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路上唐僧究竟“破戒”没有,为何只有孙悟空知道底细?

取经路上唐僧究竟“破戒”没有,为何只有孙悟空知道底细?

取经路上唐僧究竟有没有“破戒”呢?至于孙悟空知不知道底细,我不知道,但猪八戒一定知道,他为八戒流的泪掉满了取经路。

女儿国国王,对不起

八戒

唐僧在高老庄喜添徒弟猪八戒,这猪八戒一开口就把唐僧吓了一跳。

猪八戒说当初被观音招进了门,就“断了五荤三厌”,在高老庄也天天“持斋把素”,哪知道结婚那日现了原形,把个老婆也弄没了,这日子过得完全没有滋味啊!如今总算等到了唐僧,走上取经路,那就开斋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唐僧一听就懵了,这徒弟当西行是观光旅游?还顺带喝酒吃肉调养下身子?是谁给你的勇气?当场就拍板了,给二徒弟取了法名——八戒。

猪八戒还挺高兴,哪知道这八戒里面有名堂呢,从此以后呆子就告别了大鱼大肉的生活,一直掉膘一直掉,还犯困,都是肚里缺油水的表现啊。

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

猪八戒提起的五荤三厌,实际上是佛道参杂的饮食禁忌。

五荤即是佛家弟子禁吃口味重的五种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因为吃过这五种菜后吐出气息过重是对佛祖的不敬,与香民对话时又显得不尊重,并且个人修炼时也会因为浊气难以静心,因此被佛家列为禁食。

三厌是指道教忌食的三种肉——雁、狗、乌龟,其规定起源于《孙真人卫生歌》,“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孙思邈认为某些动物知恩懂义守序有理,人以之为食有失天和,道教因此将之列为三厌,吃天厌飞禽类失“神”,吃地厌走兽类阻“气”,吃水厌水族类耗“精”。

猪八戒以为的八戒就是指的五荤三厌,其实不是,被唐僧坑得不是一般的惨,唐僧指的八戒乃是佛教小乘戒条的八项戒条,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

猪八戒还想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没了!

问题来了,唐僧给徒弟立了个八戒行为规则,自己到底有没破戒呢?

师父,你破戒了?

唐僧与八戒的故事

1、不饮酒

唐僧从长安出发,脚步还未动,唐太宗立马上了一杯素酒:兄弟啊,早些回来!

唐僧愣住了,连忙推辞:哥哥啊,佛家第一戒乃是个酒字,兄弟乃是个僧人,喝不得!

唐太宗从地上掐了一小团土弹进酒杯:今日不同往日,一杯素酒表情谊,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喝吧,我说喝得就喝得!

皇帝与唐僧拜了把子,大哥的话小弟敢不听吗?唐僧只好含着激动的热泪饮下了这杯素酒。

素酒乃是果子酿成的酒,并非佛家反对地用粮食酿成的酒,算不算破戒呢?

这源头还得怪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这位皇帝哥跑去同泰寺舍身出家,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只好拿着钱去赎回来;还俗后又出家,来来回回折腾了三次。同泰寺肥得流油,僧人个个被弄得胆战心惊,还没等喘过气来,这位皇帝僧又出幺蛾子了,他根据佛经认为“食肉者断大慈种”,于是下令全国僧人吃素,甚至连祭祀宗庙的猪牛羊都用蔬菜代替了,并且身先力行,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和尚没肉吃了。

战时粮食精贵,达官贵人口中一杯酒,就可活下一口人,因此佛家禁酒。素酒并非粮食酒,严格说来就是果汁,唐太宗这杯素酒最多是葡萄蒸馏酒,是否破戒你说了算。

2、不杀生

唐僧倒是不杀生,也反对孙悟空杀生。

西行路多寂寞啊,除了路还是路,还不时打雷下雨的,担惊受怕不说,遇上梅雨季节衣服换不过来就一股儿馊味,就像女妖精的汗脚,有点煞风景。好在女妖精闹事归闹事,都舍不得下狠手,还免费提供食宿,兼且个个风含情水含笑的,漂亮得不像话,所以打打杀杀就没意思了。

孙悟空不懂这道理,鲜花是用来看的,看得到得不到才是最好的,摘花这种事最无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谁没日没夜守着花开到花落啊,成为一个过客就行了。

替父报仇手刃仇敌这事算不算杀生?唐僧心里拿不准,但是绝对不准孙悟空随便杀生。

3、不偷盗

这条唐僧没犯。

袈裟、九环杖都是观音赐下的宝物,这行头绝对一流,唐僧穿着很帅啊,这让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都动了窥窃之心,动手的黑熊精最后去帮观音守后山去了。

有点让人诧异,主人赐,下人来偷?观音姐姐实在太小气,送出去的还想拿回去?

