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印度永远无法成为超级大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一个大国要想成为超级大国,是要具备很多条件的。比如社会制度和文化是否是具有时代先进性,国土面积和人口比例是否协调,工业和军事力量是否独立和强大,还有这个大国的地缘环境是否安全是否优良都是很重要的。现在来讲讲印度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的几点理由。
①社会制度和文化是决定创造力和人口素质的基本要素,没有这两点你想成为强国都难,更何况超级大国。
首先从制度上来讲印度看似套上了民主国家这件外衣,但因为其国民受教育程度底,根本无法做到监督政府公权力和引导政府政策的走向,从而导致印度政府腐败和政策执行力力度的严重不足。一个充满腐败和政令不通的社会,是绝对不会有创造力的。
从文化上看,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印度教的形响下,丝毫没有弱化的迹象。而印度教那种人命天定,随遇而安的思想,决定了印度人是不会为改变命运而去拼搏的人种。②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比例上来看,印度虽然拥有世界第一可适合耕种的国土面积,但印度无极限的人口增长,让印度营养不良人口占到总人口数的32%,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你让她怎么去做超级大国。③工业和军事力量是否独立和强大:印度一直以来是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大家想想在这个世界上,印度有拿的出手的工业产品吗?没有吧!如果印度工业强大,其军事装备用得着满世界去买吗?一个武器装备都不会造的国家,怎么可能会成为超级大国呢?④从地缘环境来看,印度确实跟美国一样,不太可能会遭受外敌入侵。但自大的印度为了在南亚称霸,无形中跟巴基斯坦成了死敌,从而让印度成了边境上永远有战火的国家。一个在地缘上有同等级别对手的国家,是不可能腾出手来去管世界,去做超级大国的。虽然印度是一个自大,而且又喜欢做梦的国家。但现实的种种不利因素,从事实上排除了印度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可能性。
当然事无绝对,也许以后印度经过自身的努力,也有可能变成了超级大国的,但印度要改变自身的某种缺点实在太难了。
为何有人说印度永远无法成为超级大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导语:纵观全球化时代五百年的历史,超级大国那可以说是绝对稀有的物种,虽然超级大国从来都不会缺席,但是要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印度总该凭点什么吧?我们总不能说印度人口要超过中国了,印度就要成为超级大国了。印度成为超级大国绝对比登天还难,毕竟印度早已经把航天器送上太空了,至于成为全球一极,眼下这种希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且不说印度能不能成为超级大国这档子事儿,笔者认为现实的目标是先让印度完成工业化再说,不是笔者埋汰印度,要成为全球的超级大国,近500年的人类史,有且仅有4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大英帝国,苏联,美国。一个工业化都没有实现的国家,是没有资格在全球领袖群伦的,而能不能实现工业化,绝对是一个超级大国的标配。但要实现工业化,且不说会不会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就拿印度国内来说,也是问题重重。
工业化是超级大国的标配,没有工业化超级大国之路就是扯淡五百年,四大霸主里面,除了第一代霸主西班牙靠的是掠夺美洲银矿,成为欧洲暴发户,建立了当时全球第一大强大的海军无敌舰队以外,其它几个世界级的霸主,那都是在制造业领域是杠杠的存在,其中英国,美国一度是世界的工厂,就像现在东方大国扮演的角色一样,而苏联虽然轻工业搞得一塌糊涂,但是苏联的重工绝对是实力强悍的存在。为什么笔者认为工业化如此重要呢?其一,现代工商业社会,虽然出现了资产虚拟化的倾向,但是工业依旧是国家硬实力的象征,历史上的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是工业化的成果之一,工业化也是最能实现技术创新,维持国家繁荣稳定的利器,是相对农业文明具有指数级数优势的产生财富的部门。一句话,物质财富的多寡,拳头的大小,就靠工业化的大机械生产,没有工业化,就没有源源不断的物质商品,就没有稳定的国家盈利模式和国家综合实力。其二,军事工业那是工业化之上的明珠,绕开工业化指望买出一个超级大国,这不啻于大清国靠买船发展海军就能成为大英帝国一样牛逼的存在,这现实吗?工业化之于国防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技术的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从目中美贸易的芯片摩擦,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其三,现代金融业,服务业,运输业,都是围绕工业化而展开的,那是工业化不断向前细分发展的产物,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就没有高端的相关配套产业。有了物质的生产,才有物质的运输,销售,信息沟通,以及扩大生产的融资活动和建立在产品开发上的科技研发。工业既是主角也是各行业的基石。
