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说到这位仁兄,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兵、有多少钱、有多少老婆这么个三不知的草包。并且生性残暴、贪得无厌,活脱脱一个“五毒大将军。”

但是不管怎么说,张宗昌毕竟是在乱世中混出了点名堂的人,没点正经本事自然不可能有坐拥苏鲁大地,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再者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不可能是就随便几个标签就能概括了的。 看一下张宗昌的历史,笔者的感触是,这个人是个地地道道的怪才!

早年张宗昌先是在东北中俄边境当土匪,后来曾经参加二次革命,官至师长,曾经率部与北洋军名将冯国璋交手,最后接受袁世凯的封赏离开了革命队伍,踏上了军阀的路子,并且成为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最为倚重的战将之一。 当初在东北当过土匪的张宗昌收拢了一批苏俄内战中逃窜到东北的苏俄白匪兵,然后这些人居然死心塌地的跟着张宗昌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因为在当时的中国,中国兵自从清末开始跟外国兵打交道,屡战屡败,掀起一股普遍畏惧洋人的风气。张宗昌带着这些雇佣兵居然没少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1918年护法战争中,张宗昌打了一个败仗,因此遭到直系大将吴佩孚的排挤,一气之下张宗昌跑到东北投奔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到了新主子手里,直接从师长降成营长。但是张宗昌并没有气馁,千方百计想着让张作霖关注自己。奉军好赌博,张宗昌为了拉拢关系也经常跑去凑热闹。毕竟是以前干过师长的,并且很能敛财,虽然官职丢了却还是有点经济实力的。有一次和张作霖的几个部下赌博,张宗昌故意一次输掉10万元。张作霖知道了,觉得这家伙够意思,于是让赢家们隔了两天又去找张宗昌赌,并且暗中授意众人输钱给他。张宗昌连本带利赢了20万!

当然光靠赌博这些小把戏远远不能赢得张作霖的青睐。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兵败,后方的几个小军阀开始蠢蠢欲动。张宗昌自告奋勇愿意带领自己的一个营去对付这些人数数十倍于己的叛乱分子。因为张宗昌有自己的主意。 首先是继续征召当地的苏俄白匪兵分子充实自己的队伍。其次,他得知这群叛乱分子中有不少人曾经是自己当土匪时的匪友,凭借当年讲义气的声望,成功的策反了一部分人过来。这样一来,这场仗就没有悬念了,张宗昌以一个营的兵力搞掉对方万余人,并且将其大部分收编到自己的麾下。 因为这次战功,张宗昌开始得到张作霖青睐,提升张宗昌担任第3旅旅长兼镇守使。

在镇守使任上,张宗昌的匪性开始暴露出来,因为仗义疏财,这个人花钱大手大脚,并且都是花到手下官兵身上。上级给的钱再多也是有限的,根本满足不了张宗昌部下中等偏上的小康生活水平。于是,张宗昌干脆发动官兵种鸦片,挣毒品钱。 张作霖虽然爱才,但是也不得不防张宗昌尾大不掉。于是没多久找了个机会把张宗昌平调到奉天担任第4旅旅长,置于自己的直接管理之下。

很快,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宗昌担任副军长率部开赴长城沿线作战。这次,他麾下的苏俄兵再次大显神威,张宗昌听从苏俄人葛斯特牢夫的建议,把几个火车头改装成一个铁甲列车队,然后用这个开道,顺着铁路线一路横冲直撞。 这个战法果然奏效,张宗昌率军从山海关出击,以铁甲列车队打前锋,一路拿下天津、塘沽,然后顺着津浦线长驱南下,一直打到上海。这样一来,张大将军的威名就传遍大江南北了。

但是张宗昌毕竟没能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立足,退而求其次跑到山东当起了督军,地盘囊括山东全部、河北和江苏各一部,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军阀之一。 张宗昌虽然实现了从草根到土皇帝的华丽转变,但是思想境界并没有跟上来,对部下很讲义气,但是这帮人早年不是土匪就是流氓等等各种社会不安定分子,现在虽然洗白了本性却没有改变多少。因此,一有了自己的地盘,张宗昌及其部下马上开始各种搜刮民脂民膏,过上了荒诞不经的生活。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民国,张宗昌绝对算一个异类,而且还是呼风唤雨的异类。

