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戴笠是黄埔第六期学院,为何中途被除名,连结业典礼都没参加?
鲜为人知的是,戴笠在家乡知道黄埔军校办学的消息,是从毛人凤的嘴里。毛人凤曾经投考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不巧入学后大病一场只好退学,回乡奔丧时邂逅戴春风(戴笠)。

1926年初戴笠赶到广州参加黄埔六期的招考,第一次居然落榜,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此时刚好北伐军攻克贺胜桥大捷,震动全国,因此从各地来广州报考军校的青年很多,黄埔军校入伍生部决定9月底再招考第二批学员,戴笠终于如愿以偿,并且成绩还不错。

黄埔军校第六期扩大招收到4400名学员,戴笠被分到入伍生部第六期一团二营七连,领到一身苏式黄色卡叽布军装。新兵训练强度极大,每天要至少受训四小时的摸爬滚打,许多身体差、意志薄弱的青年往往就被淘汰了,有的病倒,有的直接开小差,戴笠能够坚持下来,说明基本素质还是可以的。

黄埔六期正赶上1927年国共分裂的“清党”事件,将戴季陶作为精神导师的戴笠选择了国民党,在校期间已经开始进行监视异党等活动,算是早年的特务萌芽工作。之后戴笠同其它300名身体较好的学员组成了第六期入伍生骑兵营,按总司令蒋介石的命令开往苏州整训。

偏巧赶上1927年底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及何应钦逼迫下野,南京政府乱七八糟,骑兵营连伙食费都没着没落了。戴笠跟随营长沈振亚前往奉化溪口面见蒋介石解决经费问题,这也是戴笠第一次见到蒋介石,因为他入学时老蒋已经去领导北伐战争了。

溪口之行并没有解决骑兵营的经费困难,许多学员不得不离开部队自谋出路,恰在此时,老家来信说族侄女戴学南因涉嫌异党在杭州被捕,主持“清党”工作的正是戴笠高小同学姜绍谟,请他前往营救,于是戴笠也离开苏州部队。期间错过并缺席了黄埔六期在南京的毕业典礼,所以没有拿到黄埔军校正式文凭,但不是被除名,算是黄埔肄业生,以后没少为此受气。

至于野史说戴笠偷拿菜金等云云,不足为信,以戴笠当时的身体与精神上进状态,以及心中的“远大理想”,如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戴笠从江山回到南京后,投靠了军校期间认识的黄埔二期胡靖安,此人在北伐军总司令部任职,正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成立早期特务小队“密查组”,戴笠尽管没有任何军职,却干的不亦乐乎,被戏称为“编外情报员”。

但是,既然入了特务这一行,以戴笠的天赋和能力,他终究会有出头之日,事实也如此。

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1925年,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国民党内部派系之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那时的戴笠正赋闲在家,偶尔去趟上海探望老朋友。

一日黄昏,他路过曾经做工的码头,喧嚣的上海在这个黄昏变得无比静谧,惹得戴笠不禁停下脚步,望着江水发呆。

无意间瞥到地上的一张旧报纸,《蒋介石其犹龙乎?》的大字标题 赫然跃于纸上,蒋介石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打开了戴笠回忆的闸门。

戴笠初到上海滩在码头做卸货小工时,听闻金园路上开了很大一家股票交易所,那时的戴笠不明白股票证券是什么,只知道那都是有钱有势的人才能玩得起的东西,所以戴笠决定去那里碰碰运气,寻找自己的伯乐。

上天似乎很 眷顾戴笠,交易所的门卫竟然是他的老乡,所以他很顺利进入了交易所,还顺着标识找到了大人物的聚集地——股东室,看着一屋子穿着讲究的大人物喝茶聊天打麻将,伙计们端茶倒水赔笑脸,戴笠正在犹豫要不要进去时,麻将桌上一位操着浙江口音的大人物把他当成了伙计,让他去买烟。

