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这么多为日本鬼子卖命的?

汉奸伪军比日本鬼子多。

我是战争艺术001

蒙古军总司令、资深汉奸李守信在回忆录中说过:“当汉奸一定会身败名裂,要在历史上遗臭万年。如果没有一些油水可沾和权势可图,谁也不肯干这种傻事。”的确,冒着被制裁的风险、背着千古骂名去当汉奸,总得有所图,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像李守信所说的那样,都是为了油水和权势。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说法,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当伪军的人也不都是社会渣滓。大体而言,一个人当伪军的动机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穷。

战争会对社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让平时尚能勉强度日的农民趋于破产,晚清民国是大乱之世,战争频繁持久,大量农民失去生活来源而陷入绝境,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有人选择了投靠伪军。比如1944年中共冀鲁豫边区调查伪军来源和参加目的时,发现其中自愿参加伪军的贫苦农民占伪军2/3,主要由于生计困难所迫。

伪军和日军之间用笔交流

二是怕。

无论在任何年代,征兵都是政府组织军队的主要手段。伪政权虽然带个“伪”字,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政治功能,而身处沦陷区普通人,实际上已成亡国奴,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一旦被征招,很少有人敢不去。比如1938年4月,伪华北临时政府颁布的《治安部公布陆军征募暂行规程》对伪军招募对象作了规定:

“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者;身家清白,确系本招募区土籍者(客籍及无业游民不收)身长四尺八寸以上者;身体健壮无嗜好暗疾者;以前未犯刑事案件者;粗识文字者(不识字亦须合上述各条所规定)”

在抗战中后期,强制征兵是基层伪军的最主要来源。

沦陷区的伪女警察

三是蠢。

民国时期,底层民众知识水平低下,国家民族意识淡薄,在他们眼里,谁占领了当地就服从谁,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什么是投敌卖国行为。山东寿光人刘文彩口述回忆:“当时我每天都要到日军的院子里为他们工作,我的任务主要是帮日本人收拾院子等零活,当地的青年每年都要被日军征去为他们服役一段时间,还有人想投靠日军进部队,这需要当地村委为他们开具身份证明,以防他们混进部队偷了东西逃跑。当时人们把投靠日军当成一种工作,就是想赚钱养家,并没有想到这是背叛国家的事情。”

四是坏。有人被迫或傻乎乎的当了伪军,也有人明知是卖国行为却仍主动当伪军,这部分人也分两种情况,一是受不了穷苦日子,想投靠伪军混个一官半职,吃香喝辣抽大烟玩女人,这类人以土匪、流氓、兵痞居多,常常为祸乡里;二是大户人家,为了保存家产主动投靠日伪军——这两者就是影视剧中最常见的伪军、汉奸。

日军和伪军

四是野心。

乱世是野心家的温床,豪强大盗、军阀巨匪如过江之鲫,妄图浑水摸鱼,割据一方。投靠日本人,即可以免于日军武力打击,又拓展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壮大自己的实力。由于这些人都是首领人物,一旦他们投伪往往会拉整队人马下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冯玉祥的外甥女婿、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军长张岚峰。张岚峰投靠日军、霸占豫东是经过认真分析的,他认为日军占据华北,蒋介石退守西南,长江下游各省也是日占区,中共则趁中日战争向西北发展,这样陇海线一带就成了各势力之间的缓冲地带(三角地带),他看准了这个缝隙,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图谋发展。

伪交通警察

五是形势。

中日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敌强我弱的情况一直未改变。而中国军队又分国共两方,在华北大地上演绎国共日三国志,这使得投伪情况十分复杂。一方面,大量中国军队因作战失败被俘加入伪军,这其中有的是单纯的出于保命,有的则是奉命投伪以保存实力。国民党方面奉命投伪往往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共产党方面的说法则“白皮红心”。当然,这种情况无论国共都是以暗示、默许的方式进行的,几乎不会留下文字证据。

另一方面,在华北敌后,日军是最强大的存在,而国共双方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不少国民党军队在日军与八路军的打击下,采取“联日剿共”之策,做了伪军。华北政务委员会对这种情况有专门的情报说明:“渝方治下游击战区之中共八路军,对蒋系游击队不断侵凌与敌视,蒋系军亦时时欲将八路驱逐与消灭。八路军由于自身实力膨胀,实力日大,蒋系渝军大受威胁,鹿钟麟、石友三、张荫梧等悉因而遭受危害,因而蒋系军投向和平阵营众。”

站岗执勤的伪军

现在有很多文章痛心于抗战时期伪军数量太多(几百万),说中国是唯一一个在二战中伪军人数超过侵略军人数的国家。在分析伪军多的原因时,也往往将其归咎于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比如冷漠麻木、自私自利、胆小怕事、逆来顺受、有奶便是娘、一盘散沙窝里斗等等。其实,这种分析属于浅层次分析,没触碰到问题的关键——为什么中国人集合了那么多所谓的“劣根性”?