而反观印度呢?为什么笔者不看好印度,那确实是因为印度的工业化之路困难重重,不然建国之初继承了大笔英国优良资产,也没有被美国,苏联打压的印度,怎么还是这个鬼样子呢?就拿铁路里程来说,印度1947年独立,铁路里程已经超过了5.3万公里,而国土面积是印度3倍的中国也才仅有2.18万公里,有工业基石之称的钢产量,印度1949年是134.7万吨,中国才仅有15.8万吨,当时印度可是有全球十大工业国之称,中国则是一穷二白。但是70年以后呢,2018年中国的GDP是印度的5.32倍,人均GDP是印度的4.8倍,工业产值方面中国为4万亿美元,全球第一,而印度仅为5200亿美元。就产业结构而言,2018年印度的GDP构成中农业占比17%,工业占比为18.5%,服务业占比64.5%,这看上去俨然是发达国家的数据,但是实际上这是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印度交出来的数据,过高的服务业比重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从印度出口的产品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为纺织品,皮革,化工初级原材料,矿产品,贵金属制品等等。在全球工业已经进入智能制造的时代,印度工业弄成这个样子,那当然是有原因的。
未经血与火,印式民主下的印度土改注定难以成功,失败的印度,国家丧失工业之基很多人说印度这个国家是娘胎带毒,笔者深以为然。为什么说印度是娘胎歹毒呢,那当然得从印度建国说起,印度的建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经历流血革命。没有流血革命意味着什么?那就意味着没有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上的有害封建残余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清理。现在印度残余的各种问题,跟东方大国建国之初的情形很像。还是拿中国的例子来说事,比如1949年解放全中国以后,我们国家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就是把地主的田分给贫苦老百姓,让大家有口饭吃。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第一是加强了国家对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打击了地方势力,重塑了国家政权的权威性,有利于国家攫取资源搞工业化。要是国家天天因为征地而跟老百姓议来议去,什么资源也不掌握,那是什么也搞不成的了,更不用说一下占个几万亩地搞重化工,大型炼钢厂。
其次,当然是解放了全国人民的创造能力,提高了粮食产量,为重工业现代化积累了原始资本。这样的道理也很简单,发展重工业那都是需要资本多,见效慢,但是长期利益极为丰厚的,在重工业建设期那是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这些资源哪里来?当然是要从农业领域抽调资源,二十世纪想向西方列强掠夺殖民地累积资本当然是不可能。而要农业领域进行抽调,那得农业领域有资源可挖,有组织架构完成抽调工作。前者需要老百姓掌握土地,激发干活积极性,多产粮,毕竟自己家的土地干起活来比给地主家干活积极多了,其次要完成基层组织架构,控制农业资源,比如建立征粮的人民公社制度,再不济国家也要掌握征税大权吧。有了这些操作,农业的收成转给国家换成外汇,资金,才可以购买大型工业设备等等,其次农业产出的粮食,才能养活工业人口,这才能让农业领域迁出的农民顺利的转移成产业工人,这绝对是一个巨型工程。这一切当然都是建立在土改之上的。搞重工业搞的都是大工程,比如炼钢,建化工原料厂,石油开采冶炼,超大投资规模的基建,水利工程等等。这些工程一旦搞成,可以说是全民普惠,这等于是为国民经济搭建钢筋铁骨的基本框架。
说了这么多土改的好处,我们在看一下印度。印度的土改只能是半拉子土改,到目前印度还有一半的农业人口没有土地。为什么没有土改成功,那当然是第一代领导人尼赫鲁没有进行系统性大工程。土地改革这件事,要流血,要伤筋动骨,这也就决定了这件事只能以开国领袖之威方得以完成。当然这也不是尼赫鲁不想搞,而是支持尼赫鲁的国大党他们本身就是高种姓集团,掌握着大量的土地的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主,统治集团自己动自己的蛋糕,这事也就只能想想。关键是印度没有经过革命,领导人没有在血与火中树立自己绝对的权威,还有一个民主制度的制约,要是尼赫鲁搞的过猛,尼赫鲁下台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结果印度也就只能搞出个半拉子土地改革。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资源之少那是肯定了的,结果就是印度形成这样的死循环,要搞工业化那就需要土地,需要土地就需要农村人口迁移,农村人口迁移需要工业化提供就业机会。印度要是不能破这个局,工业化那就搞不了,或者说只能搞缓慢工业化,一点点的积累政府资源,扩大工业化。
