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出现了哪些二战经典武器?

此剧是我看过的所有国产抗战剧里面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

杠我的,不苟同的一切说法表示不予接受。

另外出于对该作品的钟爱跟尊重,我写的东西很长,没耐心的可以去看别的帖子。单纯论战争题材的作品,国外任何一部用心制作的影视剧,都不会在道具上让影迷挑出一丝不符,跟毛病。

这是对历史,对观众最起码的尊重。如果你连这都做不到,你拍此类作品的意义何在?娱乐观众,骗取票房?

战争题材,受众群体相对单一,比较小众,能去观影观剧的基本都有些军事常识,请不要侮辱我们的智商。胡拍乱拍,大家不会买账的。

真正用心的剧组,会提前查阅各种历史资料文献,走访参战老兵,准备各种与之相符的道剧,除此之外,每种武器的声音,都是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尤其是枪声,军迷对这些辨识度很高。

以上这些,国内能做到的剧组真的少之又上,但是团长的剧组做到了。

聊回团长,该剧中出现的武器,不敢说百分之百还原历史,但是绝对是下过很大功夫的。

该剧中出现了多种轻重武器装备,种类复杂繁多,不一一赘述了。但是最起码一点,这些个武器出现的年代,时间截点至少对的上,没有问题。

抛开枪械之外,由于当时国军各地方派系复杂,武器装备,军装都未能统一,属于万国造,况且炮灰团的背景是各各部队被打散的,躲在收容所里混日子的一群老弱病残。

由于来自不同派系,但同属国军战斗序列的部队,他们每个人军装,都不一样,包括装备的钢盔也不一样,龙文章佩戴的德制M35钢盔,滇军出身的董刀,佩戴的法国飞碟盔,包括后续炮灰团集体换装美械后佩戴的美制M1钢盔。

单单从这些来讲,该剧组真的在道具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该剧可能是国内剧作中,第一部让观众知道,不同口径的枪型,子弹是不能通用的。

轻机枪需要点射更加精准,而且精准射击也需要脚架支撑,而不是端着无闹连发扫射冲锋。

扫射时也需要压枪,也不是无脑左右晃动枪口那么简单。

这点剧中那个美国顾问,和他带来的副手,就跟迷龙打过赌,并且给迷龙演示过如何正确的操控重机枪,让迷龙输的心服口服。

无论轻重机枪连续开火时,枪管需要冷却,甚至更换。该剧中出现过多次给轻机枪更换枪管的场景,可见对细节追求之深。

最最可悲的是,该剧让大家知道了原来轻机枪需要频繁更换弹夹,而不是以往神剧中的无限弹药。

因为原装捷克造ZB26,只配备了20发子弹的弹夹。后续其他国家,包括国内仿造了很多,每个弹夹的容量,也绝对不超过三十发。

更为真实的是,让很多人知道了,一支正规部队的机枪手无论操纵轻重机枪,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组。有弹药手或副手,迷龙跟豆饼,就是这样一对组合。

最后炮灰团决战,豆饼弄丢了重机枪的脚架,导致迷龙无法使用重机枪对敌实施火力压制,情急之下,豆饼肩抗重机枪枪管,双手死死抱住枪管,拼尽全力才能防止枪口过分抖动。

这点也很真实,因为现实中,任何枪械击发都是有后坐力的,大口径的枪械,连续射击,会导致枪口上跳,影响设计精度。

豆饼被震的双耳流血,双手也被枪管烫烂,最终惨死,何等壮烈。

这一段如果豆饼事后跟没事人一样,那么这段一定会被无数人诟病。

无法推敲真实的战场上是否有人会做出如此等举动,但是做出此举之人,一定会死。这点,很合理。

后续出现的巴祖卡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装备,也不做深入推敲了,至少同时期或更早,出现过在美军的战场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单纯对比同类型的国内神剧,里面的道具简直惨不忍睹。

顺溜的大狙,就被无数个剧组用烂了,我至少在不下五个神剧中见过这把祖传大狙。

懂点军事的军迷都知道,该枪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发的步枪,由于该枪可靠性不高,容易出现故障,并没有大量装备,更不会穿越出现在中国的抗日战场,摇身一变,变成了我们的祖传大狙。况且出现的时间截点更驴唇不对马嘴,人家还没装备呢,你先用上了,提前预购的体验版是么?最神的是还搞出个消音器,真是服的没话说。

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一个剧组没脑子,没有明白人,每个剧组都这样是么?可见这群影视工作者,所谓的专业,都用在了如何圈钱上面。

最最奇葩的就是,一把所谓的狙击步枪的出现,居然带动了狙击热,同时期的神剧,要是不拿把狙击枪,仿佛自己就不是在抗战。

各类型抗战剧中先后出现八路军手持56冲,日本特工队手持美制M3,吴奇隆的跨斗摩托配加特林。。。这真的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以上是针对枪械道具,但真正论到一部战争题材作品的好坏,能不能称之为里程碑式的作品,绝对不是靠道具,如果单看武器,我们去各大军博就看嗨了,还看影视剧做甚?