戴笠满心欢喜跑了一趟,回来时将烟、零钱放在手帕上毕恭毕敬的呈上,还借机炫了一下浙江口音,大人物只是看了他一眼示意零钱赏给他了,戴笠推辞时冠冕堂皇的说了句“老板,我在这里跑腿是身不由己,如果能有机会为民族兴亡出一份力,那才是春风平生夙愿”。

戴笠早有预谋的搭讪成功引起了大人物的好感,这位大人物就是戴季陶,戴笠生命中的贵人 ,与其同桌打麻将的还有蒋介石,这是戴笠与蒋介石的初见。

得知蒋介石如今已经飞黄腾达,戴笠起了投奔之心,可仅仅一面之缘,蒋介石未必会记得他这个小人物,正在烦恼如何投石问路之时,戴笠碰见了老乡毛人凤。

当时的毛人凤刚从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毕业,准备从军,在他的建议下,戴笠决定报考黄埔军校广东分校。

戴笠到达广州时已经是1926年5月,黄埔军校第五期招生考试刚刚结束,第六期招生时间还没确定,为了节省盘缠,戴笠住进了专供穷学生居住的简陋客栈,开始备考。

备考了三个月的戴笠在考试时败在了数理化上,幸运的是当时北伐军连连告捷,报考军校青年人数倍增,黄埔军校决定9月底再招一批,戴笠就是那时考上黄埔军校的。

戴笠进入黄埔军校后致力于建立自己的人脉网,各种拉拢老师同学,因其待人热情、办事豪爽,在师生里都很吃得开。

1927年国共合作濒临破裂时,军校学生都面临派系的选择,戴季陶是恩人、蒋介石是偶像,戴笠是坚定的支持国民党,在“清党”期间,他潜伏在学生中间,搜集亲共师生的名单,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后来,蒋介石电令黄埔军校督办骑兵,为中原大战做准备,戴笠在内的300为体质强健的黄埔学院被选入骑兵营,戴笠凭着卓越的口才与领袖风采当上了党部执行委员。

1927年6月,骑兵营奉命北上助战,驻扎于苏州待命,恰逢蒋介石从前线徐州返回南京,骑兵营将士知道能见到委员长非常兴奋,决定每人出两块大洋,给蒋介石买个慰问品。戴笠人气高、对这事也积极,大家就把慰问金交给他置办礼物,万万没想到戴笠拿着钱玩起了失踪。

原来戴笠拿着钱去赌,直到全输光了才回到骑兵营,念其初犯,关了几天禁闭就了事了,谁知,后来戴笠在一次伙食采买中故伎重演,事情败露,戴笠在骑兵营算是待不下去了,赶往南京投奔胡靖安,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也就没拿到,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平步青云!

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戴笠不是被除名,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主动放弃。

一个年近30岁的中年油腻“老男人”千辛万苦考上了黄埔军校,可是最后为何却放弃了学业?

“小瘪三”戴笠回到江山的时候巧遇了回乡奔丧的毛人凤,经过毛人凤的劝说,戴笠决定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实际上,戴笠也早有此意,只是一直犹豫不决,他在上海交易所认识一个名叫蒋志清的人,这个蒋志清便是后来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毛人凤的劝说,让他坚定了考黄埔的决心。

1926年戴笠满怀壮志地到广州参加了考试,但是却不幸落榜,正在他垂头丧气的时候,听到了黄埔六期将会继续招考第二批学生的消息,于是再次报考。最后,经过朋友帮他恶补考试内容,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黄埔六期,搭上了黄埔军校的末班车。

为什么说是末班车?因为只有黄埔前六期才有资格称为蒋介石的“天子门生”,迁到南京以后没有这个噱头。

戴笠进了黄埔军校后改掉了曾经的恶习,30岁的他如果再像以前那么混下去的话,可以说人生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他在上海“打流”的时候混的很糟糕,厚着脸皮住在表妹夫张冠夫家中,表妹夫妻两人睡床上,他睡地板,表妹对他很是嫌弃甚至是鄙视,如果不是张冠夫好心收留的话,戴笠就露宿街头了,所以戴笠发达以后,也没忘了报答这个表妹夫。