中国的国民性是历代封建统治精心塑造的结果。所谓的冷漠愚昧、逆来顺受、窝里斗等,都是封建王朝为了方便统治而人为造成的,其目的不外乎为了统治的稳固。试想一下,如果民众都充满血性、急公尚义、非常团结,那么他们不仅是外国侵略者的噩梦,也是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噩梦。因为敢反抗侵略的人,一定也是敢于反抗暴政的人。反之亦然。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这么多为日本鬼子卖命的?

很多现在的朋友们,不理解一个观点——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抗日战争的时候,大多数人是没有国家的观念的。

虽然抗战时期,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开始觉醒,意识到“我是中国人”。但对于很多很多的未受教育的人来说,他们的思想依然停留在清朝,那个只知朝廷不知国家的年代。投靠日本,对于他们来说跟投靠某个军阀没什么区别。

而且汉奸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客观的说,在抗战中的几百万汉奸里,真心为日本人卖命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已。

第一种:满清遗老和下野政客

这种人以溥仪的伪满政权为代表。

溥仪去东北之后,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应者云集,他们都傻呵呵的以为日本人愿意为他们复兴大清,以为祖宗江山复兴有望。

这种人,大多数都是一些满族中中下等的人或者一些保守的旧贵族,真正有见识的满清遗老,早就看穿了伪满的本质。比如溥仪的亲爹,醇亲王载沣,儿子当了“康德皇帝”之后,断然断绝了与溥仪的联系,紧闭大门在北京当愚公,一直活到了建国之后。

还有一种人,是在军阀混战中下野的政客,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又不能为蒋介石国民政府所容。所以一些权力欲爆棚的人,就抛弃了民族身份,为了求个一官半职给日本人当起了汉奸。比如日本人在华北建立的“自治政府”,南京汪伪政权中的大部分官员,都属于此类。

满清遗老,和下野政客们,由于把自己的命运绑在了日本人的身上,所以对日本的忠诚度较高,属于铁杆汉奸。

第二种:地方地主、乡绅

这种人的组成比较一直——地方土豪乡绅。

他们无所谓国家和气节,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保住自己的财产和土地。

对于旧社会的地主们来说,一辈子的奋斗就是为了在老家的土地和财产。他们的流动性是最差的,老百姓可以抛荒当灾民,他们不会,因为他们的财产在本地。

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县官不如现管,见谁拜谁。国军来了要鞠躬,碰见皇军也敬礼。反正不管是谁,能让我安安生生过日子就行。皇粮国税交给谁都是交,国民党占领了县城我就交给国民党,日本人占领县城我就交给日本人,都一样。

对于他们来说,日本人也没有基层政权,所谓的“维持会长”之类的头衔,无非换个帽子而已,日子该咋过还咋过。

但你要问这群人对日本有啥忠诚度?抱歉,基本没有。1945年日本开始失势之后,就基本失去了对农村地区的控制。各地的“维持会长”们纷纷建立起了和共产党国民党的联络,日本人心知肚明,也无力清剿。

第三种:权贵阶级

(图为大汉奸周佛海)

权贵阶级的投靠,是最复杂的。

一种是军阀,因为蒋介石的用人政策向来是“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除内乱”,经常驱使一些军阀去打日本。而军队是军阀的立身之本,一些没有气节的军阀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军队,也为了获得日本人的高官厚禄,就干脆带着部队投了日本。这也是抗战中伪军的最主要来源。

还有一种人,是像汪精卫这种人。

汪精卫作为国民党副总裁,按说无论日本人怎么侵华,只要国民党没垮,就不至于搞到他头上,可是他偏偏就投了日本。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一直不服蒋介石,想跟蒋介石见个高低。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不可能打赢,所以战后如果中国需要一个汉奸领袖的话,他希望是自己。

其他的高级汉奸,也是这个想法。他们认为中国和日本的实力差距太大,中国不可能打赢战争。而英美列强又不会援助中国,所以最好早点投靠日本。在他们心中,英美>日本>中国,所以当汉奸是明智选择。

比如周佛海,在投日之前,就有很多人警告他:“日本可能要打美国,你现在投日希望你想清楚”,周佛海还写文章驳斥他们,周说日本人也不缺心眼,怎么可能打美国?

