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中吴站长听说陆桥山被杀,为什么松了一口气?

陆桥山东山再起杀了一个回马枪。他以国防部巡视专员的身份回到天津,其实就是冲着吴敬中来的。只不过这个信息是余则成传递到吴敬中的耳朵里的,并且吴敬中对此深信不疑。

曾经是军统天津站的情报处长的陆桥山一直就在惦记那个一直是空着的副站长的位置。军统天津站在军统的系统里地位很高,站长吴敬中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少将站长之一,所以副站长这个位置也非常诱人。

在天津站的三个中层军官当中,除了军衔较低的余则成,行动队队长马奎和情报处处长陆桥山对副站长的位子非常的的渴望。陆桥山和马奎对副站长位置的争夺带来的明争暗斗,给余则成趁机获得情报带来了很多的好机会,也让吴敬中可以集中精力“埋头捞钱”。

马奎算是一个能力出众的“行动队长”,当年受命去南京成功刺杀军统策反科长,我党潜伏人员吕宗方就显现了其本领。在军统天津站,他又破获了和余则成单线联系的联络站,抓获了邱老板,并对余则成形成了威胁。余则成险些暴露。组织安排余则成干掉马奎。

余则成利用陆桥山与马奎之间的矛盾,想借陆桥山和吴敬中之手,做局除掉马奎,但功亏一篑,最后付出了左蓝牺牲的代价杀掉了马奎。

马奎死了,陆桥山认为这个副站长的位置非自己莫属,但事与愿违,天津站又来了一个李涯。这个李涯就是一个工作狂,接替马奎当了行动队长的的李涯,大有超越陆桥山登上副站长宝座的势头。

陆桥山气不打一处来,他动起了歪心眼破坏李涯的行动,为了让李涯栽跟头,他不惜出卖军统的情报。但是他还是没有李涯的水平高,李涯给他下了一个套,结果他就上套了。

陆桥山出卖情报,造成了所谓的抓捕共产党“大鱼”的失败,算是犯了军统的“家规”,站长吴敬中是非常乐见陆桥山犯事被“处理”。而余则成选择了“帮陆桥山一把”,结果陆桥山被解职回南京国防部接受处理,这对于陆桥山来讲算是最好的结果,南京国防部二厅的郑介民是他的后台,回到南京就相当于放虎归山。

陆桥山对余则成的“仗义”感激不尽。同时对站长吴敬中心生怨愤,他对吴敬中腐化受贿大肆捞钱的行为本来就十分不满,再加上他认为站长吴敬中在他和李涯的争斗中明显偏袒李涯,所以心中对吴敬中的怨愤愈加强烈。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陆桥山在南京国防部成了上校特派员又杀回了天津,并且扬言要彻查吴敬中的贪腐,这让吴敬中非常的紧张,他甚至求余则成去求情,希望能够和解,但是陆桥山表现出来的态度似乎是“不依不饶”。吴敬中不知道陆桥山掌握多少自己的“证据”,心里十分惧怕。

陆桥山到天津之后,对天津的“学运”采取了疯狂的镇压,并且暗杀了两个“学运领袖”。面对陆桥山的疯狂镇压,组织上决定除掉这个顽固的疯狂的与人民为敌“恶魔”。

为了既干掉陆桥山又不暴露自己,余则成一方面造成自己也差一点被“暗杀”的假象,另一方面伪造了陆桥山收集的吴敬中贪腐的“汇报材料”。当吴敬中看到李涯从陆桥山那里“搜出”的材料,心里真的松了一口气——这个陆桥山死的可真是时候。死了正好。于是吴敬中就不会对陆桥山的死“追查追究”。而余则成通过处理所谓的陆桥山收集的吴敬中的“黑材料”,进一步获取了吴敬中的信任。

了解自己贪腐内幕信息的马奎和陆桥山都死了,吴敬中是真的松了一口气。剩下一个余则成,把他牢牢控制住也就没什么“大危险了”。

吴敬中确实是“老奸巨猾”。

《潜伏》中吴站长听说陆桥山被杀,为什么松了一口气?

我是太阳下的奔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看过潜伏的网友都知道,陆桥山原来是军统天津站的一名处长,被吴敬中和李崖构陷逮捕,如果不是碍于陆桥山背后的大佬郑介民的势力,吴敬中和李崖说不定就把陆桥山给灭了,虽然没有搞掉陆桥山,但最后陆桥山也灰溜溜的回了南京。

后来陆桥山作为国防部二厅特派员回到天津严查军队贪腐,其中矛头直指吴敬中这个军统天津站站长。陆桥山人深知吴敬中在可能是后接受中捞了不少的财产和黄金,陆桥山这次回天津很明显的就是要报与吴敬中和李崖以往的恩恩怨怨!这次陆桥山作为作为特派员的权利是非常大的,所以吴敬中和李崖都非常忌掸。

陆桥山和余则中路上被刺杀,陆桥山死于非命,吴敬中听到消息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威胁消除了。并且吴敬中立马安排人把陆桥山办公室的所有档案资料全部带回天津军统站,把陆桥山搜集的对他不利的资料通通进行了删减修改。

所以吴敬中这个老狐狸在听到 陆桥山死于非命时,松了一口气。是因为调查他的人不在了,他可以继续安稳的做军统天津站站长了!

《潜伏》中吴站长听说陆桥山被杀,为什么松了一口气?