他为了改掉恶习,摆脱“小瘪三”形象,决心做点成绩出来,所以他开始暗中留意军校学生的言行举止,然后做好记录。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事变”,开始了“清党”行动,黄埔军校作为蒋介石的发家资本,自然也免不了。戴笠趁机将暗中收集到的共产党员名单交给了胡靖安,算是向胡靖安纳了“投名状”。

胡靖安也是戴笠走上特务之路的引路人,戴笠平时收集的情报便是交给胡靖安,如果里面有极具价值的情报,再由胡转递给蒋介石。胡靖安曾推荐戴笠进入“密查组”,戴也以为自己跟着胡靖安迟早能够混出头,可是后来胡靖安被安排去了德国留学,“密查组”也解散了。戴笠失去胡靖安这个靠山后,只好自己想办法取得蒋介石的信任和赏识,当时他曾几次打着“校长的学生”的旗号、冒着生命危险给蒋介石送情报,差点没被蒋的警卫给毙了。

对于戴笠为什么会离开黄埔军校,首先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北伐,黄埔六期学生自然也要为校长的大业效力,戴笠当时被编入了骑兵队。实际上,戴笠当时负责的也是情报,他曾孤身潜入北方收集敌军的情报,为北伐军的胜利作出了不少贡献。

可是,戴笠在去上海为蒋介石买礼物时竟然拿着公款去吃喝嫖赌,结果礼物没买成,钱也花完了,最后被关了两周的禁闭。这还不是最严重的过错,最严重的是他利用职务之便玩死了贪污,最后为了逃避责任,直接脱离骑兵队,跑去南京投靠了胡靖安。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骑兵队在北伐过程中被冲散,戴笠不得已又回到了上海,只是这个说法的可信度似乎不高。

戴笠到南京投靠胡靖安后,胡将他安排进了“密查组”,也算是正式开始了他的特务生涯。他也是一个天生当特务的料,从一个“编外情报人员”到组建自己的班底十人团,又从十人团到复兴社特务处,最后又从特务处上升到了军统局。

戴笠或许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天生适合干情报工作,所以当黄埔军校通知黄埔六期学生返校继续完成学业的时候,他放弃了。

他已经在特务领域做出了成绩,如果返回黄埔军校继续学习的话便等于放弃他已经打下来的基础从头开始,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如果回学校学习,然后毕业后再走正常的军功升职路线的话,机会太小了!所以他必须要另辟蹊径,而情报工作就是他当前所能开辟的最好也是最合适他的蹊径!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他成了蒋介石的心腹,成了军统的掌舵人,他被称为“蒋介石的佩剑”!

当然,没有从黄埔毕业也成为了戴笠的短板,后来成立军统的时候,他因为资历不够没有当上军统局长,他的军衔也始终被压在少将,升不得升。

在军统局成立的时候,戴笠也曾向文强倒过苦水:“这次本处扩大改组为军统局,一审查到局长、副局长的出身资历时,我这个黄埔六期学生,不但不够充任局长,连副局长也不够资格,你说这不倒霉吗?话又得说回来,假定我没有选择入黄埔,那就什么也说不上了。”

但是,如果他真回了黄埔军校,也就没有日后威名赫赫的戴老板了。

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1927年4月,30岁的戴笠到广州去报考黄埔军校。经过20多天的颠簸,戴笠终于到达了广州。但是很不凑巧,黄埔军校第五期的考试刚刚结束。老天还是给了戴笠一个机会,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全国各地投奔广州的青年一下增多,黄埔军校决定在当年的8月底招收第六批学员。经过考试,戴笠被顺利录取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

黄埔军校第六期共录取了4400名学员,戴笠被分配到了入伍生部直属团十七连。戴笠后来非常后悔,后悔自己进入黄埔军校太晚,没有成为黄埔军校前几期的老大哥,论资历,明显不如其他人。戴笠幸运地赶上了最后一趟末班车,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埋下了伏笔。