结果,珍珠港事变之后,周佛海嚎啕大哭,才意识到日本人是真的缺心眼,自己压错宝了。于是周佛海开始重新跟重庆联系,想做一个双面间谍。事实上周也的确给国民党做了不少事,所以在日本投降之后,周佛海成为了唯一一个没被枪毙的汪伪高层。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这么多为日本鬼子卖命的?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伴随着遍布全境的抗日活动的同时,投敌当汉奸的民族败类为数也相当不少,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伪军的人数已超过百万,甚至有学者统计为200多万。无论是100多万还是200多万,这个数字显然已经超过了日军在中国的数量。

日寇侵华

我们在书本、影视剧经常能够看到鬼子进村、下乡扫荡的日寇,率领数倍于己的汉奸部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肆意烧杀掳掠。这些伪军,也就是汉奸部队,自然也成为了日本欺压中国人的帮凶。

为什么抗战期间,有这么多人会为日本鬼子卖命呢?

第一种,被逼无奈。虽然人数超过百万的伪军都是汉奸部队,但绝大多数人其实并非想当汉奸,尤其是基层的士兵,更没有想到汉奸的主观意愿。只是毫无反抗之力的他们,被日寇和铁杆汉奸组织,或随波逐流,或毫无反抗之力,最后成了所谓伪军的一员。

伪满洲国军服

例如,日寇华北方面军曾多次在华北实行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他们将华北各地的村子组成自卫团,许多青壮年都被编入了所谓的自卫团。这些自卫团除了少数甘心为日寇卖命的汉奸之外,大多数人只是应付差事,也几乎毫无作用,他们甚至谈不上是伪军。

第二种,迫于生计。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基础设施损失殆尽,天灾人祸之下,遍地饿殍,民不聊生。日寇的侵略,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状况。因此,许多活不下去的穷人去伪军中当兵吃粮,目的也是为了有一口饭吃。这些人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已,主观上,他们从未想过助纣为虐,也没有迫害同胞的打算。当然,随波逐流的他们,客观上,依然成为日寇镇压中国人民的帮凶。

汉奸部队

第三种,则是随着原属的部队一块投敌当了汉奸。抗战期间有许多军阀头子,有的对抗战前景悲观,有的为了个人利益,有的因为投机的心态,投敌当了汉奸。这些人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势力,麾下也往往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部队,这些部队自然也随着他一块投敌当了伪军。

这种情况在抗日期间发生的情况非常多,例如,伪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伪第24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等人,都是率部投敌。但是,除了这些部队的少数军官和首领是铁了心当汉奸之外,其他基层官兵都是被迫成为汉奸,他们也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伪军剧照

第四种,则是投机分子、野心家、汉奸和失意政客。虽然抗战期间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御国难,但不可避免的,依然出现了许多民族败类。

这部分人有的是失意政客,妄图依靠日寇恢复自己的权势;有的人是野心家,野心勃勃的妄图掌握更大的权势;有的则是典型的民族败类,天生就是软骨头,认为日本高他一等;有的则这是流氓、无赖、土匪出身,平常就欺压民众,作恶不断,无论有没有日寇侵华,都属于社会渣滓,这些人投敌并成为之后的帮凶,也是最不令人意外的。

伪军士兵和日本兵

综上所述,虽然抗战期间伪军的数量十分庞大,但绝大多数人并非铁杆汉奸,并且形成了诸多派系,也因此,这些伪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却普通乌合之众,最大的作用不过是维持治安而已。

随着太平洋战争,日寇节节败退,感受到日本江河日下的伪军,也开始纷纷的与抗日力量合作,甚至投诚。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伪军除了部分溃散之外,大多数都被国民党收编,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部队,甚至那些铁杆汉奸也未受到审判。而这些出身汉奸伪军部队的国民党军队,最终在解放战争被彻底消灭。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这么多为日本鬼子卖命的?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在中华民族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涌现了大量爱国志士,他们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出现了许多为日本人卖命的人,据统计,抗战期间投靠日本做了汉奸的人至少有两百万,这实在是触目惊心,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甘愿为日本人卖命呢?