笔者一度认为印度就不能走民主化路线,要是出现个政治强人也好,靠着军方的势力,暴力推行土地改革,没收私有资本,扩充国家工商业资本和土地资源的控制力度,也许土地改革早就完成了。土地改革能搞好,那后面的重工业化也是时间问题,接着就是深度工业化,也能实现一步步富裕。可惜印度是个民主国家,政府不仅实力弱,还自身就是利益集团,那就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指望后面的领导人有此魄力完成这样的使命,无疑太难了,除非印度国内打一仗,重塑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土地改革不能启动,印度农村的贫穷落后的改观那是极度的缓慢,国家没有钱,教育,福利那只能说是低下。有人说印度有全民免费的医疗,教育,比中国还是要强,但是财政不足的印度公共医疗资源非常的贫乏,拥堵的医疗保障,印度每天都是漫长的等候人群,至于私立的医院那是富人的天堂,当然那里集中着印度最好的医生和服务。
散装的印度,中央对地方影响力微弱,区块割裂严重,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要说印度的散装程度,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印度本来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印度不仅族群复杂,意思是超过千万人口的族群有11个,也有几个人口规模在亿级别的族群,语言更是多如牛毛高达二千多种,更是有多达17种官方语言,关键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颇有一点皇权不下县的感觉。皇权不下县的意思是,地方事务官方根本就没有能力管控,几乎为原始状态。印度可以说从由传统的封建制国家直接过渡到了现代印度,而这其中只是换了一个国家招牌而已,这就如晚清直接跨步进入新中国是一回事,印度除了国家是新的,一切都是旧的。印度独立前,印度的经济主体是由地主,佃农,贫农构成,社会结构则是有四大种姓和众多的不可接触者构成,文化上则是带有神棍色彩的印度教,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则是众多的土邦和大英的东印度公司构成,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政治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可以说是影子都没有的。把这样一个地区要整合成一个国家,按照中国人的理解,第一步当然是要消灭各地土邦势力,在版图上进行整合,其次则是消灭各种土邦的文化和文字,进行文化上的大融合,再次就是建立强势的中央政府政府和官僚机器进行管理,非如此则非乱不可。
当然,印度奇迹的地方在于它根本就没有乱,各个邦还共存在印度这个大箩筐里。印度虽然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中央政府的权威那是很薄弱的,从印度的政党特性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印度的政党多达几百个,有人会说民主国家不都是多党制吗?多党制当然没有问题,就拿印度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党来说,一个是国大党,一个是印度人民党,但是在很多邦一级的政治中压根就没有国大党或者印度人民党执政,比如在安得拉邦长期执政的是泰固伦之乡党,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的是印度共产党,在旁遮普邦是阿卡利党,至于邦以下的执政党那就更加的繁杂了。印度的这种特性这就相当于在美国同时出现民主党和自由党均不是执政党,这当然是由于地方实力强大,身处国家一级的政党无法在地方扩展势力。至于中央与地方的步调不一那就是常事,这种松散的状态当然问题很多,全国统一步调,协同发展那是根本没戏的,只能是千军万马过河,各干各的,但多数情况是中央与地方没有统一的共识,政府是什么事情也解决不了的,当然去反对干一件事情确是极度的高效。印度号称是一个国家,但全国的统一财政这种事情印度都做不到,眼下在2017年莫迪政府开始搞全国统一财政,解决印度各邦之间关卡林立,壁垒重重的状态,提升物流效率,结束商品在全国自由流动是类似于跨国贸易的状态,能不能成功,那我们就只能祝印度好运了。
结语因此,笔者认为,印度要成为超级大国,且不说国际环境怎么样,就拿印度国内的问题来说,可以说是一大堆,土改没有完成的印度可以说是迟迟不能启动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大国之基。政治上印度无疑处于一种散装的状态,国内政治的割裂,地方实力过大,族群复杂,都严重的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当然笔者认为印度的经济增长有极大的空间,但是要追上发展了的某大国,印度可以说还差的很远,至于超级大国之路,一百年内怕是看不见什么希望。
(本文完)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何有人说印度永远无法成为超级大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要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确实很难,但如果有实力有基础再遇上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这也并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不是您所说的“永远不会成为超级大国”那样。那么,印度有没有这个实力和基础呢?此外,历史会给予它这样的机遇吗?