蒋介石考虑中原作战需要骑兵,因此电令黄埔第六期组建了骑兵营,戴笠在内的300名学员被选中。后来,戴笠所在的骑兵营奉蒋介石的命令前往苏州集训,从此离开了黄埔。戴笠的骑兵营刚到苏州就遇到了蒋介石的第一次下野。蒋介石的下野导致刚刚组建的骑兵营一下子就像没了娘的孩子,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戴笠亲自跑到了溪口去拜见自己的校长蒋介石。溪口之行没有解决骑兵营的经费问题,但是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种种原因,从溪口回来之后,戴笠从骑兵营请假回到了杭州。由于这次的请假离开使戴笠再也没有回到骑兵营,在南京举行的黄埔军校第六期各科学员的毕业典礼戴笠就没有参加。因此,戴笠根本没有黄埔军校的正式文凭,他是黄埔军校的肄业生。

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发布北伐宣言。戴笠正好在这一天离开黄埔军校,他离校的手谕是校长蒋介石亲自写的。

戴笠从小好打架斗狠,在老家的时候,每当碰到需要人手去镇压农民时,他总是冲在第一线。有时收租要深入人迹罕见的山村,戴笠就选择在大雪纷飞的深夜,借助藤葛,亲自“闯”虎穴。成年后,先是在浙江军阀周凤歧手下当兵,由于受不了部队中的清规戒律,不到二年,支身一人跑到上海租界打流。

戴笠晚上睡在表弟张冠夫的地板上,白天四处跑腿,做些端茶倒水之类的琐事。在上海的交易所他得以认识蒋介石、戴季陶、陈果夫等人。先是戴季陶对戴笠有所倚重,紧接着是蒋介石。但凡是一些跑腿出街的事情,他都会指定戴笠去办。三人中,戴笠最不满的就是陈果夫。他说“陈果夫那个肺病鬼,始终不大理睬我,我非常讨厌他那股老爷气,他有时叫我小瘪三,我就回敬他大瘪三。”

1926年春,在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引荐下,戴笠和蒋介石久别重逢,随后他成为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

不久戴笠被编入第六期骑兵科。作为曾经的骑兵教官许振亚是这样点评戴笠的“这位比烈马还难驯服的学生,他学骑兵,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高兴就请假往上跑,自习时就写信,大家很怀疑,怎么那么多信要写?以后才了解他是跑上头,通天到校长蒋介石那里,写信也是送到校长,来头大,谁敢惹!”

一开始戴笠在蒋介石身边当勤务兵,整天东奔西跑,四处打听,将蒋介石身边里里外外的情况都收集好,然后列出条条来,送到蒋介石案前。起初蒋不以为意,把纸条直接丢进纸篓里。戴笠知道蒋介石没有看,便从纸篓里拾起重新熨平,压好放在原处。这引起蒋的注意,于是耳提面亲授,命令其下连队去学骑兵。蒋介石要戴笠密报的有两大类:一、同学中的思想情况,革命军人,青年联合会左派分子的活动;二、监视在校官佐的思想活动及生活是否有腐化等情况。

为“深入群众”,戴笠入校不到半个月,从官到兵没有他不熟悉的,他不吸烟,却随身带着烟和火柴。对于不吃烟的,他递给他们瓜子等零食。他随身带有花生米、西瓜子、兰花豆等。他喜欢请人吃饭,跟他亲近的人都少不了好处。起初有人怀疑戴笠是蒋介石派来监视他们,可发现他从来不跟人谈政治论时政。还有他记忆力特别好,哪怕出校十多年了,碰见熟人依旧能准确叫出别人的名字。

蒋介石将他开除出校,是因为北伐在即,他需要戴笠深入敌境,打探虚实,戴笠在江浙境内,三教九流的朋友众多,给他送情报的自然也就多。重要的是:入黄埔军校,戴笠只是在跟蒋介石混师生关系,走走过场,有这层关系,蒋才能更加垂青于他。

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戴笠死对谁最有利,谁就是谋杀戴笠的真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