿庄)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罚,即李长官、白副总长、林次长亦有处分。”1939年5月,在桂林成立“委员长桂林行营”指挥华南各战区对日作战,以白崇禧为行营主任,特派林蔚为参谋长。
1942年调回重庆,复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与第二处主任陈布雷成为军政两大方面的管家。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任“国防部第一次长”主管作战,陈诚请缨前往东北后,1948年林蔚任“代参谋总长”,1950年与陈诚继续搭档,出任“东南军政公署副长官”,防守闽浙和经营台湾,1955年病逝台北。
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军队近二十年的“作战主任参谋”。(长沙保卫战剧照,右一林蔚)
《长沙保卫战》中那个林主任是什么人物?
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