决定作品的好坏,是靠对剧中的人物的刻画。

我们不需要以一敌百的兰博,或者国产神剧中身中数弹,还能站着摆造型交党费的英雄形象。

或者是围绕一个主角,带着光环,一个人会讲地道的日语,七进七出日本兵营,如同回家。

或者只身一人与一个中队的鬼子周旋,然后全身而退。

我们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人。

正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前辈先烈,用血肉顶住了侵略者,换来的。

多少人没有故事,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上一秒也许带着恐惧,甚至奢望在战斗中能够活下来,下一秒就像只死狗一样死在那里。

什么都没留下,没有人记得他们。以上这种比喻,没有任何对先驱者的不敬,战争是残酷的,带走了无数生命,绝对不是儿戏。

如果用手就能把鬼子撕了,那么撒泡尿是不是能灭了日本联合舰队,划根火柴能不能火烧东京?

对于人物的刻画,团长这部剧可以称得上是国产抗战剧的里程碑,剧里没有主角配角之说,在我心目中,他们都是主角,每个角色都那么鲜活,也没有主角光环,他们深知敌人的凶残,会恐惧,会范怂,会退缩,但是也深知作为军人的天职跟尊严,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就在一次次战斗中逝去了。

每次聊到该剧,总能想起那些邋遢的,面容脏兮兮的一张张脸,那样的鲜活,仿佛把你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观看整个剧的过程中,有欢笑更多的是泪水,这才真的是一档好剧的标准。

每个形象都深深刻在你的脑海里。无论过了多少年,他们就在那里,甚至让每个观众产生一种错觉,他们真的就是你的团长你的团,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雄心壮志的出征,然后被敌人逼入绝经,被埋伏,被追击的如同丧家之犬一样逃跑。再次修养,换装,出征与敌决战,拼劲全力,十去之九,惨胜。

环视身边的战友,活着的也许比死去的更加痛苦。

永远无法忘记龙文章带领众人第一次逃回国内,回头望向对岸,眼含热泪,高喊那句: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这是看了这么多国产抗战剧,真正触及我灵魂深处的一幕。此景终生难忘。

最后凭借我的记忆,对炮灰团点一次名:

死啦死啦,烦了,阿译,迷龙,豆饼,郝兽医,不辣,要麻,康丫,蛇屁股,丧门星,克虏伯,张立宪,何书光。。。

《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出现了哪些二战经典武器?

“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每一次重看《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这大概是国产抗战电视剧的扛鼎之作。这里没有孤单英雄,没有一骑当千,只有一群努力活下去的人。当这些被残酷的战场不断筛选出来的人有了想法,有了信仰。他们才变成了真正有血有肉而又不畏牺牲的军人。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今天让我们换个角度从他们使用的武器看看他们的性格(其实还是卖的武器介绍)。

龙文章:炮灰团的核心,空降C位出道,教会了这些兵渣子怎么打仗、怎么思考。死啦死啦团长简直是一个小型军火库。

毛瑟军用手枪:德国造,缺点是大、不好看、枪口还有点跳,但这把打着手枪名号的“微型冲锋枪”简直是近战利器。正如虞啸卿所说:“你本就是短兵相接的天才”。

勃朗宁M1911:美国造军用手枪,也是虞啸卿的赐枪。这把枪的存在大概是为了表明死啦死啦团长的身份。

李·恩菲尔德步枪:英军制式步枪,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容纳十发子弹的弹仓。龙团座选择这把枪,大概是为了表现自己火力的持.久,精力的旺盛。

孟烦了:仿制德国毛瑟1924年步枪的中正式,是中国近代第一款制式步枪。“中正式是好枪,可我也只能给老兵用”。这是个会讲英文,油腔滑调,却又内心“中正”的男人很适合中正式。

迷龙:仿制捷克ZB26的捷克造轻机枪(布伦轻机枪)是二战日军最恨的中国武器之一。但把捷克造当烧火棍抡的形象才最符合迷龙大开大合的气质。“你给了他一个必死无疑的突击队长,但他活着回来了,你就不应该再让他去死”。

阿译: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是一把同样由勃朗宁设计的M1910手枪,和死啦死啦威猛的M1911相比,M1910就是一款标准的军官自卫手枪,也代表了阿译自卑懦弱的性格,但小人物也可以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弟兄们,弟兄们,我是林营长,我要你们每一个人,都大声唱这首我们人人都会唱的从军歌。”

张立宪:美制M1卡宾枪,通常装备士官和精英部队。张立宪自信而不自大,有学识而又有丰富的战场经验,是那个时期中国军队精英基层军官的代表。“你是营长,就算是十足的亲信,那也是营长。我是团长,就算是炮灰团,也是团长。”

何书光:美制喷火器,对付固定堡垒群有奇效,但背上它等于背上了一颗定时炸弹。很符合何书光宁可自损一千,也要杀敌八百的气质。“滚下去。”

以上纯属小编YY,如有不当请见谅,也欢迎各位团粉一同讨论。

《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出现了哪些二战经典武器?

布伦机枪,卡宾枪,38大盖,芝加哥打字机

《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出现了哪些二战经典武器?

M1卡宾枪,汤普逊冲锋枪

《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出现了哪些二战经典武器?

漂亮品牌5来之前六七千起

《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出现了哪些二战经典武器?

看了《我的团长我的团》才知道打日本人有多难,机枪是要换弹夹的,也有没饭吃跟穿的破破烂烂的国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