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死后军统局改名保密局,为什么加大了“督查室”的职责?

其实戴笠生前也是有自己的督察体系的,军统是一个神秘的特务组织,有的时候你要是不管一管,这帮人都能上天。

实际上抗战胜利后,一切都步入正轨的时候,戴笠就已经要整顿军统了,只不过当时要改组军统,再加上戴笠死亡,这一切都被耽搁了。

在戴笠死前,各党派已经要求国民党取消特务组织,戴笠死后,国民党内部的军统、陈诚、孔祥熙都要求“裁减军统”,在这么大压力之下,加上老蒋也认为军统摊子太大,将军统打碎重组,分为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交通部警察总局和内政部警察总署,具体来说还是保密局算军统的核心组织。

军统虽然完成了改组,但是经费却成了问题,抗战期间一切从简,老蒋尽最大的可能拨付经费,但是这并非军统收入的全部来源,军统最大的经费来源都是依靠走私鸦片和军火等方式,为了筹钱,军统是无所不用其极。

改组后的军统,自然没有这些非法经费来源了,但是老蒋又不敢明面上给军统“走账”,只好让军统收缴的日伪财产不上缴为经费,以此创办三有公司(有钱、有势、有人),三有公司拥有大量的资产可供盈利,另一方面三有公司更是大搞投机倒把的生意,你想想军统本身就是搞情报出身,全国缺什么,军方急用些什么他们一清二楚,通过这种方式,保密局是大发横财,把保密局的特务搞的是盆满钵满。

这个时候,郑介民和毛人凤搞督查室,实在也是为了加强对军统的统治。

所谓督查室,就是保密局内部的一种督察制度,正常的督察就是监督警察的警察,在香港叫廉政公署那样的,而军统特务不是警察,督察室里面也并非警察,完全是特务监督特务的组织机构。

督查室主任李希成,后任廖华平,在军统的各省站都派有督察,直接归督察室领导。

主要的工作职能主要就是抓特务的违纪、违法现象,实际上特务就那么几个,抓来抓去,效果没有看到,反倒成为保密局内部排除异己的一种工具。

不管是郑介民也好,还是毛人凤也好,都不能完全服众,军统里面的老人如康泽、贺衷寒等人都想要重返保密局抓权,再加上戴笠的金刚也对戴笠的接班人不服,自以为功高盖主。

比如《风筝》里面戴笠的特务骨干四哥和六哥都是听戴笠而不听老毛的,毛人凤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只有借助督查室把这些人都排挤掉,真实的人物则应该是戴笠四大金刚中硕果仅存的沈醉。

沈醉在军统中资历很高,深得戴笠信任,戴笠坠机的时候,只有沈醉一个人站出来要去寻找,对戴笠也最为忠心,如果不是沈醉年龄小,估计接班戴笠的很可能就是沈醉了,当时沈醉也认为,毛人凤下台后,他就是接班人,结果被毛人凤利用完对付郑介民后,毛人凤就开始要清查总务处的账目,沈醉当了八年总务处长哪里经得起查。

在毛人凤的施压下,沈醉就被发配到云南当站长了。

督查室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他该有的作用,事实上,保密局除了督查室外,还有检举室(毛人凤亲自兼任)等部门,来加强保密局的内部管理的,一样都是白扯淡,国民党的失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缺乏制度性的设计,所有的部门设置都有一定的临时性,都是以人治为出发点,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闭环!

戴笠死后军统局改名保密局,为什么加大了“督查室”的职责?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要想把这事整明白,老梁觉得咱先得了解一下军统局这是个啥?

军统

这机构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就这名字给人第一感觉这就是个搞统计的部门,就一清水衙门。您要这么认为,戴笠戴大老板估计就得把哪棺材板子掀开,瞪着眼珠子拉着你说道说道,人家这名字重在调查,是咱中华民国时期的情报机关。

1938年小鬼子这帮瘪犊子蹲在柳条湖那疙瘩,铁轨下面放了一个二踢脚,这就搞笑话一样,搞了一个九一八事变,把个东北军给撵出了东三省。老蒋摸着光脑壳感觉,自家地盘上应该加强一下中央集权,别中央放炮,听着震天响,可到了地方拿你当候看,瞅着一个乐呵而已,捎带着也为日后抗日做准备工作。