孙悟空偷人参果、猪八戒打扫妖怪财物,有这两个徒弟在,吃的、用的都不用愁,衣食无忧,唐僧只管念经也就够了,不曾有半点偷盗之心。

你破了哪几戒?

4、女儿国连破数戒

到了女儿国,这位国王是个娇滴滴女的,而且也不是什么妖怪,这比较符合唐僧审美观,当初骊山老母带着观音等神仙都没试探出来的七情六欲全露了出来,唐僧因此连破几戒。

唐僧本来就奔着西天去的,见过的女妖怪也比较多了,成亲的生娃的吃肉的都有,个个貌美如花,就像天上一只只飞扬的天鹅,可都没把唐僧搞定,主要是孙悟空这猴有点焉坏,总是在关键时刻请人来帮手,棒打鸳鸯。

女儿国国王是凡人,就像一支入水的杨柳,拂动了唐僧的波心,泛起了无数的涟漪。

当孙悟空献计用美男计骗取通关文牒,唐僧觉得主意不错,不伤人命,还能顺利过关,两全其美,就是有点小担心: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国王要是装睡还好办,就怕她动手动脚,哥,真的把持不住,既对不起佛祖又坏了佛教的名声,难啊!

不妄语这戒条算是破了,唐僧一番信口开河,可见女儿国国王的美貌的确杀伤力十足。

三藏听说,道:“悟空,此论最善。但恐女主招我进去,要行夫妇之礼,我怎肯丧元阳,败坏了佛家德行;走真精,坠落了本教人身?”

唐僧本来就是个大帅哥,还有文采,加上初涉情事,比个小姑娘还不如,女儿国国王一见就喜欢,对唐僧那是一片天大的真心,一声“大唐御弟”就把唐僧叫得三魂掉了两魂,唐僧哪见过这些阵仗,当时就“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女儿国国王一见爱郎如此腼腆,开心了,为了幸福,谁主动还不是一样哦,干脆一把扯过唐僧,要“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唐僧直接傻眼,也不敢喊小姐姐请自重,痛并快乐着,显得“似醉如痴”,随她去了。

完犊子了,“不淫欲”也破了。

等到开办宴席,女儿国国王借着酒兴与唐僧倚香肩,把个脸儿贴在爱郎脸上来回摩擦。手也牵了,脸也贴了,喝喝酒,看看歌舞,人生快事啊,可惜他只是在演戏,因为怕辜负了大唐李世民的期望,假戏真做也罢,真戏假做也好,唐僧再狠的心也该软化了。

这么一来,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这两戒也破了。

在女儿国,唐僧其实把佛教小乘八戒破了大半,要说孙悟空才知道底细显然夸大其词了,孙悟空这半吊子佛门弟子,他一路走一路杀生,什么时候在意过这些戒条?猪八戒、沙僧也都是半途出家,显然也不熟悉这些清规。再说了,唐僧他也没那闲心,跟徒弟们走在风餐露宿的路上,半饥半饿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妖怪来找麻烦,虽然女妖怪倒是赏心悦目,可那些男妖可是想吃肉的,一不小心就上了蒸笼,谁还有闲情管什么戒条?唐僧有没有“破戒”,只有自己最清楚,叫弟子八戒,其实他也没完全遵守。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取经路上唐僧究竟“破戒”没有,为何只有孙悟空知道底细?

酒色财气唐僧都破了,不只是孙悟空知道,看官们都知道。

取经路上唐僧究竟“破戒”没有,为何只有孙悟空知道底细?