一个单位的一把手纵容下面的人和二把手内斗,最终利用二把手的操作失误把二把手逼走,二把手被迫离开原单位,回到上级单位。几年之后,二把手衔命归来,以巡视的名义重新回到原单位,包括一把手在内的所有人都在巡视对象之列,这时候一把手是什么心情?当然是战战兢兢,如坐针毡。听到巡视员突然意外死了,当然是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又放回到肚子里去了。

吴站长在天津站虽然是一把手,但在余则成到来之前,其实他并不能完全控制天津站,远远做不到说一不二,陆桥山和马奎都是上面安插在天津站的人,而且靠山都很硬,陆桥山的靠山是郑介民,马奎的靠山是毛人凤。吴站长的靠山是戴笠,所以,他和陆桥山、毛人凤在天津站的权力实际上也对应着军统内部的权力大小排序,也就是戴笠、郑介民和毛人凤。

陆桥山的资历也不浅了,是天津站实际上的二把手。所以,吴站长奉命去南京开会的时候,留下来负责天津站留守事务的就是陆桥山。只是当时陆桥山还没有被上级明确任命为副站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二把手,所以,天津站的副站长长期空着,就是因为吴站长在玩弄权术,让陆桥山和马奎二虎相争,吴站长则稳坐钓鱼台,坐山观虎斗。这样,吴站长在天津站的地位才能比较稳固。

但这时候吴站长在面对马奎和陆桥山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陆桥山和马奎之争的天平突然向某一边完全倾斜过去,那么再往上就会直接威胁到站长的地位。而在余则成之前,吴站长在天津站显然并没有比较得力的手下来制衡陆桥山和马奎。在余则成到天津站之后,吴站长手下才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得力的下手,而且完全受他控制,既能帮他敲诈穆连成为他敛财,也能办公事。

从本质上来说,吴站长和陆桥山其实是同一种人,也就是老官僚,对党国事业早已经没有什么激情了,主要的心思基本上都用在升官发财上,反而是马奎和李涯这种更年轻一些的人,虽然地位还比较低,但进步空间还比较大,所以才比较努力的工作,试图继续向上爬。所以,陆桥山虽然急于上位天津站副站长,但并没有坏规矩,也就是没有像马奎那样,直接对站长下手。这也是后来他能全身而退的原因。而马奎因为坏了规矩,所以身死名裂。

陆桥山再次回到天津站的时候,是以国防部巡视员的名义回来的。因为陆桥山曾在天津站待过,所以对天津站的情况实际上是比较了解的。再加上他是从天津站被赶走的,所以对天津站是有旧怨的。从操作上来说,上级单位在任命巡视员的时候,出现让陆桥山巡视天津的情况,就意味着上级单位对吴站长的态度比较微妙。直接一点说,实际上可以认为,上级单位就是希望陆桥山公报私仇,动摇吴站长的位置。

所以,在得到陆桥山即将衔命巡视天津站的消息之后,吴站长和余则成、李涯就开始检查天津站的内部材料和文件,并且把一些烧掉了。这显然是在销毁证据,以防被陆桥山抓住什么把柄。这就意味着,吴站长也知道了,陆桥山重新回到天津站来,来者不善,是有可能威胁到他的,所以必须预先做一些准备,让陆桥山无处下手。而陆桥山回到天津站之后,虽然名义是巡视员,却直接指挥特务对学生下手,这就是在动摇吴站长的权力,因为本来这是应该由吴站长下令才能做的事。

但陆桥山在天津站再次无功而返,一无所获,也说明吴站长对天津站的控制已经非常严密了。在马奎身死、陆桥山被押回南京之后,天津站除了吴站长,接下来的副站长是余则成,而余则成又是站长的人,后来调入天津站的李涯同样是吴站长的人。这样,天津站就没有之前类似陆桥山和马奎那种在上面另有靠山的人了,吴站长就完全控制了天津站,天津站完全成了吴站长的私人领地。

这种局面对吴站长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但对上级来说却是最坏的局面。因为这意味着,上级完全失去了对天津站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天津站成了一个吴站长完全控制着的独立小王国,上级在天津站的任何行动都必须通过吴站长,而且没有人能够制约吴站长,如果他要做出什么对上级或整个系统不利的事情,上级也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了。所以,上级才会派陆桥山重回天津站,就是希望打破这种局面。

《潜伏》中吴站长听说陆桥山被杀,为什么松了一口气?

在天津站的时候,陆桥山被吴站长收拾的抬不起头来,差点丢了性命,如果不是余则成,恐怕那时候都丢了性命。被余则成救了一会,回到南京通过关系又升了官,并又返回天津来查他吴站长,如果余则成不是怕查到他和翠萍也不会杀了陆桥山,当触及到生死关头之时,余则成和翠萍做局把陆桥山杀死,既解了自己的围,也侧面解了吴站长的围,至于吴站长为什么松口气,很明显,他从日本人投降以后接收日本人和汉奸留下的财产开始,没少贪了,本身就不干净,陆桥山二返天津就是找吴站长毛病,把他绳之以法,当听说陆桥山死,肯定会松口气,因为吴站长明白,在国民党节节败退的时候陆桥山一死,就不会在有人查他了。

《潜伏》中吴站长听说陆桥山被杀,为什么松了一口气?

隐私没人揭开了,秘密保住了!

《潜伏》中吴站长听说陆桥山被杀,为什么松了一口气?

所以吴站长对余则成说,现在天津站就剩下你和我了,如果有内奸,不是你,就是我咯。由此可见,吴站长不一定不是卧底,即便不是,起码也是猜到了余则成的身份,只是出于某些目的没有拆穿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