在一些地方,你尽可以嘲笑他,鄙视他;但在另一些地方,你又不得不欣赏他,佩服他。

可以这么说,论风云,他是草莽枭雄;论操守,他是流氓败类;论性情,他是嚣张顽主。

先来论草莽枭雄

北洋时代,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属于1800年代的50后,段祺瑞、黎元洪等人属于60后,张作霖、吴佩孚等人属于70后,张宗昌是80后,1881年生人,属于北洋军阀里典型的后辈晚生。

张宗昌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据他本人后来回忆,打小不知道枕头是啥玩意,经常饿的两眼冒绿光。

为了吃上一口饭,从小就人高马大的张宗昌干过不少营生,放过牛,当过放铳手,还干过酒保。张宗昌这人身上有个鲜明的特点,甚至可以说是优点,他能吃苦,但路子不野不干,穷酸活更不干,很有些舍得力气,浑不吝的味道。

有件小事,最能说明他这个性格。张宗昌老爹是吹鼓手,很想让他子承父业,但张宗昌一句话就断了他爹的这个念想——

我干个屁的吹鼓手!吹那破玩意能吹出女人来?

据说,张宗昌舍得力气、豁得出去、浑不吝的性格遗传自他老娘。他老娘侯氏,贫苦出身,七八岁就下地耕田,也是一米八大个。张宗昌九岁那年,侯氏出门要饭,饿晕在路边,被一个贾姓的光棍捡了回去,结果他老娘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留在人家来了个”活跳槽“,成了贾光棍的媳妇。

啥操守,豁得出去,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看日后的张宗昌,跟他这老娘几乎如出一辙。

1897年,胶东闹灾荒,走投无路的张宗昌从山东掖县老家一路向北,闯关东。为了活下去,他是有什么干什么,一起逃难的,很多半道就歇菜了,只有像他这样的少人数,最后一路闯到了吉林。

到了吉林之后干什么呢?

在中东铁路,当筑路工、装卸工、扳道工。

纵观北洋时代,你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像张宗昌这样的,靠着干苦力,一步步打开了局面。

说到底还是他的性格有过人之处。

在社会上,浑不吝有时候是横,有时候也是一种仗义,甚至是脑袋灵光。张宗昌就是这样,在铁路上站住脚之后,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没几年,他就成了这样一种人,社会上的朋友无数,能用俄语跟老毛子攀交情,还打得一手好枪。

当时的海参威就跟小上海滩是的,有这两下子,慢慢地,张宗昌就成了海参威的张大爷。

成了张大爷之后,张宗昌的手脚放得更开了,更豁得出去了。简单说,张宗昌的大哥哲学是这样的,为了当大哥,没什么舍不得,不能豁出去的,包括金钱,更包括女人。

你可以说他没底线、没操守,但没底线、没操守恰恰是他的杀手锏。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了前程,张宗昌再次拿出了他豁得出去的过人之处,带着几百个弟兄南下上海,投靠了陈其美。

当时跟他一起去的还有另一领头人,胡匪刘弹子。但刘弹子这家伙太计较眼前得失,到上海没几天就因各种不爽,原道撤回去了。

但张宗昌不一样,这家伙心里有远大前程,所以他在大上海很是如鱼得水。套用当下的一个观念,为了前程,这家伙很会玩共享,甭管到手的钱有多大,女人有多漂亮,他是统统能拿出来共享。

就这样,他一路从团长干到了旅长。

等到袁世凯坐稳大总统宝座,转过头来收拾不听话的南方革命党时,张宗昌的另一面随即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就像当初他老娘是的,啥屁的操守,谁腰杆硬、枪管直,跟谁混。

于是乎,他是先投奔张勋,再投奔冯国璋,最后混成了冯国璋的眼前红人。

论领兵打仗,张宗昌其实没啥真本事,所以在接下来的混战中,几仗就把他打成了光杆司令。

怎么办?

张宗昌还是老套路,靠豁得出去继续混。

靠着手里仅有的二十万军饷,他一把手全花了,打了金桃,有说是金狮子的,携重礼去给曹锟拜寿,想投靠直系。

本来曹锟已经让这二十万砸晕了,怎奈半路杀出个傲气的吴佩孚。吴大帅嫌弃张宗昌是不入流的臭流氓,结果张宗昌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又该怎么办?