实际上,我认为印度完全有这样的基础,也同样具备潜在的竞争超级大国的综合实力优势,曾经有很多人断言:今后世界上将会出现三个超级大国,分别为美国、中国、印度。我比较同意这个说法,之所以将俄罗斯未列入,那是因为它的基础虽在但整体竞争力已不再了。
至于说,是否有历史机遇的问题?这是我们都无法预料的,就像美国要不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话,或许依旧只能是一个北美或者美洲地区的强国(区域性超级大国),而无法从战争中脱颖而出。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已经是南亚次大陆的最大国家,现在一再地谋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是意图改变自己区域性大国的地位,而寻求全球大国的国际地位及话语权。只是目前的世界格局始自于战后,不管印度、德国及日本等新兴经济体有多么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实力,都恐难以有效的拿到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这正是我所说的历史机遇,而这样的历史性机遇,一般不太可能由自己一手创造或者说不由自己说了算,比如说世界大战。
也就是说,印度其实差的不是基础和实力,而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当然以目前来看,印度的基础和实力都还是潜在的优势,并不是说已经彻底具备了。
比如说,印度经济总量GDP在2018年还不足美国的七分之一,约为2.716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的经济总量GDP已经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更是史上前所未有的第一份。
但印度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现在还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3亿以上的人口就是它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潜力之一,相比之下,日德两国及英法等传统列强都不具备这一竞争性优势。而且在西方世界认可的所谓“普世价值上”,印度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
另外,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及旅游资源,是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实际增速排近年来之首,已经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领域的重要出口国。
最关键的是,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长期备受诟病,但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制定出未来五年内斥巨资1.5万亿美元大力发展此项目,并以此带动印度经济的腾飞,打算要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实际上,印度经济总量超过英法指日可待,比较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突破日德两国这样的“拦路虎”,毕竟它们与印度经济总量的差距很大,基本都是在1万亿美元之上的,日本更是比印度高出2万多亿美元。但我觉得日德两国的规模继续取得大突破很难,而印度的基础更庞大,无论是人口还是领土面积都是日德两国之和的数倍以上。
总之,我不同意题主所说的“印度永远不会成为超级大国”的看法。没有那么绝对,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尤其是当前更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机遇挑战并存的大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就有机会(基础和实力为前提),我们也同样如此。
为何有人说印度永远无法成为超级大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成为超级大国只是印度一个遥远的梦而已。制约印度成为超级大国的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外部因素,一个是内部因素。先来看外部因素,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超级大国,那就是美国,只要美国不衰落,印度就永远成不了超级大国。美国在全世界实行霸权主义,为的就是攫取世界利益充实美国自己,以巩固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绝对不会允许再出现一个像前苏联一样的超级大国来与美国相抗衡,一旦印度出现超级大国的苗头,美国会毫不留情的对印度进行打压,印度能扛住美国的全方位打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美国的打压下,本身就内部民族矛盾重重的印度甚至有解体的危险,不但成不了超级大国,很可能会直接沦为一个三流国家。从内部因素来看,印度一系列的内部矛盾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首先,印度做为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缺乏有效管控地方政府的能力,这属于政体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其次,印度国内的民族分裂势力、种姓制度等根本性问题都使印度中央政府缺乏凝聚力,使印度长期处于不必要的内耗之中,加之工业基础薄弱,国内民生问题突出,这些都制约着印度软实力的形成。在军事上印度更不具备一个超级大国所必须具有的武器装备自主能力,印度一味采取外购武器政策,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实则对印度的民族军工生产埋下了恶性循环的种子,一个靠外购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和国家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呢?印度在国际上也缺乏影响力和话语权,虽然印度自我感觉良好,一门心思的想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印度空有大国梦想,在内外因的制约下,印度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敬请留言讨论。
为何有人说印度永远无法成为超级大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我觉得印度可以成为超级大国,只要能把下面这3件事都给办了就行。
第一件事:打架,打5架即可。
这事简单——这5架呢,印度你也不一定非要都打赢,那对你要求有点高;这么着吧,全打平之后你还能全身而退,就算你合格行不行?