日本人的“以华制华”策略可以说是非常狠毒,他们在侵占我国领土后,扶植了十一个傀儡政权,北至“伪满洲国”,南至“汪伪政府”,个个臭名昭著,有了这些傀儡政权,为日本人卖命的人也就多了。汪精卫就是打着“曲线救国”旗号,“拐”走了国府一大批高层,因为高层的带动,底下的底层官兵也跟着走了。

说到底,国家观念的缺失是当时中国人最大的悲哀,毕竟军阀割据了那么多年,而老蒋又想利用日本人之手除掉异己,所以国军一些地方军干脆秉持着“有奶便是娘”的思想,谁给的好处多就跟着谁干,他们为了保存实力也顾不上什么民族利益了。军队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呢?所以一些地方保安团、便衣队、侦缉队等统统成为了日本人的帮凶,在日本人眼里,他们只不过是工具罢了。但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才愿意跟着日本人干的,他们只是为了苟且活命。

抗战初期中日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了,以至于我国大片领土丧失,一些社会名流、地主老财等也都被迫为日本人卖命,在利益、生死面前,倒向日寇也是迫不得已。而最可悲的事情,是某些国军部队搜刮民财,以至百姓与其离心离德,如汤恩伯在河北四处剥削百姓来养活军队,河北百姓对汤军真是恨之入骨,在豫湘桂战役期间汤恩伯的部队被日军打得四处逃窜,老百姓见着溃败的国军就如见着仇敌一样,人人喊打,这种行为间接地帮助了日军,但这又怪得了谁呢?只能怪国府片面作战的思想了。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这么多为日本鬼子卖命的?

我来讲一个反常识的:为日本人当奸细,当伪军,在伪政府里出任重要职务的人确实多,但真心为日本人卖命的却很少。

比如在华北,日本成立了由当地汉奸地主组成的维持会,地主们担任会长,这些人其实也是见风使舵,到1945年,无论是谁,都看得出形势,就连日本驻在华北的治安军,也由1938年的精锐士兵,变成了营养不良的少年兵和中年懒散大叔。

在战争后期,日本的资源乏力,哪怕是粮食也优先送往战争前线,于是华北的二流治安部队就开始缺粮,最后实在饿得不行了,这些分布在各个炮楼,控制基层道路的日军,就不得不低下头来,向当地的汉奸地主索要粮食。

45年农历正月下半月,河北冀县的日军集中了两个小队去吃当地维持会长汉奸地主家抢粮食,结果因为饿的体力不支被汉奸手下在大院里用棍子一顿胖揍,然后装备留下,人管了顿羊肉饺子扔了出去。

打都打了,枪也抢了,还喂了顿饺子,是警告这些日军不许把事上报,上报了自己也讨不了好。你看,这汉奸算盘算得精吧?

另外在日本治下耍心眼,牟取私利的也不少。

1943年, 有日本兵在徐州发现有火车装载的巨量大米,而对外报告上却是糙米,最后深挖下去,发现是一起大批汪伪政府高官参与的粮食贪污案,这批高官中职位最高的居然是粮食部长和次长,非法牟利数千万元,原本可以供应给前线日军的白米,变成了这些汉奸官僚们的私有财产!

其实大多数所谓汉奸,也就是顺风转舵,没什么道德观念, 国军来了他就是爱国分子,日本人来了他就是汉奸,不存在什么”卖命“的想法。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这么多为日本鬼子卖命的?

抗日战争期间为什么那么多国人为日本鬼子卖命?这问题问的相当一针见血。

无论以前和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在问:人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为了什么?说实话,这个问题好难啊!

我觉得的,大部分的普通人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为什么理想和信仰奋斗终身和献身那种气节。

明白了这一点,答案就很明显了,在日本鬼子统治的残酷环境里,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为日本鬼子卖命,也就是为了有口饭吃,为了活下去。

汉奸,亡国奴。这是让很多人无地自容的称谓。如果能够活下去,如果没有统治者残酷的杀戮,没有人会任人宰割。家国天下,任何一个国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我们自己的征服无能啊!不能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那么这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劳苦大众,为了能够活下去,忍辱负重,就为了有口饭吃,从一点角度上老说他们没错,错就错生在了那个悲催的时代。

心在曹营,身在汉。相信他们多数人看起来是在为日本鬼子服务,心里还是爱自己的家和国的,只是他们没有环境可以表现出来。

人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样的事情以前有,以后还会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