张宗昌跟着又把豁得出去发挥到了另一个极致。他提着俩破筐一路北上,找到了张作霖。

意思是张大帅只要收留,张某人愿意给你抬土筑基。

这一手很对胡匪出身的张大帅胃口,就此,张宗昌成了奉系一员。

但留下来容易,出头难。

起初,张大帅只给了张宗昌一个宪兵营长。

哪知道就在张宗昌难出头的时候,吉林有人造反,张大帅因第一次直奉大败无暇后顾,只好让张宗昌带着几百条破枪上。

吉林是什么地方?

张宗昌混社会的老巢呀。

造反的全是过去花他钱,睡他女人的老弟兄。

结果可想而知,仗几乎没打,对方集体临阵倒戈,来了个投奔昔日大哥。

踏破铁鞋无觅处,发迹原来就在这源头处!

加上顺势又收编了一帮子白俄溃兵,而且还是带着铁甲车来的,从此,张宗昌有了属于自己的彪悍枪杆子。

此后,虽然张作霖屡次把他推到前头当炮灰,但怎奈这帮开铁甲车的白俄兵太强悍,张宗昌是打一路,壮一路,最终硬是让他把山东督军的大位收入了囊中。

纵观张宗昌的崛起,是歪打正着,但这种歪打正着也只属于他。

接着论流氓败类

张宗昌干的最败类的一件事是1928年北伐军三面包围济南的时候,这家伙在出逃前故意让出商埠一带交给日军接防,由此引发了日军大肆屠杀中国军民的”济南惨案“。

另一让张宗昌臭名昭著的是他对自己家乡山东的祸害。北洋时期,再混蛋的军阀也少有祸害自己家乡的,但张宗昌在督鲁期间如同强盗土匪,光捐税就高达50多种,还动不动镇压工人乡亲。

这家伙为何会流氓败类至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部队来者不拒,什么样的人都收。纵使他他不想祸害家乡,但手底下的这些人根本管不住,加上这家伙又仗义惯了,所以他的部队就是流氓部队,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土匪军阀孙殿英曾说过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感觉跟谁干都没有跟张宗昌来得舒服、顺心。

当然,张宗昌更流氓的事迹还是他玩弄女人。不管哪家哪国的女人,只要看上了,这家伙是真敢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去抢。塞进车里,找个房间,挂个张公馆的牌子,再派俩卫兵站门口,这女人就算是他的人了。

因为是这个路子,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女人。当然,他自己也不在乎,经常是用完就丢,要么就转手送人,女人在他那里连一件衣服可能都算不上。

可以说,北洋时代就没有他这样彪悍无耻的流氓,五毒将军这样的恶称绝对不是白给的。

最后论嚣张顽主

从真性情的角度看,张宗昌不是个合格的政客,江湖智慧这家伙不缺,但却不怎么懂也不怎么防范政治阴谋。

他最终惨死就惨死在这里,想回山东东山再起,结果落入了韩复榘圈套,在济南火车站命丧黄泉。

其实从张宗昌鼓弄出的那些著名打油诗也能清晰地看出来,嚣张、玩世不恭、对政治不屑一顾甚至天真完全就是跃然纸上。

说实话,那种粗到极致的味道,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弄出来的。

在此录一首他的大作结尾,从某种程度上讲,这首《混蛋诗》就是张宗昌平生的写照——

你叫我去这样干,他叫我去那样干。

真是一群大混蛋,全都混你妈的蛋。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能体现一个人在人们心中究竟是哪种形象的,大概就是这个人死后人们的反应了。

1932年,山东土皇帝张宗昌死后,第一个公开给反应的是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在他的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这样讲述张宗昌的死:

“狗肉将军张宗昌死了,我为他而惋惜,我为他的母亲惋惜,我也为他死后留下的十六个和生前离去的六十四个小妾惋惜。”

林语堂的这段文字,直击张宗昌“三不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中的第二不知:不知姨太太。

也正是因为林语堂的这篇文章,张宗昌“狗肉将军”的“美名”开始四散开来。

如果说林语堂的文章是张宗昌“狗肉将军”之名的起因,那么,张宗昌之死便应该算是他“狗肉将军”之名的佐证了。

1928年,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两面夹击之下,张宗昌大败,携残兵逃亡日本,并在这里躲了4年。1932年,张宗昌以扫墓为名回到山东,打算发动旧部东山再起,干掉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渠,重新做山东的“土皇帝”。