老蒋这就从黄埔军校这地,抽调出十三个人其中就包括戴笠、郑介民、康泽等,这就是有名的十三太保。在这帮人的努力下,这复兴社算是成立了(有时候也叫蓝衣社)。

就这复兴社里面有一个专门搞谍报工作的特务处,戴笠就蹲在这地的大门口当处长,这特务处就是军统局的鼻祖。这六年后,也就是1937年最后一个月,就这特务处和特工总部合并在一起。设立了两个处,第一处就是原来的特工总部,这二处就是戴笠的特务处,军统局这就正式的挂牌营业了。

到了1938年八月份的时候,老蒋感觉这不能一家独大,所以这又进行了重组,一处被独立了出去,成了中统,剩下的二处就抱着军统局的老牌子保留了下来。

这个时候的军统局就是大家伙耳熟能详的军统局。军统局在之后慢慢的扩充,这就有了八处,六室,一所。登记在册的就有五万多人,直接在军统局领工资的就有一半,其他安插在军队,警察,各种行政部门,交通部门领着其他部门的薪水,干着军统局的工作,而军统外围的成员那就更多了。

最后还成立了电讯组,训练机构,已经有自己的武装组织,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政府。

军统局变保密局

当时由于抗战的需要,军统的管辖权实在太过庞杂,很多事情可以饶过法制的监督去做。但现在抗战结束了,如果任意发展下去,军统的头子俨然就成为了光头老蒋身后的第二人。

光头老蒋最害怕的是啥?能够威胁到他地位的人。所以在抗战胜利之后,这些权利必然要回收,避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而这时间点上,正好又赶上了,各个党派人士都瞅着这军统行事实在是太过,不按常规手段来事,联合起来就要让光头老蒋取消这一军统局,老蒋也乐得来一个顺水推舟。

作为军统局最大的头戴笠,得到这消息那叫个坐卧不宁啊,这军统要是交待了,他戴笠就成了一光杆司令,在国民党这群虎狼的嘴里他能有个好?跟了老蒋这么多年,老蒋啥德性,他门清啊!

所以戴笠作了最后的挣扎,戴笠首先自己个在军统内部搞了一个重组,将他掌管的军令部,内政部警政司,司法行政部搞了一个大统一成立交通警察总局。

戴笠的目的很明显,你老蒋不让我干军统,你赏我个警察头头的职务他也成。他老蒋不同意丢了一句话下来:“这老戴干啥呢?这不是昏了脑袋瞎胡闹吗?”

得,这警察头头的事算是黄了,戴笠这就联系和自己相好的美国政府官员,想要一力促成美国和国民党的合作,捎带着让老蒋赏他个海军司令的差事干干。

这不是扯虎须子吗?人家老蒋好歹是一国的总统,人家都办不了的事,你一个下属居然能办,这是啥?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戴笠坐的飞机就从天上掉了下来。有人说,这事就是老蒋找人干的,这事咋说呢?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证据,都是根据一些事实的推测而已。但话说回来,这事出的,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其实就是老蒋。因为这样的话,老蒋就不用背着卸磨杀驴的罪名到处晃悠,而且还能把军统这个巨无霸在无任何风险的情况下给拆了。

没多久,老蒋就对军统局开刀了,所有核心单位以及人员进行了一次缩编,这就是后来改了名字的保密局。而担任保密局的大佬,就是毛人凤,这帮人算是继承了军统的衣钵。

其他的公开,半公开处在明面上的单位,这就划拉到了郑介民和唐纵的手底下当差。

督查室

而题主说的督查室,就是在这个时间点是起来的。这东西的职责和警察中督查是一个意思,就是负责监督保密局也就是原军统的特务人员,

这帮人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你光靠命令行事,那是戴笠在的时候。你毛人凤何德何能用一张破纸片子,把一帮子给民国政府立下汗马功劳的特务,指挥来指挥去的。

就俩字——不服!

好的,毛人凤就利用这督查室,抓特务的违法违纪的,其实这工具就是毛人凤排除异己的玩意。

这督查室是一个,毛人凤还整了一个检举室,大家伙光听这名就知道是干嘛的。这俩部门毛人凤亲自挂职。

首先遭殃的就是毛人凤一开始的合作者郑介民,把这个废了以后,跟着就对沈醉下了手。大家伙都知道,沈醉这人是戴笠手底下第一红人,当时大家伙都认为,沈醉是保密局头头的不二人选,结果被毛人凤和郑介民一搅和事就黄了。

所以加大督查室,其实就是毛人凤为了清洗军统内部一个手段而已,这也是为啥,戴笠死后,军头再也没有抗日时期辉煌的原因!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戴笠死后军统局改名保密局,为什么加大了“督查室”的职责?

也是当时的所谓需要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