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这首歌出自哪里?有什么故事?

这是一首38军的军歌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这首歌出自哪里?有什么故事?

出自万岁军38军的军歌,四平,也许真的要死(四)战才得以平定。今天和四平战史专家闲聊,四战四平国共大约伤亡十五万余人(其中我军十万左右),可谓伤亡惨重。

在对四平的第三次战役中(四平攻坚战),独一师师长马仁兴同志阵亡,18师师长王兆相被调职,(从主力师调到地方军分区闲职了)大家便可见战斗的惨烈程度。

国 军方面也一战成就二名青天白日获得者,守军71军 军长陈明仁(后在49年起义,于后来中肝癌去世)87师261团少尉排长廖 钧(如果加上空军获得者蔡名远就一共是三名)陈明 仁大家都很熟悉(北伐中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廖钧的资料实在少,我最后从台 湾史政局得来一份,出予大家研究及参考。

有人要说了,为何四平这么重要,付出如此大代价也要平定?在当时东北九省中,四平是重要交通枢纽(东北的钥匙),而且进可攻长春哈尔滨,退可守沈阳(当时为何有长春围城,国军为何要死守长春,部分原因也有四平已丢)所以,我们提到四平,不要只想到“二龙湖浩哥”,我们应该记住,这里曾经硝烟弥漫,这里曾经英雄辈出—纪念在四平战役中倒下的人们。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这首歌出自哪里?有什么故事?

在38军军歌中有这样几句歌词:“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残酷的四平之战锤炼了东北民主联军各参战部队坚韧无比的斗争意志和进行正规化城市作战的能力,使这几支参战部队成为第四野战军中能征善战、攻防兼备的骨干部队。

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共计伤亡4万余人,其中牺牲近2万人,约占东北解放战争牺牲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二。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这首歌出自哪里?有什么故事?

这几句出自四野王牌第38军的军歌,记述了这支英雄的部队在东北的征战历程,包括“秀水河子歼灭战”、“三下江南”和“四战四平”等战役,第38军在朝鲜战场上作风硬朗,英勇顽强,被彭德怀元帅誉为“万岁军”。

第38军是井冈山的老底子,前身是平江起义发展起来的红三军团一部,抗日战争时期115师一部,转战山东后发展为山东军区直属1师和2师,日本投降后奉命入关抢占东北,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1948年11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8军,隶属于第十三兵团,首任军长开国上将李天佑。

四平,位于吉林省中部,是东北地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均势在必得,先后爆发了四次战役,所以称“四战四平”。

第一次为四平解放战,1946年3月17日,在苏军全部撤离四平后,东北民主联军集中6000余兵力,仅用10个小时即歼灭投靠国民党的伪满“铁石部队”,生俘辽北省主席刘瀚东以下3000余人,第一次解放四平街。

第二次为四平保卫战,为争夺东北,1946年4月18日起,国民党军在杜聿明和郑洞国的指挥下,以新一军、新六军和第71军等精锐部队进攻四平,历经一个多月苦战,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山东1师和2师全部参加了此次战役。

第三次为四平攻坚战,1947年6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在夏季攻势中,以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3个纵队发起攻击四平的战役,国民党守军第71军陈明仁部顽强死守,城区被我军攻占四分之三,由于国民党军增援部队抵达,为避免被动,李天佑率部撤出战斗。

第四次为四平收复战,辽沈战役前夕的1948年3月7日,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冬季攻势中,林彪命令李天佑再次指挥3个纵队和1个独立师夺取四平,经十天激战,民主联军歼敌2万,解放四平。

解放战争中第38军从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中越边境,抗美援朝时任军长为名将梁兴初。回国后隶属于北京军区,军部驻河北保定,警备京畿。后改称第38集团军,现在番号为中部战区第82集团军,是一支具有辉煌战史的英雄部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