唐僧在取经路上破了色戒,让他失身的就是他前世的情侣老鼠精。

无底洞

老鼠精和金蝉子是正牌的情侣,由于如来禁止他俩早恋,一个被赶出了灵山,一个被转世为取经人。

一,前世的记忆

老鼠精在黑松林假扮被强盗打劫的女子。

唐僧听到她的遭遇竟然哭了起来。

银角大王变成道士,红孩儿变成小孩,跟老鼠精的行骗方式都一样。

也没看唐僧落过泪。

连神经大条的猪八戒,都发觉了唐僧的反常,原著八十回写道:

那八戒沙僧正在林中寻花觅果,猛听得师父叫得凄怆,呆子道:“沙和尚,师父在此认了亲耶。”

可见唐僧表现出了,亲人之间才有的关切程度。

唐僧今世是个孤儿,(陈光蕊只是他名义上的父亲,这事要是细扒也能写一篇,也留着以后再说。),所以他此刻表现出来的亲情,是对爱人的亲情,也就是夫妻之情。

不同于之前对银角大王和红孩儿的态度,唐僧起初选择了听信孙悟空的意见,不救老鼠精。

这是因为,他清楚老鼠精的底细,要是跟孙悟空一路同行,早晚要生出事端,所以他是在救老鼠精。

可是,老鼠精却使出了情侣间特有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用一阵风,把话传到了唐僧的耳朵里。这不就是枕边风吗?

枕边风

二,古怪的病症

唐僧虽然是个凡人的身体,但是在取经十四年里面,只生过一次病,就是在黑松林里的镇海禅林寺,病了三天。

唐僧生病的症状是,自述:“头悬眼胀,浑身皮骨皆疼”。八戒伸手去摸:发热。

头晕,发热,浑身酸疼。

唐僧说是由于半夜上厕所,没带帽子风吹到了。

伤风感冒,不是应该伴随着咳嗽、流鼻涕、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吗?

头晕,乏力,四肢酸痛,发热,这种症状并不像伤风感冒。

并且两天之后,喝了一碗凉水就好了。

但是在他们住这三天里,寺院里发生了怪事,每天要死两个和尚,三天死了六个和尚。

不用说,就是老鼠精吃的。

孙悟空说晚上要去降妖,唐僧却意外的进行阻拦。

以前在宝象国,祭赛国降妖,唐僧从未阻拦过。

可见,唐僧也清楚这是老鼠精干的。

孙悟空晚上扮成小和尚,老鼠精果然就来色诱。

老鼠精对待和尚不光是吃了,而是先J后杀。

因为她对悟空就是:

口里心肝哥哥的乱叫,将手就去掐他的臊根

如果光吃肉的话,直接咬脖子就行了,不用非得往要害部位下手。

先J后杀

所以,当夜唐僧出门上厕所的时候,并不是着凉了,而是和老鼠精干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导致元阳外泄,筋疲力尽,才会出现头晕,乏力,四肢酸痛,发热的症状。体内燥热,喝碗凉水,休息几天也就好了。根本不是生病。

丢了元阳,唐僧心虚,才会想给太宗写信,说自己无法完成取经任务,让太宗另遣他人。

其实,孙悟空早知唐僧的病因所在,他对猪八戒说:

“你那里晓得,老师父不曾听佛讲法,打了一个盹,往下一失,左脚下躧了一粒米下界来,该有这三日病。”

这粒米,就是如来发现唐僧跟老鼠精在一起的证据。

这里孙悟空暗指,唐僧的病还是跟老鼠精,亲密接触搞出来的。

老鼠精

三,官宣的夫妻身份

西行一路上,唐僧跟好几个人成过亲。

有女儿国王,有蝎子精,有玉兔精,还有这个老鼠精。

不过,唐僧唯独管老鼠精叫娘子。

可见,他们俩无论是在前世,还是在今生,都是有夫妻之实的。否则,唐僧跟其他几个女子也是虚与委蛇,为何只对老鼠精叫娘子。

再有,哪吒说老鼠精有三个名字:

“他的本身出处,唤做金鼻白毛老鼠精;因偷香花宝烛,改名唤做半截观音;如今饶他下界,又改了,唤做地涌夫人是也。”

这三个名字,代表了她的三个人生,也可以说是鼠生的阶段。

刚成精的时候,根据外貌特征,被叫做金鼻白毛老鼠精。

跟金蝉子恋爱的时候,由于长得漂亮被叫做半截观音。

下界之后,叫做地涌夫人。

地涌,是说她作为老鼠的一些习性,原著八十回,她刚出场的时候: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得冒将上来。

上面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从地里涌出来。

夫人,是说她是有妇之夫。

原著里有诗文,讲述了唐僧和老鼠精的关系。

夙世前缘系赤绳鱼水相和两意浓。

不料鸳鸯今拆散,何期鸾凤又西东!