按理说,张宗昌偷偷回山东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可是天下岂有不透风的墙?这位将山东搜刮的民穷财尽的恶魔,在商议完大事之后,就准备逃到日本。可惜事不凑巧,张宗昌前脚走到济南车站,下一秒,就被刺客当场开枪打死。

由于在山东的名声太差,张宗昌的尸体就躺在火车站,没有一个人来替他收尸;甚至连棺材铺老板,都不愿意卖棺材给他,可见其不得人心之甚。能把山东省主席当成这个样子,也算是张宗昌人生的一大“功绩”吧。

能和普通老百姓过意不去的,无非就是赋税徭役;在民国那个乱世,不想服徭役的话,老百姓有的是办法应对。真正让山东老百姓怨声载道的,是张宗昌在这里敲骨吸髓式的赋税。

一般的土皇帝敛财,无非是针对老百姓薅羊毛。张宗昌能算一般的土皇帝吗?连林语堂都说他是当代“最封建最不顾羞耻”的统治者,张将军薅羊毛的范围,不仅覆盖所有普通老百姓,还包括商人、官吏、士兵、甚至包括前清逊帝溥仪。

关键是,一般人敛财,总要有散财的地方吧?连军饷都从不发放,实在不明白张宗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花钱。在1928年的夹击之下,张宗昌为了鼓舞士气(其实是想让士兵挡枪子),迫不得已发了一次军饷。可是没有人知道他具体发了多少钱,因为这批军饷经过层层盘剥到士兵手中时,一个兵只剩了5毛钱。

张宗昌不是有“三不知”吗?因为实在是太能敛财了,赚了多少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对士兵又如此苛刻,手底下人来了就走,跟流水席似的,可不就是不知兵多少吗?

如果不知钱粮与兵马,只能说明这个人贪。

可是张宗昌还特别喜欢女人,尤其是下属的女人,但有看上的,就给娶回家。下属一波波地走马上任,张宗昌也就经常纳小妾。当然了,张宗昌自己是没心思去统计娶了多少小妾的,于是林语堂便帮他统计了一下,一共八十个,比皇上都多。

“狗肉将军”的外号又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在张宗昌特别喜欢打牌,尤其是喜欢和下属打牌,如果光打牌倒也没什么,关键是这货牌品太差:输了不给钱,赢了就要钱,这谁愿意跟他打呀!如此一来,下属和张宗昌的关系就闹得很僵。

林语堂得知张宗昌的这一“癖好”之后,便给它娶了个“狗肉将军”的外号。因为林语堂是广东人,广东那边称打牌为“吃狗肉”,由此便在张宗昌遇刺身亡之后,来了一发黑色幽默。

上不得民意、下难安军心,中间还得罪了一帮幕僚,这种人还怎么混?赋税本就让山东人痛不聊生了,他还雇了一帮白俄流氓军队,专门用来烧杀抢掠!张宗昌在山东当了不到三年的土皇帝,直接使得数百万山东人“闯关东”。

能如此敛财的,张宗昌必然也会得罪无数人。

1932年,张宗昌再次回到山东时,早就被韩复渠的特务发现。在韩复渠的特意安排下,一个名叫郑继成的人前来刺杀张宗昌。当张宗昌的汽车到火车站时,郑继成便把手枪瞄准了这个杀父(他的叔父郑金生被张宗昌枪毙了)仇人,当他还没踏入火车站的大门,便听到几声枪响,当场倒下。

突如其来的枪击案,将火车站的来往旅客吓得四散;就在这时,人群中不知谁高声喊道:“张宗昌被人打死了!”

这声高喊后,四散的人群竟然都又围了过来,他们围过来后不是看热闹而是:破口谩骂这个给他们造成无尽痛苦的“土皇帝”。

此间,趁着慌乱,郑继成也逃之夭夭了。

而当时的“管事”韩复渠的反应也非常诡异:他只表示要彻查此事,就没再过问了,也因此张宗昌死因真相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早晨我走进办公室,告诉同事这个重大消息,大家都微笑了,这表明每个人对他都友爱的。没有一个人会憎恨他,而且也没有一个人能憎恨他。”