这事有现成的学习榜样,你可以对标一下兔子。
先跟美国打一个类似的朝鲜战争,然后逼着对方即便是各种不爽,也得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跟你谈判。
再跟苏联,哦不,现在是俄罗斯——你先把俄罗斯对你提出来的要求,类似长波电台啊、联合舰队啊什么的都给硬怼回去,再跟它打一个类似的珍宝岛战争,把它的坦克拉一辆回来,放到自己的军事博物馆里。
然后,甭管你曾经的主子英国多牛,还是英国的老大丘吉尔怎么发飙,你都全当它是蚊子哼哼,然后对着它的“紫石英号”战舰就是一顿炮轰,轰到它低头挂上白旗为止。
然后,你再跟法国叫叫板,跟兔子也掰掰手腕,不赢也无所谓,就是别再被兔子打得满地找牙,还被吓得直哆嗦,想从新德里逃跑就行。
这事办完了,你再穿上西服打好领带,跑去联合国开会,让大家投票。
大家一定会让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
你也知道这个投票就是走个形式,因为打完这5架之后,印度你已经悟了:原来如此!难怪它们都说,没听说哪个常任理事国是靠投票给投出来的!
第二件事:消除种姓制度。
我知道,我知道,印度你从宪法上早已经消除种姓制度了。
那不就是个文字游戏么——话说这都二十一世纪了,印度你依然是玩种姓制度玩得最溜和最大的国家,这事你心里没数吗?
啥也别说了,对种姓制度宣战吧。
到底最后印度你是真正消灭了国内的种姓制度,还是把自己给玩解散了,你可一定要自己先想好了,再动手。
毕竟你们掌权的一直是高种姓的人居多,你让这帮人放弃自己的特权与利益,指望他们良心发现,这事就太不靠谱了;但你要是来硬的吧,他们又肯定会跟你玩命的。
那你自己说吧,这事到底能不能办成?
或者,给你500年时间够不够用?
第三件事:以革命的形式,重建一次印度。
说印度你是个国家吧,有时候还真有点不像——比如说你的中央政府想搞个高铁,到地方上征点地都搞不定;因为地方的地都是地主的。
你说你的理想这么大,都想成为超级大国了,然后你告诉我说,国内的大地主和小地主你居然全都搞不定?
那可不行啊,必须得搞定!
这事当年尼赫鲁想过呀,他想在印度搞土地革命,结果没搞成;没搞成就想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之后再去搞。
怎么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呢?
尼赫鲁就雄心勃勃的挑了一个“软柿子”——他开始在中印边境上搞事情,想着我收拾一下中国,我的威信不就大幅度提升了么?
结果就不多说了——尼赫鲁看走眼了,演砸了,败了,然后没多久就郁郁寡欢地病死了。
他没完成的工作,印度你得有人站出来继续啊!