蓝桥水涨难成事,佛庙烟沉嘉会空。

着意一场今又别,何年与你再相逢!

系了红绳,鱼水相合,已经成了一对鸳鸯和鸾凤,她本就是金蝉子的夫人。

取经路上唐僧究竟“破戒”没有,为何只有孙悟空知道底细?

在小说《西游记》中,取经团队主要由五人构成,他们分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在这五人中,如果要评出意志力最坚定的一个,唐僧无疑会高票当选。作为西天取经团队中的灵魂人物,无论情况有多危急、遇到的困难有多大,唐僧都会将西天取经事业放在第一位,而其他几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动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的表现就堪称完美呢?

事实并非如此,在西天取经期间,唐僧作为一名佛家弟子,曾经不止一次破过戒律。传统佛教文化中,杀、盗、淫、妄、酒被称为五戒,凡是门中弟子都应该严格遵守戒律,不得违背,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杀”指的是杀生、“盗”指的是盗窃、“淫”指的是邪淫、“妄”指的是妄语、“酒”指的是饮酒。整个西天取经过程中,唐僧将佛家中的五条戒律破了个遍,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分析。

第一戒:杀

正所谓“扫地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唐僧在整个取经过程中对生命的敬畏可谓有口皆碑。为了彰显自己不杀生的决心,他不惜与徒弟发生激烈的矛盾,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先后两次因为杀生将孙悟空逐出取经团队。不过,唐僧自己也曾犯过杀生的错误。小说第五十三回,唐僧等人来到西梁女国,由于不慎喝了城外子母河的水,唐僧因此怀上了身孕。得知真相后,唐僧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找医家买堕胎药将胎儿打掉。书中写道:

三藏哼着道:“婆婆啊,你这里可有医家?叫我徒弟去买一贴堕胎药吃了,打下胎来吧。”

尽管没有买到堕胎药,但孙悟空最终却从解阳山如意真仙那里要来了落胎泉水,帮助唐僧顺利打掉了腹中胎儿。根据国中婆婆的描述,此时唐僧腹中的胎儿已经成了人形,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唐僧喝落胎泉水打掉胎儿其实就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杀生行为,违背了佛家五戒之一的忌杀生。

第二戒:盗

西天取经途中,唐僧虽然没有亲自实施过偷盗,但却曾多次因为徒弟的原因被迫成了偷盗团伙中的一员。例如,万寿山五庄观时,孙悟空在猪八戒的挑唆下,趁着清风明月不备,偷走了园中的几个人参果,被镇元大仙扣押了许久;在金兜山金兜洞,猪八戒擅自进入了独角兕大王幻化而成的庄院,拿走了几件衣服,最后被妖怪抓走;经过天竺国寇员外家中时,唐僧等人也曾因为偷盗而被抓入狱。以上这几件事,尽管唐僧在主观上并没有偷盗的意图,但客观上却成了偷盗团伙中的一员,严格来说也算破了戒规。

第三戒:淫

邪淫是五戒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最难坚守的一条。西天路上,唐僧因为长相英俊、加上唐僧肉有长生不老之功效,因此赢得了不少漂亮女性的芳心。细数下来,唐僧经历的女色诱惑包括西梁女国国王、蝎子精、杏仙、蜘蛛精、金鼻白毛老鼠精、玉兔精等,在这些磨难中,唐僧基本保持了定力。但在四圣试禅心时,唐僧面对女色的诱惑,其表现并不令菩萨们满意。第二十三回,面对妇人开出的条件,唐僧的表现是:

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凝心,寂然不答……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醉,默默无言……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在老妇人的游说下,唐僧的内心其实已经开始动摇了,如果不是猪八戒表现的太过明显,唐僧很可能就露馅了。这一点,菩萨们当然看得出来,因此留下了一篇颂子对唐僧发出来警告: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自此之后,唐僧便再也不敢动凡心了。