在张宗昌的悼文的最后一段,林语堂如是说道。

林语堂的幽默颜色很深:尽管无数的中国人仍旧处于水深火热,可是对于这个施恶多端的恶魔的死,大家都还报以友好而崇高的微笑,目送他下无间地狱。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导言:有一家报纸给张宗昌一生作了个“自画像”,在最后该报纸结案陈词说:方其督鲁之年,捐输之重,全省饮泣。以人民卖儿卖女之钱,供督办放荡淫昏之乐,世间不平事,宁有逾此?可见在张宗昌的治下,山东百姓遭到其横征暴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述说起来是无尽是泪水。

三不知将军

该报纸列举张宗昌“罪状”,大抵可分为三点:

1、其生活之豪华,起居无节度,公私财用之不分,实足旧式军阀最恶之典型,一时影响于军纪风纪,与社会风习;

2、大抵张氏盛时,兵则多多益善,而饷之有无不问焉;

3、滕妾之多,与兵之无数可稽相等;

说的是,张宗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女人,很好诠释了"三不知将军”的内涵。

政治投机者

与同时代许多军阀一样,原籍山东掖县的张宗昌,出身贫寒,15岁前是个放牛娃,因牛丢失,遭到地主鞭打而来到了东北。以其仪表堂堂,精通武艺,擅使枪法,最重要的是有一套见碟下菜的说话功夫,很快在混上了海参崴华商总会门警头目,借着东风,投身山东民军都督胡瑛治下,任光复军骑兵团长。

不久,光复军兵败,张宗昌转投北洋军阀,受到冯国璋的青睐,出任其手下军官教育团团长,在派出心腹成功刺杀陈其美后,冯国璋将张宗昌视为心腹,1921年,提升其为暂编陆军一师师长。但不久北洋军阀内讧,暂编陆军一师被消灭,张宗昌又以八个金仙寿桃作为贺礼,准备投靠曹锟,但受到吴佩孚的抵制(曹锟手下三师师长),只好作罢,一怒之下,北上投靠了张作霖。

很快在平定高、卢之乱中立下头功,加上收编从俄国窜入的白俄军,张宗昌部队已过万,迅速成为奉系军阀中的实力派,此后第二次直奉战争,又收编了直系四个旅,部队达到了9万。张宗昌也成“奉皖之争”中的受益者,在1925年成为了山东督军。

鱼肉乡里

张宗昌荣归故里,并未造福桑梓,相反是横征暴敛,从上述报纸描述中可见一斑,具体表现:

1、增加赋税。山东田赋惯例:每一两,征收两元两角;张宗昌到任后,变成每一两,征收四元四角,后又增加至八元八角。如此,山东一省的田赋,由1000多万变成了5000多万。但仍不足够张宗昌挥霍,为此又加征了牛捐、狗捐、烧煤捐、铁路货捐等诸多苛捐杂税,体现在了百姓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2、发行军用票。军用票本身不具有货币的价值,只是张宗昌强征军费的手段。凡是其所部所到之处,士兵常常以军用票购买价钱很低的商品,强令以现大洋找给所剩款项。更有甚者,以军用票购得大宗商品出售,赚取现大洋,对于拒用者,将以军法从事。而军用票在百姓手中形同废纸,此举无异于打劫;

3、借祝贺敛财。张宗昌借助父母、本人的“三大寿”,后母、原配、姨太太的"三小寿”以及府邸落成之机,强令达官贵人送名贵贺礼;

以此满足自己的极端奢靡的生活,搞得山东“十室九空”,怨声载道。百姓背地里痛骂: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煮着张督办;也有蒜、也有姜,锅里煮着张宗昌

放浪形骸

张宗昌的“三不知”之一便是不知道自己的女人有多少。姨太太中,除了陈氏是其东北担任门警之时所娶之外,其余皆为张宗昌步入军旅所纳。所纳形势多种多样,有靠着重金赎买的,有派手下绑架而来的,还有强令手下将妻妾上“缴”,可谓是层出不穷,不择手段。张宗昌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很可能以小妾的原籍加以区分“三宫六院”为:杭州夫人、苏州夫人,高丽太太、日本太太........真可谓是满园春色。

至于说张宗昌有几房姨太太,众说纷纭,有说30多位的,有说40多位的。比较可靠的是27位,因为济南有位唱评戏的女伶朱宝霞,曾自称是张的第27房姨太太,也是最后一位。要说是最受宠的是四太太亚仙,张宗昌也差点因其吃了官司。