因为印度你的建国,压根就没经过这个必须要经过的革命呀——你们建国,那是甘地一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地绝食,一边按照英国主子扔下的模板给硬拼出来的。
没有革命,你那一大堆骨子里的问题,都还留在身上没解决呢——比如说纹丝不动的种姓制度,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印度你赶紧的,不但要去革命,还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结语:所以你看,印度是可以成为超级大国的,只要它能把上面这三件事全给办好即可。
什么?你觉得它办不好?
别说你了,全世界除了印度,也没几个人觉得它能办好啊!
但是,理想总是要有的嘛!
毕竟理想不一定都是拿来要去实现的,还有专门拿来要去吆喝的。
最后,你也别挑刺,说我干吗配的都是印度美女图?
因为我想了半天,觉得这个,人家还算拿的出手哇!嘿嘿!
为何有人说印度永远无法成为超级大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超级大国?超级大国,首次被提及是在1923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国际社会广泛提及,超级大国,特点就是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有能力直接或者间接对其他国家的内政进行干预,以实现国家霸权。
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洗礼,大英帝国逐渐没落,世界上诞生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竞争和冷战,直到苏联解体,形成了当今世界的格局,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横行世界,多个强国试图崛起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
成为超级大国有多困难?看看需要具备的条件,你就会知道真的是难如登天。
超级大国必备因素之一:辽阔的国土面积
这一点从世界上被承认的超级大国可以看出来,曾经的大英帝国,国土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苏联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美国超过90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面积意味着辽阔的战略纵深,面对敌对国家的入侵,能够从容撤退,组织反击,辽阔的疆域能够建立起导弹、战略核武器反击体系,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即使再富有,他的军事系统也是很脆弱,极易被攻破的。
辽阔的国土面积意味着面积庞大的耕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完全可以实现重要战略物资的自给自足,这是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
超级大国必备因素之二:庞大的人口规模
人是决定战争的根本因素,庞大的人口规模,尤其是高素质的人口规模,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必备因素。二战之后,美苏争相从德国掠夺科学家,正是超级大国对人才的重视。拥有庞大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才能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基础。
超级大国必备因素之三:超强的经济规模
经济是决定国家强盛的重要指标,曾经的大英帝国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之后的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也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发达的经济基础,为国家的建设和军事实力提供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才能越来越大。
超级大国必备因素之四:完善的工业基础
没有工业基础,国家无论多富裕,也无法成为超级大国。工业基础决定了军事实力的强大。纵观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先进的科技和完善的工业基础造就了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超级大国必备因素之五:强大的军事实力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弱肉强食,这一点在美国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在现代文明的外衣之下,国家关系,仍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国家就算再富裕,也只能等待着被别人收割。军事实力,又取决于科学家、经济和工业实力。
超级大国必备因素之六:先进的政治形态和领导力
一个国家发展,先进的政治和强有力的政党领导必不可少,只有保证了决策的先进性和持续性,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快速、持续发展,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世界上具备以上所有因素的国家,严格意义上来说,除了美国,只有中国最接近,这也是美国不断打压中国的根本原因。反观印度,恐怕希望渺茫。
印度的现实问题
1.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印度的工业却没有发展起来,印度的经济,更多的建立在服务业基础上,虽然服务业看起来更加的高大,但是薄弱的工业基础,显然无法支撑印度成为超级大国。
2.人才储备不足,印度人口超过12亿,即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庞大的人口非但难以成为印度的人口红利,还会成为印度的负担,极高的文盲率,造成了印度高素质人口的不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大多数去美国等发达国家就职,很难对印度经济形成有效的提升。
3.军事实力的不足,工业基础的薄弱造成了印度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军备采购国,光辉战机研发了20多年,仍然无法正常装备军队,庞大的研发经费还不如采购国外战机,造成了印度军工体系的恶性循环。一个军事装备全靠采购的国家,怎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4.国内社会的分裂,印度国内目前种姓制度仍然无法消除,各邦之间文化差异巨大,造成了社会的不断撕裂,一个国家难以团结,很难形成凝聚力,国家实力也就很难提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