第四戒:妄

在西天取经过程中,唐僧经常将“出家人不打诳语”放在嘴边,但实际上,他自己曾不止一次打了诳语。孙悟空加入取经团队初期,野性未改,异常顽劣,做事我行我素,根本不服管教,这让唐僧感到非常头疼。鉴于此,观音菩萨便将紧箍幻化成一顶帽子,让唐僧诱骗孙悟空戴在头上。唐僧果然“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了任务。书中写道:

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在说谎话这方面,唐僧可算是资深人士,取经团队中他要是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在西梁女国时,唐僧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成功骗取了女王信任,假意与其成婚,待时机成熟便撂下女王一走了之。在通天河时,老鼋曾向唐僧提出帮他向如来佛祖问一下年寿,唐僧连思考都没思考就爽快的答应了。结果到了西天,见了如来,早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唐僧说妄语的例子,小说中不胜枚举。

第五戒:酒

酒乃是僧家第一戒,唐僧在饮酒这方面确实做的不错,整个取经过程中基本没怎么饮过。遇到劝酒的是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的,也会让徒弟们代劳。但在取经一开始时,唐僧还是破掉了这个戒律。第十二回,唐僧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取经之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他送行。临别之前,唐太宗递上了一杯“素酒”,唐僧推辞不过只得一饮而尽。书中写道:

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念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

所谓素酒,指的是那种未采用蒸馏技术酿造出来的低度酒。而蒸馏技术普遍应用在酿酒业是在元朝以后,因此唐朝时几乎见到的所有的酒都可以称之为素酒。从取经过程来看,唐僧除了这次以外几乎就没喝过酒,而他的说辞基本都是饮酒乃佛家戒律,不能违犯。这说明唐僧所处的那个年代,素酒也属于佛家禁忌,同样不能饮用。唐僧饮用了唐王那杯饯行酒,实际上也算是破了戒律。

综上所述,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看似意志坚定、表现完美,但实际上却多次违背了佛教中规定的五戒,有些戒律甚至还曾多次违背。与其他几位徒弟相比,孙悟空因为营救师傅以及入门更早的缘故,与唐僧接触时间更长,了解的也更深一些,加之孙悟空天生聪颖,因此唐僧这些打破戒律的事情,瞒得过八戒、沙僧,却瞒不过孙悟空。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取经路上唐僧究竟“破戒”没有,为何只有孙悟空知道底细?

《西游记》是一部浓厚的反应现实主义的小说,人们趣读西游,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人类本性上的八卦之心。唐僧到底有没有破戒?肯定是破戒了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唐僧破戒的对象绝对是金鼻白毛老鼠精。因为全书中只有一处隐晦地展现了唐长老的柔情来,那就是在对付无底洞的老鼠精时。

为何孙悟空会知道底细?因为唐僧和他有过一段对话。在镇海禅林寺,唐僧遇到老鼠精后高烧中昏迷了三天。一个男子本来身体棒棒、吃嘛嘛香,他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昏迷三天?肯定是一夜多次,纵欲过度,泄光了元阳。唐僧在清醒后就着急问孙悟空:“那个脱命的女菩萨,可曾有人送些饭与他吃?”

脱命?什么意思?“那个要命的女人有人给她送饭吃吗?”若不是恋人,谁能在昏迷中醒来直接去关心别人?可见在唐僧心中,女菩萨的安危,远比自己的身体重要。

可等孙悟空告诉他有妖怪时,唐僧却

说:“徒弟呀,我的病身未可,你怎么

又兴此念!倘那怪有神通,你拿他不住

啊,却又不是害我?”说明唐僧根本就

知道女菩萨就是妖怪,但是因为有一夜

之欢,所以以自己有病为由,阻止孙悟

空降妖。

等孙悟空想钻进老鼠精肚子里去时,唐

僧大惊失色道:“徒弟这等说,只是不

当人子。”这话表现了对老鼠精的舍不

得。

因此种种迹象表明,唐僧确实破戒了,而聪明如孙悟空,看到师傅这么反常的举动,说了这么奇怪的话,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原由。

取经路上唐僧究竟“破戒”没有,为何只有孙悟空知道底细?

一个破戒僧,要比一个凡夫俗子的层次高百千万亿倍,更何况倒驾慈航普度世间的高僧大德?

[玫瑰][祈祷][祈祷][祈祷]

此问,无聊也![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