说话在逃亡日本期间,原北洋政府海军次长温树德上门拜会。温树德呢,出身书香门第,儒雅的形象与张形成了鲜明对比,与亚仙是相见恨晚,此后背着张频频幽会。事情败露,一次张宗昌随手射击鱼池中的金鱼,以显示枪法,同时也借以警告温树德。但余情未了,回国前有鉴于此前的警告,温树德约上金宪开、李祖望同往张府辞行。但亚仙送客时的风骚笑声,引得张宗昌怒火中烧,拔枪射击,不想中弹的是金宪开。后经过多方疏通,才以罚金了事。

附庸风雅

要说稍微有趣的是其附庸风雅。张宗昌胸无点墨,又想学点文化了装点门面。于是聘请清末状元王寿彭出任教育厅厅长,同时拜其为师。但张本人并不用功,浅尝辄止,小时候又只上过几天私塾,由此也决定了上限。从张宗昌本人《效坤诗抄》的几首诗,可见其粗鄙犷放的真实风貌:

咏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

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改写“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咏闪电

忽然天上一火镰,

好似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镰。

结语

张宗昌是旧式军阀的典型,所谓吃得开,也为一时之人物,反面人物,也在其坚持了“有奶就是娘”的原则,不仅在军阀混战中左右逢源,甚至收受日本人的好处,镇压工人运动,才能扶摇直上。从张宗昌被人暗杀之后,无人肯替其收尸的局面,可见其给广大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苦痛,不得人心。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北洋军阀之中,张宗昌并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要说他是最有特色最有争议的一位,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有人津津乐道于张宗昌的种种劣迹,但是笔者可以说这许多劣迹的来源一是张宗昌被人谋杀之后,一本《郑继成为父报仇》的小册子将种种劣迹扣到了张宗昌的头上,广为流传的结果;二是韩复榘的手下四处宣扬张宗昌祸害山东;三是被张宗昌杀害的胡信之(进步记者)女儿胡玉华也借舆论攻击张宗昌。

【张宗昌】

张宗昌确实有劣迹,比如军纪非常差,祸害一方,但也有许多劣迹是不属实的,且看笔者一一道来:

首先,张宗昌并不是土匪出身,并且也不是无能之辈。

张宗昌十五岁闯关东,闯码头,做过看守,给俄国人的赌场当门卫,带着山东老乡去给俄国人修路,他自学了俄语,善待工友,人缘非常好,日俄战争爆发之后,他带着一百多名民工,招收了一些马贼,面见俄国统帅,被任命为助战别动队的统领,后来又在俄国人的帮助下作了华商总会商团的团长。

有了这样的根基,张宗昌才能去拜见革命党人李征五,在海参崴拉起四百多人的队伍,并得到陈其美的夸赞,任命他为沪军团长。二次革命后,张宗昌与张勋交战失利,便向张勋赔罪,后来又私下联系冯国璋,冯国璋便向张勋要走了张宗昌。

【张勋】

看一看张宗昌的发迹史,说他没有政治嗅觉,这是一种误解,张宗昌还是非常识时务的,不但投靠了北洋军,接着还替袁世凯暗杀了陈其美,陈其美算是张宗昌的恩公,但在冯国璋的要求下,张宗昌还是派程国瑞杀死了陈其美,从此更加得到冯国璋的宠信,如此种种,张宗昌确实还是有些政治嗅觉的。

其次,张宗昌对张作霖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张作霖】

对陈其美的背叛是张宗昌人生里唯一的一次不忠,在他投靠张作霖以后,对张作霖可以说是“从一而终”,以至于失去了向蒋介石投诚的机会(李征五亲自前来给蒋介石传话,让张宗昌接受南京政府的改编被张宗昌拒绝),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他为张作霖披麻戴孝,痛哭不止,之后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张宗昌表示也愿意赞成,但是张学良却只愿意给一个师的编制,张宗昌请求给四个师的编制再次被张学良拒绝,最后他的军队在白崇禧与张学良军的总攻之下大败。

再次,张宗昌不是汉奸。

【张学良】

张宗昌在1929年逃亡日本,日本多方人士前去探望,表示只要张宗昌愿意和日本合作,日本就帮助张宗昌回国东山再起(手段与收买吴佩孚的差不多),张宗昌并不想和日本人合作,还将在日本打探到的情报派人暗地里交给张学良;

在回国之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了,张宗昌从大连回到北平,因为他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不当汉奸,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人们甚至推荐张宗昌出任华北抗日联军司令。

最后,张宗昌的姨太太是非常自由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以为笔者在开玩笑,但确实如此,当时的军阀里,公然纳妾达到二十五人之多的,张宗昌确实是独一份儿。

不过纳妾是纳妾,张宗昌的妾里面,有一大部分是妓女,这些妓女看到张宗昌有钱,就要求赎身,张宗昌就给她们赎身,把她们养起来,过后就忘记了,这些妓女出身的小妾,有的离家出走,有的要求离婚,有的跟人私通,张宗昌全都不管,听之任之。

【张宗昌部分小妾合影】

更搞笑的是,张宗昌的六姨太是他老乡的女儿,这位老乡看到张宗昌有钱,就把张宗昌灌醉,把女儿硬塞给他,张宗昌醒了之后,没法子只好笑纳了。

同样还有十一姨太,一次张宗昌公干路过她家,她父亲一定要把女儿嫁给张宗昌,张宗昌一看这位小姐姐长得实在太丑了,吓得夺门而逃,等他就任山东督办的时候,这对父女找上门来,硬说张宗昌和她有夫妻之实,父亲把女儿扔下就跑了,张宗昌没有法子,只好又多了一门妾室。

十七姨太和十八姨太嫁给张宗昌的时候就有身孕了,这个张宗昌也知道,不过人家不在乎,还把生下来的孩子都列在自己名下养着。

张学良很看不上张宗昌的这个做法,认为太下流了,但是张学良表示“交女朋友未尝不可”云云,但就笔者看来,张宗昌的这些纳妾行为,比起张学良的“交女朋友”,也未必就算得上“下流”。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宗昌是军阀里的一个异数,重义轻利,意志顽强,却又没少干伤天害理、祸害百姓的事;外语突出,射术精湛,却又纵容手下,管理混乱;重视文化,爱好写诗,却又糊里糊涂。

总之,张宗昌这个人就是个乱世魔王,是个剑走偏锋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很悲惨,被人刺杀在火车站,享年51岁。

张宗昌少时贫穷,长大后流落俄国,学了俄语

张宗昌,1881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与我们伟大的文化导师鲁迅出生在同一年。

小的时候,张宗昌读过几年私塾,识了些字。稍大一点,就出门干活了,给人放过牛,打过短工,后来闯了东北。1899年,张宗昌参加了“中东铁路工程的修建”,这是俄国人的工程。

由于张宗昌身材高大,做事不挑,关键是还重义轻利,于是快速成为了工人当中的中坚力量,很有威信,也颇受俄国佬地器重。

神奇的是,张宗昌很有语言天赋,和俄国人打交道过程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俄语,而且发音比较标准,所以大大缩短了和俄国人之间的距离。

工程结束后不久,人家张宗昌又往北走,去了西伯利亚淘金,很快在金矿上成为了总工头,这对张宗昌的能力有了极大锻炼,这段时间他四方面得到了成长:一是俄语更加熟练,二是淘金技术炉火纯青,三是练得一首好枪法,四是忽悠人的本事渐长。

这一段在国外的时间,让张宗昌获益良多,获得的这些本事最终给他帮了不少忙,真是没有白学的东西。

张宗昌换了不少东家,最后投到了东北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看到俄国报纸上中国革命的各种消息,张宗昌按耐不住了,脑袋一拍,和一些兄弟回了国,回了家乡。

先是投靠了山东民军都督胡瑛,后来随军南下,投靠了陈其美,因为此时的陈其美风头正劲,是大城市上海的督军。

注定,张宗昌和陈其美“尿不到一个壶里”,一个是日本留学出身(陈其美)英才,一个是泥腿子出来的草莽英雄。

二次革命时,张宗昌被陈派去攻打袁世凯的北洋军,结果临阵倒戈,因为张宗昌发现,袁世凯的大腿更粗,而陈其美对他信任和重视不够。

陈其美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属下,后来竟然安排了一个营长要了他的老命,这到哪说理去?

不过刺杀陈其美后,冯国璋却对张宗昌另眼相看,安排为自己的侍从武官长。这个职位不错,能当副总统的侍从绝对是一件美事。

但是,张宗昌很不幸,当了冯国璋三年属下后,老领导去了阎王殿。

同为直系,这时候曹锟准备任用张宗昌,但是手下那个吴秀才看不上张宗昌,于是作罢。张宗昌很无奈,四十左右了,事业还没有自己大的起色。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1921年,张宗昌投靠了张作霖,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人生开始成斜线上升。

张宗昌靠着忽悠和俄语,在张作霖这里,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管理粗放,为人很狡猾

张宗昌投靠张作霖时,手下没有几个人了,因为军阀混战导致队伍损失过大。

这怎么混?没有多少兵,也没安排什么高级职务,何年何月能干点事出来?不得不说,东北是张宗昌的福地,去了没多久,就被派去剿匪。土匪头叫卢永贵,这个土匪不简单,还和吉林军旅长高十傧做了联合。

但,张宗昌也不简单,去了一看,有不少一起闯关东的小伙伴就在土匪部队里,于是凭着“乡土关系”,凭着忽悠功夫,没怎么开战,就把人家胡匪给收编了。这下,张宗昌得意了,因为有自己武装了,整整三个团的兵力啊,梦里不笑醒才怪!张作霖开始另眼相看,提拔张宗昌为旅长兼绥宁镇守使。

可是,更意外的是,苏联内战,不少战败的白俄卫军跑了过来。凭着出色的俄语水平,张宗昌统统给接收了,一段时间后,张宗昌有了近万人马,实力不容小觑。

人多,开支就大了,张作霖的军费给的不够,张宗昌浑劲上来了,直接开始在自己地盘上种植鸦片,这是不讲究路数啊!

(张作霖)

听说,张宗昌管人比较粗放,张作霖派了郭松龄去视察整顿。看着郭松龄安排的演习计划,把士兵们折磨得够呛,张宗昌破口大骂:“哪个龟孙子制定的计划,纯粹整人。”话音未落,郭松龄进来了,气愤地问道:“你骂谁呢?”

狡猾的张宗昌说道:“我没有骂人,口头禅,口头禅。”郭松龄那个气:“口头禅?我×你妈!不好意思,这是我的口头禅。”

郭松龄以为自己骂回去了,谁知张宗昌接着喊到:“×我妈?那你就是我亲爹啊!爹!爹!”

本来气得不行,被张宗昌这一顿叫,郭松龄都快笑死了。

回去后,郭松龄并没有怎么告黑状,反到说了张宗昌灵活“狡猾”的好话。看来,张宗昌能在乱世立足,还是有一套的。

张宗昌主政山东,鱼肉百姓,管得一般

(剧照)

1924年直奉战争,张宗昌表现出色,入了关,并成为了宣抚军第一军军长,驻扎上海。

1925年4月,张宗昌成了山东军务督办,从此开始支配山东了。

在山东期间,张宗昌开始犯浑,鱼肉百姓不说,刑罚还很严;寻花问柳不说,还依靠和帮助日本人。军队管理混乱一片,私生活更是一塌糊涂。

这个阶段,张宗昌得了不少“绰号”,比如“三不知将军”:不知老婆有几个,不知手下兵有多少,不知钱有多少。这“绰号”也说明了问题,张宗昌不理正事,纵欲放任。

也有人叫他“狗肉将军”,除了吃肉喝酒,就是推牌九;更有人称他是五毒将军,吃喝嫖赌抽,样样不落。

但难得的是,张宗昌称自己为诗人,做了不少诗,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家乡(山东乃齐鲁大地,是孔子的故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张宗昌的几首诗。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个?

就欣赏这四首吧,否则会改变我们对诗歌的“欣赏”角度。

张宗昌的陨落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死,从此张宗昌成了没娘的娃,因为张学良并不待见张宗昌。虽然,张宗昌数次要求入关,但都被张学良拒绝。张学良的理由是掌控不了,万一造反了呢?

无奈的张宗昌只得独自面对国民革命军,在白崇禧大军压境之时,张宗昌坐小船跑了,跑到了哪里?日本。张宗昌的五万士兵就此归了白崇禧。

不甘心的张宗昌数次从日本返回,想在山东东山再起,可是再也没找到机会,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32年9月3日,张宗昌被人刺杀,这个人名叫郑继成,刺杀的理由只有一个,为叔(也是养父)郑金声报仇。

天道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因为张宗昌曾经的一个杀人举动,导致了最后郑继成的复仇,终究,一报还了一报。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